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6篇 "塑造高尚人格,打造卓越思想——思想品德教學精華設計"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它旨在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意識和品德素養。教學設計應具有針對性、全面性、科學性等特點,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準則。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6篇

第1篇

1、懂得科學技術要為人類造福,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意識,要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2、人類原始耕作及蒸汽機出現後工業發展變化的圖片及資料。

1、教師:今天,咱們先來動手做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看誰最能幹,好嗎?指名上臺,插好電磁爐,燒開水。等到水開時,教師問:你看到了什麼?你還在哪見過這種現象?

學生1:我看到水開時白色的熱氣往外直只冒,水還把壺蓋推的向上跳,水還溢位來了。

學生2:我和爸爸去洗過桑拿浴,那裡面好多蒸汽,熱烘烘的。

2、過渡:說的真好!大家見到的水開時推開了壺蓋的熱氣;燙衣服時使衣服變的服服帖帖的熱氣,就是蒸汽。咱們再來看兩組畫面。

1、教師播放二組畫面:一組是遠古時期人類生活狀況,生產工具,小作坊裡的手工勞作場面;一組是18世紀英國法國工業革命時紡織廠,煤礦,鋼鐵廠裡熱鬧的生產場面,人們的生活場面。

2、學生進行綜合對比,說說:這兩組畫面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人們生活有了如此大的改變?你看過反映這期間生產生活場面的影視劇嗎?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飽飽眼福吧!

3、小結:蒸汽機的發明是科學史,也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重大進步。

1、過渡:“瓦特”何許人也?“蒸汽機”什麼東西?什麼原理?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呢?大家的腦子裡一定有許多問題要問。別急,今天老師來給同學們解決問題了!有問題儘管問吧!

學生2:蒸汽機是什麼東西?什麼原理?我一點也不明白。您能說說嗎?

學生3:我看見一些電燈泡上都寫了60w,40w。這個“w”好象念“瓦”,這跟瓦特有關嗎?

1、教師:科學的力量如此巨大。有了蒸汽機之後,它又用到了哪些行業?產生了一些什麼新產品?可以帶來哪些變化呢?今天我們要組織一個“現場推銷”,要將蒸汽機及其系列產品推銷出去。課前,大家都去商場,大街上觀看了嗎?把你看到的用到活動中來大顯身手吧!

2、將全班分成幾大組,每組選兩名同學當推銷員,分賣場進行推銷。評選“優秀推銷員”和“點子專家”。

1、教師:是的,蒸汽機發明瞭,科學進步了,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什麼變化呢?

學生1:隆隆的輪船和飛馳的火車將全球連成一體,使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世界越來越小,社會前進的車輪轉得越來越快了。

學生2:蒸汽機發明瞭,工廠裡需要大量的工人,許多人舉家遷到城市裡了。而這些人也需要生活,帶動那裡開商店的也多了。

學生3:蒸汽機發明瞭,出遠門就不用騎馬,走路了,可以坐汽車,火車,又省時又省力。可是車子多了,黑煙囪也多了。

教師:哦,那時侯是這樣的,現在呢?列舉身邊的事物,說說科技發展為自己帶來了哪些便利?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1:科技發展了,汽車火車飛機全有了,我們可以去全國各地旅遊了。

學生2:天氣越來越熱了,可我們不怕,我們都有空調吹了。

學生3:科技發展了確實好,車子多也確實好,可我就覺得環境問題已越來越嚴重。城裡的空氣沒我外婆家空氣好!那兒可看不到黑煙,黃水,而且沒有交通堵塞,你看我們校門口每天堵的多繁人啦!

2、教師:那就是說科學進步,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弊端是嗎?咱們來看看這則報道。(課件出示《山東大學報》的報道。)

科技發展的同時,自然界中生態平衡的破壞,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環境汙染的加劇,社會中人情的冷漠,人性的虛偽等現象也已浮出水面,這使某些人認為是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弊端。其實,科技是為人所操控,趨利則利人,趨害則害人,關鍵要看人怎麼使用。社會上一些無德之人和群體組織,缺失人文精神,無視人文關懷,為了謀取私利,不計後果,濫用科技,如此一來,諸多負面問題必然湧現出來。而要想建設和諧社會,“人”自身的和諧不可或缺,人文關懷的意識亟待增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勢在必行,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必須保持和諧進步。“人文精神”的重新介入不僅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一種重新審視,更是對科技發展的強大扶持,人們也期望著它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科技一同前進,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4、學生根據自己的意見自由組合成正反兩方。正方以“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為主題,反方以“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為主題進行辯論,評出“最佳辨手”。

5、號召同學們給科技局長寫封信,表達自己的心願——希望局長號召全體科技工作者在開發新科技新產品的同時,儘可能的考慮減少對人類的危害,造福子孫後代。

6、小結:看來,我們看事物還真得一分為二,連科技進步了這種好事也會給人們帶來不便。

1、教師:總的來說,蒸汽機的發明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把歷史的車輪向前大大的推進了一步。我們應當為它建一個“榮譽冊”,讓它的芳名留傳千古!上週老師佈置大家去美容院,桑拿浴館,乾洗店參觀,你一定感受到了蒸汽的力量吧。來,將你知道的蒸汽的特點,用途等用連環畫的形式畫下來吧。

2、將作品結集,變成《我的第一本連環畫》,與他人共享。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6篇

第2篇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本期我擔任八年級四個班的思想品德教學工作,通過開學幾天對學生的瞭解與熟悉,發現本屆學生對思想品德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課堂思維比較活躍,上課課堂教學秩序良好。但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對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識認識還比較膚淺,學習方法還需要用心鑽研。

本冊書包含五個單元十五課的內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個板塊,其中第一單元讓青春充滿活力屬於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的原因,克服閉鎖心理以及怎樣與異性交往;第二單元感悟生命珍愛生命屬於道德教育範疇,主要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為什麼要珍愛生命,怎樣努力創造生命的價值;第三單元關注經濟生活屬於法律常識方面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感受經濟生活,如何維護自己的基本經濟權利,做一個合理的消費者;第四單元做負責任的公民屬於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責任,為什麼要學會承擔責任以及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第五單元生活在法律的保護中屬於法律常識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懂得法律保護的重要性,怎樣去獲取法律保護以及加強自我保護的意義與方法。

1、認真鑽研教材、課標。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及時檢測。

2、 虛心學習,本期聽課要不少於10節,多聽與思品科相關教師的課。

3、 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1、積極參加科組、縣的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思品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資訊,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3、雙邊活動,嚴抓課堂紀律。瞭解學生學習及思想狀況,及時做好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嚴格要求學生,一視同仁。

(1)配合學校德育工作,充分發揮教本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

立足本職工作,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對待,愛護學生。工作要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品,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本學期有效的教學時間約20周共40課時,課堂教學時間需16周32課時,機餘8課時,用於期會考試和期末複習考試。

第二學月:學習第二單元第三節和第三單元,組織期會考試;

第四學月:學習第五單元第二、三節,進行綜合複習;

第3篇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三單元《相處有方》圍繞“與人相處的藝術和技巧”這 一主題展開。《欣賞與讚美》我設計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欣賞篇”;第二課時是“讚美 篇”,本節課是第一課時的內容。通過開展系列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欣賞與讚美他人給別 人和自己帶來的愉悅心情,感受真誠的讚美對改善人際氛圍、營造良好人際環境的作用,從 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善於欣賞與樂於真誠地讚美別人的品質。因此,本節課在本單 元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為學生今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起著重要的作用。

八年級學生在家中是受寵愛和被讚美的物件,習慣自我欣賞,但不願意和不善於欣賞別人則影響了他們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甚至導致人際關係僵化、破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並能夠坦誠地讚美別人,掌握與他人融洽交往的藝術,培養寬和、愉悅的心境,是他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課。

1、知識與能力:認識懂得欣賞美好事物和人們的美好特性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懂得欣賞在人際交往中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別人優點和長處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藝術,主動去營造一個人人心情愉快和積極向上的人際氛圍。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形成欣賞美好事物的積極健康、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心理品質。培養仁愛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1、重點:培養學生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和別人的長處的審美心態和能力。

2、難點:懂得學會欣賞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理品質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本節課我運用了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

(2)藝術欣賞。引入《茉莉花》為背景音樂,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組討論法。針對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語言表達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

(4)通過猜想活動,激起全班同學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感知、領悟,從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昇華。學生在活動中互相欣賞,互相讚賞,共同感受相互讚賞對營造良好人際環境的作用。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通過藝術欣賞、小組討論、猜想活動、故事感悟等各個環節,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活動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在事例分析中匯出結論、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體驗認知——實踐導行的效果,促進學生道德的內化昇華。

我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模仿湖南衛視的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以快樂為宗旨,以遊戲活動為形式,由我擔當主持,邀請學生共同參與一系列的遊戲娛樂節目,從而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過程如下:

教師活動:歡迎大家進入“快樂大本營”,你們知道使自己快樂也使別人快樂的一個簡單

第4篇

本課所講內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全一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題的內容,本課內容相對較獨立,分為兩目。第一目:“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主要分四層意思: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2我國人口的特點及其基本特點;3人口過快增長的影響;4計劃生育的目的和要求。第二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主要分三層意思:1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2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重要意義;3正確處理保護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圍繞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這條主線,充分聯絡生活現實,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索、討論中解決枯燥的理論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學情分析:本課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緊密,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也有簡單的知識積累,平時也接觸到一些相關的社會現象,所以有較濃的學習興趣,但學生對現實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成熟,所以教師要善於引導,將本課的理論學習與學生有限的社會經驗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一種客觀正確的理論認識。

設計思路:總體設計理念上突出兩個結合:問題探究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知識目標 :瞭解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明確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和目的;明確我國面臨的嚴峻的環境問題,懂得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過程與方法:能夠分析我國人口,環境方面的資料,並積極主動的宣傳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爭做環保小衛士。採用問題探究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人口問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理解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樹立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觀念。

教學方法:本科內容理論性強,較難理解,知識點也多,要讓學生接受掌握並不容易,在具體操作上,採用以下方法:

利用多媒體演示圖片、圖表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他們分析資訊的能力。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節課我採用讓學生親身感受我們全椒走太平的情景匯入新課。這樣的匯入使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在講到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討論: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的意義。同時多媒體出示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圖,培養學生看圖、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在講到這一問題時,我同樣也設計7幅圖分別說明我國人口的特點,然後讓學生分析說明它們分別屬於哪一個特點,通過這樣培養學生看圖、處理資訊的能力。現實說明當今社會資訊化發展迅速,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講到這一問題時,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道自主探究題:讓學生自己算算在收入不變時,人多的情況下一個家庭人均的收入。這樣讓學生自己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接著又讓學生舉例說明,然後再做總結歸納。這樣就能夠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這是本框題的教學重點,要通過前面的學習,引導學生能總結歸納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正是根據人口方面的國情制定出來的。從而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通過讓學生調查自己周邊的環境存在什麼問題,從而在實踐中自主探究知識,理解我國的環境問題。

這也是本框題的教學難點。要通過前面的學習,引導學生能正確理解我國為什麼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並且要讓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能作到保護環境,作到知行統一,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用簡單扼要的話進行課堂小結,這樣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並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針對九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第5篇

1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且每天都在消費,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是公民重要的權利,要明明白白消費,就必須知道自己的權利。這樣才能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所以本節在公民權利這一板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2.幫助學生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3.瞭解在消費活動中,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都要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4.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權利觀念,能正確行使權利,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

1.學生處在社會之中,面對消費環境中的各種複雜情況,他們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分析判斷能力較差,對消費中的各種不良東西不能正確認識和抵制,有必要幫助學生了解消費之的權利,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對法律知識瞭解較少,法律基礎知識不全面,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差。對生活中的侵權行為既不知道被侵權,也不知道如何去維權。

3.本節理論性較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去感悟知識,討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善於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作鬥爭,提高運用法律維護最忌作為消費者的權利能力。

1.學會運用消費者的權益方面的法律知識,觀察分析社會生活中有關消費方面的現象。

2.增強識別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非法侵害功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能力。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保護能力,培養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能力。

1.知道作為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掌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3.知道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知道作為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保護消費者合法權利。

能夠運用法律知識判斷分析消費生活中的侵權行為,依法保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活法權益。做到明明白白消費。

第6篇

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從人文意識、實踐意識和課程意識出發,從學生成長的層面來思考,著眼於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立足於學生興趣的開發,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進行有生命意識的教學。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藍本,是我們組織教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直接影響教學的導向性。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是理解教材。離開了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要明確教學目標。盧布姆指出:“有效的教學始於準確地知道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而教學目標是組織課堂教學,選擇教學方法以及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依據。教學目標在課程標準裡闡述得非常明確。但這個目標是整體目標,需要教師根據需要分解成每一課時的具體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大多重視知識目標,而對於能力目標,如一些活動方面的要求則不加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很難落到實處,致使課的內容空洞無物,課的質量大打折扣。

(1)本框教材在全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前後框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

(2)理解本框的精神實質,弄清主要內容、基本概念和原理;

學生是我們的教學物件,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學設計都是圍繞他們來進行,並通過他們來實施的,所以必須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思維方式。

一方面我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差異較大,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學生,又由於城鄉的差異,使他們在認知範圍和層次也不一樣。

另一方面中學生是一個有獨特生理心理特點的群體,只有不斷了解學生,我們的教學設計才能貼近學生生活,受學生喜愛,這樣教學才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增長科學知識,開闊視野,形成觀念,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學有所獲。

從教學內容來看: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課本形成後,就有相對的穩定性,教材中會有些材料、案例、連結內容陳舊、或者不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為此,我們就要大膽調整或調換,補充新的適合的內容,也可以對教材知識重新編排,使教學活動更具有活力和針對性,教學內容更具有說服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從教學形式來看:如今的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成長軌跡和需要出發,從學生喜歡的生活場景、情境入手選擇內容。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情境主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各種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

從教學手段來看:根據教學內容更多地藉助於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如運用多媒體。不但能使課堂教學變枯燥乏味為生動活潑,而且能更直觀、更形象,有利於學生增強記憶力。減輕學習疲勞。上習題課時。選擇實物投影儀展示,既省時間又省力。還能加大課堂知識容量。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衡量教師水平的重要尺度。現代化教學手段不管多複雜、先進。都無法代替語言。也離不開語言的闡述和補充。教學語言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教學活動的成敗。教學設計中,教師活動應相對減少,講話時間也應相對縮短。這就要求教師語言設計要體現在關鍵地方,如課的導人、學生遇到難題時的提示、學生討論進入誤區時老師的啟發、授課結束時的總結昇華等等。教師語言設計時,一要注意評價學生時多用鼓勵性語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當你說他(學生)好時。他才會好起來。”因此鼓勵能使學生心情愉悅,充滿信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發揮無限的潛能。二是提出問題時語言要具體、貼切。把要說明的問題十分明瞭準確地表達出來,語氣肯定,不要模稜兩可,含糊其辭,讓學生感到不可理解。總之,教師語言要反覆推敲,做到嚴謹精練。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讓學生主體“動”起來,“活”起來,並且“動”得充分,“活”得快樂。這是教師的必修課。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應是教師的一貫追求。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一個背景條件,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選擇的材料要生活化。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經驗聯絡起來,學生才有話說,才能產生研究學習的慾望。在情境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學習主動性。其次,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這也是學生關心的問題,以此作背景材料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教學目的。第三,儘量採用真實錄像、錄音再現。運用原始的錄音、錄影材料,可以給學生真實感,體會那種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情境,便於學生進入狀態。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價值和能動作用,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互動、討論時間,讓他們在討論中提高認識,理解內容,形成觀點。沒有足夠的時間不可能實現預期目標。

我們在教學設計中只有注意以上幾個方面,才能設計出自己滿意的課,使我們的教學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