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十問初心的內容

十問初心的內容


十問初心的內容

 

第一問,信仰還真嗎?

我的理解中國人傳統的文化基因裡有個重要的東西,叫“家國信仰”,尊祖敬宗是家的信仰,精忠報國是國的信仰。古代為官的文人雅士更多的是信儒教,儒教培養一生的家國信仰和正氣。

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它為何出現在西方,卻在中國紮根,併發揚光大?馬克思主義是無神論,出發點是為普天下勞苦大眾,其對共產主義的設想與我國傳統文化“世界大同”的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裡的家國信仰是契合的。

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有兩個東西,左手一把鎬,右手一把鍬,修了一條通向共產主義的路。左手一把鎬是歷史唯物主義,右手一把鍬是辯證唯物主義。用這兩個東西開鑿了一條人類社會發展的路。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共產黨的不同發展階段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還有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都是用馬克思主義的一把鍬、一把鎬,且前進且摸索,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二問,理想還堅嗎?

王岐山同志在講黨章的時候有一段話,他說理解共產主義要把它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來考慮,放到1840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中去考慮,放到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黨史中去考慮。

習總書記在2013年“8·19”思想輿論戰線上的講話中說:我們強調黨員幹部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不是說要天天高喊共產主義口號,去幹跑步進入共產主義那種事。我們黨早就明確指出,共產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我們要腳踏實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取得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的優異成績。共產主義是遙遠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在接力賽中的每一棒,要接好這一棒並一直傳下去。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三想”,要有理想、有夢想、有思想,堅持理想你就有永不言棄的精神,追逐夢想你就會激情澎湃,擁有思想你就有行動的力量,共產主義就是每個共產黨員應該堅守堅持的理想、夢想和思想。

第三問,政治還強嗎?

“政治”顛倒一下實際就是“治政”,政是方向和主體,治是本領和手段。一個政黨是政治組織,作為一個政黨的一員肯定要講政治。我就講報業集團的一件事。6月15日,習總書記會見盧森堡的首相,支援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河南日報自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自覺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把這個重要的訊息發在報眼的位置,把這個題目做大,把這個聲音叫響。之後,關於空中絲綢之路的報道,河南日報都是放在第一版的頭題或二題,只有一天在第二版的頭題,連著12天發了12篇文章,開了兩個座談會,包括採訪了我們的張佔倉院長,真是把空中絲綢之路這個大文章做大、做響了,得到省委的肯定和表揚。

講政治也有這樣幾個問題:一個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講政治還需要嗎?講政治還重要嗎?抓政治還必要嗎?第二個是凡事都講政治,是不是左了?第三個講政治是大領導的事,我們普通黨員沒有“政”,何來“治”?更沒有“講”的舞臺。第四個講政治也就是講講而已,是這樣嗎?我感覺在報業集團和省社科院不是這樣,時時刻刻都要圍繞中央的大政方針和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三大提升”“三個高地”“四張牌”“三區一群”“五大攻堅戰”這些重點工作來搞好新聞宣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包括社科研究工作,只有做到這些才是講政治。

第四問,工作還勤嗎?

勤是什麼?不勤是什麼?如何來勤奮?還來舉一個報業集團的例子。近段報業集團正在搞一個攝影展,叫“走進百村——脫貧攻堅的河南故事”。趙素萍部長專程來參觀過,謝伏瞻書記上週也來參觀過。就是一位已經退休的攝影記者王天定,他利用一年時間跑了18個省轄市的104個貧困村,無論是太行山崖,還是黃河灘區,冒凜凜寒風,頂炎炎夏日,不是在貧困村就是在去貧困村的路上,跋山涉水,走村入戶,拍了上千幅照片,用紀實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個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一個老同志退休了,揹著相機,挽起褲腿深入農村,這難道不是一種勤嗎?

上週五我帶著紀檢組的同志到蘭考去,初衷就是要感受一下焦裕祿精神。在蘭考我們不僅見了縣裡的幹部,也見到了鄉里和村裡的幹部,“5+2”“白+黑”“全天候”“連軸轉”的總結,在這些基層幹部的身上反映得特別充分,你想不感動都不可能。我見到一個鄉黨委書記,他已經在鄉長的位置幹了5年,書記的位置幹了6年,全鄉的貧困村、貧困人口、家庭收入如數家珍,倒背如流,全鄉的貧困戶都認識他,都能叫出他的名字。這些基層幹部的勤奮,與有些幹部嘴上說得多,腿上跑得少,懶散軟等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五問,擔當還敢嗎?

謝伏瞻書記在3月2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叫《弘揚敢於擔當精神,做時代的勁草真金》,河南日報3月3日頭版轉發了。在這篇文章裡,他有對敢於擔當幹部的表揚,也有對不敢擔當幹部的批評。敢於擔當的幹部就是敢於亮劍,敢於迎難而上,敢於挺身而出,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堅決鬥爭。不敢擔當的幹部,總是做老好人、泥瓦匠、太極手、牆頭草,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閃就閃,做做樣子,唱唱調子,混混日子,繞繞彎子,甚至撂挑子、捂蓋子。但這些幹部為什麼不敢擔當呢?是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還是我們幹部自身有什麼問題?感覺這些幹部的主觀因素可能還是主要的,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在急難險重的時候,他們往往考慮自己的多,私的多,公的少。

另外,現在要求嚴了,紀律緊了,而且是動輒得咎,因此個別幹部就產生了顧慮,能少幹就少幹,能不幹就不幹。對此還應放下包袱,因為還有“三個區別開來”,第一個是“無意”,把探索改革時無意識犯的錯誤和失誤區別開來;第二個是“無私”,把沒有任何私心和私利所犯的錯誤和失誤區別開來;第三個是“無禁”,把政策、法規、法律沒有禁止所犯的錯誤和失誤區別開來。如果自身沒有私、沒有汙、沒有缺點和錯誤,能準確地理解無意、無私、無禁這三個區別,把老百姓放在心裡,就沒有不可擔當的。

第六問,基層還近嗎?

我們到蘭考去,就是要去感知、感受和感悟這種精神。只有近,才能感動、激動和行動。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能沉下去和老百姓拉拉家常,就比在辦公室聽彙報瞭解情況更準確、更實在。新聞工作者有幾句話,說新聞是帶露珠的、冒熱氣的、有草腥味兒的。這次報業集團派了25路記者到扶貧工作第一線採訪,報道出的鮮活的人物和故事,就是帶露珠的、冒熱氣的。記者如果在辦公室裡坐著,會寫出這樣有感染力的報道嗎?所以一個幹部一定要沉得下去,與群眾打成一片;有問題,能快辦;一起苦,一起幹,這樣才能叫跟基層近。

第七問,百姓還親嗎?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是習總書記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於1990年7月15日寫的一首詞,發表在7月16日的《福州晚報》上。2014年3月17~18日他到蘭考實地指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又重新吟誦了這首詞。2014年3月18日,河南日報在報眼位置又發表了這首詞。這首詞反映了習總書記跟老百姓心貼心的為民情懷。我在蘭考見到縣委宣傳部長,她說蘭考的幹部每個人都會背這首詞,這首詞100個字,8句話,20個標點,包括標點符號都說得清清楚楚。習總書記有這樣的為民情懷,我們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把老百姓的私事當公事辦是一種親嗎?我想是的。把老百姓的小事當大事辦,把老百姓的緩事當急事辦,把老百姓的事當自己的事辦,我感覺就是好官,就是受老百姓愛戴的官。焦裕祿精神的第一句話就是親民愛民,處在新時期的我們更應該向焦裕祿同志學習。

第八問,作風還實嗎?

好的作風我想是不是這樣,思想作風求實,學習作風鑽研,工作作風敬業,紀律作風嚴格,群眾作風親民,生活作風樸素。擼起袖子、挽起褲腿一起幹是一種好作風;摸實情、用實招、出實效、領著幹是一種好作風;吃透上面的、摸清下面的、借鑑別人的、幹好自己的是一種好作風。和蘭考的同志一起交流,說蘭考科級以上幹部有300多人,建了一個團結拼搏微信群,每一個幹部在群裡都必須表現出24小時的工作狀態。蘭考為什麼能脫貧?還說那個鄉黨委書記,他說脫貧攻堅工作要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如數家珍。前一段,他到一個貧困戶家裡去,這個老農用大海碗給他泡了一碗茶,說這是孩子去雲南打工拿回來的,平時捨不得喝,書記來了,一定得給你泡一碗。就是這一碗茶,反映了老百姓對幹部的感情,這個鄉幹部真的給老百姓辦事,老百姓也真的認他。

第九問,紀律還嚴嗎?

當前,我省思想戰線一直講“砥礪奮進的五年”,我把五年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嚴要求、嚴約束、嚴紀律總結了幾條,和大家分享。反腐決心之大實所罕見,力度之強堪稱空前,策略運用可圈可點,反腐成效百姓點贊。這裡有六個方面,一看決心。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二看思想。這裡面有五個方面,第一個大與小,大病小病都要治,蒼蠅老虎一起打;第二個上與下,對上對下都要嚴,沒有刑不上大夫,沒有鐵帽子王;第三個標與本,治標治本都要狠,標本兼治,以治標為主;第四個虛與實,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齊抓共管,教育、監督、執紀、問責多管齊下;第五個內與外,國內國外都要追究,國內打虎拍蠅,國外獵狐行動。三看提法。一是時間說,反腐敗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這些話都是王岐山書記的原話。二是路上說,反腐敗永遠在路上。三是名片說,八項規定是向十九大交的名片。四是重點說,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五是護林說,拔爛樹、正歪樹、治病樹,保護一片森林。四看辦法,落實“兩個責任”,實行“兩個為主”,實現“兩個全覆蓋”“三個轉變”“四種形態”。五看效果,效果不再說了。六看一切歪論,歪論就是奇談怪論、倒黴論,認為反腐敗是隔牆扔磚頭,砸著誰是誰。然後是妄猜論,認為反腐敗是權力鬥爭,清除異己。還有阻礙論,認為反腐敗阻礙經濟發展。還有不為論,認為反腐敗造成為官不為。然後是運動論,認為反腐敗是搞運動。然後是陣風論,認為反腐敗是一陣風等等。正因為反腐敗取得了雷霆萬鈞的效果,所以才出現了這麼多奇談怪論。

第十問,生活還儉嗎?

大家有這樣一種感受,現在條件好了,物質也豐富了,但是要保持儉樸的作風,慾望不要過度,私心不要過重。有一句話叫煮粥三分米、做人三分己,就是做人考慮自己要考慮三分,那七分要考慮一下別人和社會,不能什麼都是自己的。有個國際友人提出“斷舍離”的生活方法,“斷”就是要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捨去多餘的物品,“離”是離開對物品的執著。這樣一種簡樸的、清潔的、簡單的生活方法,人們的生活幸福感、幸福指數可能會再有一個大的提升,比你極度的物質化還要好一些,大家不妨試一試“斷舍離”的生活方法。



 

標籤:初心 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