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種樹》教案7篇 "樹立綠色未來"

本教案以詩歌《種樹》為主題,通過解讀詩歌內容及其背後蘊含的思想,引導學生自覺尊重、愛護自然,弘揚種樹造林精神,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同時,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環保、綠化、節約資源等現實問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習慣。

《種樹》教案7篇

第1篇

古人勤於植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東晉陶淵明在歸隱後就專門在房門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甫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溪”就是生動的寫照。素有“柳痴”稱呼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州沿岸種了很多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不僅對指導種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而且還有極強的諷喻意義。

?作者】看註解,補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另一位領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柳宗元的詩文俱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論文八書)、傳記(《段太尉逸事狀》、《童區寄傳》等)、寓言(《三戒》、《傳》、《羆說》等)、山水遊記(《永州八記》)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緻,璨若珠貝”,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劉禹錫整理編成《柳河東集》,劉並作了序。

本文名“傳”,實際上時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從內容和風格上看,當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而為言的。

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奉,加緊對下層的盤剝,於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使得民不聊生。這就是本文的寫作背景。

?步驟1〗教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把一個什麼道理寄寓於一個什麼故事?

明確:郭橐駝“順木之性,以致其性”的養樹方法,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

明確:①仿史傳體例,介紹人物身世②轉入正題,道出郭橐駝是一個種樹的行家③郭橐駝談種樹經驗④在問答中將話題“移植”到政事上來⑤寫問者的意外收穫及做傳目的。

?步驟3〗學生精讀文章,找出其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句子,老師幫助指導翻譯,最終完全理解內容並能熟練翻譯全文。

[活動設計二]藉助p119自讀思考題,通過思考討論,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藝術形式方面的特色。

明確:a.所帶際遇——“爭迎取養” b.技術全面——兩種人均能滿足;c.技藝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郭橐駝總結的種樹方法是什麼?他認為種完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他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築欲密,其也若子。”(態度)“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置也若子。”(評價)“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明確:違背樹木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明確:先概括:“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再鋪陳,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來鄉,雞犬不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明確: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顯現事物的差別,本文中的對比,有敘述性的,如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有議論性的,如郭橐駝對自己種樹方法的歸納和對“他植者”的評價。

映襯就是互相照應的寫法,通過上下文內容或語意的遙相呼應,來強化表達效果。本文先談“養樹”,後論“養人”,這樣寫,將有關樹和人的話題合而為一,互相補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除此而外,文章還有語句上的映襯呼應。

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古代中國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駝介紹養樹的經驗,再把養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樹”與“養民”聯絡起來,委婉含蓄的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繁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種樹》教案7篇

第2篇

2.積累“優、業、蕃、舒、顧”等文言實詞的含義。

古人勤於植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東晉陶淵明在歸隱後就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甫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就是生動的寫照。素有“柳痴”稱呼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不僅對指導種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而且還有極強的諷喻意義。

柳宗元,字_______(773-819年),原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人,世稱________。唐代文學家,曾任唐朝禮部員外郎,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在柳州期間,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事。

本文名“傳”,實際上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後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發而為言的。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併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社會生產破壞嚴重,政令煩出,民不聊生。這是柳宗元寫作本文的.社會背景。

(2)因(a連詞,表示承接;b連詞,表示結果;c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條件,趁機。)

(3).且(a連詞,而且;b連詞,況且;c連詞,尚且;d副詞,姑且;e副詞,將近。)

①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且壯士不死即已( )④存者且偷生( )⑤臣死且不避( )

②“甚善,名我固當”:指其病為號,不雅,但親切。駝竟以為起得很恰當,且這樣自稱,勾勒出人物豁達性格。

總結:本節仿史傳體例,介紹人物身世,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一個不同一般的“駝者”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6、研讀第二段:思考駝豁達個性背後存在著自信的原因。

橐駝以種樹為業且為種樹行家。種樹為他帶來的“際遇”—爭迎取養。

為什麼“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早實以蕃”,原來他的種樹技藝高超,而且從歡迎他的人看,可知駝種樹既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觀賞遊玩),又能滿足物質需要(種樹賣果),技術很全面。

種樹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築欲密。其蒔也若子。”

(2)他認為種完樹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他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是如何評價的?

種後採取的態度:“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置也若棄。”

對自己的評價:“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番之也。”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文章最後一句“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直接點出寫作本文的真正意圖:警示上層統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規律,讓他們修養生息,以維持承平之世。

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古代中國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治者提意見的傳統做法。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駝介紹養樹的經驗,再把養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樹”與“養民”聯絡起來,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其民”的道理。揭露並諷刺了統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的主張。

第3篇

1、讓幼兒在自然的情景中,親近大自然,感受“種樹”活動的快樂。

2、通過走小石墩、跳格子等途徑,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和雙腳併攏跳躍能力。

1、自主親親小樹,要求:自由組合去抱抱樹,聞聞樹的味道。

1、走小石墩。要求幼兒雙手開啟往前走,儘量不要掉下來。

2、跳格子。要求幼兒雙腳併攏向前跳,注意輕起輕落,一格一格跳。

要求:幼兒到達沙地,站在輪胎上後聽老師口令進行跳躍,要求半蹲往遠處跳。落地後到沙池的中間拿一棵“小樹”,自由找一塊空的地方,將“樹”插進去。種好之後馬上回到輪胎上。

五、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幼兒去觀看其它樹木等。

利用自然資源,讓幼兒在自然的情景中和樹木的.親近,通過親親樹、繞樹走等形式,體驗大自然帶來的快樂,同時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進一步利用園內資源開展遊戲活動,經過一個個環節的鍛鍊,發展幼兒的平衡和跳躍能力,並學習遵守遊戲規則,注意安全。

通過沙地“種樹”,進一步提升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

通過欣賞小樹林和演唱歌曲《小樹》來分享活動的快樂,回味甜美的過程。

整個活動自始自終都是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自然中開始,自然中結束。

第4篇

1.認識“猴、梨、將、諺、櫻”10個生字,會寫“拔、掉、杜、短、將、鴉、梨”8個字。認識“寸字旁”。

2.分角色朗讀,表演。弄清猴子種樹的過程,以及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鍥而不捨,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

1.分角色朗讀、表演。明白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2.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對所認定的目標,就要契而不捨,堅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廢。

師:這不,最愛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動手,栽種了一棵梨樹。

[板書課題]師:“猴”是個生字,誰能說說可以怎樣記住它。

二、初讀課文,根據自學提綱,自學生字。

1.用筆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注意“拔”右邊是由“友”和“`”組成;“杜、鴉、梨”是形聲字。)

(1)新字的字形(2)形近字(3)多音字(4)反義詞

4.師:現在誰能把課文讀下來了?願意讀的起來。(生接龍讀課文,其他生認真聽,然後師生共同評議。)

(1)這篇課文寫猴子對別人的話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樹拔掉,結果什麼樹也沒有種成的故事。

(2)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梨樹苗快成活的時候,烏鴉對它說:“梨五杏四”,猴子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喜鵲又對猴子說:“杏四桃三”。猴子又拔掉杏樹改種桃樹,杜鵑說:“桃三櫻二。”猴子又拔掉桃樹改種櫻桃樹。最後,猴子什麼樹也沒有種成。

2.在讀的過程中,你們覺得哪個句子比較難讀,多讀讀。

3.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個句子比較讀,感悟出它們的意思相同,但表述不一樣,從而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樣。]

2.“寸”字旁——耐。第四筆是“橫折鉤”,應一筆寫出。五、六兩個豎筆,右邊比左邊稍長些。

(一)同學們默課文,邊讀邊思考,並畫出有關語句:都有誰和小猴說話?他們都說了些什麼?小猴聽了,有什麼表現?

1.請大家看1——3自然段,說說猴子首先種了什麼樹?(板書:梨樹)

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樹苗的,課文是怎麼描寫的?(……又澆水,又施肥……)

3、正當梨樹快成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請看:烏鴉和猴子的朗讀動畫。

4、烏鴉飛來了,幹什麼?說什麼?誰來把烏鴉的話讀一讀?烏鴉這句話該怎麼讀?同學們看他讀得怎麼樣?(板書:烏鴉)

“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讀,讀得好。讀出了勸說的語氣。

(如生感受說得不到位,師指導朗讀:“猴哥”要讀得快些,讀出著急的語氣。“怎麼、才能”應加重語氣,讀出強調的語氣。“五年”的“五”要拖長聲,“年”要重讀,讀出時間的漫長。“對”要讀出肯定的語氣,“太”應拖長音讀。)

(2)想想我們一般在哪些情況下用耐心這個詞語,“你有這個耐心嗎?”是什麼意思?梨樹要五年才結果,你等不起的意思。

寫作業需要耐心;事情多而雜的時候,需要耐心;我們學本領的時候需要耐心。如:我們學彈琴的時候,要有耐心才學得好。

a、老師佈置的作業有背書、寫話、讀書,寫字,我都一樣一樣耐心地做完了。

6、農諺“梨五杏四”是什麼意思?說說看。(梨樹要五年才能結果,杏樹要四年才能結果。)

7、猴子聽了烏鴉勸告的話,猴子怎麼想?怎麼做?我們看課本是怎麼寫的?(對,五年太長,我也等不及。)於是就拔掉梨樹改種杏樹。(板書:杏樹)

9、“猴子一想”可理解為沒怎麼想。人家說,馬上做。

“對”讀得快,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猴子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應該讀出猴子的急噪心情。

(三)問:最後,小猴吃到水果了嗎?(生說小猴種樹的結果。)

1.自願結合小組,分配角色,準備表演。注意:語言表達要到位,表情、動作要適當。

師:小猴子接受了經驗教訓,第二年它又開始種樹。烏鴉看見了飛過來勸它。如果你是小猴子,會怎麼說?怎麼做?

教學反思:本課的 2、3自然段與4、5和6、7自然段的內容相近,結構相似,教學中,我首先以2、3自然段的學習為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說說猴子為什麼沒種成杏樹,最後落腳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上,並讓學生互相評議,其餘段落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個個都成為了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第5篇

這一課的設計注重目中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目中有學情,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設計,以學定教。切合學生實際,尊重學生個性,倡導在自己的閱讀中去體會,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自得;平等對話交流,鼓勵發表個人見解,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特點,體現語文課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特點,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方法習慣之中,體現文道關係。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會寫課後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兒歌的興趣,讓學生有主動讀兒歌的願望。體會到種樹的快樂,種樹的種種好處。

教學重點:認寫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聯絡實際邊讀邊想邊問。

2.與音樂老師聯絡,讓學生認識音符和歌譜;與美術老師聯絡,畫一畫樹。

一、談話引入,讀題激趣,感知兒歌大意

1.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你想知道什麼?

2.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看看兒歌裡說了些什麼,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3)勾畫生字詞,把兒歌中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做上問號。

學生個別質疑問難,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入下一環節解決。例如:“綠色音符”、“綠色歌譜”、“種下歌聲”、“種下幸福”等等。

提示: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邊讀邊想。

音樂常常與快樂相伴,一個個音符,就像一個個快樂的因素,它將構成快樂的.歌譜。兒歌中的這兩個比喻可謂意味深長,筆者認為可從這一角度去理解,為理解後文“種下歌聲”、“種下幸福”奠定基礎。

“音符”是什麼?(樂譜中表示音長或音高的符號,這裡用來比喻一棵小樹。)

“歌譜”是用來幹什麼的? (歌曲的樂譜、譜子,人們唱歌時用的。這裡用來比喻一行小樹。)

環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樂,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2.朗讀或背誦,積累語言,進一步體會種樹的快樂,感受樹木的作用。

學生提出難寫的字、筆畫筆順不清楚的字,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2.交流展示、展評,激發寫好字,主動練字的積極性。

第6篇

課前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中的各種樹、ppt課件、幼兒用的畫紙、蠟筆、記號筆。

1.剛才我們在幼兒園看到了哪些樹?(鐵樹、桂花樹、木瓜樹)它們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怎樣保護樹?(給樹澆水、不採摘樹葉、花朵、果子、拔草、鬆土)

2.播放課件:看看這些樹長得怎麼樣?它們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樹的粗細、高矮以及樹的顏色及外形特徵。

(1)先用記號筆畫出樹幹、再畫樹枝,然後畫出形狀不同的樹冠,最後給樹塗上深淺不同的顏色。

(2)畫樹是可以畫出各種粗細、高矮、形狀不同的樹、塗色時要把每個地方都塗滿,注意不要塗到線的外面,比比誰畫的樹又幹淨又好看。

1.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樹的高矮、粗細、顏色、數量,說說我們應該怎樣關心、愛護幼兒園的樹木?

2.展示作品,感受大樹帶來的生機,激發主動關心樹的慾望。

第7篇

3.拓展延伸,激趣談話,培養學生保護小樹、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為綠化作出貢獻的良好意識。

4.認識數量詞,讀中感悟量詞疊用的作用,讀中培養語感。

3.上節課咱們瞭解了小樹除了它的樣子有點像音符之外,還有一棵棵充滿生命的小樹,綠化、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心情愉快。

2.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小鳥喜歡到小樹家作客,而且還高興地唱歌跳舞呢?

4.拓展思維:小樹看到小鳥高興地唱歌跳舞,他們的心情怎樣?會說什麼呢?

6.小組討論交流:為什麼說他們種下的是歌聲,是幸福?

1.教師:小樹造福了千千萬萬的人,然而千千萬萬的人卻也毀了小樹。(出示掛圖)

3.教師:是呀,老師和你們一起感到難過,為人類的破壞感到憤怒,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樹呢?

5.總結,號召全體同學一起動起來,保護小樹,為綠化作出貢獻。

3.現在,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左右兩邊的詞有什麼不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