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生物教學心得體會5篇 生物教學探索:高中生的成長與啟迪

本文將就高中生物教學心得體會進行探討。生物學是一門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科學,並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經歷,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願通過本文的分享,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鑑和啟示。

高中生物教學心得體會5篇 生物教學探索:高中生的成長與啟迪

第1篇

在複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我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裡?過程如何進行?哪些型別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對於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發生的條件等知識進一步明確和理解。

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我們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實質是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複雜的化學反應,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因此,只要有酶的存在,無論有沒有線粒體,有氧呼吸就能進行。

實驗考察中,關於“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體操作時,學生髮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通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可以作實驗材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學習“運動性失語症”和“聽覺性失語症”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症”聯絡,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症”;另一位學生馬上說“hear”的意思是“聽”,可與“聽覺性失語症”聯絡,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聽覺性失語症”,這樣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用情感語言創設情景,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學習“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一內容時,先結合多媒體圖片輕鬆愉快地介紹:“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肅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具體圖片和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我再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汙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時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圖片等資料,講到這裡,師生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這樣,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複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如果把複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不僅使學生明確:“有絲和減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減Ι中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並分離,減Ⅱ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還有助於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之作。反思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後教學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高中生物教學心得體會5篇 生物教學探索:高中生的成長與啟迪 第2張

第2篇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和細胞核與細胞質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3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4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叫做細胞凋亡。

5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也叫做癌細胞。

6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實質:等位基因隨減i後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進入不同配子裡)。

7自由組合定律:(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自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結合。即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實質:形成配子時,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在減i後期,隨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而組合)。

8減數分裂: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從原始生殖細胞發展到成熟生殖細胞時。性細胞分裂,染色體只複製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分裂方式。

9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聯會。形成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10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i末。

11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等於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精子,另一半來自卵細胞。dna來自卵細胞中的多些,因為受精卵的細胞質由卵細胞(線粒體中dna)提供。

13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rna:hiv病毒、sars病毒) 14鹼基之間的一一對應的關係,叫鹼基互補配對原則。(g三c,a二t)

15 dna分子複製特點是半保留複製(方式)、邊解旋邊複製,模板是兩條母鏈、原料是4種脫氧核苷酸、atp、解旋酶(氫鍵)和dna聚合酶(磷酸二酯鍵)

16 dna有多樣性(鹼基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和特異性(鹼基的特定排列順序)

19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有直接控制(控制蛋白質的結構)和間接控制(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ii計算:

⑴雜合子連續自交後純合子數量會越來越多比例為12^n,而雜合子的比例則是1/2^n。

⑶設dna分子中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a個:①經n次複製,共需消耗ax2^n-1個該種脫氧核苷酸②在第n次複製時,共需ax2^(n-1)個該種脫氧核苷酸iii學生實驗:

①培養②製片1解離(鹽酸和酒精1:1溶液):使組織中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3染色(鹼性染料: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使染色體著色。

4製片(蓋玻片上再載入破片,拇指輕壓):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於觀察。

③觀察(低倍鏡下找到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緊密排列)

⑵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兩桶代表雌雄生殖器管,兩桶中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實驗是有放回的隨機抽取。1

第3篇

十多天的研修馬上就要結束,這十多天來,每天一下班就開啟電腦開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頗有感觸。下面也發表一下我的見解。

高中生物課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而學生的國中生物知識又極度欠缺,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如何讓這樣的高中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提高教學質量,是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鑽研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現總結如下。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來,動起手來"。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教師的要求,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抬起頭來,動起手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生物老師充分發揮生物學科的優勢,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同時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幽默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因為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最終失去聽眾。為此,我們採用瞭如下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巧用比喻化疑難,妙用詩詞添興趣,口訣諧音助記憶,理論知識實際化,重點知識實驗化,難點知識"數字"化。

目前高中學生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必須讓學生走出題海。我們認為,要解放學生,教師就要鑽進題海,在題海中"淘金" 。一般來說,在學習新課前,我總是先把課本課後習題,手中的資料等做一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發現課本上沒有挖掘出來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做題時就擁有了發言權,就會知道學生哪兒容易卡殼,可能會有哪些解法,使指導更具針對性,也更有實效。此外,我們還做了許多相關章節的習題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試題,瞭解大學聯考的考查方向。這樣一來,在編寫學案,精選習題時,能夠對習題進行重組優化,選取那些一題多解或多題歸一的典型題,摒棄難題和大學聯考不作要求的題,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口頭和形體語言,情緒態度,表情等傳遞著教師的情感資訊,而學生則通過對教學活動的關心程度和對教師的尊敬態度來反饋情感資訊。融洽的師生情感可以鼓舞師生雙方的情緒,煥發教師"教"的激情和學生"學"的熱情,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

因此,我都明確要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認真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經常利用晚導休息時間或課後,耐心地進行答疑,輔導,直到學生滿意。我堅信老師的真情付出會換來學生的進步,學生的進步又不斷地鼓勵老師去幫助學生,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我們認為:團結協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團結就是力量,是生物組全體老師共同信念;與人為善,互相謙讓,是全體生物組老師的做人之本。正因為如此,我們組內老師能團結協作,共同進步。通過集體備課,發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並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有效地縮小了教師間的差距,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

在做到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發揮團隊力量的前提下,我們又提倡"特色"教學,努力使每位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經常聽課,能夠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就不放過聽課的機會。通過聽課,我學習他們處理教材的方法。講題的策略,採百花之長,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獨特的教學風格,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以上只是我對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與總結,。由於我的見識短淺,理論貧乏,經驗有限,倉促之間難免有不當之處,我還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思考,爭取快速成長。

第4篇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影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裝置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型別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汙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裡,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影、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裝置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資訊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悅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緻。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資訊。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己之短,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第5篇

7月21號至28號,我參加了高中生物教學研討會。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全省生物優質課大賽,共有來自湖北省各縣市的33名選手參賽。選手們新穎的教學設計,清晰的教學思路,精緻的ppt課件,巧妙的實驗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以及充滿活力的課堂氣氛都讓我記憶深刻。下面談談我在本次學習中的一點收穫與體會。

在所有的優質課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應城二中易輝老師的《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課。易老師很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他採用中學生普遍愛看的電影《蜘蛛俠》片段做匯入,緊接著又給同學們展示了生物學熱門話題黑寡婦蜘蛛以及發光水母,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本節課內容蛋白質。由此我想到,生物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只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學習的慾望,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怎樣把課本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講到蛋白質的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簡式時,易老師以甲烷的結構簡式做類比,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由甲烷類推到氨基酸,並把自己比作一個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頭代表r基,下肢代表h原子。這樣既生動形象,又便於學生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在講到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時,易老師更是充分調動學生,讓幾個學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手拉手就構成了肽鏈,手與手連線的部位就形成了肽鍵,並讓學生自己隨機組合連線在一起,從而體會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易老師把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讓課堂充滿激情,活潑自如。這不是填鴨式的課堂,而是一節寓學於樂的課,是值得我們所有生物老師學習的一堂課。

此外,參加這次優質課比賽的老師們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來構建知識,這些也正是我們學校所提倡的。通過觀摩學習,我意識到,要想真正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把知識理解透、掌握牢,單靠導學案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課堂上還應該經常創設一些情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小實驗、開展一些趣味活動、適當運用多媒體動畫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識等等,要做到把生物學科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實現知識的自我構建和問題的自我發現與解決。

總之,上一節課,不難;上好一節課,卻非易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將自己的所學所悟運用到四環節生本高效課堂中來,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做一個用心探究課堂的老師,讓知識在課堂中輕舞飛揚,讓自己在課堂中釋放魅力,讓學生在課堂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