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國國醫節|杏林春暖 大愛國醫

  杏林春暖,大愛國醫。每年的3月17日,是“中國國醫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國醫節|杏林春暖 大愛國醫。
 

中國國醫節|杏林春暖 大愛國醫

中國國醫節的來源

  1929年2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西醫餘雲岫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另擬“請明令廢止舊醫學校案”呈教育部,並規定了6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案”。

  1929年3月17日,全國17個省市、242個團體、281名代表雲集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大會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組成赴京請願團,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議案。同時,全國總商會、中華國貨維持會、醫藥新聞報館,以及南洋華僑代表等電請儲存國醫。社會公眾輿論也支援中醫界,提出了“取締中醫藥就是致病民於死命”、“反對衛生部取締中醫的決議案”等聲援口號,議案最終未被採納。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廢止中醫案

  1929年2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西醫餘雲岫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另擬“請明令廢止舊醫學校案”呈教育部,並規定了6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法:

  1、施行舊醫登記,給予執照方能營業,登記限期為一年。

  2、限五年為期訓練舊醫,訓練終結後,給以證書。無此項證書者停止營業。

  3、自1929年為止,舊醫滿50歲以上、在國內營業20年以上者,得免受補充教育,給特種營業執照,但不準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此項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為15年,期滿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報介紹舊醫。

  5、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6、禁止成立舊醫學校。

  中醫是中國國粹之一,

  對本國、對全世界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對全體人類的生命安全有重大意義。然而至今全世界仍有許多不軌分子,或是因為思想問題、或是因為各種利益,他們不留餘力抹黑著中醫。所有的醫學都有不足之處。英國作者德勞因在著作中詳細科普過,在過去,在除了中國以外的區域,有的地方將醫學和宗教連線、有的地方醫生將“按醫生喜好治病”奉為圭臬、有的地方將藥物是否起作用與身份等級掛鉤。中國國醫節在提醒我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要守護國家寶藏——中國國醫,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時“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要讓中國國醫在世界上展現應有的風采,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擁有堅定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中醫介紹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

  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

  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無數像屠呦呦女士一樣的醫學工作者從中醫中獲得寶貴知識財富併為人類造福。中醫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仍然活躍。中醫是我國的國醫,我們應當適當地瞭解學習,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登的餘靜、鍾敏、王銀泉三位作者的《十八世紀中國醫學西傳及其影響》就能為我們增加豐富的知識。

  在中國中醫藥報上刊登的《中醫的人文內涵及其意義》中,樓宇烈作者寫道:

  “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觀念和思維方式。中醫的存亡,其實牽扯到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對中醫的否定,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否定。”

  “古語有云:‘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自古以來,善為醫者,不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醫理論國事,治病與治國、治人,融會貫通,一脈相承。從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講,‘中醫’是治人的,而不是治病的。換而言之,中醫把人看作一個整體,而不僅僅看‘病’,如果僅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醫。同時,把握了醫道的精髓,還可以去治人,也可以去治國。”

  “《漢書·藝文志》中有一句話:‘有病不治,常得中醫。’有病不治,才能得到中醫。據《黃帝內經》記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有病不治,就是說不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讓人不生病。所以中醫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還是不要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