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4篇 魚鳥紙間:探尋教學反思之道

本文以“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教師需要不斷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和不足,並尋找改進的方法。教學反思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夠促進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4篇 魚鳥紙間:探尋教學反思之道

第1篇

在經過緊張的一番磨課、評課後,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還無法放鬆下來。其實磨課已不是第一次了,從一次次的磨課中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從最初迷茫地面對課堂到逐步找到了點上課的門道;從被批得體無完膚到漸漸聽到了肯定的話音。

也許是我對自己過於自信,這次無論從教案還是上課準備中我都相信自己能把這堂課上出彩。但是在上後感覺沒有自己起初預料的那種成功感,留下的是對自己的一點點失望。在上今天這堂課前,我還借班上了一下,而由於怕壓力太大,只叫了胡老師來聽。在上這堂預演課的時候我覺得很輕鬆,感覺上得比較好,因為這個班級的學生無論是朗讀能力還是發言時的口頭表達能力都讓我很驚訝。經過這堂課的熱身後我對今天的課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的。但是在上完今天的課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前應該聽聽更多的人的意見,不斷改進,害怕壓力就是害怕面對自己的不足!

今天的磨課與以往不同的是多了十幾個其他兄弟學校的老師,也許由於外在的壓力比較大,整堂課下來學生和我都沒能放開膽子。原本我班學生平時上課很活躍,但是今天課堂上的表現不如平常。我覺得這也是我自己應該反思的地方,平時對於鍛鍊學生膽量的培養還不夠重視。話雖如此,但是學生一堂課中的表現跟老師自身問題設計及提出問題方面的表達是息息相關的。針對這堂課上後的效果及其他老師評課的結果,我做出瞭如下反思:

第一、這堂課中抓住了“遊”字作為線索,並從“遊”字展開內容,體現主題。(本來教案的設計是這樣,但是由於準備的時候沒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課堂發揮不佳,致使後半節課的教學內容有點偏離教學主題,致使顯得有點散亂。)

第二、上課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語在經過預設後能夠比較完整的表現出來,比之前也嫻熟的多了。但是個別評價語還不夠精彩,我想這跟平時我積累的不夠多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第三、在這堂課中很多環節出現學生冷場,這是由於我提出的問題缺乏一定的鼓動性、啟發性。很多問題由於預先設計時還不夠多加揣摩,致使造成問題不清晰,學生無從回答。

第三、這堂課中朗讀還不夠多,還不能做到從讀中讓學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體會到主題。(比如文中“青年靜靜地觀魚”這一場景,我在上課時抓住了“靜靜”一詞,讓學生通過換詞的方法幫助理解,但是在教學環節中僅僅是做到了“換詞感悟”,在學生感悟後未能帶領學生回到原句,細細品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道理我懂,只是在語文教學中我還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味,這在我平時教學中做的也還是不夠的。

“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教訓,儘管是“摸爬帶滾”地在前進,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腳步會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自信!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4篇 魚鳥紙間:探尋教學反思之道 第2張

第2篇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苟、融為一體、賞心悅目、工筆細描”等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品讀第4和第7自然段。

3、體會聾啞青年畫技的高超,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在有感情地朗讀中理解、感悟描寫青年畫魚、看魚的句子,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1、大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想想提出的疑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從文中找出和題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⑵ 從這句話裡,你感覺青年有什麼特別之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⑷ 你覺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靜靜地,而且是不說一句話嗎?再讀。

第3篇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裡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裡的意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一篇課文──《魚游到了紙上》,大家都知道,鳥在空中飛,魚在水中游,魚怎麼會游到了紙上呢?魚會游到紙上嗎?課文中魚游到紙上又是指什麼?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把課文讀一篇,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在書上做個記號。

二、“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是誰說的?是在說誰?這是個怎樣的年輕人

三、為什麼說這位青年舉止特別?舉止特別的原因是什麼

(“舉止”是行為動作的意思。“舉止特別”指一個人的行為動作獨特,與眾不同。)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子,以讀促解,以解促讀。)

(課文第七自然段中“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這說明他描畫得細緻入微。“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這又說明他畫得像,捕捉到魚的動態了,所以出神入畫。這些都緣於那位青年專心致志地觀察、一絲不苟地反覆描畫,才使得女孩那樣驚奇,大家圍觀、讚歎、議論。)(“一絲不苟”是什麼意思?看到這個詞你想到那些與它意思相近的詞?)

(“他老是一個人”如果把“老是”去掉還可以怎麼說?大家讚歎著,除了用讚歎,還可以換什麼詞,為什麼用讚歎,不用讚美,讚賞,稱讚?)

五、“先游到我的心裡”是什麼意思?“魚游到紙上”與“魚游到心裡”之間有什麼關係

(誰能用關聯詞“因為┅┅所以┅┅”或“只有┅┅才┅┅”把魚游到心裡和魚游到紙上連成一句話?)

六、聯絡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教師引導學生談主要方法(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青年畫魚取得成功,得力於反覆觀察積累了很多有關金魚的材料,心中有魚才能落筆生輝。作者寫這位勤奮、專注的青年,同樣得先進行觀察。作者採取了什麼樣的方法進行觀察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說)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第4篇

這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八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勞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深。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入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1)初讀課文,瞭解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讓學生自瀆一遍課文,在學生自瀆的基礎上,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位聾啞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細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品味語句,體會人物品質。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描寫青年人觀魚、畫魚的語句,在讀議中,通過對這些句子的理解,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執著追求、做事一絲不苟的品質,進而啟發學生從青年人身上學到了什麼,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去做。

(3)美讀課文,表達情感,積累運用語言。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指名讀、教師範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通過朗讀,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青年人美好品質的認識。

反思:一節課下來,我有許多感想,雖然能根據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預設的思路完成教學任務,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評價的語言欠缺,讀中感悟落實不到位。同時也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十分重要。我們一直說:備課,最重要的是備學生。但是,我覺得,教師的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自己。因為,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採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精彩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老師牽著走。同時,教師還要有收放自如的應變能力: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決,讓課堂教學始終圍繞一條主線,把教學目標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語文,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