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簡介3篇 “追尋天空的傳奇——南仁東與‘天眼’創世”

南仁東,亦被譽為“天眼之父”,中國科學家,天文學家。他是中國國家天文臺的主任,也是中國天眼FAST專案的首席設計者。南仁東對於天體物理學和射電天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很早就提出了建造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構想,並在2016年成功建成了天眼FAST,為世界射電天文學帶來了突破性進展。南仁東的事蹟令人欽佩,為中國在天文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樹立了榜樣。

”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簡介3篇 “追尋天空的傳奇——南仁東與‘天眼’創世”

第1篇

南仁東,1945年出生于吉林,是“中國天眼”的發起者和奠基人,2019年被評為“最美奮鬥者”。從小他就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更是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習,就此走上了自己的學術道路。那時中國的社會仍然沒有安定下來,畢業後,壯志難酬的他只能去到東北一家無線電廠工作,而這一去就是整整十年。歲月易蹉跎,在這十年中,他曾無數次地望著天空,彷彿想找到一個答案,究竟自己何時才能擺脫這困頓的局面,重新走上理想中的道路呢?

正如《喜遷鶯 贈康德機》中所言“萬里黑雲消散,一點靈明光瑩出處”。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社會風氣逐漸轉變,南仁東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再次回到了科學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人生。憑藉自己多年努力,後來南仁東還成為了世界頂尖天文科學家之一,還曾代表中國天文臺專家多次去到國外交流學習。然而,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在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南仁東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為不解的行為:他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國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副臺長。

面對人們的疑惑,他雲淡風輕地說道:“知識沒有國界,而國家需要知識,所以我回來了”。就這樣,正當無數人打破腦袋也想要跑去“超級大國”美國,享受優越物質生活的時候,南仁東卻兩袖清風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他的心中,祖國的意義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他要回到祖國,為國家的天文事業做出貢獻。

1993年,日本科學家提出了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的想法,想要在全球的無線電環境持續惡化之前從外層空間接收到更多的資訊。聽到這個訊息,南仁東很是興奮,他激動地對同事表示,他們也可以建一個。可同事們聽了他的建議後都直搖頭,畢竟當時中國連一輛汽車都造不出來,更別提如此精密的射電望遠鏡了。

?孟子·公孫丑上》:“雖千萬人吾往矣。”帶著這種氣魄的南仁東不顧前路艱辛,執意要把射電望遠鏡製造出來。於是他帶著300多張衛星遙感影像,在中國西南地區中穿梭跋涉,尋找可以建造射電望遠鏡的地方。終於他在經過一片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原時,找到了答案。這片岩溶窪地,正是建造射電望遠鏡的最佳地點。地點選好後他又開始為啟動資金犯愁,每天晚上都輾轉反側,睡不著覺。不過很快他就想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那就是自己來籌集實驗資金。

後來的好幾年時間裡,南仁東變身成了一名"推銷員",他四處奔走,向在國內外會議上遇到的每一個人推薦自己的望遠鏡。可是幾乎沒有人接受南仁東的請求,有時他甚至還會遭遇到非常嚴厲的拒絕,可即使是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情況下,他也從沒想過要放棄。因為在他認為,和國家的利益相比,個人的尊嚴和榮辱都是微不足道的。

2006年,在中國科學院院長會議上,南仁東報告了"十一五"期間的專案申請,他激動問到到:“fast到底究竟能不能立項?我們這些人不為名利,甚至可以自掏腰包只是為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而已。”一番話說得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份提案最終在2006年通過了。此後,經過南仁東和同事們長達二十二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天fast專案終於在四年前得以完成。就在大家都為了這一成果而歡呼時,卻沒有想到,南仁東的身體狀況正在急劇惡化。

2016年,就在天眼即將築造完成時,南仁東突感身體不適,便去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自己已經身患肺癌,但身患重病的他還是舟車勞頓親眼去看了他耗費22年心血才建成的“中國天眼”。“中國天眼”建成1年後,72歲的南仁東無憾逝世。正如《晁錯論》中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雖然南仁東已經故去,但是他堅毅不屈,勇於探索的精神仍舊激烈著無數的後輩,在科研事業中不斷地探索前行。

”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簡介3篇 “追尋天空的傳奇——南仁東與‘天眼’創世” 第2張

第2篇

時代的楷模、人民的英雄,這個有太多值得讓我們敬重的人,只是他們總是低調行事,功名利祿與他們無關。尚未功成時,他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受到世人追捧時,他們卻已然老去,有很多人我們還欠他們一聲謝謝,天文學家南仁東也是其中之一。

南仁東出生於1945年,是吉林遼源人,他天資聰穎,頗有讀書的天賦,從小到大,班裡讀書成績最優異的就是他,得獎最多的也是他。當時的社會還沒有穩定下來,中國百廢俱興,於是南仁東百年許下了強國的願望。

1963年的大學聯考還是百分制,南仁東以98.6分的成績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無線電。本來當時的祖國是急缺人才的,但是南仁東於1968年畢業後卻因為時代的特殊,一身功夫沒有了用武之地,只能在工廠蹉跎了整整10年的歲月。

但是南仁東並沒有放棄,反而是沉澱下來,1978年他才剛剛“守得雲開”,便考上了中科院繼續深造,並於1987年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一年,南仁東已經42歲了,給他完成報國心願的時間也已經相當緊迫,於是他拒絕了美國的高薪聘請,反而前往北京天文臺“開闢荒土”。

當時國內外對天文事業的發展都相當重視,尤其是美國早已在1963年就已經建立阿雷西博天文臺,即美國的“天眼”。這看上去是全人類的進步,但這也使得美國在天文界處於壟斷的地位,大多數國家在這一領域的資料是一片空白的時候,全球的電波環境卻已經遭受嚴重汙染。

1993年,在全球無線電科學大會上,眾科學家提出一定要在電波環境惡化之前聯合建立一個射電望遠鏡,爭取儘快和儘可能地獲取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與會後,第一時間和同事們說:“我們也建一個吧。”

他的語氣溫和而又儒雅,但行動起來卻是雷厲風行。想要建設一個射電望遠鏡得投入多大的資金?誰來攻克技術難關?誰來牽頭?研究人員夠不夠?南仁東沒想那麼多,第二年就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計劃放到了檯面上。

接下來,他沒有安心呆在清華和中科院,年近半百的他帶著幾百張衛星遙感影像,一頭扎進了中國的山川之中,考察地質、計算地形,只想儘快找到一個適合建設射電望遠鏡的地方。最終,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入選,但啟動資金成為了“老大難”的問題。

南仁東只能自己籌集實驗資金,他跑了不少國家,四處找人“推銷”,甚至放出了即使不能立項,也要自掏腰包一點點搞的豪言,讓人們為他動容,也有人說他是“不瘋不成魔”。而這一熬又是13年過去,2006年,中國fast提案終於通過,而南仁東卻已經61歲。

站在施工場上,南仁東已經頭髮花白,但他的眼中無時不刻不充滿著喜悅。曾經有人說,南仁東想建設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痴人說夢,也有人嘲諷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建設,但南仁東不甘心、不服氣,一咬牙,堅持下來,就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又通過好幾年的大量的計算,fast工程終於在2011年3月開始動工,前後共花了5年多的時間終於建成。然而就在2016年9月25日,fast工程竣工,大家一片歡聲笑語的時候,南仁東卻病倒了,經檢查已經患上了肺癌。

2017年,南仁東的肺部病情急劇惡化,最終於9月15日,倒在了搶救室,享年72歲。他的一生彷彿就就是為了“中國天眼”的建設而來,他的人生前半段似有耽誤,後半段又吃了太多的苦,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南仁東逝世,但並沒留下遺憾,但遺憾的是我們,還沒來得及向他致敬。2019年,“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和“最美奮鬥者”的勳章終於到來,也而希望這位英雄一路走好。

第3篇

南仁東簡介:吉林遼源人,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

2017年5月,獲得全國科學技術獎;2017年7月,入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2017年9月15日,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在過去的23年裡,南仁東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專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人們稱它為“中國天眼”。

24年前,南仁東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待遇,毅然決然的回了國。就是因為在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受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他坐不住了,當時就決定回國。

選址,論證,立項,建設他都親力親為。有人和他說,貴州的喀斯特窪地多,可以建出價效比較高的“天眼”臺址。

南仁東則在1994年到2005年間,走遍了貴州大山的每一個溝窪。亂石遍地的喀斯特山裡,路的很少有,只能從灌木叢中深一腳,淺一腳的慢慢挪。

可是,除了選址難,還有很多方面的困難。這是一個涉及領域極其寬廣的工程,天文學、力學、機械、結構、電子學、岩土、測量與控制……

工程預算也是南仁東為之而努力的。有那麼幾年間,南仁東無論大會小會,中國外國,逢人就推銷“天眼”專案。

終於,功夫不服有心人,2016年9月25日,“天眼”工程正式落成啟用。這一天,中國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了新高度。

時間如白駒過膝。轉眼間,25年過去了。為了追逐夢想,南仁東心無旁騖,殫精竭慮,終有所成。

南仁東這種追逐夢想,為夢想而努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天眼”夢圓他卻離去,但是我們相信,南仁東先生執著的科學精神和為國家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會永遠烙印在我們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