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案例6篇 雪色童趣:語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案例

本文以《看雪》為教學案例,針對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進行探討。通過分析學生認知、興趣、語言能力等方面,提出多種啟發式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助力教師更好地教授語文課程。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案例6篇 雪色童趣:語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案例

第1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1、小朋友們看過雪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

2、小朋友們看了課題有沒有什麼想法呀?願意跟隨老師談談嗎?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店: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義和人的手有關;“銀”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2、猜字遊戲:一人被矇住眼睛,讓一個人指某個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後,讓被矇眼的同學一個一個地指著生字向大家發問。如,問:“是不是櫥窗的‘櫥’?”答:“不是櫥窗的‘櫥’!”直到猜對了,全班一起回答:“對對對!就是這個字。”

3、“摘蘋果”遊戲: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蘋果貼畫。

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有關中國臺灣的資料,包括中國臺灣和祖國大陸的關係,中國臺灣的風景名勝,中國臺灣迴歸問題等。

1、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北京和中國臺灣的位置。再互相交流中國臺灣的資料,以你問我答的方式,學生把還不懂的問題或自已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由其他同學根據自已自已掌握的內容來回答。今天繼續學習看雪那一課。讀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學生回憶下雪的情景,並說說自已回憶後的感受。

1、假設自已就是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嚮往再讀課文,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複習“識字3”中的“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把以前對中國臺灣的瞭解運用到本課的學習中。

4、小組交流解決各自所提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注意結合朗讀課文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5、各組挑選自己認為最有意思或最有價值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各組從其他組提的問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討論。

6、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表達。教師也可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課文最後一句話,老師為什麼要“深情”地說?老師心裡在想什麼?

7、通過教師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8、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可配抒情音樂讓學生美讀。

給中國臺灣小朋友寫一封簡短的邀請信,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學校來做客。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案例6篇 雪色童趣:語文二年級上冊《看雪》教學案例 第2張

第2篇

3、小組研究,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中國臺灣小朋友非常盼望看雪、非常盼望到北京來看雪,把這些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4、指名小朋友有感情地來讀相關的句子,並說說自己的感悟。

老師指名一位學生站起來讀,然後問小朋友:“他讀的語氣怎麼樣?有沒有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得更好?”評價之後,第二個學生、第三個學生站起來讀,還是沒有讀出感情。老師沒辦法,只好自己來範讀,然後讓學生照著老師的樣子來讀。

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我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也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閱讀教學的一大基本理念。《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但是,在語文課堂上,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有關背景、情境不作適當的鋪墊(如讓學生在地圖上找找北京和中國臺灣的位置,簡單介紹一下當今的臺海局勢,欣賞一下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在學生不得要領時不作畫龍點睛的引導,一味地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讀,學生缺少內容的理解和感情的體會,只好照著別人的樣子,讀得有形無神,使語文學習顯得異常膚淺。在探究性學習之前,教師作些適當的鋪墊引導,能為學生的思維添上翅膀,能為學生的研究掃除障礙,能為學生的獨特感悟打下基礎,這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但會使學生想問題思路更開闊,解決問題辦法更多,還能增強學生戰勝自我的信心。然而教材是我們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最好憑藉。

下面就是我利用《看雪》一文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做法。

?看雪》一文講的是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颳著,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開啟窗戶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髮;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開啟門衝進雪地裡,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夥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講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鋪了一床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裡,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著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頂,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可一點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我從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飛一樣。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三個堆了一個大雪人,用釦子做眼睛,用胡蘿蔔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著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哎呀!我開著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最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賓士,從而使自己充滿創造精神。

課堂演繹正接近尾聲,今天上的是《看雪》一文,講的是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很難看到雪,他們很想到北京去看一看真的雪,課文通過中國臺灣小朋友和他們的北京老師的對話,向我們傳遞著大陸與中國臺灣是一家的資訊。雖然美讀也讀了,積累也做了,課文也理通理透了,但當我激動萬分地講著:中國臺灣和我們中國大陸雖然現在是分開的,可中國臺灣的小朋友、中國臺灣的人們是和我們在一起的,中國臺灣是我們中國的寶島,是我們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們的反映竟然是這樣的平淡,甚至是無動於衷。我茫然。

茫然歸茫然,課還是要上下去的,於是我點出了為了增加孩子們對中國臺灣的瞭解,喜歡中國臺灣而安排的中國臺灣風光圖欣賞這一環節。

第一張──“中國臺灣神廟”,“哇……”孩子們發出了輕輕地讚歎聲,或許是覺得蠻新奇的吧;第二張──“中國臺灣日月潭”“哇……”孩子們又發出了輕輕地讚歎聲,這次或許是因為湖水的美吧;第三張……當點擊出“阿里山神木”時,在雜亂的讚歎聲中,竟有人說:“老師,我知道的。”尋聲望去,一隻小手高高地舉著。要讓他回答嗎?我的教案裡沒有這一環節呀,倒是下面還有不少生字要抄寫呢!

“你……”。我剛想說你下課再講給我們聽,但目光一接觸到他那渴望的眼神、高舉的小手,我真的不忍心,“請你給我們說說看。”在遲疑了一秒鐘後,我說道。

那小男孩高興地站了起來,為我們述說了一個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從前,在福建和中國臺灣之間有一座山,山上住著母女倆。有一次,一個妖怪闖進村子裡橫行霸道。女兒決定去把妖怪除掉。最後女兒射出兩箭把妖怪射死了。突然這座大山一分為二,妖怪也從懸崖上掉下去了。母親站在一邊的武夷山上盼望女兒回來。最後母親變成了一塊石頭,女兒站在阿里山上也盼望著母親回來,天長日久她變成了一棵阿里山神木。

聽完故事,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是被故事的神奇吸引了吧,是被故事的感人震撼了吧!看得出孩子們對神木母子的分離非常傷感,我也知道孩子們對中國臺灣的瞭解和感受上升了一個層面。我也被神木背後的故事感動了,“謝謝你為我們帶來了這個生動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為他鼓起掌來。教室裡掌聲如潮……

沒有想到一秒鐘的抉擇,竟給課堂帶來如此的精彩!我慶幸自己在一秒鐘內做出了這個正確的選擇。其實課堂上“不合時宜”高舉的手有很多,別看他似乎與你正常的教學流程“逆流而行,其實背後隱藏的價值是無法預測的。多做幾個這樣的一秒鐘,相信我們的課堂會更精彩。

第3篇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大家伸出右手,和呂教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邊寫邊講解寫法,學生書空)

師:敢於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嗎?哪些同學願意讀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師:其他同學幹什麼,你們也有任務,你們是評委呀,你們知道什麼樣的人當評委嗎?都是很厲害的人當的,你們要認真聽他們的朗讀,看字音是不是讀得正確,句子讀得通順嗎?

師:這位評委很好,能先表揚他的優點,再指出不夠的地方。

師:你聽得真仔細,看來,你們在家認真預習了,真好。

師:剛才,11位同學都讀得很好,呂老師也想給大家讀讀這篇課文,大家邊聽邊認真思考,哪些地方還不太明白。

師:小朋友都聽得入神了,呂老師看出你們在思考,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生:中國臺灣和北京是很遠的,課文為什麼說不太遠?(生指地圖)

師:課文裡的櫥窗指什麼?就是商店裡沿街面展示商品的玻璃櫃子。

師:下面我們就帶著問題去學課文。春節,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在櫥窗裡見到了誰呢?

生讀課文: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在過春節的的時候,孩子們在櫥窗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一生提意見:他讀得有感情,但是讀得太慢,輕聲讀成了重聲)

師:中國臺灣在這兒,南寧在這兒,(老師指地圖)都在我國的北方,所以那兒像我們這兒一樣,很難看到雪的。這個問題懂了嗎?

師:中國臺灣小朋友只能在櫥窗的看棉花,那他們跟老師說了什麼話?我們看課文。

(指名幾位同學分角色讀課文,其他同學繼續當評委)

師:他有點緊張。他們對什麼感到驚奇?(出示句子: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老師微笑著點點頭。“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生:他們不是對雪驚奇,而是很難看到雪,北京能看到雪。

師:老師看著地圖,不禁引起了思鄉之情,誰來讀出他的思鄉之情。

師:接下來我們還是分角色來讀(分工朗讀)(老師接著就娓娓動聽地給同學講起了玩雪的情景。)出示雪景圖片,師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聽得笑呵呵的,中國臺灣小朋友彷彿來到了白雪世界,如果你們來到這兒,你想幹什麼?

師:能不能把你的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誰來讀第9段。

師:你看,這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多麼像雪毯(出示圖片)。

生:雪下下來,落在樹上,鋪在地上,就像給它穿上一件白色的衣服,雪閃著光,所以“銀”字用金字旁。(指名讀句子)

師:你們是不是希望現在就落下雪來呀,中國臺灣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你們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呢?我們也一起來爭著說說看。(爭著問)

師:出示識字三: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師:為什麼說不太遠?因為我們是一家,雖然相隔遙遠,感覺還是很近的。這一課的生字詞語都會了嗎?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出示課件,生讀)哪些字難寫呀?

寫字:寫字前我們先做一個小氣功:身正,胸直,臂開,足彎,

( 友情提醒:查詢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此文轉載於網路

第4篇

國小語文新大綱在揭示學生、教師和教學三者的關係時,科學地突出強調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語文、用語文”的“示範”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指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指點”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

這是我們貫徹“新大綱”精神,指導“新教材”教學的關鍵所在。具體落實到第三冊課文《看雪》的教學過程中,提出如下教學設想。

教師的“示範”和“關鍵”作用,必須要通過準確地把握課文的特點,科學地抓準課文的重點來得以實現。這篇課文的型別屬於故事,整個故事由一個隱藏著的故事敘述者的敘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們與老師的問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構成,它們形成了多種形態的對比(中國臺灣很難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靜態)/真正的雪景(動態),孩子們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師看見過真的雪景,中國臺灣孩子們期待著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著和中國臺灣孩子們去玩雪,……),體現了兩岸人民盼祖國統一的共同心聲。課文的重點是第2、9、10、11自然段。

針對課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可以確定如下教學目標: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②學會11個生字,會認4個生字:③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愛美情趣,進行愛國教育:教學的重點是在朗讀中瞭解詞句,感悟玩雪的趣味,教學的難點是在語境中學會生字詞,瞭解課文的盼祖國統一思想。

先用電腦課件(或vcd、錄影帶,幻燈片等)展示課文靜態櫥窗裡的雪景和動態的玩雪插圖,讓學生觀察思考:兩幅插圖哪幅更美?課題《看雪》中孩子們想“看”的是哪幅插圖裡的“雪”?

形象化的課文情景和懸念化的課文質疑,激發起了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慾望和興趣,急切地通過自讀進入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

初步朗讀,整體感知:①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初讀課文,讀正確生字的字音,讀通順課文的句子。②聽錄音或教師示範朗讀,使學生整體感知正確的讀音、停頓、語氣、感情。③學生邊讀邊想,讀流利課文的句子,並初步對整篇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中國臺灣很難看到雪,商店櫥窗裡的雪景是棉花做的,老師小時候在北京見過真的雪,玩雪可高興了)。

重點朗讀,討論交流。①指點學生朗讀重點段落(第2、9、10、11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和日常生活實際經驗,感知,感悟“商店”、“景”、“潔”、“毯”、“銀”、“堆”、“仗”等生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討論交流學會這些生字詞的音、形,義和正確書寫。②引導學生對比(第2自然段與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與第11自然段)朗讀,邊讀邊想,討論交流:櫥窗裡的雪景與真的雪景有何不同?(都很美,一是靜態的,不能玩;一是動態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麗,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國臺灣孩子們和北京小明友盼著什麼?(中國臺灣孩子們盼著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著和孩子們一起玩,盼望祖國統一)讓學生在朗讀、感悟、討論、交流中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語言感覺、薰陶愛美情感、受到愛國教育,並且鼓勵他們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表演朗讀,複習鞏固。學生在經過前兩個環節的朗讀課文後,已經大致讀懂了課文的內容,只有再次變換朗讀的方式,才能完善地實現“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薰陶情感的教學原則,並且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形成能力,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按課文內容分為“敘述者”、“孩子們”和“老師”三種角色表演朗讀,在過春節的歡快樂曲聲中,在電腦課件展示課文插圖的形象氛圍裡,讓幾組學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讀、展開競賽、鞏固成果,使整個課堂學習貫穿著從朗讀始到朗讀終和始終讓學生處於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之中。

第5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海峽兩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難點:瞭解課文蘊含的海峽兩岸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願望。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中國臺灣的各方面的資料、圖片。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幾天我們這裡下了今冬的第一場雪,有的同學還把當時的情景寫在日記上。我們這裡冬天經常能體驗到下雪的快樂。而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那裡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3看雪》,板書課題,齊讀。

師:請同學們自己高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做一下標記。

(其他學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問題教師可放在理解課文的環節中再解答。)

2、出示課件(地圖):瞭解中國臺灣的地理位置,明白中國臺灣很難看到雪的原因。

讓學生看圖觀察討論: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說些什麼?想些什麼?

練習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中國臺灣孩子對雪的嚮往和喜愛。

1、(1)以小組為單位讀3—11自然段,看看孩子們向老師提出了哪幾個問題?畫下來,討論一下。

(2)出示課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讓學生欣賞雪境,感受下雪的樂趣。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美好的雪景,體會北方孩子玩雪的樂趣吧!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中國臺灣孩子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談。

3、你希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到北京來嗎?學生自由談。

6、引導學生對比(第2自然段與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與第11自然段)朗讀,邊讀邊想,討論交流:

(都很美,一是靜態的,不能玩;一是動態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麗,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國臺灣孩子們盼著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著和孩子們一起玩,盼望祖國統一)。

讓學生按課文內容分為“敘述者”、“孩子們”和“老師”三種角色表演朗讀,在過春節的歡快樂曲聲中,在電腦課件展示課文插圖的形象氛圍裡,讓幾組學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讀、展開競賽、鞏固成果。

第6篇

師:誰能說說中國臺灣的小朋友為什麼很想到北京看雪?

生:過春節時,孩子們只能在商店的櫥窗裡看到美麗的雪景。

生:他們看到的白雪是用潔白的棉花做的,他們想看看真的雪是由什麼做成的。

生:我也從沒見過真的雪,很想看看真的雪,中國臺灣的小朋友肯定和我們一樣想法。

師:北京離中國臺灣很遠嗎?誰能告訴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們?

生:我看過電視,知道中國臺灣離北京有一兩千公里呢!

生: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乘飛機去北京,飛了兩小時多,聽爸爸說,中國臺灣就在咱們泉州對面,乘飛機可能也是兩小時多吧。

生:我爺爺昨天告訴我,他以前乘火車從北京回家,坐了兩天兩夜,要是乘火車到中國臺灣,要更久。

生:因為那位老師的故鄉在北京,他肯定經常回家,所以覺得不太遠。

生:因為老師很希望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去北京看雪,所以騙他們說不算太遠。

生:不是騙他們,而是老師的心裡話。我姑姑在新加坡,我媽媽告訴我,新加坡離這兒很遠,可我姑姑卻告訴我說不遠,說等我讀五年級時就帶我去她們那兒玩。

生:老師知道中國臺灣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再遠的路也應該不算太遠。

生:中國臺灣和咱們泉州一樣,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所以不算太遠。

師:泉州和中國臺灣隔海相望,語言、天氣、風俗習慣等都差不多。你們想不想和中國臺灣的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去看雪?

生:我要和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

生:我要在大雪中教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學三路拳、南拳。

生:我要把雪裝在瓶子中,放入冰箱裡,再送給中國臺灣的小朋友。

師:說得真好,你還想帶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參觀哪些地方?

生:我想帶他們參觀長城。去年,我和爸爸去了長城。我爸爸告訴我,不到長城非好漢!

生:我想帶他們參觀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然後在廣場上放風箏。

“學貴有題。”教師結合學生情況(泉州與中國臺灣隔海相望,學生親人、親戚中很多在中國臺灣,對祖國寶島臺灣有一定的瞭解),適度激疑,將學生帶入一個個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解疑、釋疑中,求知慾望受到呼喚,探究意識得到培植。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發展合作精神”。從國小低年級起,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學生合作意識,可從學生直接地交流,探討而解決問題中培養,也可在間接的、教師所創設的合作情境中學會情感的交融。在“和中國臺灣的小朋友看雪、玩雪”中,在“帶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參觀”中,學會合作,已深入孩子們心中。

中國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要讓學生明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生搬硬套,而是引導學生分析北京到中國臺灣的遠近,憧憬與中國臺灣小朋友們“看”雪、“玩”雪,使“海峽兩岸一家親”的情感滲透其中,愛國情懷得到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