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蝙蝠和雷達》教學兩例5篇 1. 從“蝙蝠”到“雷達”:探究科技的進化與革新 2. 探祕蝙蝠的“超能力”,揭示雷達的神祕之處

本文將介紹兩位北京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動漫《蝙蝠和雷達》的例子。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探究解決方案,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創造力,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蝙蝠和雷達》教學兩例5篇 1. 從“蝙蝠”到“雷達”:探究科技的進化與革新
2. 探祕蝙蝠的“超能力”,揭示雷達的神祕之處

第1篇

這是一篇講科學知識的課文,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使飛機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開頭描述了飛機夜航的情景,通過設問點出了文章的中心,接著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反覆三次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然後講科學家終於揭示出蝙蝠夜間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後介紹了雷達導航的原理,圓滿地回答了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2)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和愛科學的興趣,養成為科技事業而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的。

生2:我知道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才發現了蝙蝠探路的祕密。

師:你是從體裁方面說的,這確實是一篇說明文(板書:說明文),你們以前還學過哪些說明文?

師:說明文在語言上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準確性和科學性,可見這位同學知識很廣泛,你還知道它的哪些特點?(板書:語言)

師:這兩位同學談到的都是說明方法,的確每篇說明文必須要用一定的方法來說明,那麼《蝙蝠和雷達》要說明什麼呀?(板書:方法)

生2:人們由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使飛機在夜間能安全飛行。

師:對,這就是本文要說明的內容,同時又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更是概括主要內容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板書:內容)

說明文的這三個特點缺一不可,我們已經瞭解了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要重點體會說明方法和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師:作者主要用什麼方法來說明二者的關係?快速瀏覽課文,看誰最先發現。

師:對,這三次試驗就是三個真實的例子,作者就是通過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的。你是從哪部分看出來的呢?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填寫試驗表格。(大螢幕出現表格)

師:咱們小組合作氣氛很熱烈,集體的交流一定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哪組到臺前展示!指定組派代表來臺前展示圖表並讀出填寫內容。

師:你們組概括能力很強,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同意他們的填法?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誰能按照所填表格複述這三次試驗?

生1:第一次試驗蒙上眼睛,鈴鐺一個也沒響,和眼睛無關……

師:你談的還是所填內容,誰能根據課文敘述的內容詳細地說一說?

生2:科學家共做了三次試驗,第一次是蒙上蝙蝠的眼睛,讓它在橫七豎八拉滿了繩子、掛了許多鈴鐺的屋子裡飛,它飛了幾個鐘頭,結果一個鈴鐺也沒響,由此我們知道蝙蝠飛行不靠眼睛。第二次試驗是塞上蝙蝠的耳朵,讓它也在這樣的屋子裡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證明蝙蝠飛行和耳朵有關。第三次試驗是封上蝙蝠的嘴巴,蝙蝠還是到處亂撞,說明蝙蝠飛行和嘴巴有關。

師:從你的複述中我們感受到你超強的說話能力,同時加深了對三次試驗的理解,那麼綜合三次試驗,證明什麼?

生(齊):蝙蝠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生1:我知道,科學家是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2:讀後半句“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生3: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生3: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生4:去掉“不同的”,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這是三次相同的實驗。如果是相同的實驗,是不能證明結果的,所以不能去掉。

師:你的理解力表達力都很強,相同的實驗確實不能揭開蝙蝠究竟靠什麼飛行。你能讀出這個詞語的重要嗎?

生4:讀“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生5: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在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生6: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在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生6:最後這句好,因為光靠嘴或光靠眼,蝙蝠飛行只能到處亂撞,必須嘴和耳朵緊密配合。

生6:這兩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師:好,讓我們以齊讀的方式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師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麼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呢?輕聲讀第七自然段,劃出來。

生1:讀文“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師:你真是目光如炬,誰再來讀?聽眾閉上眼,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

生2: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裡,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生1:蝙蝠在夜裡飛行,從嘴裡發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大樹反射到耳朵裡,蝙蝠知道前面有障礙物就躲開了。

生2:在漆黑的夜裡,蝙蝠獨自飛行,從嘴裡發出超聲波,超聲波向前走,遇到電杆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後就順利避開了。

師:你真會想象。大家看,隨著同學們的想象,蝙蝠探路的示意圖已畫出來了,誰能對照示意圖來說一說。

生齊說:蝙蝠從嘴裡發出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耳朵聽到後,蝙蝠就能判斷障礙物在什麼地方,就能順利避開了。

生1:讀“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

生1:第二句好,“反覆”就是一次又一次,說明科學家做試驗很不容易。

生1:讀“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一句。

生2:“終於”一詞說明科學家經過努力,最後揭開了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祕密,我很佩服科學家。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科學家的偉大和不容易,在比較這兩句話,你還體會出什麼?

生4:如果去掉“反覆、終於”這兩個詞,就不能表達出科學家的艱辛,所以不能去掉。

師:就是說這兩個詞缺一不可,這恰恰體現了說明文語言——?

師:對,讓我們齊讀這句話,再次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師:於是科學家按照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了什麼?

師:你的眼光很厲害!請同學們再讀這部分,準備接受挑戰。

師:我們來一次脫口秀,根據我的提問,同學們想出答案就大聲喊出來,我們賽一賽誰反應快,答得準。開始!(師邊提問邊畫括號)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誰上來填一填?其他同學對照七八自然段,看一看他們填的是否正確。

師: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好,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師放課件)

生1:蝙蝠在夜裡飛,嘴裡發出的超聲波遇到電線反射回來,蝙蝠躲開了。兩架飛機一塊兒飛,飛機發出無線電波發現前面有一架飛機,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看到後就躲開了。

生2:在漆黑的夜裡,蝙蝠正自由地飛行,它嘴裡發出了超聲波,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電線後,超聲波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後知道前方有電線,就靈巧地避開了。兩架飛機相對航行,飛機的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飛機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看到後,明白前方有飛機,所以順利地避開了。

師:聽了你的介紹,我們豁然開朗。學到這,你們想說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生2:我覺的科學家太偉大了,我也想當科學家,發明出有益於人類的東西。

生3:說明文的語言很準確,很科學,以後我寫說明文,也會注意它的語言。

生4:老師,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科學家只研究蝙蝠,而不是從別的小動物身上得到啟示?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描寫蝙蝠飛行的句子。誰來讀一讀?(出示課件)

生1:讀“蝙蝠是在夜裡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生2:從“極細的電線”看出來,我們人類在大白天都看不清,而蝙蝠在晚上能靈巧地避開,太了不起了!

師:這真是隻厲害的蝙蝠!看大螢幕,誰再來讀?(“還能、而且、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等詞變成紅字)

師:你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這些詞語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誰再來讀一讀?大家體會。

師:你真是個朗讀能手!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準確與科學,更讓我們深深領悟了這小小蝙蝠的超凡本領。正是它的這種能在夜間飛行的本領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科學家才對蝙蝠做了三次試驗和無數次的研究,才揭開了它探路的祕密,從而發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夜航的安全問題。

師: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啟示發明雷達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啟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師: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很豐富,我也蒐集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嗎?一邊看,一邊猜並大聲說出由這些小動物你能想到什麼。

師總結: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而美好,大自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祕,你們想發現嗎?就請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多觀察,勤思考,認真發現和創新。

課下,就請你們在資料袋中發現"蛙眼和電子蛙眼"的奧祕,運用適當的說明方法與說明語言,仿照課文1、2、7、8自然段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題目是《蛙眼和電子蛙眼》。下課!

《蝙蝠和雷達》教學兩例5篇 1. 從“蝙蝠”到“雷達”:探究科技的進化與革新
2. 探祕蝙蝠的“超能力”,揭示雷達的神祕之處 第2張

第2篇

1、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

3、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通過學習理解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對蝙蝠利用超聲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通過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反覆閱讀課文。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2、師述: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哪位同學能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嗎?我們這一節課繼續學習課文,看看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實驗的?又是怎樣從蝙蝠的身上發明雷達的?

1.朗讀4、5、6兩個自然段,看看科學家是怎樣做實驗的。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科學家是怎樣做實驗的。生交流讀出有關試驗的句子。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三、反覆閱讀,突破重難點(學習第七、第八自然段)

1、設疑:蝙蝠夜裡飛行的祕密,科學家是很容容易得到的嗎?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1.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2.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1.2句對比,從“反覆”“終於”兩詞理解:發明創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要付出艱辛的代價,甚至是幾代人的努力。

2.蝙蝠探路的祕密究竟是什麼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讓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呢?

3. 讀懂了嗎?誰能把這四張卡片:嘴巴、耳朵、發出超聲波、反射回來”貼在相應的位置上?下面還有四張卡片,分別是:天線、熒光屏、無線電波、反射回來。看看誰能把它準確的貼在相應的位置上。(以上讓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4、請根據課文內容和同學的演示,用自己的話說說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飛機是怎樣夜間飛行的。

5.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請同學們看大螢幕,看老師演示蝙蝠探路的原理和飛機與雷達的關係,看完之後你就會更加清楚了。(多媒體演示蝙蝠探路的原理和飛機與雷達的關係)

7.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一個做雷達,一個 做飛機,模仿雷達配合飛機飛行的過程。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科學家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然後進行反覆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創造了雷達。同學們知道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什麼?(朗讀:11、蝙蝠和雷達)為什麼在課題中加“和”?

2.拓展: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這就是仿生學:請同學們看看後面的資料袋。

3.你知道還有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多媒體展示如:蜻蜓——飛機、雷電――電池、鷹爪――起重機、蛙眼——電子蛙眼、)(心臟振動電流――心電圖發明、帶齒的草葉――鋸子、魚的胸鰭――雙槳)科學是多麼神奇,一隻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學家們得到啟示,創造發明了能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雷達。我聽說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能不能展示一下呢?(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相機鼓勵。

2、想想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啟發,想發明什麼。在學習口語交際的時候進行交流。

第3篇

?蝙蝠和雷達》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科普文章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蝙蝠夜間是憑什麼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經過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2.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1、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重點)

2、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絡。(難點)

根據以上的依據,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就分五個方面來談談。

這一節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學任務:通過自學的方法使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結構,提出自己深入學習後仍不懂得問題,訓練了學生的自學、理解、思維、概括能力。

三、自學重點段,解決問題。(蝙蝠是怎樣探路的,飛機和雷達又有怎樣的聯絡?)

三次科學實驗,蝙蝠、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間的聯絡是這一節的教學要點,為達到要求,我採用“設定懸念、討論探究、方法指導、觀察演示、表演解說”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文。這樣做有三個目的:1、引導學生由表及裡、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2、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3、訓練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的教學具體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指導學生弄清三次科學實驗的過程。教學時先讓學生聽同學讀4——5自然段時思考:科學家在什麼環境下做了多少次實驗?從中釋詞“橫七豎八”,並練習造句。然後讓學生默讀4——5自然段,採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實驗的方法、結果及結論(表格形式出現)。接著讓學生分別說說實驗的經過,同時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證明”並練習造句。這樣就使學生在多讀、多說的基礎上深入瞭解了三次科學實驗的過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從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二步:指導學生揭開蝙蝠探路的密祕。蝙蝠發出和接收超聲波這一內容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易於接受,我採用了觀察演示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教學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樣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通過這一段的學習,總結出學法:聽朗讀、畫簡圖、說原理。以此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自學下文打下基礎。這正體現了大綱提出的“閱讀教學要著眼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

第三步:指導學生明白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弄清雷達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間的聯絡。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前面總結的學法自學課文,並仿照作出雷達的探路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明白了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後,讓學生自己設計雷達探路示意圖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絡,再讓學生根據對話提示進行對話。這樣就使學生在分析、比較、聯想、對話中明白了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絡,生動化、趣味化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且貫徹了大綱要求的“要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學任務已大部分完成。

大綱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絡。”因此,學完課文後提問:“雷達是仿照蝙蝠製造出來的,科學家還從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啟示,製造了哪些現代化裝置?”以此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把學習興趣由課內引向課外。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科學的征途是無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將來也利用仿生學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裝置?只要大家今後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探索研究,充分開啟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第4篇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的文章,課文用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這個設問句開頭,引出一百年前科學家所作的試驗,從而揭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寫作特點,我通過如下三步進行教學。一、填一填 課文的四、五小節介紹了科學家做的試驗,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在第一課時設計了下邊的表格,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填寫: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通過填表,學生們一下子理解了蝙蝠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而且印象深刻。二、比一比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作者運用了比較的方法,揭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讀書並找出這些語句,再讀一讀,比一比。當堂出示課件演示:蝙蝠:嘴arr;發出超聲波arr;障礙物arr;耳朵arr;改變方向雷達:天線arr;無線電波arr;障礙物arr;熒光屏arr;安全飛行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突破了難點。三、拓一拓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我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遊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偽裝……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換彼此自己收集的資料,讀一讀,再出示:例子: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用於(飛機安全飛行)。仿:科學家從()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用於()。讓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彙報。此時,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餘味未盡,再讓同學們繼續彙報,我又覺得難免枯燥,因此,我靈機一動,乾脆來個小組報告會。這時,我讓學生把他們剛才的資料,在小組內由書寫工整的同學執筆,其他同學說,合作彙集成一篇小報告的文章,當然我指導他們寫報告文章如何開頭結尾,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裡競賽,到臺上邊投影作品邊彙報。整個彙報過程可謂是精彩紛呈,各個小組都情緒高漲,展示的不但是內容豐富,而且各組的代表為了進入優勝組,各自展示了他們的獨特風采。這一環節將學生由課堂引申到課外,從語文課本引申到社會生活中眾多的資訊媒體,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更是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獨創性。最後這一環節是我在預設教案中沒有設計的,卻是我最滿意的,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說課堂的有效教學不光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應機智地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一切教學只有圍繞著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才是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價值。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巧設疑問,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我利用電教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一上課,就播放在晴朗夜空裡,一隻蝙蝠在愉快地飛行,一架飛機穿梭夜空,平穩的飛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後設問: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代交通工具,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絡呢?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思維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 2、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說,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裡的內容,在小組裡交流,然後對照螢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能說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說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3、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絡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二、不足之處: 1、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複述課文的真正目的。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2、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儘管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說的訓練,但思考和問題過於淺顯,對學生的思維素質沒有很大的促進和影響,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曾有人說,語文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第5篇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中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並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1、認識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形成運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價值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正確讀寫12個生字。 難點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飛機空間安全飛行的聯絡。

本課教學重點採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用多種形式理解課文內容,並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試驗與原理,鼓勵學生大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出示課題《蝙蝠和雷達》,簡介“蝙蝠”和“雷達”後質疑:蝙蝠和雷達兩者一為動物,一為電子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其中的奧祕。

(意圖: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獲取知識。)

2、從文中找出能簡要概括蝙蝠和雷達關係的句子。(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語句回答: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人們到底是怎麼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呢?先來了解蝙蝠飛行的特點。(課件出示“閱讀一”)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從而做到平時用語準確。)

2、難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所有物體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試驗。哪幾自然段寫“試驗”?做了幾次試驗?(指名回答)

3、讓我們也來當回小科學家,隨著課文與科學家一起去做試驗好嗎?學 生默讀文章4——6自然段,然後教師出示課件,學生與教師一起做試驗。 (意圖:這樣設計,是想通過試驗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導分析三次試驗得出的結論,理解“配合”,體會用詞準確。(出示“閱讀二”)

1、現在你最想知道什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引導學生自 主閱讀第七自然段,讀後教師播放蝙蝠飛行的動畫引導學生得出蝙蝠飛行的原理。

2、這個祕密是科學家一下子研究出來的嗎?從哪個句子知道的?引導學生體會“反覆研究,終於”的意思。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懂得任何一項科學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敢於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學王冠上一顆顆閃光的寶珠,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3、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是怎麼工作的 呢?(出示“閱讀三”)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然後播放飛機飛行的動畫,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雷 達工作的原理。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4、課件出示“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思考:雷達天線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麼?熒光屏的作用呢?

5、我們班準備辦個“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講解員,你想應聘嗎?先考一考:講解蝙蝠探路的祕密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小講解員們準備準備吧!(指名講,再評議。)

(意圖:通過招聘講解員這樣新穎的形式,檢測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1、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 ),用它來( )。

3、我覺得還可以從( )得到啟示,來發明( ),用它來( )。

4、(結合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回家可以繼續收集有關仿學生學的資料,或動手做工小實驗,小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