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金融讀後感3篇 "深入金融世界:觸動心靈的讀後感"

金融讀後感是對金融領域相關書籍的總結與反思。以豐富的知識儲備與深刻的思考,通過閱讀金融類著作,能夠為讀者帶來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現象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本文整理了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金融讀後感,旨在為讀者提供借鑑、學習和思考的機會。

金融讀後感3篇

第1篇

轉眼已經實習了兩個多星期,曾懷念睡覺睡到自然醒的生活。但是此刻建行緊張有序的實習生活讓我一改從前自由散漫的作風,自覺融入到這個優良的工作環境中去。生活節奏變得規律,每一天準時上下班,上學時候的散漫、簡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分配那天,有點緊張,也有點ji動,因為不明白究竟花落誰家。幸運的是,我被分配到了離家不遠的廈門建行松柏分行。報到的第一天我遇到了兩個校友,他們也是來實習的,我們受到了康經理和林經理的熱情接待,他們與我們進行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談話。從他們的話語和笑容中我們能感覺到這個和諧而又熱情的團隊。隨後經理安排我們各自拜師學習,我先被安排到貸後服務的崗位。

因為我以前沒接觸過,對個貸後中心的很多業務都不懂。“師傅”是一個隨和而又豪爽的人,從第一天起,他就仔細給我傳授個人貸款業務的點點滴滴。

在師傅和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我各方面進步都很快,對銀行工作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銀行工作首先要抱著“認認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則,在實習崗位上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我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對工作每一筆業務都要謹慎留意。在銀行業誰贏得了客戶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一顆浮躁的心歸於平靜,但不缺乏ji情。剛從學校走入社會的我有一顆不安靜的心,而從事工作後,我的體會就是個人的發展和潛力的進步不僅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對工作的忠誠和以工作為中心的職業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這主要體此刻日常工作的許多小事上,從細節處入手。在金融市場ji烈競爭的這天,除了要加強自我的理論素質和專業水平外,更就應加強自我的業務技能水平,這樣我們以後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好的為廣大客戶帶給方便、快捷、準確的服務。

同時,我也領悟到學生和社會工作者的區別。工作說不辛苦那是假的,參加工作後讓我進一步領悟到生活中的本質東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期望的狀態,首先你務必付出12分的努力。實習以後,我們才真正體會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而且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我的理財潛力。“在大學裡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叫做自學的潛力”。參加實習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除了英語和計算機操作外,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點知識肯定是不行的。我們要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我要虛心請教他人,並做好筆記認真的去理解分析。沒有自學潛力的人遲早要被社會所淘汰! 我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為空白。成功女神並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也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實習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實的。生活的空間,須借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領悟而擴充套件。當我轉身面向陽光時,我發現自我不再陷身在陰影裡。我開始學著從看似機械重複的實習工作中尋找快樂,我快樂實習工作著,遊刃有餘。

金融讀後感3篇

第2篇

不知不覺,兩星期的金融實習課程已經結束了。這期間有專業人士來我們班講座;有我們去當地的企業、公司參觀;還有我們在每次活動之前的資料查閱、問題準備。可以說每一次課程都有老師和學生的精心準備,每一次課程大家都希望收穫更多,每一次課程的主講者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及經驗傳給大家??每一天大家都很充實,每一次經歷都讓我們感觸頗深。

實習第一次課程,老師告訴了我們整個流程,作業任務,日程安排,接下來我們跟著老師陸續參觀了 巨集源證券、 合眾人壽和中國人民銀行,中間還穿插有 中國人壽、金石期貨和中國工商銀行的老總或優秀員工給我們帶來精彩的演講,及大家的積極提問和他們的耐心講解。從他們身上我學到最多的就是熱情,對人、對物的熱情,工作的熱情還有那讓人溫暖的微笑。

看了很多,聽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每種職業都有精英,每種職業都有艱辛與歡樂,小時候老師總說:“做你喜歡做的事情,肯定就能做好。”長大後老師更多地說:“你做什麼,就要喜歡什麼。”我們在改造生活的同時,生活同時也打磨了我們。

巨集源證券的總經理告訴我們,幹工作先從銷售部開始,不論你有多少證書,要用業績說話,當你的客戶資源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提升,否則一定都是虛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只有真才實幹才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立足。金石期貨的老總又告訴我們,公司有三個大部門,進去後選擇你喜歡的部門,公司在進行鍼對性培訓。這樣讓我們又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這個世界還是有懂我們的。中國人壽的業務員和工商銀行的優秀員工在向我們講授金融知識,公司產品的同時傳遞了好多營銷技巧和做人的道理。每個人都很親切,每個人都很真誠,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除了競爭還有真情。只要你真誠付出,就會感到別人,就會有所收穫。

實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除了我們的接受,還有我們自身的學習,融會貫通。經過專業人士的講解,我們針對性的提問,還有網上資料的收集,大家對保險規劃和理財規劃都有了深入的瞭解,以前感覺遙遠的事情,現在我們做得

有模有樣。對人生、對生活也有了更多地期待。我們要用專業知識規劃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資產保值、增值。社會保障打地基;商業保險添磚瓦;固有資產穩加固;投資工具精裝修。我們都知道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我們一般用(100-年齡)/100表示我們在某個年齡段可承受的風險,檢測投資比例是否合理。 保險、債券、基金、股票我們要分開投,因為他們的風險各不同。只有組合投資才能規避非系統風險,才有獲利。

金融實習讓我們更多地將課本與實踐相聯絡,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自己所學的東西到底可用來幹什麼,讓我們更多地反思畢業後自己想幹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實習結束了,實習帶來的收穫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第3篇

我很開心可以來到本縣的支行來參加實習,雖說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我在思想已經明顯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在學校裡學知識時都是老師硬灌知識的,事實上自己根本沒有很強烈的求知識欲的,大多都是逼著去學的。然而這次來單位實習,確實使我的轉變很大,也更加讓我明白自己的知識是太少了,銀行員工的學習氣氛特別濃無形中給我營造了一個自己求知的慾望。

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在抓緊時間來充實自己的頭腦,這種環境我很喜歡,這種精神更加讓我敬佩。我心裡有種強烈的慾望想要融入他們這個集體當中,成為他們的一員,我想,這應該是我在以後人生路上最大的變化,有也有推進的作用。只要有一顆上進心,堅持不斷的學習知識,才會不斷的提高知識水平,更豐富了自己的頭腦,我需要這樣的氣氛。同時,這次實習也讓我學會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學習方法,當然更多的還是學習機會,使我從傳的被動授學轉變為主動求學。從以前的死記硬背的模式中走了出來,使之轉化為實踐中學習,不繼增強與領悟、創新和推斷的能力。掌握自學的方法,這些方法的提高是終身受益的,我認為這難得的兩個月讓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學習的基本規律。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學會多看、多問不要不好意思去問,還要動手去操作,這些都對我的會計工作有些重要的作用,也讓我對會計處的主要工作有了更加系統的瞭解,特別是支票匯票等。在實習之前,我也從書本上看過一些理論知識,可以對於真正的票據並沒有具體的認識現在我已經大致明白了審票和解付的過程。我在國際實習部期間,一邊學一邊幹,只有這樣才會更充實,也沒有白費這次機會,而且我還發現其實大部分知識已在《國際結算學》中學過,我所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種票據,掌握它們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同時幫助和指導客戶填單和審單。

總之,這次實習讓我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使我從各方面融會知識,為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鋪墊了精彩的一幕,我認為這種改變是質的飛躍。

這次金融危機表現在輿論上的嚴重,足以應當讓人類反思。我對於金融之腹誹早已有之,始於索羅斯以一人之力,竟然可以操縱、顛覆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秩序,那時候我想象不出原由來;當金融、資本運作、金融衍生品等等眼花繚亂,獲利遠遠高於生產、流通、服務領域的時候,當石油、煤炭、鋼鐵、礦石、黃金等等價格忽而高衝忽而高落的時候,我對於金融經濟的腹誹漸漸大起來,覺得金融的力量過於強大了,強大到我們只看到財富,卻忽視了背後可能潛在的虛擬化、泡沫化危機。但是終究沒有說起過,一是沒有這麼先見之明,二是怕讓人笑話是窮人嫉妒得眼紅。

我並不是說,金融、虛擬經濟就是惡的',非要回到中國傳統的抱甕老人那樣的心態去,一定要生產、實際、物物交換、吃苦流汗、艱苦奮鬥什麼的,那也沒有必要。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金融和虛擬經濟也不能過於脫離有形經濟,在一定限度內,它們是好的有益的,但脫離到一定程度,就要帶來害處和危機。這個道理我覺得是對的。

這次金融與經濟危機嚴重到什麼程度我不清楚,但是像中國目前表現的那麼樂觀我不同意,我也從來反對崩潰的說法。由於西方盛行烏鴉嘴巴,所以西方崩潰論調很多,或者是我們拿“崩潰說”過來比較多,但是,我從來不認為危機會導致崩潰,其實也從來沒有過,危機也一點兒都不可怕。危機是什麼?說到底,危機是由於人類前進的步伐和方向出現偏差了而給予人類的警告,就象偏離了大路,踩了一腳泥或者陷了一隻腳等等。它只能促使人類反思、在錯誤的方向上緩步、調整和找對方向繼續前進,從來不會有崩潰。因為現代人對科學和自由的崇尚,已然成為普遍的價值,自由引導人類不斷反思、改變和創新,不會一條道路走下去。

只有一種情況才可能導致崩潰。在危機面前不懂得反思,不懂得改變和創新,甚至由於某種原因不承認危機的存在,在實際的危機中仍然就欺瞞和孤行,仍然只喊偉大和成就,不去反思、改變、適應和創新的,這樣怕早晚要突然間崩潰掉。除此之外,對於現代人和社會,危機固然是有損害的,但是,危機卻是人類和社會進步、保持正確方向和道路所必須的。沒有危機,我們將在錯誤的道路上前行而不自知,沒有危機,我們將在錯誤的方向上前行而不自量,一次次的危機,沒有讓人類倒下,而是讓人類更健康有力地走在進步的道路上。

同樣,一次次的危機對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從來沒有造成崩潰,相反,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共產主義的曙光,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其實就在於人類自身,簡單地說:人是活的,人類是活的,靈活自由的,人類擁有的自由、理性和智慧,就是人類的希望,共產主義也並非空想。當然,社會主義就不用提了,社會主義者們短淺的想象力所描繪的社會,其實已經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而歐盟等描繪的未來國際社會形態,早就超越了社會主義蒼白的想象力了。

金融界裡的確有一些奇才,他們賺錢的手段相當高明,賺錢的速度相當快。於是,許多電影、書本里就把那一部分人敘述成了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的“神奇小子”。樑鳳儀的《金融大風暴》裡並沒有這麼多華麗的描述。這本書講的只是那些平凡人的故事。

在西方世界,的確存在著一群人(在中國也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不惜一切手段,哪怕犧牲別人的'名譽、生命,也要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伴隨著這種充滿功利、自私的利益的,就是一些帶著血腥的手段。《金融大風暴》裡的故事從一個陷阱開始,到一個悲劇結束。

殷家寶在美國的遭遇正是那個陷阱的結果,楊的死則成為了故事裡第一個卻非最後一個金融暴力的犧牲品。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場金融大風暴是如何在某些權勢集團中心醞釀,又是如何正式爆發的。大風暴是如何從精神上、物質上摧殘大量的平民百姓的。可貴的是,有一些正直、善良如樊浩梅的人仍存,她見證了多少人在風暴中受折磨並痛苦地死去,好友、親人,以及那些許多不相識的人。但卻只有她才能在物質盛行的年代保持一顆良善的心。而故事的結局是無奈,以及悲哀的。那些製造惡果的人控制著整個體系,他們作惡卻不必受到法律的懲罰。只有運用正義的暴力,才能最終為普通人眾帶來些許安慰。

但惡果已就,逝者已去,就算元凶首惡已被懲處,又如何彌補芸芸眾生被傷害了的心?金融危機仍有,巧取豪奪仍有,草菅人命的事件仍有,只要人類摒棄不了貪婪,這一切仍然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