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精選多篇

20xx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上線各大影院,《攀登者》作為獻禮祖國70華誕的影片之一,其主要講述的是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 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的故事情節。所以關於觀看《攀登者》電影得到的感悟心得,本站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國慶假期前的最後一天,天悅影城,幾經換票改票,誤打誤撞走進了《攀登者》的放映廳。

後來才知道我是何其幸運!能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先睹為快。

影片來得始料未及,與之邂逅時也開演過半。前序的鋪墊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風暴!攜石裹雪的超大風暴,被風暴強行扯開的鋼釘,以及裹挾在狂風暴雪中看不清的飄忽忽一團人影……人們的千般預案萬般籌備,在無情的自然介面前,竟一擊即破!

影片以近乎殘酷的寫實手法高度還原了1975年珠峰攀登者們的險境與喘息,讓人心頭一震。

鏡頭靜止,轉向皚皚雪原,一座座雪峰林立如柱,浩瀚的雪白不見一粒塵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人在其中,真是滄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隊員搜救,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紀70年代是和平的,戰火的硝煙已退,國家間轉入微妙的較量,為國爭光使命之艱鉅,等同於捍衛疆土。70年代也是相對落後的,科技尚不發達,通訊尚不便捷,戰勝殘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還是攀登者們的血肉之軀!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輕隊長李國樑,氣象工作者徐纓……他們是珠峰的攀登者,更是揹負著國家使命的人。他們既是偉大的人也是普通人。珠峰的風雪,見證了他們青春的奮鬥,也見證了他們再平凡不過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他們個性分明,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隨時準備為國家的榮譽赴死。不畏現實,在殘酷的自然中堅持著不屈的鬥爭……

李國樑死了。年輕的隊長在生命最後一刻,把攝像機交給戰友,自己割斷繩索墜下懸崖,讓其他戰友生還。

徐纓死了。如果她明哲保身聽從上級指示,如果她沒有自作主張登上雪峰……她是為自己的決定而死的。但是,沒有這個決定就沒有方五洲登頂的成功!只記得她嘴角沾滿血汙,臉上的笑卻還燦若春花……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偉大的任務。

和平時代的人如何去談民族精神?去談愛國信仰?當個人生命與國家榮譽同時擺在眼前,如何抉擇……看得見的對手易打敗,內心的敵人難降伏。為國家榮譽赴死,是一句平時誰都喊得出的口號,而緊要關頭能選擇捨棄自我為國捐軀的……唯英雄爾。

攀登者,他們的功績不亞於血灑疆場的勇士。

影片尾聲,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數據,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8.13米。這個資料不就是當年我在地理課本學過的那個資料嗎!……無憂無慮的少年,輕描淡寫的數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賴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卻無悔的屍骨……

新中國成立今已70週年,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等待,如今中國終於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險類大片。它不是科幻的童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詩。

而歷史,遠比電影更加殘酷……

祖國70歲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來仍任重而道遠。

攀登者的精神,將永遠縱貫在祖國源遠不息的血脈中,無止無疆。

篇二: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著世界第一高峰發起衝擊。

那麼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

終於登頂了,終於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於”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裡“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國梯”,讓後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孩子們的身上繼續傳承下去。

篇三:

《攀登者》講述了在沒有高科技支援,沒有先進裝備護航的情況下,中國登山者們在全世界望而卻步的珠峰北坡,用血肉之軀,鋪就登頂之路,他們搭就“中國梯”,為世界開啟通道,他們告訴世界,創造人類第一次,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靈魂。當前,我們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要“學”在實處,還要“幹”在實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初心使命”,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做到“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才能讓人民群眾從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泰“攀登精神”,才不怕山高坡陡,不懼道路崎嶇,向著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無論在多麼惡劣與被動的境遇中,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腳步始終未曾停歇。有著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凝聚起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從此,泱泱華夏、烈烈神州,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近百年來,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應人民生活的需求,讓自然與發展同步,人類與山川共榮。這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實實在在,那樣的堅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目標。當下,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勇敢追夢的新時代,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是執著的追夢人。我們,為趕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為了新時代的見證者、開拓者、建設者而自豪。我們只有團結一致、不懈奮鬥,夢想才會照進現實,“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才會為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首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輝煌成就,讓國人振奮,讓世人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是如此的鏗鏘;放眼未來,以十九大為新的起點,新時代的巨輪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望魏巍泰山,聽松濤澎湃。在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都是扛著重擔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面對祖國的發展,人民的希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韶光,還有什麼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樣去奮鬥呢?“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幹”,腳踏實地地“幹”,持之以恆地“幹”!新時代東風勁吹,登山者豈敢懈怠?讓我們飽蘸追夢的激情,做一名新時代的“挑山工”,實實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懇懇地“挑”,挑起民族復興之重任!

篇四:

《攀登者》講述的是為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 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 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 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峰發起衝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眾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裡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為峰!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它的顏色一定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春華秋實,70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天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聖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篇五: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近幾天網上黑《攀登者》的新聞太多,導致這部片子的上座率並不怎麼理想,不過沖著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這些實力派去看一看也沒什麼毛病。

電影開場用簡短的篇幅講述了1960年新中國第一支登山隊攀登珠穆朗峰的故事,過程就不細說了,一大波人從山下出發最後到達頂峰的僅僅只剩下三人,雪崩、風暴對他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張譯赤腳登人梯的畫面,零下三十多度,赤腳踩在冰雪之上,這是得有多強大的信念和忍耐力。看完回來就查了一下歷史資料,還故事原型裡還真的就有“赤腳登人梯”這麼一段,感動之餘也讓人無比震撼。

當然,電影也在故事原型的基礎上加了很多戲劇化的元素,比如方五洲的感情線、比如李國樑的感情線。

方五洲和徐纓的感情線在我個人看來穿插得恰到好處,二人的情感也並非是俗套的兒女情長,在方五洲最後一次衝頂的時候徐纓甚至豁出性命去為他播報實時氣象情況,這是愛情也是革命的情誼。這樣的愛情讓人感動之餘,也充滿了正能量。

而反觀李國樑這個角色,他和黑牡丹的那段感情戲就顯得沒那麼出彩。其實確切地講,他倆的感情戲份並不多,只有在訓練基地裡和雪山試訓的冰裂縫裡兩小段,完全可以當作是影片的一種調劑,年輕人嘛,看到帥小夥、漂亮姑娘總會激起一點內心的波瀾,我覺得挺真實,不刻意也不違和。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提到的關於攝影機的話題。1960年雖然有三人登頂,但沒留下影像資料,這也產生了之後“不被世界承認”的說法。這讓當時兼職攝影的曲松林非常內疚,一直耿耿於懷,十五年後再見方五洲仍然埋怨他扔掉了攝影機。(事後我查閱了一下歷史資料,不是沒有攝影機是因為天太黑,拍不出什麼東西,又要趕著下山,所以就沒留下影像資料。)

方五洲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曲松林無言以對,具體說的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要你殺了我去保護攝影機,你會怎麼做”。的確,捨棄自己的生命去保護攝影機容易,但要你捨棄同伴的生命,你又會如何抉擇呢?來自靈魂的拷問,絕大多數人總是能對自己狠一點,卻對旁人狠不起來。

直到李國樑犧牲,曲松林的態度終於發生了轉變。

人命重要還是攝影機重要?在旁人眼裡攝影機就是鑑證國家的榮譽的必要條件,犧牲幾個人算什麼?可是作為負責人,曲松林擔負的不僅僅只有國家榮譽,還有整個團隊的生命安全。“安全第一”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勇於攀登的冒險精神沒有錯,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其實在第一次領導責問方五洲、曲松林、貢傑三人為什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的時候就有所體現。方五洲一句“為了救曲松林”,讓領導直接轉了話鋒,不難看出他能理解方五洲當時的心情。

整部影片的質感還不錯,置景和特效都很逼真,風暴、雪崩等災難來臨時給人震撼視覺衝擊的同時,角色們的表現也比較真實,儘管電影裡方五洲還是有幾個耍帥的鏡頭,不過也並沒有浮誇的感覺,頂多是功夫好點,膽兒大點,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看完的電影的感受比較平靜,儘管影片裡有不少讓人感動的點,但不像《戰狼》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那樣煽動情緒,這種感動是種平靜的感動。

總體來講,片子還可以,值得一看,不過期望也不要太高,肯定達不到《戰狼》那種水準。但這部電影題材不錯,喜歡冒險登山的人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