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戲曲進校園工作總結3篇 《傳承戲曲文化,校園啟蒙教育》——戲曲進校園工作總結

“戲曲進校園工作”是一項旨在推廣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教育活動。在近年來,該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開展,不僅有助於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還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瞭解戲曲藝術、增長知識的平臺。本文將對該活動進行總結歸納,以期能讓更多人瞭解戲曲進校園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戲曲進校園工作總結3篇 《傳承戲曲文化,校園啟蒙教育》——戲曲進校園工作總結

第1篇

為加快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發〔2015〕27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中共陝西省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陝發〔2016〕25號)、陝西省《關於支援秦腔等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陝政辦發〔2016〕11號)和《陝西省“戲曲進校園”工作方案》檔案精神,全面推廣普及傳統戲曲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審美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形成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促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銜接、形成具有扶風特色的戲曲傳承發展新局面。

(一)堅持政府主導。將“戲曲進校園”工作納入政府購買公益性演出服務範圍,結合學校教育實際,選擇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組織聯絡市、縣(區)專業藝術表演團體進學校演出,組織戲曲專家到學校普及戲曲知識。

(二)梯次有序推進,選擇戲曲文化較為普及、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區和鄉鎮學校開展工作,在總結試點做法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

(三)分類分級實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欣賞特點水平,精心篩選劇種和劇目,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四)強化興趣引導。把戲曲藝術納入中國小素質教育體系,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與學段課時計劃培育中國小生戲曲素養,培養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愛好。

(五)嚴格質量把關。精心選擇或創編一批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的思想性、藝術性俱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戲曲劇目進校園演出。

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各鎮(街)開展“戲曲進校園工作,範圍涉及各級各類中國小校。按照“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普及”的思路,力爭3年內基本實現全縣中小有條件的學校所有學生每年免費欣賞到一場優秀戲曲演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廣普及傳統戲曲文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審美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宣傳部門負責活動的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和宣傳報道工作,各級文化教育部門要相互配合,負責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縣文廣局制定本部門實施方案,做好演出院團的資格認證、擬定劇目清單、審查劇目內容、安排演出場次,做好演出保障。縣教育部門制定本部門具體方案,負責把戲曲藝術納入中國小教育教學內容,配合縣文化部門(演出團體)具體實施“戲曲進校園”工作。制定活動日程安排,做好組織保障、安全保障工作,把“戲曲進校園”列為學校綜合考評內容組織編寫培訓課件,做好由省上組織編寫的戲曲教材徵訂,支援做好學校戲曲教育的師資培訓。各級財政和文化部門將“戲曲進校園”工作納入政府購買公益性演出服務範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戲曲進校園”工作,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需要,也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藝術修養的有益嘗試,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戲曲進校園”工作的重大意義,制定實施方案,細化責任,強化舉措,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在各級主要媒體開闢專欄,傳播戲曲知識和資訊,不斷加大“戲曲進校園”工作宣傳力度,形成良好氛圍。同時要依託各級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及各類文化教育類網站,加強戲曲電影、經典唱段、戲曲賞析、專家講座等活動。

(三)形式多樣,注重實效。採取多種形式,推動“戲曲進校園的宣傳推廣工作,既可以利用學校禮堂、簡易舞臺進行演出,也可以利用流動舞臺車進校園演出整劇、經典摺子戲,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戲曲電影等。對偏遠農村學校,以組織文藝小分隊進校演出,觀看戲曲電影為主,開展“戲曲進校園”工作。鼓勵中國小校與各專業戲曲院團“結對子”,聘請戲曲藝術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知名戲曲票友、專業戲曲演員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鼓勵舉辦戲曲夏令營活動,開展戲曲排演觀摩、角色和行當體驗互動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愛好。加強學校戲曲教育的師資培訓,採取分批、分級的培訓方式,對音樂教師進行戲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

秦腔:《三滴血》《火焰駒》《鍘美案》《王寶釧》《柳青》

二、進中學演出劇目 1.本戲:秦腔《三滴血》《火焰駒》《家園》《柳青》;摺子戲:秦腔《打柴勸弟》《哎呀呀》《拾玉鐲》《看女》《蘇三起解》《清風亭。盼子》

1.本戲:秦腔《三滴血》《雙鐲記》《火焰駒》;摺子戲:秦腔《打柴勸弟》《櫃中緣》《三孃教子》《掛畫》《紅燈記·痛說家史》《血淚仇·龍王廟》

戲曲進校園工作總結3篇 《傳承戲曲文化,校園啟蒙教育》——戲曲進校園工作總結 第2張

第2篇

戲劇曲藝文化是一種區域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礎。把戲劇曲藝文化引進校園,不僅是對戲劇曲藝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是建立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現對我校這學期來戲劇曲藝文化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校園文化氛圍突出體現了民族特色 1、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戲劇曲藝文化進校園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愛國愛家,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建立特色學校,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通過這學期的努力,戲劇曲藝文化教育差不多成為我校特色教育品牌。

隨著此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凡是參與此項活動的老師,各級領導以及民間藝人都深刻認識到,很多戲劇曲藝文化精髓隨著歲月流逝,慢慢被人們淡化或遺忘,學校必須要緊緊抓住機會,通過各種途徑去挖掘整理,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氛圍,喚起全民意識,為此,在這學期的工作中,我校組織 教師依照實際,結合校領導的安排,積極組織,開展各項活動。

3、增進了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友誼,為學校工作打開了新局面。

在開展此項活動中,我們緊緊抓住教育質量這一中心,把學校工作與傳承優秀文化相結合,與老百姓最關懷的子女教育相結合,在訪查,深挖的同時,不忘本職工作,把深挖資源與家訪結合起來,收集老百姓對學校工作的各項意見和建議。這一做法,既收集到了我們所需要的資料,又關心了老百姓,更難得的是得到了社會的讚譽和認可,無形之中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名譽,為更好地開展戲劇曲藝文化進校園製造了條件,大大地調動了全社會挖掘,傳承愛護優秀民族文化的積極性。為我校開展戲劇曲藝文化進校園既節約了時刻,又拓寬了空間。

在開展此項活動的過程中,吸引了一大批學生投入到此項活動中,同時,在活動中,我們依照工作需要,我們適時調整工作打算,成立了資料收集整理組,那個小組的建立,為了解、研究我校民族文化特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依據,為實施素養教育開發了捷徑,通過寬闊教師的收集,整理與編排,提高了教師進行校本研修的能力。

1、結合學校學科特點,重點抓好民族音樂,使其與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緊密結合。

2、抓緊深入開展戲劇曲藝文化內容的深入蒐集,調整作息時刻,抓緊收集原始資料,因為熟悉戲劇曲藝文化的多數是年越古稀之人,讓戲劇曲藝文化精髓不因人員的流逝而消逝。

3、加大校本教材的重新編排力度,開展民族音樂的編輯。依照地點特色,安排調整課時打算。保證我校民族文化凸顯本土特色。保證我校教育為地點進展融為一體。

第3篇

為落實推進xx市教委關於推進戲曲進校園的檔案精神,2018年11月8日,18:00,在我校a110舉行了xx市曲藝團中德專場演出。來自xx市曲藝團的29位曲藝表演藝術家把豐富多彩的曲藝節目帶到了中德師生的面前,讓中德師生充分感受了號稱“曲藝之鄉”的xx曲藝文化。擔任主持人的是夏炎、劉迎兩位老師。劉迎老師是xx市曲藝團的鼓曲名家,參加過眾多的曲藝表演活動。夏炎老師更是xx曲藝團共青團支部書記,同時也是著名劉派京韻大鼓演員!對於兩位老師的到來,同學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同時,老師們也很開心來到校園,與同學們分享曲藝文化。

曲藝走進xx xx市曲藝團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曲藝藝術表演團體,是在1953年由原來的xx曲藝工作團改建而成的,有著60多年的歷史,陣容強大、曲種齊全、實力雄厚,享譽海內外。

建團六十年來,xx市曲藝團挖掘、整理了近千段傳統節目,以豐富曲藝舞臺。又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革、創新,創作了一批膾炙人口的新曲目本團曾擁有象駱玉笙、馬三立等國寶級藝術大師和一批頗為著名的曲藝創作及表演藝術家。在老一輩藝術家逐漸離開舞臺後,一批優秀的中、青年藝術家迅速崛起,繼承和發揚了優秀傳統文化藝術。

第一位演出的是劉渤揚老師,劉渤揚老師是xx市曲藝團xx時調青年演員,她自幼愛好文藝,四歲開始就在xx市河東區少年宮學習唱歌,1991年考進xx市少兒曲藝團,跟隨曲藝大師、xx時調藝術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王毓寶老師學唱。xx時調是xx最具代表性的曲藝品種,《軍民魚水情》曾紅遍了大江南北,一時竟出現大街小巷、男女老少傳唱“紅旗飄飄,歌聲陣陣”的盛況。也就是從那時起,人們才知道了xx時調。今天在中德,藝術家劉渤揚老師精湛的技藝為我們重現了xx時調的輝煌盛狀,使我們感受到了軍民之間魚兒與水般的情深意濃。

接著表演的是相聲表演《節日趣談》,節日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家王友如與劉川一捧一逗,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挖掘演繹,一口流利的“節日報名”,為大家呈現了一場幽默滑稽的演出,同時在笑聲中使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有了更深的瞭解,提升了同學們對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下面是京韻大鼓《醜末寅初》表演,《醜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韻大鼓歷經幾代藝人傳唱不絕,膾炙人口的傳統唱段。作品以極簡練的筆觸,形象地描述了在醜末寅初這一時辰裡,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景況,猶如一幅生動古樸的畫卷。京韻大鼓為中國曲藝曲種之一,是中國北方說唱音樂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曲種,同時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藝術家李響老師使用京韻大鼓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場強調流暢,節奏活潑,短句大腔搭配巧妙的演出。從悠揚婉轉唱腔中,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景況,使我們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

下面是相聲《歡聲笑談》表演,中國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語”的民諺,方言在地域上的區別往往能體現出文化發展在時代上的差異。方言與文化相輔相成,常常互伴共生,它們可以呈現出一個地區的獨特形象,從而使該地區具有區別於其他地區的獨特魅力。相聲藝術家池灝,劉禕昂運用各地方言的趣味性,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充分展現了各民族語言的差異性,使人們領略到了各族文化的風采與差異美,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們心中升起濃濃的自豪感。

接下來一個表演是京東大鼓,京東大鼓是發源於河北三河、香河、北京平谷、xx寶坻等京東地區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藝術家王鴻亮老師左手挾銅板,右手擊鼓,呈現了一場催人淚下的表演,這首《常回家看看》,講的內容便是呼籲大家多回家看看父母,為自己的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作為在校大學生,同學們更應該踐行“孝道”,學好專業知識,為以後更好的孝敬父母而努力!相聲---《語言的研究》 最後一個表演相聲藝術家辛曲,王昊老師通過嫻熟的語言技巧將語言的魅力發揮到極致,使大家在笑聲中領略到了中華語言的幽默性與文化性。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國交際日益增多,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更是越發顯露,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在中西禮儀沒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同學們有必要了解這些禮儀的差異,這有利於人與人,國與國的交流和發展!此次表演學校通過利用第二課堂讓同學們知道並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同學們不僅僅可以在校園中欣賞到曲藝藝術,還可以為自己拿到學分。這也達到了我們建立第二課堂讓同學們在課餘時間瞭解學習藝術文化,提高自我修養的目的。表演當中同學們更是與老師們有很好的互動。互動內容更是有效的讓同學們區分了曲藝和歌曲的區別。這使這次的活動更加的完整,也體現了同學們對此類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戲曲進校園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通過走進校園讓當代大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曲藝藝術的魅力,使同學們提高藝術審美素養、增進文學修養,加深對曲藝的理解和熱愛,更是增強了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感。作為當代大學生,同學們應該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最後,xx市戲曲進校園——xx市曲藝團走進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活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