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篇 【總結與分享】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回顧

本文是對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的總結。在本學期,教師們以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高音樂技能為目的,採取了多種教學方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下將具體總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

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篇 【總結與分享】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回顧

第1篇

第七冊音樂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本期音樂教學工作以新課標要求為準,滲透音樂理念。加強了音樂素質教育,用音樂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啟迪心靈,讓孩子們熱愛音樂,理解音樂的美。在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內涵,用音樂的節奏、旋律打動孩子們的心。

中心校四年級的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多數兒童有較強的樂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基本能跟著音樂的節奏邊舞邊唱,有較濃厚的興趣。一班孩子有一定的音樂素養,能理解音樂內涵,感悟能力較強。二班孩子剛從村小轉入,基礎較薄弱,理解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中逐漸培養音樂情趣。

分“聆聽、表演、編創、活動”幾部分。包括“水鄉”“國歌”“月夜”“快樂的課間”“媽媽的歌”“少年的歌”等,共分九課。有讚美祖國的名曲,有幻想曲,有歌唱草原的音樂,有歌唱大自然的樂曲,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風的歌曲等,還有部分少數民族的音樂。選材上,有中國民歌,有外國名曲,有校園歌曲。有歡快的、有優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種風格的歌曲符合兒童的情趣。本期按計劃完成了全部內容.有突破,有重點,有提高.

1、水鄉 包括《採茶舞曲》《漁光曲》《洪湖水,浪打浪》《採菱》《柳樹姑娘》等,培養孩子們對祖國的美好情感。重點演唱了第一首音樂,孩子演唱準確,節奏感強,有民歌特色.

2、國歌 讚美祖國的歌曲欣賞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等,主要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愛家鄉,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建設而努力學習。對國歌教學,重點以節奏訓練為突破點.週一升旗時演唱必須準,有激情,自豪而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力量.

3、名曲欣賞 包括中外許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如《小夜曲》、《月亮月光光》等,悠揚而動聽。

4、民族音樂 包括《搖籃曲》、《鍋莊舞曲》、《溜溜歌》等,充滿了民族音樂的濃郁色彩。對這組悠揚的搖籃曲,演唱時著重強掉深情,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5、舞曲 這些音樂廣為流傳,旋律優美,喜聞樂見。如“化裝舞會”等。

在本期音樂教學工作中,注重對教材的運用,滲透新課標理念,加強了思想教育。通過教學活動,教育學生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有高尚的情操。在愉快的音樂聲中,使孩子們享受美,熱愛美,受到美的薰陶,愛學、樂學。通過一學期的教學,不僅會演唱這些音樂作品,還理解了音樂內涵,有一定的樂理知識,懂得一些演唱技巧,能溶入自己的感情.

在本期音樂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技巧,運用活潑的教學方法,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積極滲透音樂教育理念,把現代教育的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去,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孩子們跳起來,唱起來。把齊唱,輪唱,舞蹈、表演帶進課堂。在教學中,認真鑽研課標,精心設計教案,科學上課,力求達到課標要求。

通過本期的教育工作的實施,完成本冊教學任務,培養孩子們的樂感。我感到音樂對孩子們的生活十分重要。兒童需要快樂,需要音樂,需要美的享受。藝術的薰陶要從小做起,從每堂課做起。

本期教學工作有計劃,有小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課前認真備課,準備了教具,課後有小結,期末總結了本期的教學經驗。

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篇 【總結與分享】四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工作回顧 第2張

第2篇

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鍊。

1、教學中,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運用範唱,跟錄音唱,表演唱等方式用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學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準確的發音、清晰的咬字、吐詞;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學生做到自然、音色圓潤,不斷提高唱歌的藝術技巧,在懂得音準和節奏的基礎上提高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

3、在教唱一首新歌時,為了使學生能達到學會全歌,利用示範教學法。都是先將歌唱一遍,作為一次示範,然後教唱歌譜,最後講解歌詞大意,教唱歌詞,這樣利於音樂程度的提高,利於複雜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以後自學的能力。

1、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作到用好的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本學期的音樂課,學生的樂理基礎知識差,加之學校音樂器材少,裝置不足,不能全面實踐,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太濃厚。今後還要加強樂理知識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能力。欣賞能力,表演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第3篇

音樂教育經歷了由“舊”到“新”、由“死”到“活”的演變過程,從舊教材到新教材的使用,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新課改在現行教育所發揮的重要作用。20xx年我們開始全面使用新教材,歷時三年,在教學中我們感受到的新課改帶來的巨大變化,從事音樂教育的人從各個方面領悟了新課改對音樂教育所產生的重要的深遠的意義。

我國中國小音樂課大半個世紀以來幾乎就是“唱歌課”。五六十年代,音樂課受其他文化課的影響,強調文化知識的傳授,學習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教學法。凱洛夫的教學模式引入音樂課,其模式為:組織教學、複習檢查、講授新課、鞏固、佈置作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音樂教學法開始傳入我國,尤其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及達爾克洛茲教學法的傳入,開拓了我們的思路。國外音樂教學法強調即興創作,從觀念上促進我國的音樂教學改革,使音樂教學研究上了一個臺階。我們必須認識,中國小音樂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專業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樂專業人才。這一性質決定了中國小音樂教育必須以全體學生為物件,以普及音樂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任務,要徹底改變以專業音樂教育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知識、技能傳授的教學思路。中國小音樂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以音樂教育為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新課程的改革是迫在眉捷。

新課程要求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根據這個要求,在歌唱課的教學中,我就注意學生對歌曲感情的把握而不是注重音準、節奏的正確,使學生更好的去表現歌曲。以往的教學都是先進行基本的練習,如發聲練習等等,使學生還沒有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就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同樣使我們的音樂課堂變得枯燥乏味。這樣的課堂已經形成了一種模式,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掌握之中,不會給學生帶來驚喜,他們怎麼會喜歡呢。所以,在歌唱教學中,我指導教師改變了以往跟唱的方式,而讓學生先聆聽歌曲,讓他們自由的感受作品的風格,歌詞的含義,在對歌曲有所把握的基礎上,老師再介紹作曲家的原意,就會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了,這個時候,老師再對他們適當的進行旋律上的指導,學生學的更快,效果會更佳,他們對歌曲的記憶也更加的深刻。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感。所以根據這樣一個要求,我指導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來發揮他們的特長,使他們自己來創造自己的音樂,就會體現他們的個性化。有的時候為了突出他們的個性化,還叫他們找出自己平時喜歡的音樂,拿到課堂上來與同學和老師共享。根據他們個性的不同,所喜歡的音樂也會不同,並且可以叫他們談談對自己喜歡的音樂的感受,同時也可從中看出學生的性格特點,也可瞭解學生的興趣走向。

我們教材的選材分了幾大主線,其中一條主線便是根據民族民間音樂色彩區和結合地域文化劃分出的音樂風情單元。對於這些民族音樂,教師反映學生明顯感覺陌生,因為教材的配套磁帶中摘錄的`大都是特別民族化的東西,而我們聽到的民族音樂都是經過加工的,藉此教師正好可以告訴他們這些是純正的民族音樂。在上這類課的時候,我鼓勵教師大膽的嘗試,拿出不同風格的音樂與民族音樂進行對比,再借助多媒體來介紹由於地域風貌的不同和人們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在音樂上面也可以反映出來,進而使學生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的地大物博。

音樂學科實際上它涉及到了很多的學科知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當的滲入不同學科的知識在裡面。比如:在上《願祖國花好月圓》的時候可以叫學生結合地理知識點出臺灣的位置等等。在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時更要給同學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等等。總之作為教師就需要翻閱大量的資料,使40分鐘時間裡,傳遞給學生大量的資訊,就是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