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2篇 《童年》:回憶起幸福的時光

《童年》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他在貧困家庭中的成長曆程和思想啟蒙。其中蘊含著對生命、自由和人性的探索,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偉大。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文學作品,更是一個有益的啟示與自我認知。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2篇 《童年》:回憶起幸福的時光

第1篇

每個人都擁有著美好的童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豐衣足食的日子。可高爾基呢?他的童年,真可謂是“苦難的童年,窒息的天地”。和我們的童年相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啊!相差十萬八千里。

可憐的阿廖沙(高爾基化名),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他的媽媽又因為種種原因丟下了他,離開了他,阿廖沙被帶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小染坊坊主,是個性格暴躁、自私自利的人;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粗暴不堪、為人自私,為爭奪財產互不相讓。阿廖沙在外祖父家每天看到的幾乎都是一些打架鬥毆、毒打兒童的場面。在這個家裡,只有外婆愛著他,指引他走向光明的道路,走向光明的未來。在黑暗的天地裡,阿廖沙也沒有自暴自棄,在良師益友的幫助下,堅持不懈地一步步走向光明。在臨近尾聲之時,十一歲的阿廖沙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走向了人間。

看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我受益匪淺,我們的童年,在外公外婆的懷裡撒嬌,在爸爸媽媽的疼愛下成長。高爾基呢?在那個汙穢的天地裡,仍然勇往直前,雖然經常被暴打,經常被痛罵。

?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不管在怎樣的環境裡,都要有理想,要看得見光,要看得見希望。為了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不懈地奮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六年級《童年》讀後感2篇 《童年》:回憶起幸福的時光 第2張

第2篇

從前,我以為童年就是這樣,幸福、快樂、美好的。但是,我發現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美好,甚至還有點恐怖。

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3歲喪父,11歲便進入了社會,開始自己謀生,11歲!一個少年!阿廖沙失去了親愛的父親,也很貧窮,母親無法把他照顧好。

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個樂觀、爽朗、善良的人。而他的外祖父則是一個吝嗇、暴躁、殘忍,動不動就暴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的人。有一次竟然把阿廖沙打得昏了過去,後來又大病一場。而外祖母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我認為外祖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說教阿廖沙識字的時候,生病的時候,但大多數都體現的是殘忍、暴躁的性格。

然而高爾基頑強地堅持了下來,這樣的環境下高爾基撐了下來,如果是我早就大哭一場了。我真佩服他。他比我還小就經歷瞭如此“惡劣的環境”,我這麼大了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和他童年相比真是慚愧,感覺自己太不懂事了。

我翻看第二遍的時候才讓我意識到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目的不是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麼值得同情與可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的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境多麼惡劣,生活多麼艱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心,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境下也能培養出健康、正直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