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8篇

教案在編寫的時候,大家務必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可以提升每位老師的邏輯思維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魚教案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8篇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1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體驗學習兒歌進行遊戲的快樂。

2.樂於嘗試仿編兒歌。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二、活動準備

?火車開啦》伴奏帶、水果圖片、人手一個西瓜爺爺圖片、火車圖片

三、活動過程

1.以遊戲進入情境,熟悉兒歌內容

(1)師:聽!這是什麼聲音?(《火車開啦》伴奏)

幼:火車的聲音。

師:小耳朵真靈呀,是火車開動的聲音(邊說邊出示火車)。原來是西瓜爺爺開著火車準備去旅行啦,我們和西瓜爺爺打聲招呼吧。(西瓜爺爺你好!)師邊說邊有節奏的拍手: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麼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麼聲音?(開火車的聲音)

(2)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水果寶寶一同去旅行,我們來看看他請了誰?(出示蘋果,請幼兒說說蘋果的形狀、顏色等)蘋果寶寶也想去旅行,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我們一起來請蘋果上火車。蘋果蘋果一起去旅行吧老師把它編成了好聽的話來請它上火車。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蘋果蘋果上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師幼一同說。我們來看看蘋果寶寶有沒有上火車。

(3)接下來西瓜爺爺又請誰上火車呢?(出示香蕉,請幼兒說說香蕉的形狀、顏色等)誰會用剛剛好聽的話來說一說。請個別幼兒(2個,2個以後一起來。)

(4)誰來猜猜接下來會是誰上火車呢?(請幼兒猜一猜),原來是葡萄。這回老師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話來請葡萄上火車。(請個別幼兒2個幼兒後集體一起來)

2.完整欣賞兒歌

(1)西瓜爺爺請了這麼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興了,它一高興就給我們唸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水果寶寶去旅行》。(邊伴奏邊念: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蘋果蘋果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香蕉香蕉去旅行,卡嚓卡嚓去旅行。葡萄葡萄去旅行,卡嚓卡嚓去旅行。卡嚓卡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2)好聽嗎?現在我們看著西瓜爺爺開的火車,一起來學學西瓜爺爺編的兒歌好嗎?(師幼一起來)

3.仿編兒歌

(1)可是呀,還有一節車廂空著呢,誰想請別的水果寶寶上火車?那你會用好聽的話來請水果寶寶上火車嗎?(請3個菠蘿、草莓、櫻桃等等)

(2)剛才呀,我們用了好聽的話來請水果寶寶上火車,那西瓜爺爺要再考考小朋友,看看你會你們會不會用更好聽的話來邀請水果寶寶?(教師提示:紅紅的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那我們看著西瓜爺爺的火車再學一學吧。

(2)小朋友們這麼聰明,西瓜爺爺真高興,它也想請你們上火車。但是呢西瓜爺爺給你們每人一個水果,叫到你手裡水果的名字你就答應,水果爺爺才讓你上火車。(每人一張水果圖片)老師先來叫一下:蘋果,香蕉

(3)好,現在我來做西瓜爺爺,請你們這些可愛的水果寶寶去旅行,我請到什麼水果寶寶什麼水果寶寶就跟西瓜爺爺一起去旅行(邊說兒歌邊請),小耳朵可要聽仔細了。

(4)師帶幼兒圍場地一週帶著水果寶寶去旅行。

活動反思:

在組織活動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遊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的環境。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2

中班下學期數學教案《敲門聲》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聽故事《小兔乖乖》,幫助建立初步的傾聽習慣,嘗試用聽覺數數的方法進行遊戲,發展目測力、判斷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下學期數學《敲門聲》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聽覺數數的方法進行遊戲。

2、通過聽故事《小兔乖乖》,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傾聽習慣。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小兔乖乖》的課件、響板一個、數點卡。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數出聽到的敲門聲

難點:能說出總數

活動設想:

一、故事匯入,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觀看動畫並提出傾聽要求:

匯入語:兔媽媽要出門了,她和小兔乖乖們有個特別的約定,悄悄地告訴小兔她回來時敲門的次數。

關鍵提問1:聽一聽兔媽媽約定敲了幾下門?

關鍵提問2:看一看兔媽媽出門後,小兔在家裡幹了些什麼?(小兔翻啦幾個跟頭?跳了幾次?)目標指向:幼兒瞭解故事情節,感知故事中的數教法學法:欣賞法

2、回憶兔媽媽和小兔的約定關鍵提問:兔媽媽回來時會敲幾下門?

目標指向:引導幼兒用數數、數字來表示兔媽媽的敲門聲

3、老師敲響板,請幼兒聽一聽響板模仿的敲門聲。

4、讓幼兒接著觀看動畫:兔媽媽回來了,按約定的敲門次數敲門,小兔把門開啟。

二、鞏固數數你們說學好數數的本領重要嗎?如果數錯了,就要把壞人放到家裡來了對嗎。現在要老師也要來考考你們啦。

1、請幼兒按老師出示的數點卡拍手。

關鍵提問:我的卡片上有幾點?拍幾下小手?

目標指向:感知拍手數與點子的對應教法學法:集體數數。

2、共同確定兔媽媽敲門的次數。

關鍵提問:我們商量一下,兔媽媽回家時,敲幾下,小兔才開門?

目標指向:引導幼兒用數字來表示兔媽媽的敲門聲3、分角色扮演進行遊戲遊戲玩法:請兩三位幼兒扮作兔媽媽,其他幼兒扮作小兔。老師背對扮小兔的幼兒,向扮兔媽媽的幼兒出示數點卡。“兔媽媽”按點子數演奏響板模仿敲門。當與事先商量的敲門次數相同時,“小兔”立即開門。請判斷正確者輪換扮演兔媽媽。

反思:

生動形象的動畫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通過響板道具的運用再次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也能有效地鞏固加深幼兒對數的理解。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門,建築物的出入口或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是分割有限空間的一種實體,可以連線和阻斷兩個或多個空間的出入口。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讓幼兒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對常見樹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製作好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

2.自制常見樹小紙牌人手3~4張。

3.植樹的工具,在幼兒園內開闢種植角,備好柳樹枝段。

設計思路:

從小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更新的具體體現,活動設計擬在讓幼兒認識自然物,瞭解自然與人類的關係,頌揚人類改造自然、保護自然,通過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把幼兒認知、情感、行為貫穿於各種活動中,讓幼兒採用不同的認知思路、多層次去認識周圍世界,運用觀察、談話、種植、遊戲等多種方法,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講樹

1.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說,製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幼兒通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多媒體課件,瞭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引導幼兒重點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觀看春天季節特徵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二、誇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觀看樹木與人類關係並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

植樹對人類的益處:淨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三、玩樹牌幼兒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徵。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者所有;講錯了,就有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最後以牌多者為勝。

四、種樹

1.激發幼兒參與種樹的興趣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幼兒說說如何種植柳樹

(1)種植工具

(2)種植方法

2.幼兒種植,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3.插上小標誌,便於日後負責照看和護理。

活動反思:

首先是班級老師提前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週一的班會中,圍繞如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植樹節以及如何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班級老師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計劃與討論。在出去進行活動前,對孩子都進行了安全教育,始終把孩子們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並且也對活動過程中的要求作了明確的要求與強調,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知道如何給小樹苗澆水、怎樣不損壞樹枝、樹葉等。另外,也提前組織了孩子們繪製護樹卡,讓每個孩子都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愛護樹木的情感。

其次是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很快樂。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及參與性都非常高。雖然帶的澆水的瓶子不夠多,但孩子們能夠在老師的提醒下相互謙讓,輪流著來澆水,而且大家都是搶著給樹苗澆水。在給小樹掛愛樹卡時,孩子們都能互相合作,共同來完成。

最後,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愛護樹木的情感,也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了親身為小樹苗澆水、親自制作護樹卡提醒人們愛護樹木的快樂,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合作、團結向上的精神!本次活動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4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過河》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掌握立定跳遠和助跑跨跳的動作方法和技巧,促進跳躍能力和肢體協調的發展。

2、提高在體育活動中的自主性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培養勇敢、大膽的`品質和敢於挑戰的意識。

4、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1、大繩一根,鱷魚頭飾一個,平衡步道、沙包各若干,筐一隻。

2、教師課前佈置好場地。

活動過程:

1、幼兒跟隨教師一起用大繩圍成“池塘”。

熱身運動“小蝌蚪變變變”。幼兒做蝌蚪跟隨教師在“池塘”中游動(動作方法:趴在地上,雙手合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動移動身體。)——蝌蚪長出兩條後腿(動作方法:身體趴在地上,用兩條腿連續蹬地並扭動身體前進)——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動作方法:四肢匍匐爬行)——變成青蛙跳跳(幼兒各自模仿青蛙跳躍的動作,全身運動)。

2、遊戲:跳“田埂”。

遊戲方式:教師用步道作田埂,設定活動路線,通過不斷增加高度和寬度來提高活動的難度和挑戰性,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難度的場地進行嘗試練習活動。

規則要求:

(1)幼兒從同一方向進行跳躍活動,起跳時,腿用力蹬地,臂向前上擺;落地時,屈腿全蹲,保持平衡。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安全。

(2)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難度變化,也可根據情況運用肢體動作來給幼兒增加難度。

(3)教師要注意難度增加後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活動情況,適當進行鼓勵和幫助。

(4)用塑料圈在活動場地邊做小池塘,請小青蛙自主選擇休息。

幼兒在教師佈置的場地上自由活動,教師巡迴觀察,通過難度的增加,使幼兒的跳躍動作自然由立定跳遠轉變為助跑跨跳。過程中注意幼兒的活動量,適時集中,請個別幼兒展示動作,講解動作要求和保護知識,教師示範動作並帶領幼兒集體進行練習。

3、遊戲:跳過“小河”。

教師以繩子為邊界在地上對摺圍成一條小河,根據幼兒活動能力的差異,河的寬度設定有寬有窄。

第一次活動:小青蛙自由跳過小河,引導幼兒看看自己能跳過多寬的河面,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衝撞。

第二次活動:增加難度,下雨了,河水變寬了,提高跳過小河的難度。

幼兒分散活動,教師巡迴觀察,注意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嘗試。

第三次活動:增加遊戲色彩,河裡游來了鱷魚(教師做鱷魚坐在河中),對面田裡有害蟲(沙包替代),小青蛙依次跳過河捉害蟲,從鱷魚的身上跳回來,將“害蟲”放在指定的筐裡。

幼兒依次進行遊戲,教師根據幼兒的能力,通過提高自己身體的高度來調節幼兒跳躍的難度。

4、放鬆遊戲:害蟲捉完了,小青蛙到小河裡去遊一遊、用繩子做波浪動作等等。

5、教師簡單點評活動中的情況,表揚幼兒的勇敢和大膽。

6、幼兒幫助教師收拾場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非常的積極,在我積極的引導下,每個孩子都進入了角色,興趣十足。在幼兒的練習是我儘量關注每個幼兒,不過由於過度關注活動本身,對個別孩子還是疏忽了;在對孩子的評價上,我吝嗇了點,表現好的孩子,我沒有及時的給予肯定,這兩點是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重點要求自己的地方。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語詞與律動感應曲式。

2、初步學習看曲式圖譜,運用樂器敲奏。

3、運用塑料袋進行音色探索。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應曲式。

活動難點:音效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vcd碟一張、掛圖p2、鼓和吊鑔各一個、水中生物圖卡若干、銅碰鐘、飄帶、啦啦綵球、紗巾、水袖、塑料袋(均與幼兒人數相等)。

音樂分析:

這首樂曲選自《動物狂歡節》中的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片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正當玩得開心時,滋滋小蜜蜂飛來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體造型:泡泡造型

幼兒發表各種泡泡的造型,老師伴奏幼兒隨音樂做泡泡造型的律動。

1、鼓聲:泡泡造型律動/泡泡房子、泡泡車、泡泡蝴蝶、泡泡魚……

2、吊鑔:變換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館裡,魚兒也吐著泡泡玩遊戲……

(四)語詞與律動: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動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組,以各式道具裝扮。如:飄帶章魚、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魚……

2、語詞與律動

(1)各組隨音樂扮演水中生物練習。

(2)配詞律動:學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語詞:我是一條金魚,我是一條金魚,水中世界多麼美麗實在真有趣

②間奏:下行律動/由上而下滾轉雙手。

③b段語詞: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後一句:下行律動/由上而下,站起轉圈,拍泡泡結束。

(五)圖形感應曲式:a—間奏—a—間奏—b—尾奏

1、老師畫出曲式圖譜,並教唱語詞。

(1)a段:畫樂句/隨音樂唱詞畫出短、短、長線條。

(2)間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圖卡出現順序。

3、銅碰鐘

(1)a段語詞:唱詞並用銅碰鐘敲奏語詞節奏。

(2)b段語詞:同上。

(3)間奏和尾奏:銅碰鐘隨音樂強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魚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氣球

(1)音樂a段:以塑料袋當魚,舞動游泳。

(2)音樂b段:轉緊封口,以泡泡魚做律動。

(3)間奏和尾奏:模仿小魚游泳律動,感應高低旋律。

活動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引導來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故事情節設計故事引導:出示掛圖p1、 p2,引導孩子們講述—:“寶寶吹了泡泡耳環、泡泡水晶床送給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開心。小蜜蜂滋滋聽說了這事兒,讓也想擁有一件泡泡禮物。你們猜,小蜜蜂滋滋喜歡怎樣的泡泡禮物呢?”

本次活動,我設定了懸念,引導孩子們由猜測過度到表演,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隨著老師的琴聲做各種泡泡造型的律動。這樣一來,活動氣氛熱烈了,孩子們進入了玩音樂的狀態。(引導語:寶寶吹了許多會變魔術的泡泡,有的變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聽鼓聲和吊鑔聲玩泡泡造型時,孩子的經驗就第一個環節來說,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變換無窮,創造慾望被充分激發。

暖身活動的泡泡造型讓孩子們在熱身的同時,也為“水底生物律動模仿”環節做鋪墊。律動模仿讓孩子們又掀起一個創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樂)海星、海馬、鯊魚、螃蟹、金魚、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開舞會,孩子們都用肢體動作表演自己喜歡的海底生物。

配詞律動環節(幼兒圍圈坐)

第一小組按備課環節進行:三遍音樂完成。第一遍音樂,老師邊做律動邊默唱;第二遍音樂,幼兒起立隨音樂邊唱語詞邊做律動;第三遍音樂,是加強第二遍音樂的內容。出現情況:默唱時,老師誇張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兒,可是第二遍音樂就讓孩子們邊唱邊玩有點牽強,因為孩子們還沒有掌握語詞,使得孩子們只顧做律動而不注意語詞了。與我設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組活動時,我在第二遍音樂的形式上做了調整:幼兒坐著,隨音樂跟著老師邊唱語詞邊做律動。這樣一來,孩子們有了第一遍音樂的仔細傾聽、觀察和第二遍音樂的配詞、律動,幼兒對整首樂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瞭解。第三遍音樂的律動表演就順手多了。

由於配詞律動環節孩子已經初步熟悉語詞,所以在圖形感應曲式環節,孩子們邊跟老師唱邊看老師畫圖譜,對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6

作品分析:

這本繪本故事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腳丫小朋友很感興趣的一個身體器官,故事大概的內容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小腳丫很不安分,進行了一次很有趣的旅行,他們玩的很開心,一番旅行後小腳丫睡覺了。這個故事很好的讓幼兒感知了自己的小腳丫,同時也讓幼兒知道了小腳丫的重要性,知道以後要好好的保護他們。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小腳丫的作用,學會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2、積極與老師和同伴互動,體驗閱讀的快樂。

3、願意在老師的幫助下說說圖書畫面的內容。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繪本《小腳丫》的ppt;人手一本繪本故事書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封面引發幼兒對小腳丫的興趣1、出示故事封面,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這是一雙什麼呢?

幼:小朋友的小小腳。很可愛。

2、通過和小腳丫玩遊戲引起下面的故事。

師:小朋友,我們身上除了手是十個指頭,還有什麼也是是個好友組成的呢?

幼:小腳,他也是有十個腳趾頭組成的。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老師利用故事的封面引起幼兒對下面內容的興趣,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老師閱讀繪本,讓幼兒感悟繪本畫面與“腳趾頭”的有趣關係。

1、出示故事ppt的第一頁。

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頁的內容,然後讓幼兒自由想象“腳趾頭不想睡覺,會到哪裡去?會幹什麼呢?”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幼兒可以很好的發揮想象,開動小腦筋,為接下來小腳丫的旅行也有了鋪墊。

2、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剩下的ppt,並引導他們圍繞“腳趾頭變成了什麼?”進行想象、講述、遊戲。

1)師:故事中的小腳丫都變成了什麼呢?幼:十幾臺階、十座小島、一座石拱橋、十座宮殿、十個好吃的、十種畫筆、十個櫃子、十臺電視……2)師:小腳丫真厲害,可以變成很多很多好玩的,你們想不想也跟著小腳丫一起來變一變呢,那就開始吧是帶領幼兒重新開了一遍這一段小腳丫旅行的故事,邊看邊玩遊戲,也可以請十個小朋友來表演。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利用遊戲的的方式來看故事,這樣便於小朋友們更好的記住小腳丫都變成什麼了,這樣的方式比較有趣,幼兒也比較容易接受。

3、師完整的帶領幼兒欣賞故事,幼兒人手一本繪本書指導策略:幼兒在第一遍聽故事的時候都是比較零散的,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還沒有可以把整個故事很好的串聯起來,所以有必要給幼兒進行一次完整的故事講述,便於幼兒對故事很好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腳丫,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它是我們的好朋友,現在我們就和你的好朋友在外面操場上玩遊戲吧!

一、鴉雀無聲的精彩繪本《小腳丫》原來是為中班孩子設計的這個活動。因為是小班上,進行了調整第一個臺階的畫面出現的時候,孩子們出現了“美麗的”停頓。對小腳丫變成了臺階,還不熟悉。猜想著躲在臺階的後面。我恰恰覺得在鴉雀無聲中這個環節孩子的思維最活躍。因為他們在不斷地產生疑惑、自己否定、解答。這是什麼?小腳丫怎麼不見了?哦,是樓梯(孩子們對這個名詞比臺階更熟悉)。但是,小腳丫哪去了?樓梯是慢慢高上去的?難道就是小腳丫?當有的孩子忍不住激動地說出答案時,有些孩子恍然大悟,有些孩子懵懵懂懂,有些孩子猜想被肯定而激動。第二個變化,孩子們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很快遷移。而且發現了畫面的細微之處。企鵝蛋、企鵝的形態不同。在此基礎上,老師念出繪本文字。“太平洋”對孩子知識、詞彙都是一個拓展。

二、臭腳丫變香腳丫的情緒處理臭腳丫、香腳丫的巧妙處理,很滿意。臭腳丫一詞,在生活中、動畫片中被反覆運用。孩子們熟悉。當小腳丫三字出現時,自然地有孩子說出了“臭腳丫”,並伴隨笑聲。這是孩子對這個詞的壞壞的“褒義”的正確理解。但如果這樣的情態持續,孩子們就會情緒過於高漲在調侃中。我說:小腳丫很辛苦,每天走來走去,出很多汗,所以臭。到了晚上,我們要給小腳丫洗得乾乾淨淨。“就是香腳丫了!”立刻有孩子迴應了。

活動反思:

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本次活動選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仔細觀察它,在遊戲中萌發幼兒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我認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根據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於行動”的特點,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通過看、說、摸、跳、玩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認識腳的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積木壘高活動知道如何使積木可以壘得又高又穩,初步感知建築原理;

2.喜歡參與壘高活動,提高耐心及求勝心。

活動準備:

1.彩色長條形積木每人20塊;

2.照相機、直尺;

3.獎狀。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小朋友,你們玩過壘高遊戲嗎?想不想玩?

二、講解遊戲規則。

1.每人20塊積木,教師說開始的時候才能開始。

2.將積木壘高,看誰壘得又高又穩。

3.積木不僅要壘得高,而且不能倒,否則就不算,老師用尺子進行測量。

三、幼兒自由進行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壘高比賽。

1.看誰壘得又高又穩。

2.競賽後,教師通過尺子的測量宣佈比賽結果。

3.頒發獎狀。

活動反思:雖說壘高活動最適合小班的孩子進行,但小班孩子對於壘高他只會注重結果,而且找不到任何規律,只會毫無目的地隨便壘。對於大班孩子來說,壘高似乎很簡單,但是壘高遊戲中其實還蘊含著簡單的建築原理,這是隻有大班孩子才能感知並且嘗試進行的,所以,我還是決定在大班開展了這次活動。當孩子們一看到彩色長條形積木得知要進行壘高比賽的時候全都顯得很興奮,並且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在教師講解遊戲規則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聽得很認真,全都專注於積木,在那裡數積木。(由於是大班的孩子,教師覺得孩子們能夠自己分配積木,所以將積木分發在了桌子中間,請小朋友自己從中間數20塊放在自己的前面)

由此可見,教師分發積木的時間選擇不恰當,應該在講解好要求後再進行分配,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在接下來的壘高練習中,發現有的孩子只追求壘得高,將積木豎豎地一個個往上面壘,結果沒壘幾個就倒了;有的孩子雖然壘得比較穩,但是卻壘得很低,沒有高度可言,這兩種孩子其實都是失敗的。我也發現有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壘高,他們在嘗試如何可以壘得又高又穩,一次失敗了再來一次,真的很不錯。雖然我發現了問題,但是我沒有馬上指出,我決定通過比賽來讓孩子們自己經驗,得到提升。在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結果正如我預期的一樣,有的孩子沒壘一會就倒了,有的壘得很低,有的孩子卻壘得又高又穩。我給壘得最高的3個孩子頒發了獎狀,然後請其他小朋友說一說,為什麼他們能夠得獎,最後請獲獎的孩子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孩子們在研討的過程中感知到了要壘得又高又穩,底部是關鍵,最下面的要最寬,然後越來越窄,而且壘的時候要非常有耐心,否則,積木會被自己碰倒。

在了經驗後,孩子們再一次進行了嘗試,這次,效果都很好呢!由此可見,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經驗是一項非常好的教育手段,遠比教師一味地講解好多了。

幼兒園魚教案反思篇8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洗手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勤洗手,把手洗乾淨可以讓幼兒養成愛講衛生的好習慣,也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而且在幼兒園經常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時會出現洗手馬虎、玩水等現象,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弱,有的幼兒不會洗手,有的幼兒把手淋溼就算洗完了,有的幼兒洗手時不會用毛巾擦,有的幼兒不會用肥皂……在家裡也存在很多父母包辦替代的情況,許多孩子在家很少自己獨自洗手,都是長輩們幫著洗或是用毛巾擦乾淨。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為幫助他們學會自己洗手,我根據中班孩子好模仿的特點,設計了健康活動《我愛洗手》,讓孩子瞭解、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學會七步洗手法,並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

2、掌握七步洗手法,能夠按照步驟洗手。

3、喜歡洗手,願意飯前便後洗手。

4、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重點:

知道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

活動難點:

掌握七步洗手法,能夠按照步驟洗手。

活動準備:

1、圖片

2、七步洗手法兒歌

3、幼兒洗手視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幫助幼兒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小手每天都要接觸許多東西,所以我們的手上會有很多很多細菌,如果我們用未洗乾淨的小手拿東西吃,就很有可能把細菌或寄生蟲卵吃到肚子裡。從而造成疾病的傳播。

二、1、分步出示七步洗手法圖片,幫助小朋友學習和了解七步洗手法。(在講述七步洗手法的步驟時總結出兒歌)

師:那你們知道怎樣才可以把自己的小手洗乾淨麼趕快拿出小手,和小鈺老師一起學習洗手的方法吧!

2、播放幼兒洗手兒歌視訊,並逐步講述洗手兒歌,幫助幼兒理解記憶七步洗手法的過程。

師: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步驟好多呀,有點記不住呢,沒關係,我們和這個小朋友一起邊洗手邊念兒歌吧,這樣小朋友就會記住我們洗手時應該怎麼做了!

小朋友們,學會了麼

二、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兩隻手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所以會沾上許多髒東西,如果手不乾淨,就很容易把髒東西吃進肚子裡,這樣我們就會很容易生病,所以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飯前便後要洗手哦!

活動反思

該微課視訊是以《七步洗手法》為核心錄製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洗手作為孩子在園很重要的一項生活活動,對於孩子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三到六歲兒童發展指南》中也提到,孩子應該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且在提醒下洗手方法正確。本活動關注孩子基礎性的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但又容易被忽略的“洗手”活動,取材孩子的生活,關注孩子生活中一個細小的環節,及時發現孩子在生活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將之設計為學習活動,所以該活動的設計意圖較好。在活動的前期準備階段,我找到了富有童趣但是又能向幼兒講述清楚洗手步驟的圖片,以及提前錄製好了一個已經學會了洗手方法的小朋友的視屏,在講解洗手步驟的同時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活動設計過程中,活動環節設計符合中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採取圖文結合,以及多媒體視訊的聯合講解,幫助小朋友理解和記憶七步洗手法。活動中以圖片加講解的方式向幼兒講述了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洗手的危害,生動形象的讓幼兒理解了手上細菌的危害,讓幼兒從心裡面想要洗手,喜歡上洗手,利於教師和家長在之後的生活活動中在逐步培養幼兒健康的洗手習慣。但是在活動中仍然也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因為時間限制,兒歌沒有著重系統地講解,幼兒一次活動過後會出現兒歌記憶不全或者記憶混亂的情況,從而導致洗手步驟的遺漏,需要在後面的生活活動中不斷強調,加深幼兒的理解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