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無問西東觀後感想與心得範文3篇 《無問西東》心得體驗

《無問西東》是一部以儒家文化為背景的電影,在當代人文主題下探討了自我、家庭、職業、理想和國家等諸多問題。本文結合觀影心得,分享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無問西東觀後感想與心得範文3篇 《無問西東》心得體驗

第1篇

電影《不問西東》裡吳嶺瀾、沈光耀、陳鵬、張果果四個時代的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併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尤其是沈光耀自願參與了最殘酷的戰爭,用戰火中的熱血生命寫出了他的精彩。他以往和他的教官一樣堅信: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我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同樣,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守住的,正是對黨和人民的真心,對黨的事業的真心,這決不是背口號的空話,而是要用一生堅守、奉行的初心。

和平環境更考驗黨員幹部的初心。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新挑戰,更考驗著黨員幹部的為民初心。應對市場經濟的物物交換原則,以及無處不在的金錢價值觀,這些都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考驗著每個黨員幹部,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利益的陷阱。現今的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其實絲毫不遜於戰爭年代的考驗。黨員幹部能不能在新時代的考驗面前,更好地站穩腳跟,堅守當初入黨時的初心,向戰火中現身的革命先烈一樣守牢初心,更是一種直接的考驗。

堅持住對黨那份發自心底的真心。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這特殊的材料就包含著那份發自心底的真心,包含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每個黨員幹部都應當在內心拷問,應對生與死的考驗,我們是否能夠像沈光耀那樣,奔赴一場劫難,卻像去赴一場盛宴,能不能夠在新時代的每項工作中,都能始終堅持對黨的事業的那份真心,努力在自我的崗位上,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周邊群眾共同為推動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巨集偉藍圖落地實施而努力,共同凝聚在黨的周圍,構成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用自我的實際行動,為黨的事業不斷添磚加瓦,奮鬥一生。

不問西東只問初心是否永駐心間。在心中播撒一片信念的種子不難,難在一生堅守這種夢想信念。踏上新時代的長征路,把完美的藍圖變為現實,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熱情,而是長期的堅守。

面向新時代,黨員幹部也需要不問東西,只問初心,要能夠扛得住各種利益的誘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能夠始終堅守住夢想信念,守住入黨時的那份初心,經常照照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等先進人物的鏡子,守牢進取向上的初心,也要經常照照周永康、令計劃等反面典型的鏡子,搞清楚底線在哪裡,紅線在哪裡,真正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利益的考驗,讓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永遠留在心間,像《無問西東》裡的四個年輕人一樣,守住初心、踐行初心。

無問西東觀後感想與心得範文3篇 《無問西東》心得體驗 第2張

第2篇

電影《無問西東》裡四個不同的時空下,幾位主角在美好的年代經受了並不美好的考驗,他們被時代推著向前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索,也有自己的堅守。

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巨集、張震以及陳楚生,他們每一個人都站在時代的洪流中,等待著被沖刷,卻也不甘願被沖刷。片中尤其以黃曉明和章子怡的這段情感經歷最為抓心。

當黃曉明看到章子怡被兄弟抓著胳膊,旁邊是隨風飄揚的白色床單,其實映襯著的就是黃曉明那張比白床單還要慘白的臉。他轉身離去的背影其實並不那麼決絕,但是跑著跑著他卻為自己做了一個決定,跑到了校長辦公室的黃曉明,一臉的茫然,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當他說出自己想要離開的決定時,那麼一句決絕的話伴隨著他並不甘心的面龐,依然也是年輕人該有的倔強。

是的,年輕就是敢作敢為。彼時的黃曉明把一個年輕人應該有的樣子演繹的活靈活現,那種走在時代中的有朝氣的年輕人被黃曉明無聲的詮釋。把愛情擺在了理想前面,但愛情卻沒有把他擺在前面的陳鵬(黃曉明 飾),與在兩個優秀男人難以抉擇的王敏佳(章子怡 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陳鵬對於愛情的確定,和王敏佳對愛情的不確定,仿若命運向他們開的一個玩笑。年輕的時候,人和人之間果然是一場誤會。

人們離開後,每個人也都會繼續著自己的生活。陳鵬走向了更好的一種生活,王敏佳卻因為年少時撒過的謊而成為了眾矢之的,命運沒能放過她,而是把她推入了被眾人唾罵的深淵。“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話出自尼采的《善惡的彼岸》。王敏佳不僅僅被時代的洪流即將沖垮,也被時代中的人們打得遍體鱗傷。

就好像是命運的召喚,也好像是心有靈犀。陳鵬似乎感應到了自己喜歡的人陷入不幸之中一樣,那一天,伴隨著如注的大雨和凜冽的風,陳鵬跑了回來,只為拯救他喜歡的王敏佳。此時的黃曉明依然是一個年輕人,卻多了些許成熟的模樣,或許是因為時代賦予了太多的艱難,使得每個人都在快速的成長,黃曉明也不例外。當他看到遍體鱗傷的王敏佳,當他無聲的哭著為王敏佳挖下了一個墳墓,雨過之後,回頭的那一瞬間他居然看到王敏佳睜開了眼鏡,這一刻的陳鵬似乎又變成了少年的模樣,滿眼的喜悅和驚詫。自始至終,黃曉明演出了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是一個少年到男人的蛻變。

王敏佳在死亡來臨前遇到了真愛,人生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她會一輩子感念陳鵬吧,那個用黃燦燦的銀杏葉覆蓋的雪花膏三件套盒子,會成為王敏佳一輩子的心安吧。

這就是不一樣的黃曉明,用不動聲色的力量感動了王敏佳,也感動了你我他。

第3篇

這部影片主要是經過四個故事,來講述故事中的五位青年,在不一樣時代人生道路上的選擇。

故事之一:現代白領青年張震,應對有四個嬰兒的貧困家庭,在幫與不幫中的選擇。到影片最終他還是決定選擇幫。

故事之二:六十年代,三個青年王敏之、陳鵬、李想在人生道路上的選擇。經過他們介入班主任教師與其妻子感情不和這根導火索,而引出一場人生觀與道德觀的碰撞。在這場撕裂的鬥爭中,他們的師母自殺,教師懊悔,王敏佳差點丟了生命,李想在關鍵時刻,為了實現自我去大西北的目標,而放棄了王敏佳。陳鵬在感覺追求王敏佳無果的情景下,選擇了服從學校分配。最終李想為了救同事,把自我的生命留在了大西北,到死他都在懊悔自我的逃避。而王敏佳在陳鵬的幫忙下,最終敢於應對現實,而選擇了主動到大漠中去尋找自我的愛人。陳鵬在王敏佳需要幫忙的時候,做了那個無怨無悔給王敏佳託底的人。

故事之三:也是電影最精華的部分,講述了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淪陷,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的學子奔向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大。這所存活了8年的最窮的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瑪峰。故事之三:也是電影最精華的部分,講述了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淪陷,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的學子奔向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大。這所存活了8年的最窮的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瑪峰。

在炮火中,沒有教室,在山洞、溝壑中席地而坐,掛一塊黑板就是教室。瀑雨聲蓋過先生的教書聲,先生在黑板上寫下了"靜聽雨聲"四個字。雨水淋溼了先生、學生的衣服,打溼了先生、學生的頭髮,但沒有一個人離開。

翻來西南聯大的歷史,朱自清吃糙米度日;聞一多靠治印換錢,2年留下1400多方印譜;華羅庚住牛棚;鄧稼先的父親鄧以哲教授叮囑兒子"好好讀書,將來力圖報國"。鄧稼先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為祖國的強大做出了重大貢獻。臨終時他還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的太遠"。他們的身上具有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是"身處逆境而正義必勝的永不動搖的信念,對國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職責感,支撐了聯大對敬業、求知的追求"。

吳嶺瀾在選擇專業時感到迷茫,梅校長對他說"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位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最終,他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後找到了答案。

故事之四:應對國家山河破碎,西南聯大的學子們投筆從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沈光耀在經歷了空襲,經歷了死亡之後,激發了國家情懷,揹著母親報名參軍,空投食物給那些忍受飢餓的孩子。在戰場上以微笑應對死亡,在最終關頭,駕機迎頭撞向敵人。他的原型就是清華學生沈崇海,當沈崇海發現自我的飛機受損,不能回到空軍基地時,他駕機撞向了敵艦。抗戰時期,有1200名聯大學子投筆從戎,其中14人以身殉國。

影片《無問西東》,表達了一種精神,就像西南聯大校歌中寫的"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整部電影經過四個故事的相互穿插,和年代的交替,把四個故事中的人物相互關聯起來。就像一部散文詩,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