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老師年度教學計劃範文3篇 高中教學計劃案例展示

本文為廣大高中老師提供可借鑑的年度教學計劃範文,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規劃、組織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文章包含了詳細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內容全面、可操作性強。希望教師們能夠借鑑其中的經驗和思路,為學生帶來更優質的教育體驗。

高中老師年度教學計劃範文3篇 高中教學計劃案例展示

第1篇

本學期新課程正式啟動,本著創新與繼承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穩妥推進的原則,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物理學科的特點和我校的實際情況,物理組學年高一新課程實施計劃如下:

改變單一的課程教學方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是物理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將傳統的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講授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是我們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在合適的物理課堂教學上實施探究式教學;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完善各種教學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1、利用週四教研活動時間,開設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和實施策略研討。

2、集體備課:確定有利於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內容,集體探討教學過程,撰寫教學設計,蒐集教學資源,準備實驗。

3、教學實施和評議。為了做好模式實施的反饋工作,同一備課組老師相互聽課,瞭解教學效果,及時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加以改進。

對學科資料(包括教學設計,課件,試卷和習題)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教師更快地熟悉教學內容,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了強力地推動教師對新課程的研究,我們決定與新課教學同步進行物理學科資料系統化建設。具體如下:

1、編撰《物理新課程同步練習》一套,供教學過程中使用,並在使用中加以修改完善。

2、編撰完整的檢測試題(包括單元檢測,期中試題和期末試題)一套。

4、收集教學情況反饋資訊,及時修改教學設計,並將利用假期完成對部分典型課的教學

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講,到了高中以後,因為對自己的對手比國中的強大和優秀了,會要對自己產生促進的作用。當學生信心不足的時候,要教育學生學會縱向的對比。幫助學生訂立目標,經過半個學期達到什麼水平,期末達到什麼水平,讓學生髮現自己其實是進步的。當學生橫向比較時候,會發現別人可能進步更快。這時,就要教育學生找到這樣的一種感覺:我永遠自信,永遠不鬆懈。

在我們中學生當中我覺得有一種常見的通病,就是自我的期望值過高。而對自己的評價又往往過低。也就是說,有些學生志向是很高的,心氣也很大,說起自己的條件就覺得自己不行。這種過高或過低的反差就會產生消極的意識。這種反差的形成主要是橫向和別人比較形成的我覺得我給學生講的時候,每一個學生一定要做到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現在和過去來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去比。只要是有一點的進步就是成功。尤其到了重點高中,只要你有一點點進步就感覺有成功的感覺,積少成多,慢慢會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還是挺快的。這樣去想就會產生一些新奇,自信心就有了。無論是學習還是日常的生活,就會有意義得多,就會進步得多。

第二個適應就是到了高中以後適應新的學習要求。到了高中以後有些學生很快發現課堂上有時竟然有聽不懂的。在國中沒有這個問題,老師講什麼,甚至沒有講的都特別清楚。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感覺把握性低了。課下作業的完成也不象過去那麼輕鬆了。高中的知識不論廣度還是深度比國中是增加了不少,老師的教學方法比國中也有些不同了。高中的老師和國中的老師因為對知識的變化,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也在變化。國中的老師反反覆覆地講,到了高中以後老師講一下例題給了答案就不再講了。教學方法可能和國中不同了,在學習方法上就要調整,注意預習,知識的擴充,規律的總結,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學習。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在學習上尤其是學習方法上一定要發現別人的長處,多參與討論。

高中老師年度教學計劃範文3篇 高中教學計劃案例展示 第2張

第2篇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4、5、6三個平行班級。學生總體而言,物理學習基礎偏弱,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剛上高一的學生在面臨物理學科的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教材變化、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適應、學習能力不足、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等。

國中物理內容比較直觀,富有生活氣息,內容通俗易懂。而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的容量和難度都比較大,重視分析推理、定量研究,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要求較高。

(1)學習狀態比較被動,嚴重依賴老師,圍著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和佈置的作業轉。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自己閱讀教材和主動專研的習慣;

(2)對概念和規律,不深入理解,簡單依靠機械記憶,不注重過程的複習推理,不深究知識的來龍去脈,無法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

(3)缺乏問的意識,有些同學對問題不及時解決,與老師同學缺乏交流,導致問題積壓,影響學習的進度。

高中物理的學習要求學生要有主動進取精神,課前要自覺預習,課上積極思考,注意觀察,勤於動手,把知識學活,舉一反三,甚至要有獨創精神。

(1)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不足,不能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建構物理模型。

(3)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的能力不足,計算能力不夠,代數運算的能力也不夠。

(4)分析歸納能力不夠,不善於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綜合運用能力較差。

有些同學在國中階段就聽說高中物理很難,因此在正式進入高中學習之前就心存畏懼,缺乏信心和興趣。還有些同學缺乏完整正確的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在高一階段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容易鬆懈。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魯科版物理必修1,本模組是高中物理的第一個模組,是共同必修模組。在本模組中,學生將進一步學習物理學的內容和研究方法,瞭解物理學在技術上的應用和物理學對社會的影響。

本模組的概念和規律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過這些實驗學習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

在本模組中,學生將在學習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初步經歷對自然規律的探究過程,從中體會物理學的思想,並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等受到薰陶。

(1)通過史實,初步瞭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2)通過對質點的認識,瞭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3)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瞭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1)通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靜摩擦的規律,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瞭解物體的彈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過實驗,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知道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區分向量與標量,用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4)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係。理解牛頓運動定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國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

1、要更加關注課堂秩序、關注學生反應,及時調整、督促。對個別不遵守上課及自修秩序的學生單獨教育,對不夠投入的學生進行督促,強調動筆、思考。

2、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基本素養。

3、要注意聯絡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

4、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於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第3篇

1、以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界定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規劃生物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感悟、體驗、發現中使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發展實踐、合作、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並且在學生自我表現和課堂交往互助經歷的有效體驗中,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學習成就、平等意識都得到提升。

1、備課組長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難易標準。

2、新課階段應把重點放在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上,並完成課本習題及相應的補充題,每單元結束,組織一次單元自測,幫學生進行自我檢查。

3、教研組要有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大力開展教改實驗和專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的內容要逐一落實,並有所創新。在教法上“講授法、自學法、訓練法、探究法”相結合點,提高教學效率。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物的習慣和興趣,特別應注意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生物知識的能力。教師應開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價值和思想教育內容,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專題研究。

6、加強對聯絡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成就的習題以及學科內綜合習題的訓練。

7、認真落實教學常規,備課組長要認真督促檢查,其方式方法應與高三年級相同。

(二)加強集體教研,精心進行學案設計,確保和諧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完成。

教師認真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所以必須加強集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備課組成員就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怎麼突出。有關難點怎樣突破以及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麼方式呈現給學生等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其次、強調每個老師就每一課內容備自己的教學個案,各抒己見,百花齊放,而且就各個班學生不同的特點,備教法和學法。然後是精心設計學案,使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

(三)改進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中既要重視概念、原理等知識體系的教學,又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理論,輕實踐”、“重理性,輕感性”、“重接受,輕創新”等傳統教學弊病的重演;既要重視讓學生全面掌握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又要重視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重視新課程與傳統教學的'繼承與銜接,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準。

(四)精選試題,提高做題的有效性,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本學期進行的是必修三的學習,必修三教材的編排從知識結構上很好的體現了從個體到生態系統層面上穩態的存在及其調節過程,也將不同模組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條理化,體現了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是生命系統的層次:即細胞——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具體來說,本模組知識可分為兩大部分:第1——3章是個體水平內環境穩態與調節;第4——6章主要從巨集觀方面闡述生命系統的構成、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等。必修三教材的知識框架很清晰,很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穩態是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細胞、生物體、群落和生態系統在有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時,必然會使其相對穩定狀態受到影響,但通過調節其穩態都能夠得以維持,這也是細胞、生物體乃至整個生物界能夠存在並且不斷髮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