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篇 做人做事,成就自我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位作者通過閱讀《做人與做事》一書的心得體會。文章詳細分析了這本書為人們帶來的啟示和感悟,從而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並運用其中的精華。通過本文,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如何在做人與做事兩個方面取得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篇 做人做事,成就自我

第1篇

決定看盧勤的書,是因為自己一次深夜裡看電視,聽了她的講座,被她的觀點吸引。我上網瀏覽了關於她的介紹。這是我國教育界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她30年如一日地向廣大的家長和少年讀者奉獻她的愛心。人們稱她為“知心姐姐”,這就是盧勤。

?做人與做事》是一本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價值教育的讀物,作者盧勤憑藉著多年從事少年兒童教育的經驗,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探討了當代少年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這本書行文流暢,娓娓道來,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讀性為一體,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素質教育讀物。

學習做人與做事,不僅孩子需要,家長也需要。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有兩個部分:“寫給孩子”、“寫給爸爸媽媽”,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讀,進行互動教育的好書。它告訴我們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平起平坐”,學會與孩子交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獨立傾向也在增加,他們對周圍的現象和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看法,性格更加成熟起來。這時,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處理一些事情是必要的,家長要學會與這一時期的孩子溝通的技巧,觀察、傾訴、關注、理解、鼓勵,注意自身的語氣、聲調,講民主,使孩子感到個人的人格受到尊重、平等,才能與家長傾心交流。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最具有影響力,成人的觀念直接影響孩子情感、思想的發育。現在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殊不知父母的每一個小節孩子都看在眼晨。學生在學校裡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回到家被父母的一兩句話抵消了。這無形中使孩子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了不以為然的態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認為孩子與父母、學校要互動才能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否則單方面針對孩子的教育將難以奏效。

讀完此書當自己開始接觸及瞭解這位教育專家的時候,我感嘆自己的浮躁,惋惜自己的膚淺。從她的身上感受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科學的態度,更是誨人不倦的愛心。早期智力開發,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養,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則更重要。因為它為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確定方向並提供動力。

《做人與做事》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篇 做人做事,成就自我 第2張

第2篇

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康德語

所謂事在人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著無人之事或無事之人。人和事作為主體和客體,從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靈魂,事是人的詮釋。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統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來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問題實質上歸結於形的問題,故先做人後做事。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質。曾經聽過一堂講座,記得老師的一個問題:“去西天取經的為什麼不是別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個“德”字。一個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德”,這樣的人是不會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於老子道德經。

“道”— 宇宙萬物自然的本質和法則,他的定義是以崇尚自然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倫理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無法進行抽象描述的哲學概念;“德”— 道家的定義是:宇宙大自然萬物執行的規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過探索得知的規律。儒家把他引申為專指人類社會的行為標準和完善個人良好素質的終極標準。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心是什麼?決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還要有入世的胸襟。試想一下,一個集嫉妒、情緒化、斤斤計較於一身的人,又怎麼可能有博大的胸懷、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會忘記“與人為善”。現在雖然強調“彰顯個性”,可是做人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進步。

同時,要懂得知足常樂,知足並不是滿足於現狀,而是保持積極、樂觀的一種心態,人生就是對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樂觀、自信的心態去實現人生的理想。如果一個人活在埋怨與嫉妒裡,在雙重摺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內心強加給的痛苦,還會因為埋怨和嫉妒喪失信心,做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最終導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優秀的地方,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和享受別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用最美麗的語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會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開。

金錢是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為了錢,失去了善良本性,成為金錢的奴隸。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價值,但是,需從正道的獲取,貪婪是罪惡的源泉。

另外,要不斷的學習進取,周恩來總理說:“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怎樣一筆莫大的財富,我們又傳承了多少?社會在進步,知識是提高自身內在素質的唯一方式。曾經有一位老師教大家中國古代文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才知道老師是澳大利亞人,然而老師豐富的文化底蘊,讓眾多中國人汗顏,老師說:“不論多忙每晚一小時,堅持讀書。”

正是因為持之以恆的學習,才有了書香飄逸盈滿懷。而誠信卻是做人的根本,在瑣碎的工作和生活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講信義的同時,高中作文,要做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人,看到自己的缺點,肯定別人的優點,鞭策了自己,鼓勵的別人,最終學習了別人的優點,何樂而不為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做呢?

最後,要有好的性格並善於吃虧,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你才會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美麗是不會因為容貌、身材、衣著…….而是一個積極的心態,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讓情緒左右自己的,現實很殘酷,一句幽默的話,給別人快樂的理由,給自己改變局勢的能力,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只有自己。

老人常說:“吃虧是福。”一個福字蘊涵了多少道理,在你為別人著想的情況下,你才會獲得回報,你會因為幫助別人而快樂。

老子云:“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若不會做人又何來做事,如果連做人都不會有何來成功?先做人後做事,人品即事品,故先做人後做事,人事皆一品。

第3篇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做人與做事》。這本書是知心姐姐盧勤寫給我們和家長的一本書。讓我們親子閱讀,幫我們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這本書的第一篇名就叫做“好心態能改變你的世界”。有一篇叫:“太好了”。在我們的心裡有兩個小人,一個小人的名叫“太好了”,而另一個小人的名叫“太糟了”,和“太好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生活在快樂的世界裡,而和“太糟了”的小人做朋友,每天就生活在失望的生活裡。所以,不管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對自己說:“太好了,我今天我有機會打敗你了!”

還有一篇名叫“我能行!”在我們的心靈裡有兩扇大門,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這兩個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裡面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在生活中要對自己說:“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勇於說“我能行”的人,不論做什麼事都能勇敢面對。而總是說“我不行”的人,總會被困難所打倒。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今天若不行,爭取明天行!

讀完這本書,就像送走了“太糟了”先生和“我不行”先生。告別“太糟了”,告別“我不行”。讓“太好了”和“我能行”陪我們成長。我相信,成長的道路上會出現光明的。

第4篇

今天,我讀了《做人與做事》這本書,它令我深有體會。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做人要往好的方向想,不能老想“太糟了”,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要經常想“我能行”。雖“我能行”和“我不行”只相差一個字,可意思卻完全相反。因為“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態,是充滿自信心的表現;而“我不行”是失敗者不能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想要讓自己快樂,就必須先讓別人快樂。在別人急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就會感到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快樂人生的三句話:1、“太好了”;2、“我能行”;3、“你需要幫助嗎?”

?做人與做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先做人,是因為人格在空間上決定了做事的空間;做人先做事,是因為為人的各種素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開發;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