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教案3篇 "探索生命奧祕七年級生物實驗教案"

本文介紹了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內容中的實驗教案,內容包括細胞觀察及細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實驗,旨在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習效果。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教案3篇

第1篇

能力目標:通過組織學生視察草履蟲的形態和結構,以及做草履蟲應激性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分析解釋實驗結果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原生動物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進化論的思想;

通過懂得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1.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及生理特點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因為:

(1)本章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從書本上學習到動物學的知識。按著達爾文的進化觀點,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原始、最簡單、最低等的單細胞動物。通過講解原生動物的代表——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及生理特點,使學生懂得最原始的動物所具有的特點,可為後續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通過重點內容的講解,還能夠使學生懂得到:細胞不僅是構成植物體的基礎單位,也是構成動物體的基礎單位。然而動物細胞是有別於植物細胞的。對照兩者的雷同點和不同點,能夠加深對細胞結構的懂得,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3)草履蟲儘管是低等動物,但它有著與高階動物一樣的營養方法——異養。通過實驗視察還能夠明白,草履蟲對外界刺激反響敏銳。總結草履蟲生理活動特點,對照植物體的生理活動特點,能夠加深學生對動物與植物本質特點的懂得。

2.草履蟲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終產物的排出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動物的營養方法與植物的營養方法不一樣。動物必須從外界攝取現成的有機物。草履蟲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細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爛的有機物。這些食物靠草履蟲口溝處纖毛的擺動,會合到口溝處的胞口,由胞口進入管狀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漸形成食物泡。當食物泡足夠大時,就從胞咽處脫落,落入草履蟲的細胞質中。

食物泡隨著細胞質的流動,在體內沿一定的方向執行著。最初從草履蟲身體的後端向前移動,再從前端向後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草履蟲體內的酶,把食物泡內的食物逐漸消化,經消化的食物能夠被細胞質吸收,這時食物泡也逐漸地變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仍在食物泡內,順著細胞質的移動,由身體後端的胞肛排出體外。

由此看來,草履蟲全部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與植物體是截然不同的。教師要在講清草履蟲形態、結構的.基礎上,講解草履蟲營養物質的攝入、消化、吸收及殘渣排出的過程。這些內容對剛不久接觸動物學的學生講,是顯得繁瑣。特別是在一節課上,既要記住一系列名詞,又要懂得一套套新的生理過程,確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要求的領域內,深入淺出地講明其中的概念、特點。

(2)草履蟲代謝廢物的排出也是學生難懂得的內容。對草履蟲體內的兩個伸縮泡和它四周的收集管的認識,一些學生容易懂得成平面的結構。教師能夠藉助於模型或看錄影片進行講解,解釋伸縮泡是一種泡狀的結構,從字面意思上懂得,它能夠伸縮。當收集管收集了細胞內的代謝廢物(過剩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縮泡後,伸縮泡逐漸漲大,到一定程度後,通過表膜小孔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教師在講課中一定要使學生分清: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叫“排洩”;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叫“排遺”。學生特別容易將“排洩”和“排遺”相混雜。教師能夠進一步講明:排洩是將細胞內的參與代謝過程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而排遺是將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殘渣排出體外,這些殘渣沒有進入細胞內參與代謝的過程。

3.在顯微鏡下找到草履蟲,並能認識相應的結構,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因為:

“視察草履蟲”是學生做的第一個動物實驗。在顯微鏡下視察既小又活動的草履蟲的確不容易。要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能夠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①課前組織一部分學生進行草履蟲的培養,預備好具有一定密度的草履蟲培養液。②教師示範或看錄影後,再讓學生進行實驗,效果會更好。③注意鞏固顯微鏡的使用。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教案3篇

第2篇

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嘗試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和作用的場所。

學生已經瞭解了綠色植物可以通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知識。那麼光合作用究竟在綠色植物的哪一個器官中進行,具體場所在哪裡,植物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又是怎樣相互適應的,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實驗來得到結論,同時也為後面學習“光合作用的實質”打下基礎。

運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原理,嘗試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合作用的場所。

銀邊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燒杯、小燒杯、酒精燈、培養皿、石棉、鑷子、火柴、三腳架。

師:首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他們自己課前各種葉片;然後我展示海桐葉和松針這兩種不同形態的葉子,並且提問:“常見的是哪一種葉型,為什麼?”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思考,之後得出“闊葉表面積大能充分吸收陽光,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結論。

師:多數葉片寬闊、扁平,是葉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麼葉片內部有哪些結構特點是適於進行光合作用的呢?”

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學生想撕開葉子,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東西。我則讓他們首先看書,大致瞭解觀察葉片內部結構的實驗方法和步驟;然後認真地看我在實物投影儀下做一遍演示實驗。教師需要一邊做一邊強調徒手切片實驗操作的要點,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螢幕上打出觀察思考的要求:“識別葉片的幾個部分,觀察各個部分的細胞有什麼特點,思考它們分別有什麼功能?”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且把學生做得好的葉片橫切標本,通過數碼顯微鏡放大後,向全班同學展示。

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或者螢幕,識別菠菜葉片的三部分結構。

師:實驗材料是銀邊天竺葵或彩葉草。因為它們的葉片中有一部分不含葉綠體(銀邊天竺葵葉片的邊緣、彩葉草葉片的中央及靠葉柄的部分都不含葉綠體),所以按照課本中的實驗步驟,在滴加碘液處理後,不含葉綠體的`部分不會變藍。由於該實驗與上個實驗一的實驗步驟基本相同(只少了夾葉片遮光處理),因此這個實驗請同學們親自動手實驗。

師:好,今天大家按小組繼續將昨天的實驗按實驗步驟3、4、5進行操作,小組各成員間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時要注意安全。

師:為什麼銀邊天竺葵葉片的邊緣和中央部分的顏色不相同?

師:如果將銀邊天竺葵的葉片用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後,葉片的顏色會發生什麼變化?

生:結論,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有機物的“加工廠”。

結論,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有機物的“加工廠”。

1.教師給予較多的指導,否則學生因為生活經驗不多,不能很順利地找到實驗材料。

第3篇

探究綠色植物的葉片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時,可以產生澱粉。

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有葉綠體,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燒杯、小燒杯、酒精燈、培養皿、石棉、鑷子、火柴、三腳架、黑紙片、曲別針。

師: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動物也是如此。那麼人和動物的最根本的食物從何而來?難道綠色植物就不需要食物嗎?非也。綠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營養,它不僅能自己供給自己食物,而且同時還給地球上其他幾乎所有生物製造了食物,養活著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綠色植物,就沒有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那麼,究竟綠色植物是怎樣製造有機物的?製造的有機物是什麼?我們能不能用實驗來探究一下?

師:昨天讓大家按p119實驗步驟1、2操作的盆栽天竺葵,做了沒有?

師:好,今天大家按小組繼續將昨天的實驗按實驗步驟3、4、5進行操作,小組各成員間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時要注意安全。

學生甲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並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

師:通過實驗及觀察到的現象,下邊大家來共同討論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細節。教師同時用投影打出小組討論提綱:

1.為什麼把盆栽的天竺葵在實驗之前要在黑暗處放一晝夜?

3.為什麼把葉片放在酒精中並隔水加熱?其目的是什麼?

4.加碘液的目的是什麼?用來什麼成分?其結果說明什麼?

小組1回答問題1:實驗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處是為了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澱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製造的,而不可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的。

小組2回答問題2: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是為了與其他葉片作對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製造澱粉。

小組3回答問題3:把葉片放在酒精中並隔水加熱,是因為酒精的沸點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熱,不僅酒精蒸發得太快,造成浪費,而且溶解葉綠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易引燃酒精發生危險。這一步驟的目的是使葉片中的色素溶解於酒精中,起到脫色的作用,便於澱粉的顏色觀察。

小組4回答問題4:向葉片中加碘液是因為碘液遇澱粉可變成藍色,故可用碘液來葉片中是否能生成有機物澱粉。通過實驗可知: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而遮光部分未變藍色,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澱粉。

生:結論1: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