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攀登者》觀後感5篇 《巔峰之旅:攀登者》觀後心境

電影《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家徐恆昌和李曾山在1960年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影片以極其驚險的登山歷程為中心,展現了登山隊員們為實現中國登山公路測量和勘探任務的壯舉而付出的艱辛努力和無私奉獻。本文將對《攀登者》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進行觀後感的分享。

《攀登者》觀後感5篇 《巔峰之旅:攀登者》觀後心境

第1篇

昨夜我有機會走進電影院,觀看完了由吳京、章子怡等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在看完這場面震撼,氣勢磅礴的電影之後,我的心緒是久久地難以平靜。特別是當五星紅旗在珠穆朗瑪峰頂上莊嚴升起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老一輩的登山者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從中國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丈量出了中國的新高度,也向全世界宣佈了我們對珠峰的主權。更攀登上了他們人生的最高峰,讓後人高山仰止。

也許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在那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你們攀登珠峰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個答案在影片剛開始不久,老隊長臨終彌留之際就已經告訴了我們。那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山,中國人一定要登上去!而且還要讓全世界都看到。”於是秉承著老隊長這一個遺願,秉承著這偉大愛國精神。臨危受命的方五州、曲松林、傑布三人終於在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登頂成功。但是僅僅只是由於他們,沒有留下所謂的影像資料,就沒有得到西方的承認。可以說英雄失去了應有的光環與榮譽。中國的攀登者們,並沒有真正的抬起頭來。

在這一段艱難困苦的日子裡,他們忍受著委屈與淚水,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可是他們始終忘不掉心中的那一座高山,還有那長眠在雪山之巔的老隊長。直到十五年之後,1970年國家重新組建登山隊。於是黨和人民的一紙召喚,我們的英雄們又義無反顧,重新匯聚在了五星紅旗下。準備著再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去測量中國的新高度。帶著“為國登頂,寸土必爭”的使命,帶著愛人的囑託與期盼。在強化訓練的幾月之後,他們又一次向珠峰發起了挑戰。他們那堅韌不拔,挑戰自我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新一代的登山人,也感動了億萬國人。

每一次當鏡頭切換到那些勇猛悲壯的身影上時,我們的心中就是萬分激盪。彷彿這一刻我們就在他們攀登的路上,並且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雖然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們的登山者們卻是無比強大的。他們抗住了北坳的冰雪嚴寒,頂住了大風口的十級大風。第二臺階猛烈的雪崩也沒有讓他們低頭,死亡地帶的極度缺氧也沒有讓他們退縮。就這樣踩著先輩的足跡,踩著隊友的肩膀,他們向著峰頂發起了一次次勇敢的衝鋒。用他們的話講就是:“要麼登上峰頂,要麼就倒在登山的路上!”

然而當李國樑割斷繩索,跌落萬丈深淵的那一刻,全場的觀眾都禁不住潸然淚下。然而當徐纓為了傳送氣象資訊,累得吐血身死的時候,我們的心又如刀絞般的痛。那一刻我們都和方五洲一樣,深情地呼喚著自己愛人的名字,淚水都已經快流成了海。我們只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替英雄去完成他們的使命,替英雄去分擔他們心中的痛苦。冰雪路上他們一次次地跌倒,然後又一次次地手拉著手站了起來。狂風暴雪中他們就如那前方的珠峰一樣,始終巍峨與堅挺。

直到在最後一刻,方五洲他們終於抓住了關鍵的機會,一舉登頂成功。當步話機裡傳來方五洲那一句,“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5月27號下午2點37分,登頂珠峰成功!”時。全場的所有觀眾,都激動的站了起來,齊聲為勇士們鼓掌歡呼。那一刻,彷彿我們就在猛士的身邊。當測量覘標在珠峰頂上高高地樹起的時候,當五星紅旗在世界第三極上迎風飄揚的時候。那一刻我們除了雀躍的心以外,就只剩下奪眶而出的淚水。我們偉大的登山隊員們,正是秉承著這一種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攀登精神。終於再一次地登頂珠峰,完成了黨和國家付於他們的神聖使命。

在那艱苦奮鬥的年代,我們的無數先輩們,也正是秉承了這種團結奮戰,敢於攀登的愛國精神,才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在今天祖國發展的關健時期,我們也只有繼續發揚光大這種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在黨帶領下,早日實現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夢。我們的人類也只有秉承這種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不斷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人類社會也才能不斷的發展進步。

如果把這種攀登者的精神,還原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身上,也是同樣可以適用。攀登者的人生,是征服一座座高峰,不斷的挑戰自我。而我們普通人的人生,也是攀登生活中一座座無形的高峰。勇敢戰勝所有的困難,敢於向命運亮劍。就像我們那些真的猛士們一樣,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既然我們沒有能力去延伸人生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努力拓寬人生的寬度。

勇攀人生的最高峰,永遠做生命的最強者。這是我們所有國人,都應該擁有俱備的愛國精神。也只有在這種偉大精神的照耀下,我們才能將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也只有永遠秉承這種偉大精神,我們才能充分測量自己人生的新高度。也才會永遠成為,世人眼中壯美的風景。做那勇敢的攀登者,向著新的山峰砥礪前行,留給身後的永遠都只能是背影。

《攀登者》觀後感5篇 《巔峰之旅:攀登者》觀後心境 第2張

第2篇

國慶自駕雲貴川十來天,回家後立刻鑽進影院,第一個看的當然是爭議非常多的《攀登者》。

因為本人走過g318,也差一些就直接去了珠峰大本營,所以片子對我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但是,拋去內心的偏愛,《攀登者》從特效、場景、動作戲,及主演們的高分演繹說開去,真的可圈可點!

?攀登者》是飽滿的、複雜的、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多稜面的,在短短125分鐘內,編劇和導演要展現好“登珠峰”的歷史意義,還要將數個劇情線有滋有味地鋪陳出來,讓觀眾們不僅可以身臨其境地回到那時那境,還要get到片子中的點,閱片無數的壹姐我,真的,真的要給李仁港手動點10086個贊!

?攀登者》的視覺效果很贊,北坳、山脊、第二階梯、冰裂縫的種種刻畫都如此逼真,雪崩、大風口、方五洲第二次帶隊時遇到極端天氣做的“人梯”都讓我震撼不已!我旁邊的小姐姐頻繁抹眼淚——每一次災難來臨時,總有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傻子”,也總有寧願獻出生命也要“完成任務”的“傻子”,比如胡歌飾演的楊光,隊醫因為他的過錯腿被燙傷了,在捱過山上的雪夜時,他便把保命的睡袋割了一半給隊醫保暖,而他的右腿卻只有被截肢的結局。

比如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當他的生存會危及到其他隊友的生命時,他將相機遞給了隊友,自己卻將繩子割斷墜崖……

祖國的任務、個人的夢想交織在一起,片中有彼此守護了20xx年的愛情、有剛剛萌芽的愛情、有過命的兄弟情,有十多年的誤會、有一瞬間的誤會消解,更有令人無比扼腕的死亡。

坐在影院裡,壹姐我看到了多樣的人生,也看到了李仁港的優秀——我覺得,這是李仁港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

我知道,其實這種片子不好拍,畢竟,這種型別的片子在國內還是空白,但是,《攀登者》作為全新型別的開創,填補了這一空白,且從口碑來看,也是交出了不錯的答卷,李仁港做的這件事,本身就是攀登。

主創團隊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攀登天團,使命必達拼盡全力!《攀登者》這樣的嘗試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必要的,更是需要的!

支援《攀登者》,就是支援咱們中國這種型別片,我想,這樣的支援,也是每一位希望中國電影大片崛起的影迷們的心之所向。

?攀登者》的領銜主演吳京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戰狼》、《流浪地球》都有可能成為‘炮灰’,但是片子也必須要去拍,事情要必須要去做,嘗試是一定的,不論結果。”李仁港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對《攀登者》的票房沒期許,交給觀眾。”

這樣的一部《攀登者》是在跟其他影片良性競爭,怎麼到了噴子們的嘴裡,就被黑得那樣慘呢?

片中的曲松林,在第一次登頂時,他弄丟了攝像機卻撿回了一條命,因為太過沉重的擔子,他十多年來心心念念要登頂,為的就是讓中國在全世介面前抬起頭來。當命運給了他第二次機會時,他不管不顧天氣預報,下命令強行登頂,斷送了年輕隊員的生命。他永遠都沒有機會再第二次登頂,卻抱著殘軀、抱著信念,堅守。

張譯是壹姐我非常喜歡的演員,從《士兵突擊》中飾演的那位班長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他,也很佩服他的演技。此次《攀登者》中,他不能衝在登山第一線,只能在大本營指揮,所有的戲,都只能在一個區域內完成。可是,在壹姐眼裡,他的演繹是那樣的入皮入骨!

曲松林心中有一座山,方五洲心中又何嘗沒有一座山?

面對心愛的姑娘,他不能說出那句在心裡藏了十多年的話,他不能給她一個承諾,只因為他們的成功登頂得不到全世界的承認,他們讓國家蒙羞,他要打破這個屈辱!

徐纓為了他,堅決做他的氣象大後盾,堅持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只為了轉瞬即逝的“登頂視窗期”的到來。她的心中也有一座山,只是,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將這座山搬走了——搬走了橫亙在她和方五洲中間的那做名叫珠穆朗瑪峰的大山。

片中的角色們心中都有一座山,影院裡在座的觀眾們,誰的心中又沒有一座山呢?張譯在路演中說過:電影裡衍生的主題可以被不同的觀眾們共情——有質感的漫長守護的愛情,有質感的可以在關鍵時刻互相拉扯的兄弟情,也有真正把生命置於不顧的愛國情……

我坐在影院裡,手裡是一把被淚水沾溼的紙巾,前後左右的鄰座們也都在默默哭泣,有些大孩子看懂了電影,悄聲和父母說著內心的感觸,而大孩子的父母們,在讓孩子悄聲觀影的同時,也偷偷給自己擦眼淚。

電影口碑這東西,難道不就是觀眾們的觀影感受的真實寫照麼?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珠峰,有的關乎感情,有的關乎事業,有的關乎理想,當你想要登頂自己的心中的那座珠峰時,如若《攀登者》給了你些許力量,那麼,你就是在為《攀登者》打call了!

第3篇

xx年的不被承認,信仰受到質疑和挑戰時他們所代表的一代代登山人用信仰做了最好的詮釋。

信仰讓傳承變得更加凝重。李國樑的果敢和堅定在割開繩子的那一刻永遠銘刻在中國登山人的心中。楊光的陽光和執著在69歲帶著假肢登頂的那一刻永遠留在了珠穆朗瑪峰的絕頂。

信仰讓愛情變得更加美好。不要抱著審視的目光看影片中傳遞的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登山人也是普通人,也會有七情六慾;因為他們的艱辛付出,他們的感情才更加地讓人唏噓。圖書館的牽手,8600米的追隨;“我的胖妞”的喜悅,“我要娶你”的承諾。有堅定信仰的人說出這些的時刻是最美好的人間。

感謝《攀登者》劇組將這麼多美好帶給觀眾,中國電影界因為有一批有信仰的人才讓中國電影一次次創造著奇蹟。票房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為我們傳遞了中國精神,替我們表達了愛國情懷,我們在心裡點贊,我們用行動支援。

xx年回老家給堵怕了,一千公里的路程,開了36個小時的長途車。所以,這幾年國慶假期,都是在就近的地方玩一玩。今年的國慶並不單調,十一的盛大閱兵式,看得人蕩氣迴腸。再加上國慶節幾部新的大片上映,三部電影看下來,都讓這個假期增色不少。今天還是來聊一聊吳京的《攀登者》。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有一部分觀眾認為其中的感情戲太多,偏移了主題。而依我看,劇中感情戲的穿插還是恰到好處,讓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人員設定,本來就是比較巧妙的。章子怡飾演的徐纓,是氣象組負責人。徐纓個人的戲份也比較足,從測量到各種計算,作圖,分析,她一個人承擔的工作量還是比較大。這也給了她在戲中和吳京飾演的方五洲談戀愛的空間,畢竟日久生情,也是愛情戲中常用的套路。

第二個人物,就是飾演軍醫的何琳,片中的她身披軍大衣,頭帶茶色大墨鏡。除了醫生的嚴肅外,另外還有一種颯爽英姿的感覺。片中的她,雖然沒有表明胡歌飾演的楊光的情侶關係,但是兩個人處於一種戀愛前朦朧的狀態,這些從何琳幫助有遺傳病風險的胡歌通過登山隊體質考核,還有胡歌剪掉自己的保暖袋給何琳,都可以窺見一斑。

第三位女主角,就是真正的登山者黑牡丹了,其實黑牡丹是有原型的,她的原型就是全世界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潘多。這三位女主角,安插在戲中,一點也不多餘,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職業。攀登珠峰本來就是一項團隊合作,而攀登者,氣象人員以及醫護人員,都是必不可少的團隊成員。而女性攀登者在攀登過程中因為體力等原因,更容易發生意外情況,也給劇情作了進一步鋪墊。

現在回過頭來分析一下這三位女主角的感情戲。章子怡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文致敬徐纓。”在我眼裡,徐纓偉大而無私,為愛勇敢,為家國攀登。”願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山,無論它有多高,不斷前行定能達到!劇中的方五洲和徐纓是相愛著的,其實方五洲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之前,就想說“我要娶你”這句話,可是後來因為第一次成功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方五洲男人的豪氣和霸氣被暫時的壓制了。此後,兩個人好像在較勁一樣,一定要完成了再次登頂珠峰這件事情才結婚。兩個人都有夢想,只可惜最後徐纓因為嚴重的肺水腫,而頻頻吐血犧牲。讓愛去等待夢想,有時候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當你的夢想實現的時候,你愛的人已經離去。

再來聊一聊黑牡丹和李國樑的戀情。有些觀眾覺得黑牡丹有點無腦,單依我看這個人物從造型到整個行為,都沒有太多的問題。特別是李國樑割斷繩子,而黑牡丹哭泣的一幕,讓人看了很心疼。黑牡丹其實第一次是和楊光見面的,當時我還在心裡疑惑,編劇人是不是要把楊光和黑牡丹安排成一對cp呢?而黑牡丹卻選擇了李國樑,從外貌上面來說,黑牡丹和李國樑也更般配。黑牡丹面板黝黑,全身充滿力量,一看就是登山員的好苗子。她身上我們明顯能夠感覺到旺盛的戰鬥力和熾熱的情感,黑牡丹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美麗和驚豔的。

可能軍醫楊琳的戲份太少了一些,她和楊光也是處於那種朦朧的狀態。而這種愛情,更讓人覺得美好。登山者都是人,正是因為他們擁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事業上面,才會有更大的恆心和毅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攀登者談戀愛是很正常的事情,小愛更能成就大愛。正如有一位觀眾留言的,珠峰再冷,我們熱血滾燙,路途再險,有情人攜手同行。

第4篇

看完《攀登者》之後想明白一件事,看電影之前的心理預期其實很重要。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這個專案心裡會存有質疑,比如導演李仁港能否勝任?吳京是否會變成“珠峰戰狼”?幾位年輕演員是否會拖後腿?這樣大體量的冒險片究竟能否很好地調動觀眾的緊張感?

質疑聲太多了,多到一提到《攀登者》就會先入為主地想到這不會是一部爛片吧?但實際看完影片後,會發現其實影片的完成度要比預期好很多,而且在不經意間會收穫到一些意外的感動。

感動主要來自於電影中的兩段感情線,之前《攀登者》帶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這是一部登山題材大片,會展現壯麗的珠峰風光和驚險的登頂之旅,沒想到編劇阿來在重新解構史實的同時,還講述了兩段含蓄剋制的愛情故事。

方五洲和徐纓的愛情是影片的重要線索之一,兩個人其實很早就應該在一起,卻因為一句說不出的話,成為了永久的遺憾。徐纓有一句臺詞我很喜歡:我們之間隔著一座山,而這座山就是方五洲想要攀上去的那座珠峰。

登頂珠峰是夢想,但在無形中也成為了方五洲的枷鎖,他一直不敢將“我想娶你”這四個字說出口,就是因為有這樁心事未了,即使兩個人在一起,也會因為心中的陰霾鬱鬱寡歡。徐纓明白方五洲的心意,所以願意等下去,可惜最終兩個人還是遺憾地“錯過”。

這其實也和父輩那種內斂、含蓄、不善表達的情感有關,他們畢竟不是當代人,很難將情愛掛在嘴邊,在把祖國爭光放在人生首要目標之後,兒女私情只能放在後面,這種情感倒有點像《戰狼》裡冷鋒對龍小云的感情,吳京在角感上的把控明顯比之前進步很多。

李國樑和藏族女孩的線其實設定的比較常規,但是這一對實在很養眼,井柏然拿著相機站在人群中拍照,確實會令情竇初開的藏族女孩芳心暗許(不過旁邊的胡歌也不差啊)。藏族女孩在表達感情上明顯熱烈地多,李國樑暗暗拍下的那一張張女孩照片也令人感動。

到了最後,這兩段感情都因一方的離世而告終,李國樑的犧牲還好,徐纓最後的吐血雖然已有鋪墊,但還是有些突兀,這裡離世的時間點再調整一下會更好。即便如此,方五洲和藏族女孩登上珠峰頂替離世的愛人完成夢想時,還是會令人內心泛起一陣酸楚。

?攀登者》很可貴的就是,幾個主要人物的線索交代的都比較完整,尤其是心理變化的詮釋,把他們還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並沒有因為是主旋律影片就過於突出角色的偉光正。胡歌這條線索也值得再充實一下,比如他在山下養傷時的感受,不過限於篇幅可能確實來不及細講。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曲松林這個人物,一是張譯演的確實好,全場演技最佳稱號當之無愧;二是他有幾分扭曲的心理確實能令觀眾有一個從誤解到理解的過程。一開始很多人可能會對他有些反感,但當明白了他對於攝影機的執念和殘疾的悔恨,會不自禁地同情他。

吳京在映後曾經透露,和張譯喝酒的那場戲正好趕上自己的生日,兩個人真的是喝了很多之後才開始拍,拍了五條每次效果都不一樣,好到導演一時不知道該選哪一條好,看來好的演員真的可以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張譯的表現確實值得觀眾更多的掌聲。

在獻禮片的命題作文下,李仁港算是做了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不僅可以為自己一直以來遭遇的爭議扳回一城,同時也算是把動作、冒險等商業電影型別元素融入到紅色電影中,像他和林超賢、陳可辛等香港導演,越來越能找準內地觀眾的情緒g點。

比如影片中登山遇到的幾次災難,節奏感掌控的很好。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剛駐紮的帳篷被大風吹起的戲,從尾聲的真實影像中可以看出這是真切發生過的一幕,經過特效的詮釋,確實產生了非常震撼的視聽效果,演員們拍這部戲,想必也吃了不少苦。

值得關注的是,影片越是拍的艱難,背後那些真正的登山英雄就越可敬。影片記錄歷史的意義遠大於其商業娛樂性,兩次攀登是特殊年代的.壯舉,是每個中國人都需要了解的歷史事件,但如果這部電影不提起,只怕很多人還不瞭解這群了不起的英雄。

現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越來越多,我覺得當中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可以喚起大眾對於原事件的好奇,從而進一步地瞭解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很多感動的故事可能淹沒在了時間的長河中,需要這樣的藝術作品來重新喚起。

總的來看,《攀登者》的完成度還是可以的,雖然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由於比預期好,所以可以給出一些鼓勵分和驚喜分,在國慶檔的幾部影片中,也處於比較紮實的位置。電影上映後,相信很多人會對電影中的部分創作者和演員印象改觀。

最後想說的是,近年來的主旋律影片都慢慢走上了以小見大的道路,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趨勢,我們有太多像珠峰英雄們這樣值得歌頌的故事等待挖掘,只是看編劇和製片方們是否有慧眼找尋到這些珍貴的故事,並將它們影像化。

相信只要堅持這個思路,主旋律影片會被更多的觀眾接受和喜歡。

第5篇

上海電影人獻給祖國70華誕的電影《攀登者》是一部氣勢恢巨集、極富視覺衝擊力的大片。在1960、1970物質匱乏年代裡,中國登山隊員實現首次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的壯舉本身蘊含了大量看點,極寒氣候、缺氧環境、險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萬變的極端天氣,構成阻擋主人公登頂的重重障礙,使得影片在呈現人與自然搏鬥的視覺奇觀之外也擁有飽滿的情節張力。

然而《攀登者》真正動人之處卻並非情節和畫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這種精神貫穿全片、蕩氣迴腸,讓我們走出影院仍激動不已。在筆者眼裡,或者說在《攀登者》這部影片裡,這種攀登者精神有豐富的。

所謂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種不畏艱險、排除萬難、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眾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瑪峰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常年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登上它需要超強的體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這是一座讓人望而生畏的神山。而從常年得不到日照的大山的陰面,也就是位於我國境內的珠峰北坡登頂更是難上加難,前無古人。然而,沒有什麼困難能嚇到英雄的中國人民。1960年,在國家還處在三年自然災害的艱苦條件下,中國登山隊員硬是以簡陋的登山裝備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頂。此後,又在1975年再次登頂,並完成了首次覘標測繪,測得珠峰的高度為8844.43米,這一高度後來為世界採用。

攀登者精神還是一種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事實上,中國的兩次登頂珠峰都並非一帆風順。第一次登頂是在原定的中蘇聯合登山隊突然解散,中國人一缺經驗、二缺裝備的情況下完成的。不幸的是由於這次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國際上一直有質疑的聲音。以影片中的方五洲(吳京飾)為代表的中國登山人即便在“”動盪的歲月裡,也從未放棄再次登頂的目標,始終默默訓練、保持體力,終於在15年後,收到了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的召喚,完成了二次登頂的夙願。胡歌飾演的登山隊員楊光在經歷了登頂失敗並承受截肢之痛後,幾十年不放棄,終於在暮年完成了全球第一例靠假肢登頂的壯舉。

攀登者精神還是一種甘為人梯、甘於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片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頂時為了協助隊友征服8680米處的第二臺階——一處無法固定鋼錐的4米高峭壁,一處讓英國登山家無功而返的天然屏障,毅然決定讓隊友踩著自己的肩膀上去,在極度缺氧的環境裡冒著生命危險搭起了人梯,而張譯飾演的曲松林為了避免踩傷隊友脫掉了登山靴,以至於凍傷腳趾留下殘疾。此後,曲松林雖然無法再次登頂,但他承擔起了訓練新一批隊員的重任,甘為1975年二次登頂的人梯。胡歌飾演的登山隊員楊光則是因為途中休息時把睡袋留給需要的隊友,自己在高寒的風雪中苦熬,才不得不截肢的。中國人之所以歷經幾千年的苦難而愈挫愈強,就是因為有這些甘為人梯、甘於犧牲奉獻的民族脊樑在。

攀登者精神還是一種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共克難關的集體主義精神。中國登山隊在國家條件艱苦的歲月裡能夠完成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上有國家的重視和支援,擠出經費支援購置必要的裝備,支援訓練,還有當地駐軍和藏族同胞在高寒地區修築道路、保障後勤。具體到登山隊,則離不開氣象、通訊、醫療、後勤各部門的協作和保障,離不開現場的指揮。雖然最後登頂的只有幾個人,但是整個登山隊卻是由數百人組成。章子怡飾演的徐纓作為一位留蘇回國的氣象專家就為登山任務的指揮和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氣象資料和及時的氣象預警。作為非職業登山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工作,他們面臨的危險一點也不比登山運動員差。但為了保障任務完成,無數幕後英雄都在默默奉獻著,因為集體主義精神早已浸透在共和國一代的血脈裡。

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1960年中國人的攀登珠峰與今天登山運動愛好者們征服天險不同,既有宣示主權的目的,也有為中國人爭氣的目標,是一次為國登頂。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愛國主義是引領攀登者們的最高精神。正是為了祖國利益,攀登者們才不畏艱險、勇於攀登,才自我犧牲、甘於奉獻,才不計得失、團結協作,才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因此,觀眾在電影《攀登者》中感受到的不是一種征服自然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中華民族昂首世界之林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種生為中國人、深愛共和國的愛國情懷。

因此,在我們感謝包括香港電影人在內的電影工作者所付出的辛苦、讚許他們的藝術才華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電影《攀登者》的成功,首先在於這一歷史事件及其所體現的攀登者精神偉大而寶貴,同時得益於我們廣大觀眾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驕傲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