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

  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

讓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捱餓,就去麵包店偷了一塊麵包,後來被人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牢。經受了監獄之苦的冉阿讓終於重新獲得自由後。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

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一

對於《悲慘世界》我無從下手,就跟我拿起它時的心情一樣,帶有微微的顫慄。它分量很重。比我之前看的任何一本書都重,重的多。不止單純的分量與體積,他寫的政治,思想,革命,歷史,救贖,內心的掙扎,社會的醜陋。看似都那麼的沉重,似乎會覺得他應該很枯燥。然而《悲慘世界》是這個暑假迄今為止我所看過的書中讓我笑得最多也是感動的最多的一本書。它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

書中有大篇幅寫評論性的和介紹背景,歷史的文章,有人說看這個才是重點。我覺得不然,那些文章同劇情同樣重要,兩者密不可分。這些文章是給予劇情更深刻的感受,劇情則賦予這些文章更鮮活的色彩。它是一本小說,它不止是一本小說。

對《悲慘世界》有兩種喜歡,一是它讓人回味無窮,讓人深思。讀完《悲慘世界》之後好幾次在房間踱步深思,有時是一上午,有時是一下午,或是一整天。甚至開學後,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也在想。二是雨果所描繪的形形色色個性鮮明的人物。要說悲慘世界,我想了這麼久肯定一兩句是說不完的.,因此我就說幾點吧。

書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倒不是米里哀大主教對冉阿讓偷盜行為的寬恕。而是當苦役犯冉阿讓因投宿敲遍了每扇門並屢次碰壁時,一個老人指著米里哀大主教的矮小房子說“去敲敲那扇門吧”讀到這裡,我的心竟有一絲激動。就像一個人有著某種消極思想,我想要擺正他的思想,但任憑我費盡口舌都不管用,並且社會的種種現象也推翻了我的任何理論。正在這時,突然出現一個人,或者一個事件。可以向那個消極的人證明:世界還有愛還有希望。就像失明的海倫?凱勒被莎莉文老師緊緊抱住的那一瞬間。《悲慘世界》是個消極的名字,但書中的內容無不充滿希望充滿救贖。

那麼冉阿讓去敲門請求投宿,因他曾是苦役犯而被拒之門外我們應當說什麼呢,我們不能怪閉門人,他同你不熟,人人都有自衛警惕的心理,這是在理的。放到現在來講如果是我們自己,有一個做過牢的人來投宿於你,你會不會開門?我想即便是一個沒有坐過牢的人也不會同意。為什麼呢?因為國人的思維肯定認為這個人是壞人?為什麼會覺得他肯定是壞人呢?因為現在沒有好人了,為什麼沒有好人呢?因為社會!因為如今的社會笑貧不笑娼,笑好人不笑壞人。做好事成了恥辱,做好事的人會臉紅,會被人說太假,做好事也可能被反捅一刀。就比如說司機好心扶老人反被老人誣陷的事件。其實這件事情也很複雜,當然司機是清白的這點無疑。但是說起老人,難免或許有點痴呆。她可能自己也不記得怎麼摔倒的了,看到有人來扶她或許就以為她是被他撞倒的。這些都是無從證實的事情。我不是替老人說話,我想表達的是我們不能僅僅看表面,不能人云亦云。雖然說社會造就了現在的人這般思想,但也不能就只怪社會,因為社會由人組成。

不敢再自信如果我要擺正一個人消極的思想時會不會有人願意開啟一扇門,甚至那個指門人都不敢奢望了。

再淺談一下沙威。看到有人說中國缺少沙威這種人。我反而覺得沙威這種人太多了。說中國缺沙威這種人大概是因為沙威對工作盡職盡責到無可挑剔的態度。但沙威其實可以說是個保王黨人,他對上流社會的人有種過分信任。對社會最底層人士有著某種不信任甚至還有點瞧不起。從他對冉阿和芳汀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沙威太極端缺少了某種感情,他是司法界的一個傀儡。上頭有命令他就不顧一切將罪犯緝拿歸案,有沒有罪不考慮。因此我們需要的僅僅只是沙威的某些方面,極少的一些方面。

雨果說:“只要還存在社會壓迫,只要還藉助於法律和習俗硬把人間變成地獄,給人類的神聖命運製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男人因窮困而道德敗壞,女人因飢餓而生活墮落,兒童因黑暗而身體孱弱,還不能全部解決;只要在一些地區,還可能產生社會壓迫,即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愚昧和窮困,那麼,這一類書籍就不是虛設無用的。”可能形式不同,但是不管哪個時代,雨果所說的這些現象,這些人從來不在少數。讀讀這本書,多關心時事政治,會讓你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二

在現在的世界裡,有多少流浪街頭的人,他們無家可歸,飢寒交迫,既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溫暖;也就是因為這樣,讓多的人被迫走上盜竊之路。前幾天,我在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也看到過這個現象。

《悲慘世界》主要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捱餓,就去麵包店偷了一塊麵包,後來被人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牢。經受了監獄之苦的冉阿讓終於重新獲得自由後,才發現自己衣食無著和無家可歸,就在這時,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幫助,正想重新融入社會時,因為社會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關了。在一次做苦役時,冉阿讓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員,自己卻掉進了海。後來又人看到過他在法國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見他在戰鬥,他在幫助人們······

冉阿讓,這位好哥哥,因為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弟弟捱餓,而被迫去偷東西、去盜竊。因為盜竊罪加幾次逃獄總共坐了19年牢。這個青年,就是因為19年而被奪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當我看完這部名著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在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是一個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沒有看到過她一眼。為什麼?因為此時的她還在被狠心的德納第夫婦折磨啊!不過,我相信好人終究會有好報。

一想起珂賽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興興地騎著自行車去公園,因為我當時心情很好,所以,我越開越快。突然,有一個髒兮兮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馬上拉手置,可是來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該怎麼辦呢?突然,有一個黑色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正打算將車頭扭歪,讓自己摔倒。因為自己受傷好比讓一個手無寸鐵之力的小女孩受傷啊。可是,當那個黑影準備救下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發現我準備讓自己受傷後,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的自行車扶正。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可他高大的身影給人一種很溫暖、很安全的感覺。“小妹妹,以後騎自行車要小心一點喲,不然又要撞到人了,聽到了嗎?”“是的,爺爺,您沒事吧!對不起,我以後會小心的,你沒有受傷吧?”“吭吭吭,我沒有事兒,倒是你,你嚇著了吧!呵呵!好孩子,還好爺爺我學過幾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爺爺微笑著。這時,我覺得,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為它裡面含著一種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再見了,孩子。”“再見了,老爺爺”。看著老爺爺的身影,我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好、多麼美妙。

正是有著像老爺爺這樣的好人,世界才會和平、才會完整、才會完美。讓這份愛充滿這個人間,讓這些好人都出現在人間,讓世界真正充滿和平。

悲慘世界學生感受隨筆三

讀完這本書最後一頁的時候,是晚上11點半,此時,我的寶貝女兒就安靜的睡在我邊上的床上。我不禁在想,當我的“珂賽特”與她的“馬呂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我會是什麼感受。如果有一天,我所愛的人都離我遠去的時候,我該如何活下去。

我沒有像冉阿讓那樣的苦難和一輩子要揹負的罪名,我也許永遠都無法體會冉阿讓的痛苦。但從冉阿讓的身上我知道了當你在命運的抉擇之時,當所謂的幸福生活和內心的平和相比的時候,該選擇什麼。冉阿讓選擇了後者,他兩次揭開了自己的傷疤,兩次從一個富有的有地位的人變回到苦役犯,這種內心的煎熬和失落是難以想象的。然而,他最終收穫的是尊嚴,這尊嚴不是給別人看的,是給自己看的。無論是什麼地位,有多少金錢,一個人最主要的是要有尊嚴的生活下去,而這尊嚴就建立在自己良知沒有泯滅,自己的光明磊落,內心平和的基礎上的。在推薦這本書的網頁上,寫著這本書會教你如何有尊嚴的活著,確實,在合上書的時候,我找到了答案。

關於書本身,確實和我之前想象的一樣很悲催,但又沒那麼悲催。男孩和女孩最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似乎結局很美好。但雨果似乎不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些。我幾次看不下去了,是我太煩這裡面特別狗血的劇情,還有大段大段的背景描述,評論觀點,把故事弄的支離破碎。這在我看來不是一本好小說,但是一本好文學著作。

我體會到了一個送葬萬人空巷,一個進入先賢祠的'人的力量。我知道了為什麼林達說,是雨果,而不是拿破崙拯救了巴黎。書裡描述的不是冉阿讓一個人,它描述了一個從專制到自由過渡的世界,描述了在巴黎這個花花世界外衣下的一群社會底層,一群追求自由的“_”。這就像他所描述的巴黎的陰溝。是的,悲慘還在繼續,陰溝永遠存在,特別是在我們這個自稱東方巴黎的城市。就在這幾天,美麗的祖沖之路又一次被扒開了陰溝。也同時,我們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幼兒園又被扒開了陰溝。這無休無止究竟要到何時。也許就如雨果所說,當馬呂斯高唱大段拿破崙讚歌,頌揚他讓法國得到無上榮光的時候,公白飛兩個字“自由”,就足以讓他啞口無言。

說到巴黎,雨果不愧是巴黎代言人,巴士底廣場,榮軍院,先賢祠,盧森堡公園,塞納河,咖啡店,教堂,這些場景又在我眼前活過來了。我彷彿又去了一趟巴黎,虛擬的故事和現實此時難以區分。有時候讀書確實比你真的到了那個地方還像旅遊。我一向認為此書如果不叫悲慘世界,而叫巴黎往事,會看的人更多。人人都想去巴黎,而幾乎沒人願意體驗悲慘世界。我自己就因為這書名,從來不敢看的,怕看了壓抑,卻沒想到它是如此光明。

最後,複製一段我最喜歡的文字吧“感謝上蒼,是上蒼認定,民族的偉大在於令人悲傷的武力冒險之外,德國、英國、法國都不是區區劍匣所能代表的。就在滑鐵盧劍聲錚錚之時,在德國,布呂歇爾之上有歌德,在英國,威靈頓之上有拜倫。思想的廣泛傳播乃是我們這一個世紀的特徵,在這時代的曙光之中,英國和德國都有她們輝煌的成就。她們是崇高的,這是因為她們打算使自己崇高。她們在提高文化水平方面有獨特的功績,這是憑她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而不是靠了意外的獵取。”

在德國,有歌德,在英國,有拜倫,在法國,有雨果。在我們這個新時代,他,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