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七年級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級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級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海洋與陸地分佈的基本概況以及大陸、島嶼、半島、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學生了解海陸形成的基本理論——板塊構造學說並記住六大板塊的名稱和分佈。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掌握讀圖和用圖的方法,掌握畫大陸輪廓略圖的技能。

3.在學習“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理論知識中,使學生認識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運動的,從而進一步理解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課型 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 講授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有關海洋、陸地的基本概念及分佈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難點是板塊構造學說。

教學用具 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陸分佈。2.大陸漂移的三個階段.3.大陸、半島、島嶼示意圖,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佈帶

教學掛圖:①《世界地形圖》。②六大板塊示意圖。

小地球儀,每個學生一個;立體地表地球儀一個。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的分佈

2.大陸與大洲

3.洋與海

二、海陸的形成

1.大陸漂移學說

2.板塊構造學說

教學過程

[出示地球儀]將立體地表地球儀置於講臺上,並演示地球自轉。

引入新課 這是演示地球在自轉,請同學們觀察地球的表面。這些廣大的地區被水覆蓋著,我們稱其為海洋,這些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我們稱為陸地。我們人類就是居住在陸地上。那麼,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是如何分佈的呢?有哪些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板書)

[提問] 觀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儀,看一看海洋與陸地誰的面積大?(海洋)一、海洋與陸地(板書)

[教師總結] 1.海陸的分佈(板書)

[提問] 請看教材封底的地球衛星照片,說一說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什麼樣?(請學生描述教師總結時強調從太空中看地球,蔚藍色,大部分為海洋水覆蓋。)

[提問] 為什麼地球最初未被命名為“水球”?(因為人類居住在陸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陸分佈。

[提問] 北極和南極分別是陸地還是海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北極為海洋、南極為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們具體地學習陸地知識。

2.大陸與大洲(板書)

[展示投影片] 大陸、半島和島嶼示意圖。

[教師講述] 講解大陸、半島和島嶼的概念。

[提問] 大陸、半島和島嶼有什麼區別?(面積大小和臨海情況不同。)

[展示教學掛圖] 《世界地形圖》。

[練習] 請學生在圖上指出面積的大陸——亞歐大陸和麵積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指出世界的島嶼——格陵蘭島及我國的臺灣島和海南島。

[教師講述]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大洲。

[提問] 請同學仔細觀察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①地球上共劃分哪幾個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共七個大洲。)

②哪幾個大洲主體分佈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體分佈在西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體分佈在東半球,北美洲與南美洲主體分佈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過哪幾個大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大陸。北美洲和歐洲全部在北半球,亞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脈、河流、海峽等常常成為大洲的分界,請在圖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麼?(歐、亞兩洲的分界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高加索山脈。亞洲與非洲的分界是蘇伊士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馬運河。)

[提問] 觀察地球儀,注意七大洲的輪廓,按面積請說出七大洲的順序是什麼?(教師最後歸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學完陸地基礎知識,下面我們來學習洋和海。

3.洋與海(板書)

[教師指圖講述] 地球表面廣大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順序,它們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問] 觀察地球儀,說出各大洋分別在哪些大洲之間?(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配合畫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圖)

[教師講述] 大洋的邊緣部分是海。海的面積較小,且靠近大陸,一般由半島或島嶼把它與大洋隔開。有的海與大洋之間僅是海峽相連。海峽是溝通兩個大洋或海與海、海與洋之間狹窄水道,它往往成為交通要道。

[練習] 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我國附近的海和海峽並在圖上指出英吉利海峽、馬六甲海峽與直布羅陀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練習] 完成第27—28頁“做一做”。

過渡 前面我們學習了海陸的分佈,那麼今天的海洋與陸地的分佈是怎樣形成的呢?許多科學家都曾經或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他們提出了不少的學說。其中的是板塊構造學說。

二、海陸的形成——板塊構造學說(板書)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其他學說的基礎上,於本世紀60年代提出的。

1.大陸漂移學說

[展示投影片] 大陸漂移的三個階段

[指導閱讀]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28—29頁的“讀一讀”及29頁最後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①魏格納是怎樣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

②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③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證據是什麼?

④在大陸漂移過程中,面積縮小的大洋和麵積擴大的大洋是什麼大洋?

[教師總結] 魏格納為了研究大陸的漂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正是一種科學獻身精神。今天人們已經接受了魏格納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陸分佈是因為大陸漂移的結果”觀點。到了本世紀60年代,人們通過進一步研究,認為大陸的漂移是因板塊運動造成的,從而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2.板塊構造學說(板書)

[展示教學掛圖] 六大板塊示意圖

[教師講述]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①由堅硬的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被分成六大板塊。(請同學指出六大板塊名稱)

②六大板塊是不斷運動的。當板塊運動時,地球表面分屬不同板塊的大陸,便出現漂移現象。(請同學注意板塊的邊界和板塊的運動方向。)

③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帶。(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佈帶。)

[練習] 課文第30頁“想一想”。

[提問] 看六大板塊示意圖,解釋為什麼地中海在縮小,而紅海在不斷擴張?(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相互靠攏,而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在相互離開。)

佈置作業 繪製海陸輪廓簡圖,並注意掌握繪製技能,在繪圖中複習本節知識。

篇二: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海陸分佈圖和海陸面積的比較示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佈,記住海陸面積。

通過閱讀教材配備的各種地圖特別是“大陸、半島、島嶼示意圖”,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並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佈特徵。

通過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瞭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和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科學探究精神以及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通過挖掘教材中開放性的可供討論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建議

關於“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節是從地球和地圖知識引入世界的陸地和海洋的。因為有了地球知識的和圖知識,教材配備了14張各種型別圖,設計了多個從圖中直接讀取 地理資訊的環節。

本節主要講述三部分內容:世界的海陸概況,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佈,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對海陸分佈內容的具體化。課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兩個標題,出現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較多,大多數是學生在國小已經學過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瞭解的,如大陸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等,可作為學生的已有知識。但從讀圖的意義上,如何使學生在圖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陸、半島、島嶼和海洋、海峽的特點,是新的 教學任務。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佈上,有以下幾個環節,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即哪個大洲面臨哪些大洋?哪個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圍。2。大洲之間的關係,相連的大洲(大陸)、大洲間的分界(山脈、河流、運河、海峽)3。各大洲的輪廓、面積和分佈的對比。

關於“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議

對於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讀圖為主:

第一步:讀圖講解:讀“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讓學生在國中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形圖”中找出例項加以區別。

第二步: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掌握大洲的名稱,位置和三條洲際分界線。

第三步:讀圖比較:讀“七大洲面積比較圖”,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並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第四步:讀“東、西半球圖” 。讀圖講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讀圖比較: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列表講清它們的概念,並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例項加以區別。 #p#分頁標題#e#

關於“世界海陸分佈”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陸分佈”這一段主要講述了以下兩個內容:1、海陸面積的比例,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或陸地佔29%,海洋佔71%);2、海陸分佈的大勢,即陸地集中分佈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佈在南半球。這裡應補充說明一點,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麵積大於陸地面積。

關於“世界海陸分佈”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配有14張分佈圖、示意圖、比較圖。在 教學中,應儘量使用地圖、圖表,增強直觀性,便於學生記憶和掌握。由於圖較多,設計問題不但要具體、明確,問題的難度要由淺到深,也要注意系統性、層次性。

對於世界海陸分佈:設計了三個環節,1.觀察比較:對照“世界海陸分佈圖”和“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麵積大?海陸分佈呈什麼形勢? 2。組織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3.讀圖對比:在“南、北半球海陸分佈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佈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關於選學部分內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為選學主要介紹了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這一內容安排在這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緊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說明了七大洲、四大洋這一海陸輪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為第三節講述地形變化、海陸變遷、地震和火山等知識打下基礎。有關板塊運動的內容比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學上的一個難點。為此課文首先介紹了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為講述板塊運動作了鋪墊。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閱讀材料,介紹了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魏格納原先德國的一為位年輕的氣象學家。傳說他從世界地圖上發現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而得到啟示,轉向對大陸漂移的研究,並且堅持不懈,直至為此而獻出生命。這段閱讀材料蘊涵豐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鑽研問題的主動學習精神和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撓、勇於獻身的精神,還可使學生受到地殼“活動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 教育。

關於選學部分的教法建議

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選學)的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讀故事,談讀後感,找證據,用魏格納不畏艱難,不怕失敗的精神,來學習他的學說,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研究的方法。

讀圖訓練方面,可引導學生讀三幅不同地質時期的海陸分佈圖,說出兩億年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的位置有了些什麼變化? 讀圖講解:讀“六大板塊示意圖”,講解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讀書:為什麼海陸分佈不是固定不變的,從板塊學說的角度做出解釋: #p#分頁標題#e#

(1)地球表層分成六大板塊;

(2)板塊都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

(3)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關於“大洲和大洋”的 教學設計示例

〈 教學重點〉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佈特點,記住海洋麵積比例。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樣、海和海峽。

3.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海廓和分佈特徵。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佈。

4.通過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對形式進行科學史的 教育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教材中的各種地圖、示意圖。

〈 教學過程〉:

(引課)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那麼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論,還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陸的分佈。

( 板書) 第三章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陸分佈

(學生活動).觀察比較,對照“世界海陸分佈圖”和“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總結 板書)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組織討論:你認為是地球還是水球?兩種說法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藍色的美麗星球,覺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並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地球。這反映了人們的認識的不斷髮展)

(讀圖對比)在“南、北半球海陸分佈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佈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總結: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佈在南半球。北極地區幾乎是一片海洋,南極地區即是一塊陸地,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麵積大於陸地面積。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世界海陸分佈圖,就會發現地球表面的海洋是連成一片的,陸地呢?和海洋一樣也是連續的嗎?

不是。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有的是大陸、有的是島嶼、半島。

你能把他們區分出來嗎?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讀“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並讓學生在國中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形圖”中找出例項加以區別。

(學生活動)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

看看地球上共分為哪幾個大洲?並牢記七大洲的名稱。並回答: #p#分頁標題#e#

哪幾個大洲主要分佈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要分佈在西半球?(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佈在東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佈在西半球。)

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佈在南半球?(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陸;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幾條洲際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學生活動)讀圖比較:讀“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並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總結 板書)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我們總結了陸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輪廓都是不同的。那麼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陸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過讀圖瞭解它們的基本情況。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東、西半球圖” 讀圖比較“四大洋麵積比較圖”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哪幾個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

(3)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講清它們的概念,並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例項加以區別。(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於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總結 板書)四大洋:大洋、海、海峽

我們已瞭解了世界的海陸分佈,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輪廓和大小。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地球表面的海陸輪廓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