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0公文政務資訊文稿寫作培訓講稿

  2020公文政務資訊文稿寫作培訓講稿

2020公文政務資訊文稿寫作培訓講稿

(一)有關概念

資訊分為黨委資訊、政務資訊、新聞資訊等等。

黨委資訊,是黨委領導制定和實施決策、指導工作過程中執行的資訊,是黨政資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資訊的一般屬性和基本特徵,反映經濟、社會、政治、文明、黨建等多方面的內容。級別層次較高,內容大而全。

政務資訊,是黨政機關向上級機關、平行機關、不相隸屬機關或領導個人送閱、通報有關情況、資訊所形成的文字材料。

新聞資訊,是對新近發生的新鮮事件的準確真實的報道,以傳遞資訊為基本目的,同樣具有經濟目的、政治目的、文化目的的功能。

今天我們主要講跟我們密切度比較大的一種資訊——政務資訊。

(二)政務資訊與新聞的區別

1.反映內容不同

政務資訊側重反映實際工作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建議等,要求喜憂兼報,不迴避和隱瞞問題。新聞主要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廣先進、典型經驗,褒揚好人好事;儘管對不良傾向也揭露和批評,但必須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2.寫作要求不同

政務資訊基本採取直敘的方法,乾淨利落,莊重樸實,力戒裝飾,要求事實準確,分析中肯,建議合理。寫新聞報道則不同,以通訊為例,對修辭的要求非常之高,包括比喻、擬人、反問、借代、雙關、對偶、誇張等。

3. 功能作用不同

新聞與政務資訊,從本質上講都是宣傳,但兩者的作用不盡相同。新聞一般是通過宣傳工作來作用於工作,具有間接性;而政務資訊作用於工作則主要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直接性。新聞偏重於宣傳效應,而政務資訊則偏重於參謀效應。新聞是人們瞭解社會的一個視窗,而政務資訊則是領導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資訊工作人員要站在為領導決策服務的角度來考慮資訊的採集、報編。

4.結構體式不同

第一,政務資訊提倡開門見山,一般不要導語和結尾,由主體直接構成,主體採用“一是……、二是……、”的並列式結構,一氣呵成,一段成篇,篇幅較小,表現形式相對固定規範,較為呆板。新聞稿則不同,通常由導語、主體、結尾三部分構成,否則不成體統,一般包含“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果”五要素,篇幅較大,表現的形式比較靈活、可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沒要求固定的形式。

第二,在標題製作上,政務資訊一般不用兩欄標題,是單標題,提倡單句實體,講究簡潔明快,一語道破。新聞為了烘托氣氛,揭示內容,可設肩題、主題和副題,標題表述較為間接、活潑。

5.素材選擇不同

服務物件與功用的不同,決定了政務資訊與新聞的選材不同。相對而言,新聞的選材更為廣泛一些,只要是新近發生的新奇的事實,都可以入選作為新聞的題材。政務資訊則只關注影響政府政務活動的事實,如特殊情況下一些現象進入了政務資訊的視線,那麼它所注意的仍然不是那些現象本身,而是形成這一現象的動因,即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並由此預見、推斷可能出現的結果。

6.干預能力不同

新聞只是讓接受者瞭解情況,並不具有約束力,它產生的是輿論影響作用。而政務資訊則直接傳遞給各級領導,無論是收集的情況、反映的問題,還是提出的建議,都是為領導科學決策做參考的,也就極有可能影響領導的決策。此外,儘管新聞的媒體、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眾多,同時也非常方便、快捷,但在權威性上,它同政務資訊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7.在問題的公開性上不同

新聞具有公開性,所有的新聞都是公開發表的,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而政務資訊則具有專屬性,不能完全公開,甚至有些資訊還要嚴格保密。

8.在問題的完整性上不同

新聞傳播的事實大多比較完整,必須具備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而政務資訊卻不一定這麼求全。政務資訊突出領導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為指導工作的指示性資訊傳達給其他相關部門,同時必要地忽略了一些細節,從而使得意見更為集中,針對性更強。

9.在問題的專業性上不同

新聞要求寫得比較淺白,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夠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這樣才能傳播得更加廣泛。而政務資訊則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性,這一點也是和它的服務物件的專屬性相適應的。

(三)政務資訊的分類

1.動態類資訊。指最近發生或即將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反映事物發展過程的資訊等。

2.經驗類資訊。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效、新經驗等,便於上級及時瞭解本單位工作或典型事例,以更好指導和推動工作。

3.反饋類資訊。上級重要政策、重大會議、重要部署的執行落實情況;本單位根據具體實際制定的措施辦法;政策執行出現的空白點、矛盾點和突破點,政策執行發現的問題或政策本身的缺陷。

4.問題類資訊。具體政策、重大專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

5.建議類資訊。針對政策執行存在的問題、群眾反映較大的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往往和問題類資訊一起寫的。

6.言論類資訊。上級領導在內部場合的重要講話,其他層次領導貫徹落實上級重大決策的新思路、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新思考。

7.民意類資訊。反映重要的社情民意和群眾的思想顧慮等,“××縣中小微企業經營者對×××反響強烈”。

8.緊急類資訊。重大突發事件、重特大事故、重大自然災情和疫情、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重大社會動態及其他可能危及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四)政務資訊的寫作要領

政務資訊寫作沒有固定格式,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一般來說,政務資訊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個構件。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篇政務資訊都有五個構件,有的可能全有,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若干個。

1.標題

標題是政務資訊的眼睛,佔有首要位置。有的標題還屬於內容一部分,有的本身就是一條資訊。現在資訊資料很多,領導很多時候就看一下標題,覺得有內容才接著看。資訊份量和價值,首先從標題上體現。因此,資訊的標題不能像文藝作品含蓄隱晦,也不能像新聞報道有主副標題。

一要直觀明白、一目瞭然。要一眼看去就明白資訊要反映哪方面的內容,不說大話套話空話,不帶有任何的藝術色彩。《××市××專案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市第一季度融資擔保餘額超億元》,十分直觀醒目,不看內容就可知資訊的中心議題。

二要簡練概括、一語中的。要用最少的語言,高度綜合概括資訊的精華,言簡意賅,簡明扼要。如《××鎮發生一起經營業主暴力抗法事件》,用“暴力抗法”表明全篇內容主旨。

三要新穎醒目、突出精華。選取最有價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實作標題,突出最新鮮、最重要、最有特點的事實,在標題中反映。《××市財政局下達××專案專項資金10億元》《××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四要節奏明快、可讀性強。講究語調、音節整齊、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合乎語法,儘可能用主語、謂語、賓語齊全的整句;要適應人們的閱讀習慣,一般不用倒裝句。比如:《××市農村產權改革活了山區富了林農》《××市突出“三個到位”認真抓好降稅降費》《××市一手抓經濟發展 一手抓疫情防控》,讀起來很節奏明快。

2.導語

導語是資訊的開頭部分,即用極簡要的語句說明全文的目的和結論,引起注意,形成一個總概念。它不是資訊的必要構件,大部分資訊沒有導語。常見的導語有以下幾種:

(1)敘述型導語。用樸實的語言平鋪直敘,直接寫出資訊內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鮮的事實。一般具備事情發展的全部六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或只缺極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稱作摘要式導語。如資訊《某縣國稅局發生一起增值稅專用發票盜竊案》,開頭部分“某月某日某時許,某縣國稅局發生一起增值稅專用發票盜竊案、、、、、、、 ”為典型的導語,其後應是具體經過、發生原因以及採取的應對措施等內容。

(2)議論式導語。如:資訊《部分地區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嚴重》,“某市反映,現在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仍然很普遍,這不僅影響農民工的正常收入,對當地的社會穩定也產生了不良影響”---議論式導語,重在議,發揮突出資訊主題,強化資訊內容的作用。

(3)概括型導語。概括型導語概括性更強、語言更簡練,沒有敘述型導語那種具體的事實。如“據反映,××市打擊經濟犯罪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近日,××的事蹟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這些“問題”“反響”是什麼,要在主體中找。

3.主體

主體是資訊的主幹部分,它用充分事實材料和典型事例把導語中所概括的內容、提出的問題或結論,加以詳盡地展開進行闡述。主體的寫作應把握如下方面:

(1)主題要精煉。資訊作為短文,只能圍繞一箇中心思想,主題思想必須集中明確,不能貪大求全、面面俱到。資訊能不能引起上級領導重視,採不採用,關鍵看主題思想如何。具體來講,做到“三個集中”:

一是反映事情要集中。資訊一般採用一文一事的寫法,力求清楚透徹。如果資訊素材中涉及到意思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且兩件事都值得寫,那就分兩條資訊處理;涉及若干相近或相關的事情,應擇其最突出、最典型的事情去寫,其餘的省略或不寫。

二是論述觀點要集中。一篇資訊應只講一個觀點,闡述時應力求用簡短的語言講清、講透,與觀點有關的話就說,無關的話或關係不大的話就少說或不說。為說明觀點而引用的論據、例證、數字等也都應精選。儘量減少道理式的語句,更不要高談闊論。

三是語言材料要集中。圍繞主題選擇語言材料,能用一句說清楚的,就不句兩句、三句,與主題密切相關的應詳寫,與主題關係不大的就要一筆帶過或略去,即使需要詳寫的內容也要精簡,杜絕一切大話、空話,儘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資訊量。

(2)立意要新穎。撰寫資訊時必須突出一個“新”字。

一是觀點要新。應著力去發現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或新的見解,即使反映的是老話題,也應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二是內容要新。改革和建設程序中會湧現出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也會發現不少新經驗、新做法,資訊內容應當反映這些新東西,使其為發展服務。

三是角度要新。同一份資訊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會得出不同主題,產生不同的認識效果。要努力根據資訊內容和當時的中心工作,選擇最新、最佳的角度,給人以新的啟示。

(3)結構要嚴密。資訊的篇幅一般在1500字內,結構嚴密、辭意簡潔。一篇資訊採用何種結構方式,應視主題需要而定,可採用固定的結構方式,也可幾種結構方式交叉使用,關鍵使資訊上下左右貫通,佈局合理勻稱。目前常用的大體有:

一是倒懸式。這種寫法把資訊最核心、最緊要的先列出來,統領全篇。此類資訊的開頭話往往就是資訊的標題和主題。比如撰寫經營業績成效的資訊,先講經營業績的成效,而後再講是怎樣取得這些成效的措施辦法途徑等等。

二是綜合式。圍繞一箇中心議題,綜合寫各部門或各經營管理的情況,把各有特色的東西集中在一篇資訊裡,通常用於綜合反饋對上級決策貫徹落實情況等。比如,撰寫應對疫情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的資訊,擔保、小貸、風險等都有各自的措施辦法,我們就可以綜合起來寫。

三是羅列式。在一篇資訊裡幾種情況、幾個經驗或幾個問題並列起來。這種寫法一般用於介紹經驗、列舉問題。條文之間常用“一、二、三”序號連線或用“;”表示層次。如某市實施三項工程提升城市建立水平,一是實施綠化工程;二是實施靚麗工程;三是實施碧水工程。

四是直敘式。用一兩句話簡要說明情況或問題,既是題目也是正文,類似“一句話新聞”。近日,××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分公司,目前,一期廠房和園區改造專案已開工,公司建成運營後,預計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可帶動當地就業300餘人。

(4)層次要清晰。資訊篇幅短小,一般不分段落,一段成篇,必須語言緊湊、表述清楚,使人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獲得素材後,首先要對材料進行梳理,根據主題要求,考慮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要按著一定的順序去寫;其次要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是什麼關係,有什麼內在聯絡,用一定的邏輯關係貫穿起來。此外,對於敘述事物的資訊,也必須按著一定的順序寫。有的以時間為序,有的以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為序,有的按事物的因果關係為序等。

(5)格調要莊重。資訊的內容都比較嚴肅。其語言要端莊、鄭重、平實、明快。一是採用規範化的書面語言。句子多用陳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問句、反問句;詞語要規範,少用或不用口語、方言等。二是採取平鋪直敘的寫法。遣詞造句平易樸實,不能使用文學作品經常使用的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之類的手法。要秉呈直書,不要隱晦曲折,模稜兩可;不說生僻語、客套話或繞彎子語。

(6)語言要精煉。資訊不同於文章,要寫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確,讓人不折不扣地瞭解資訊的本意。因此,資訊語言必須勤加錘鍊。一是用詞要準確。真實準確是資訊的生命。資訊中表達的觀點、概念都應恰如其分,遣詞造句更應客觀、準確。如表述成績時,是用“顯著”、“優異”還是用“巨大”、“很大”,或者用“較大”,都應認真掂量;反映災情事故時,注意區別“特大”、“重大”、“較大”等。二是詞句要簡練。儘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資訊量。要砍掉那些套話、廢話,包括那些正確的大話、空話,如經驗材料開頭經常出現的“在XX的關懷下”等;砍掉公文和講話中常見的那種起頭語和結束語,儘可能地避免內容和語句的重複,避免正文開頭和標題的重複;砍掉語句中多餘的枝葉,善於把長句子縮短,儘可能合併“同類項”;砍掉那些次要的或不夠典型的事例,有些情況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擇一即可。

(7)背景要得當。所謂背景即是對資訊產生、發展變化起著重要作用的歷史條件和周圍環境。其作用就在於說明資訊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幫助讀者完整全面地理解資訊事實。一般有三種類型:

一是說明性材料。用來回答資訊中為什麼的問題。如歷史條件、政治背景、地理環境等。

二是詮釋性材料。用來解釋專業術語,讀者生疏或政策性較強的事實。如一些產品介紹、名詞解釋、科技知識及人物身份等。

三是對比性材料。通過對比進行鑑別和比較,以便識別優劣良莠。如對事物的前後、左右、正反的對比等。

背景材料的運用要善於從讀者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估計讀者對資訊背景的知曉程度,來考慮背景材料的使用。要適度運用,簡明扼要,靈活穿插。

4.結尾

資訊結尾的特點和作用在於深化主題,照應全文。但不能流於形式,有時寧可不用,也不要拖泥帶水,畫蛇添足。結尾的形式一般有下面幾種:

一是歸納式。對全文進行概括和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某市查處三起偷稅案》結尾:“三家共補稅1500元,處以罰款6000元。”

二是展望式。展望前景,預測結局。如《XXX集團大力支援企業復工復產》結尾:“XXX集團將進一步貫徹、、、精神,深入推進“疫企通”,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增速。”

5.案例分析

(1)動態類資訊。動態類資訊,主要是工作動態(包括突發性事件等),要及時、連續、多角度反映各方面的新情況,便於上級瞭解情況。動態資訊篇幅短小,簡潔明快,時效性強。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或單位、事件和由來五要素,有的還包括群眾的反應。

【案例4】XX市妥善化解一起藥害農作物事件

[時間](XXXX年XX月XX日),[地點](XX市XX縣)[原因](在對果樹林施藥時,因藥液飄移造成附近XX鎮5個村近1000畝蔬菜等農作物受到藥害),[人物](村民)[主要經過](對此不滿,擬組織人員到市政府上訪要求賠償。)[當地黨委政府採取的措施](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聯合調查組,深入現場開展調查勘測、思想疏導和協調化解工作。)(最新動態)(目前,果樹林已對XX鎮5個村的村民給予的經濟補償,村民情緒穩定。)

點評:時效性是動態類資訊的“生命線”,動態資訊整理和報送要及時,不能成為“馬後炮”。

(2)預測類資訊。預測資訊是反映事物變化趨勢,對動態資訊的延伸,分析、判斷、推理是獲得預測資訊的主要環節。預測資訊既可以促使領導及早作出決策,增加工作的主動性,又能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避免工作失誤。

【案例5】2020年度芒果產銷預測

近日,各地收購芒果開秤企業增多,但由於受氣候影響,芒果成果率降低,果農觀望心理重,芒果加工企業難以大量收購。百色、東興芒果收購價3.1—3.2元/斤,預計今年市場芒果價格將在4—6元/斤間高位執行,波動幅度將會增大。

【案例6】今年冬春我市森林火險等級將居高不下

據氣象專家預測,今年1-4月,我市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險等級將居高不下。當前,我市森林防火形勢不容樂觀:一是發生森林大火的危險性不斷增大,我市森林資源中以油松、側柏為主的易燃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佔總面積的59.7%,一旦遇有火源,極易引發大火;二是森林防火專項投入不足,全市林地面積已由五年前的300萬畝增加至450萬畝,市級專項防火經費仍維持67萬元;三是缺乏高科技手段,效率低,損耗大,撲火力量薄弱,全市每3.8萬畝林僅有一名半專業森林消防隊員。

點 評:預測資訊可為領導提供超前服務,它既可以是對苗頭性、傾向性的重大問題反映其跡象的預測,也可以提供該決策的有效性的資料資訊。

(3)問題類資訊。在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對指導推動工作有一定借鑑意義的問題,即報憂資訊或負面資訊。

【案例7】農村勞動力轉移後農村遺留問題應予以關注

一是土地撂荒問題。大批青壯年勞動力長期在外,有的舉家搬遷,致使土地無人耕種;二是人才問題。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大量流出,致使新農村建設缺乏有技能的新型農民;三是出現大量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非正常家庭生活群體;四是流動黨員不能正常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

點 評:問題類資訊一般前部分列舉問題,後部分提出意見建議。

(4)建議類資訊。指一些對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有參考價值的建議。選題要對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有幫助,建議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8】建議將城市低收入群體列入扶貧開發物件

目前,扶貧的主要專案都在農村,沒有把城市低收入群體列入扶貧開發範圍,XX縣城鎮居民貧困人口約1.6萬,僅享受低保的就有3577戶9928人,這些人享受不到國家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部分家庭生存狀況還不如農村貧困家庭,建議有關部門將城鎮低收入群體列入扶貧範圍,從資金專案上予以扶持。

點 評:建議類資訊選題要準,要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客觀公正,有理有據,有數字有分析,把問題找準,把原因查清,解決問題的措施要切實可行,不能大而化之。這樣,可以提高輸入領導決策的“命中率”。

(5)經驗類資訊。產生於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或結束後,是對一類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經驗、事物、人物的昇華而成。它一般是日常工作中的具體事例。寫典型資訊,注意目的明確,選擇那些有特色、帶有指導意義、比較成熟的經驗或教訓。

【案例9】XX縣民調工作新途徑

一是建立新網路,完善鄉村調解組織3000多個,發展企業和社群調解組織47個,建立跨區域調解組織890個。二是完善新機制。建立首問調解制、首席調解員制等,完善社情分析、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三是出臺人民調解工作獎勵辦法。對鄉鎮調解會、街道調解會實行量化考核。2019年以來,調解各類民間糾紛1.22萬件,調成1.2萬件,調成率99%,制止大型械鬥60起。

點評:經驗類資訊具有典型性,帶有指導意義。

(6)緊急類資訊。緊急資訊是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內容包括一些突然發生的自然災害,如新冠肺炎、地震等,也包括一些人為的事件,如爆炸、火災等,有其突發性、巨大危害性的特點。上報此類資訊要注意時效性和連續性,反饋準確及時,採取一事一報的原則,寫清事情的經過、原因,正在採取的緊急措施。

【案例10】某縣某鎮發生一起山林火災

4月5日中午2時30分,某縣某鎮發生一起山林火災,目前火勢還在蔓延。撲火中,有20多人受傷,7人傷勢比較嚴重的已送往醫院治療。縣委、縣政府接到火情後,非常重視,立即組織縣政法委30人、縣武裝部30人趕赴現場指揮救火。起火原因可能是一掃墓者不小心失火所致。

(續一):4 月6日凌晨,某縣某鎮山林火災仍在繼續。由於坡陡,風大,到4月6日上午8時大火仍在燃燒,估計過火面積已在300畝以上。某縣委、縣政府已組織500多名幹部職工和村民到現場救火。救火中,有6人負重傷。起火原因可能是一掃墓者失火引起,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已派人前往此地參加指揮救火。

點評:上報此類資訊要事實清楚,要素全面,有時間、地點、事件的前因後果,措施及初步效果。此類資訊最重要的是快,越快越好,遲了則會誤事。可以分階段報,掌握多少情況就報多少情況,然後續報。

(7)民意類資訊。指群眾對各級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具有一定代表面的心態意向,即社情民意。要注意代表性,關注主流民意,不能斷章取義,片面理解。

【案例11】當前我市農民所思所想所盼

一盼政府拓寬致富途徑,引導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增收步伐。二盼降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提高生產率,穩定農產品價格。三盼穩定中國小生“兩免一補”政策,能降低高中及大學收費。四盼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農民後顧之憂。五盼有關部幫助農民分憂,幫助農民修建鄉村道路和改善居住環境。六盼政府和社會提供更多更全農業資訊和農技服務。

點 評:民意類必須快速反應、預事周全,提前就對有關方面有所安排,廣泛蒐集各有關方面的意見,防止“閉門造車”。

(8)綜合類資訊。綜合資訊是對原始的、零散的相關資訊進行歸納綜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後獲得的資訊,是將零碎、膚淺的相關資訊集中起來,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形成有事實、有分析,既提出問題,又有關於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揭示事物全貌,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高層次資訊。

【案例12】XX縣重大安全事故頻發成因及對策

今年X月,XX縣連續發生4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造成5人死亡,損失達XX萬元,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影響了社會穩定,社會反響強烈。

一、連續4起重大安全事故情況(略)

二、造成這4起重大事故的成因

1.安全意識不強,監督管理不力。監管部門對非法生產經營教育監管不到位,放任非法生產經營,有的些甚至只罰款不處理,最終導致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2.執業教育不夠,上崗培訓不足。發生事故的4名鄉鎮安監辦主任,其中僅2人持有上崗證,其他2人未經過縣安監業務培訓,只有鄉鎮任命檔案。經過培訓的也反映安全檢查涉及行業廣、專業性強,常規安全知識培訓是遠遠不夠,且鄉鎮安監辦沒有任何檢測裝置。

3.職權職責不清,監管出現真空。安全監管存在職能交叉,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管理,收費時多個職能部門爭著管,對非法生產經營放任不管,出事後相互推諉責任。

4.社會認知不夠,法律懲處偏輕。重大安全事故危害性巨大,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刑法對玩忽職守犯罪處刑很輕。除了還沒判決的1起案件外,其他3件全部判處免予刑事處罰。

三、防範安全事故發生的對策

1.強化法治觀念,增強防範意識。組織安監等相關職能部門通過舉行座談會、案情分析法、法制講座、警示教育等,加強法制教育,強化責任觀念,真正樹立“安全第一”意識,用法律的規範和約束職能部門人員的行為。

2.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監管能力。針對重大安全事故多發、易發行業,一方面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培訓,分析事故多發的原因,加強行業監管;另一方面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規範行業操作規程,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3.理順工作關係,完善監管體系。明確職能職責,防止“踢皮球”現象發生,填補監管“真空”地帶。同時,堵塞自身監督機制漏洞,理順監督體系,促進監督機制落到實處。

4.加大查案力度,嚴厲打擊犯罪。重點查辦重大安全事故背後的玩忽職守犯罪,不管涉及哪個部門、哪個人,都要堅決一查到底

點 評:這則資訊對XX縣連續發生的4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綜合分析,原因清楚,措施具體,有較強的可行性,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是一條較好的綜合資訊。

6.主要存在問題

(1)報送不夠及時。

(2)新聞類資訊較多,綜合類政務資訊較少。

(3)寫作站位不夠準,沒能很好放映資訊內容與意義。

(4)內容和形式缺乏新意。特色亮點沒能很好顯示出來。把上級要求做的工作當成自己的特色。

(5)寫作積極性不高,為寫資訊而寫資訊。參與其中工作的不寫資訊,寫資訊的不參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