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旅行記教案7篇 “暢遊世界,走進文化——旅行記教案”

本次旅行記教案是針對國小三、四年級學生設計的,旨在通過讓學生記錄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感受與心情,培養學生對自然與社會的體驗與認知能力,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旅行記教案7篇 “暢遊世界,走進文化——旅行記教案”

第1篇

1、嘗試運用多種資訊採集方式,瞭解水的不同形態及變化。

2、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並願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ppt、有溫水的熱水壺、量杯、冰塊、書、錄音筆、電腦、示意圖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所有圖片中都出現了一樣相同的東西,那是什麼?(水)

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水,而且這些水都是流動的,除了流動的水,生活中還有其它樣子的水呢,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不同的尋找方法,有小實驗、看圖書、看視訊,每一個小朋友選一種方法找一找水還有什麼樣子,待會兒來告訴大家。

提醒幼兒講清楚:你用的是什麼方法找水的其他樣子(小實驗),找到了水的什麼樣子啦? (水蒸氣)

水蒸氣在哪呀,快告訴小朋友(水壺上面冒出來的氣就是水蒸氣)

想想水怎麼會變成水蒸氣呢?(水經過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小結:原來把水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出示示意圖,講清楚箭頭的意思)

這是什麼呀?箭頭是什麼意思呢?(告訴我們從這邊到那邊)那這

還有誰和他一樣也找到了水蒸氣? 你在哪裡找到的?(視訊)那視訊告訴你還有哪裡有水蒸氣了嗎?(廚房,浴室,窗玻璃……)你平時還在哪裡見到過水蒸氣嗎?

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地方都有水蒸氣,這些水蒸氣都是水加熱形成的。

除了水蒸氣,還有什麼樣子的水呢?誰來介紹一下。(冰)

鼓勵幼兒說出冰變水的過程:通過小實驗,你發現冰怎麼會變成水的嗎?(用手握)小朋友還有什麼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嗎?

小結:小朋友都很聰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變成水,有的說可以用太陽晒、有的說可以用……,原來冰也是水,是水的另一種樣子,只要把冰塊加熱就能變成水。誰能像剛剛一樣用示意圖來表示冰變成水的過程呢?(請幼兒擺放示意圖:冰——水)

還有誰也發現冰的嗎?你在哪裡發現冰的?(書)你在書上發現冰的什麼祕密呀?(水怎麼變成冰:放進冰箱)猜一猜還有什麼情況水也會變成冰或者你還在哪裡看到過水冰成冰?(冬天)

小結:其實只要當水在溫度降到很低很低,在0度的時候就會結成冰。原來水遇冷就變成冰了。(請幼兒擺放示意圖:水——冰)

我們一起來再看一個好聽的故事《水娃娃漫遊記》,來看一看水除了我們剛剛看到的,還有其他的樣子嗎。

你有沒有發現它是怎麼漫遊的呢?它的變化過程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請四個小朋友為一組去討論水娃娃是怎麼漫遊的,然後用示意圖的方法記錄下來,待會兒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的迴圈,四季是迴圈的,星期是迴圈的,月份也是迴圈的,現在我們又知道了新的本領,水也可以迴圈。

1、今天這些本領都不是楊老師教的,是你們自己發現的,你們今天就像一個國小生在學本領一樣的,自己通過做實驗或者查資料就找到了那麼多的本領。

3、我們回去以後一起再用你們剛剛說的這些方法找找水還有些什麼祕密好嗎?

?小水滴旅行記》是一個科學活動,孩子們對水又特別感興趣,我們說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又可以相互變化和迴圈的。處於探索期的幼兒,對水是熟悉的,但對水的三態變化卻不能很好的認識與理解,通過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故事中掌握水與水蒸氣互變的道理。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我從網上找了一些這個活動的ppt和動畫課件,還製作了小水滴的圖片。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小水滴的形象,通過小水滴的可愛形象來吸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接著,我給出一個問題:"小水滴想去旅行,它怎麼去呢?"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好多的辦法,有的說它們可以插上一對翅膀,有的說可以把它們可以裝在一個透明的袋子裡,還有的說可以讓小鳥來幫助它們,有經驗的孩子也竟然說出了可以變成水蒸氣,對於這些答案我也沒有馬上予以肯定和否定,給孩子們一個盡情想象的空間後,我開始給孩子們邊看課件邊講述故事,他們聽得可認真了。

我採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後,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採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麵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並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分段講述,不斷提問的層層遞進,牢牢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激發了孩子聽科學故事的積極性,最後從故事中得出科學結論。

旅行記教案7篇 “暢遊世界,走進文化——旅行記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塊好吃的餅乾,你們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嚐嚐。好吃嗎?

二、欣賞故事,感知作品內容的有趣,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剛才我們吃的餅乾還在嘴巴里嗎?去哪兒呢?有的小朋友說餅乾去了———還有的小朋友說———那餅乾究竟去了哪兒?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你們仔細聽聽食物經過了人體的什麼地方?

1、聽完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知道食物去人體旅行,都去了些什麼地方?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還有呢外一個名稱叫口腔,它有什麼本領呢?

食道(運輸功能)脖子—對脖子,它裡面有一根細細的長長的管子,你們知道叫什麼嗎?(食道)它可以幹什麼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樣,幫助人體運送食物。

胃(攪拌功能)胃又有什麼本領呢?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吸收營養)它可以幹什麼?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大腸(垃圾的倉庫)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腸的終點是什麼?(肛門)肛門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2、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食物經過人體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豐富詞彙"消化器官"。)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這些消化器官,這些消化器官在我們身體裡工作著……口腔裡的牙齒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樣往下運送食物、胃把食物顛來倒去地,像攪拌機一樣把食物絞成稀泥糊糊、、小腸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大腸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倉庫、大腸的終點就是肛門,負責把垃圾排出人的體外。

3。幼兒操作遊戲:圖片排序。(演示畫面二)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排序遊戲:請看圖片上有一根長什麼?繩子上夾著—夾子,請你們按照人體消化的順序,對下面的這些消化器官進行排隊,一個一個的夾到夾子上。誰來說說,誰排第一—————————

1、小朋友們真能幹,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翻翻樂"的遊戲。(放ppt),這個遊戲一共有六道題,不管你指到誰,它就會翻開,給你帶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回答正確方能過關,才能進入下一題。小朋友加油喓!

2、關於人體消化器官,你還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坐了這麼長時間,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那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1、"飯後,我們一起去踢球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麼?

2、"遊戲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這樣的做法可以嗎?為什麼?

3、身體裡哪個消化器官有點像攪拌機?為什麼說胃或口腔像攪拌機?

幼兒知道健康的牙齒白白的,不疼痛,沒缺口;不健康的牙齒會疼、延遲的顏色是黃色或黑色,有的牙齒上有蟲洞,有的咬不動稍微硬一點的食物,討論如何保護牙齒時,部分幼兒缺乏輕聲討論交流的習慣,不能按要求傾聽同伴的發言,自我意識較強,個別組有爭搶發言標誌牌的現象,活動常規需要長期培養。總體說來,幼兒知道牙齒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護牙齒的方法。

第3篇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瀏覽作品的精彩片段,感受童話故事的趣味性,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激發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瞭解尼爾斯騎鵝旅行的經歷,關注人物的命運,瞭解尼爾斯性格特點的變化。

4、通過討論、摘抄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在快速閱讀中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並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魯濱遜漂流記》,大家是不是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呢?那麼今天,我們繼續開啟快樂的閱讀之旅吧,等待我們的將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它是一部集文藝性、知識性、科學性於一體的著名的教育性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在瑞典有一項最重要的兒童文學獎,就是用書中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它就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的《騎鵝旅行記》,也有譯為《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板書課題)

一本好書,背後都有一位好作者。她的生活經歷、個性情感往往和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作者,你對她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課件出示作者介紹)

1、課文中節選的是《騎鵝旅行記》中第一章節的部分內容。快速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藉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指名反饋)

2、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尼爾斯剛被小狐仙施法後的遭遇,以及為了留下雄鵝,最後隨著雄鵝飛向天空的經過。)

1、從節選的部分中,你認為尼爾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預設1:我覺得尼爾斯是一個聰明、勇敢的人。當他明白自己一時半會兒變不回去時,就積極地想辦法,去找小狐仙講和。

預設2:我覺得尼爾斯是一個淘氣、愛搞惡作劇的人。這裡雖然沒有正面描寫,但我從雞、鵝、貓、牛的話語裡聽出來了。

預設3:我覺得尼爾斯雖然有點調皮,但也是一個善良、孝順的人。他看見大雄鵝要飛走,害怕家裡受到損失,擔心父母會傷心,所以騎到大雄鵝的脖子上。

預設1:我讀出了這本書的語言很美,難怪它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請把你覺得美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好嗎?)“他爬到了長滿荊棘和黑莓藤蔓攀緣的厚石頭圍牆上,坐在那裡環顧著自己的家。……可是這地方無論怎麼小怎麼窮,對他來說已經夠好的了。”

預設2:我讀出了這本書的語言很生動有趣,難怪它那麼受歡迎!(對貓咪前面溫柔,後面凶猛的描寫,還有語言對話等等。)

預設3:我讀出了尼爾斯對家的眷戀。他剛開始變成小人後,並沒有想著要逃離家園,是為了留下大雄鵝才被帶著飛走的。這裡把尼爾斯騎鵝旅行的起因交代清楚了。

3、如果我們要給這一部分的內容擬一個小標題,你們會定什麼題目?

(尼爾斯被小狐仙施魔法、尼爾斯變成了小人兒、尼爾斯騎上大雄鵝……)

4、尼爾斯變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③變得很小很小,他原來在動物面前的優勢都沒有了,再也不敢為所欲為。

④世界變大了,尼爾斯變小了,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師:同學們真棒!好書不厭百回讀。讀得越細,對書的理解就越深,我們的收穫就會越多。記得在有感悟的地方做好批註。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了解,我們已經深深地被《騎鵝旅行記》所吸引。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麼呢?要想最快、最簡單地瞭解一本書的內容,可以怎麼辦?

在學習節選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內容來擬定小標題,現在,我們能否根據小標題來了解故事的大致內容呢?引導學生看目錄瞭解大意。

比如:第6節鶴之舞表演大會。這一節寫尼爾斯救出黑老鼠,感動了白顴,他決定冰釋前嫌和尼爾斯交朋友,並請求大雁隊長阿卡一起帶尼爾斯參加鶴之舞表演大會。狐狸斯密爾想襲擊雁群的陰謀被識破,最終被驅逐,森林舞會如期舉行,白鶴們獻上了最優美的舞蹈。

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時,我們將梗概和精彩節選進行了對比閱讀,從而很快了解了這篇名作的大概內容。根據老師的要求,現在大家手頭上都買了一本《騎鵝旅行記》,想快速地瞭解整本書,我們可以看簡介來明晰內容。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爾斯本是一個十四歲左右的少年,他調皮、貪玩、任性、懶惰,不愛學習,對待動物和人十分凶狠。因為對小狐仙不恭敬、出爾反爾,尼爾斯受到了懲罰,被小狐仙變成了一個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兒。旅行路上的尼爾斯,跟著雁群看到了許多美麗迷人的瑞典自然風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貧瘠或富饒的土地、或雄偉或壯觀的城鎮,都讓尼爾斯驚奇不已,在這一條前行的路上,他收穫了友情和愛。然而,這一路上,他也有孤獨、無助、飢餓、寒冷的時刻,甚至還有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脅。

野雁群的頭雁,是個一百多歲的老雁。她對人懷著很深的`警惕,所以不願讓尼爾斯待在野雁群裡。當尼爾斯被馬丁帶到野雁群裡的時候,她決定第二天早上就攆尼爾斯回家,可是當天晚上狐狸斯密爾偷襲了野雁群。尼爾斯憑藉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回了一隻野雁,從而讓阿卡對尼爾斯產生了信任。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我瞭解了(),我積累了(),我想到了(),我懂得了()。

3、課後閱讀《綠野仙蹤》《格列佛遊記》,感受遊記類題材作品的特色。

這是本單元的第二篇外國名著選讀,因為內容多,課時有限,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圍繞教學目標,在學習課文時,主要進行摘抄、批註式閱讀,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引導學生根據目錄的提示,構想情節,看作品簡介知大意。當然,要真正深入讀進一本書,除了略讀和精讀的結合,還要善於思考,善於聯想,善於發現問題等。

第4篇

1、培養幼兒學會傾聽的習慣,激發幼兒的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並通過語言、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1、經驗準備:觀察烏龜的外貌特徵,瞭解烏龜的生活習性。

1、教師引出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小烏龜去旅行的,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介紹提供的背景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2、幼兒繪畫,教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援、幫助、和指導。

1、教師引導畫完的幼兒講話幼兒拿著自己的畫,把小烏龜去旅行的經歷講給老師、小朋友、小烏龜聽。

2、教師把幼兒的作品訂在一起變成一本書,引導幼兒給書起名字,放入語言角,互相欣賞、交流。

第5篇

1、初步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2、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3、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2.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讓幼兒猜猜他們每天吃得加餐哪裡去了?

1.讓幼兒體驗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過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體會下嚥的感覺。

2.讓幼兒討論他們每天吃的食物到哪裡去了,教師總結:大部分營養被人體吸收,剩餘的被人體排出體外。

3.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掛圖,並提出問題。食物進入人體後,都經過哪些器官?器官都有哪些作用?

教師總結:食物要經過口腔、胃、小腸、大腸。口腔是粉碎食物,胃食物進一步粉碎,小腸吸收大部分營養,大腸吸收營養並把廢物排出體外。

4.讓幼兒談談如何保護這些人體的器官,幼兒回答。教師總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餓;不吃不乾不淨的食物;少喝冷飲;多喝水;多吃蔬菜。

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絡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過師生探討、交流,孩子們都能夠決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6篇

1.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在世界的東方,在太平洋的西岸,我們的首都是北京。

2.瞭解我們的祖國有著世界最高的山脈、最長的城牆、最寬的廣場。

3.能大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有一種花,毛茸茸的,風一吹就像一個個小降落傘到處飛呀飛,到祖國各地去旅行。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花嗎?”

2.播放ppt,出示蒲公英圖片,引導幼兒描述蒲公英的特徵。(毛茸茸、輕飄飄,像小降落傘)

師: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蒲公英出去旅行的故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蒲公英去了哪些地方旅行呀?那麼就豎起我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聽看它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2)蒲公英的家有哪些很了不起的地方呢?(用手做動作引導幼兒說有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脈、最長的城牆、最寬的廣場。)

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故事,邊聽邊看,說說蒲公英的家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4.再次回憶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世界上三“最”。

(1)仙女在送蒲公英回家的時候帶著它去了哪些地方旅行了呢?你們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蒲公英和仙女旅行過的地方呀?(播放太平洋、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和天安門廣場的圖片,請幼兒說說他們看到的圖片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到天安門圖片時,提問:你們知道天安門在哪兒嗎?(幼兒回答在北京)。有人知道北京在中國的什麼地方嗎?

(3)播放ppt,出示北京在中國地圖中的位置,向幼兒介紹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很重要的地方。

1.請幼兒看《幼兒畫冊》上第16頁的畫面,邊看邊複述世界三“最”。

2.引導幼兒交流。瞭解了我們的祖國以後,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有什麼感受?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7篇

1、理解故事《小水滴旅行》,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狀態。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1、教師從旅行入手介紹水滴,師:小朋友們喜不喜歡旅行?小水滴也很喜歡旅行,它的旅行呀很神奇很精彩,我們一起來聽聽它的旅行故事吧。

2、提出要求:請在你們觀看時,邊聽邊看邊想,等看完小水滴的旅行後,用你們的方式把看到的小水滴旅行給記錄下來。

追問:它是怎麼變成水蒸氣的?它請太陽公公幫了什麼忙?

小結:太陽公公放出強烈的光和熱,吧小水滴找的暖烘烘的,變成了水蒸氣。

2、提問:小水滴又去了哪裡旅行?變成了什麼?怎麼變的?

小結:水蒸氣飛到了天上,風爺爺帶著他們在空中飄來飄去,變成了白雲。

3、提問:小水滴最後去了哪裡旅行?變成了什麼?怎麼變的?

4、小結:白雲越飛越慢,風爺爺吹的他們有點冷,白雲們緊緊的抱在了一起,最後變成了小雨點落入了大海。

1、你們覺得小水滴旅行的故事有趣嗎?請你們用記錄的方式把小水滴的旅行畫下來。

2、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小水滴去哪裡旅行了?怎麼旅行的?

師總結:小水滴的旅行的過程中變成了水蒸氣,又從水蒸氣變成了白雲,白雲又變成了雨滴、雪花,最後變成小水滴會到了小河裡。

整個活動,我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裡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製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採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後,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採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麵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並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裡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後,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後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迴圈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並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