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開頭5篇 執著傳承:沂蒙六姐妹觀後感初心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開頭:電影《沂蒙六姐妹》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了家國情懷的力量。影片以真實的歷史背景為背景,講述了六位勇敢堅毅的女性在抗日戰爭中的艱辛奮鬥。她們的故事飽含著家國情懷和為人民付出一切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和震撼。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開頭5篇 執著傳承:沂蒙六姐妹觀後感初心

第1篇

今天,我和爸爸、姥姥一起參加了由沂蒙晚報小記者社舉辦的“一起來看電影”的活動,今天放映的電影是《沂蒙六姐妹》。

這部電影描述瞭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姐妹們的故事。當時,家家戶戶的男人都去前線打仗,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留在家裡。每當他們聽到炮響,就要連夜為前線的戰士們烙煎餅、做布鞋,一家烙的煎餅就有幾百張!部隊裡發的糧食用光了,就拿自己家裡儲存的。為了戰爭的勝利,他們毫無保留的全部奉獻出來。

電影中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她的丈夫一直在前線打仗,結婚時也沒有回家,她就跟家裡的一隻公雞拜了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見一面丈夫,看看他長得什麼樣。後來,她參加了擔架隊,到了前線搶救傷員。一次部隊過大河,河上唯一的一座橋被敵人炸燬了,她們擔架隊的姑娘們就頂著木板,站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橋,讓部隊過了河。當部隊凱旋時,她卻看到家裡擺了靈堂,上面寫著她丈夫的名字!這個姑娘啊,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殘酷的戰爭奪去了多少勇士的生命!毀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這個姑娘就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一位——月芬!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息,任憑淚水在臉上流淌。多麼平凡而又偉大的沂蒙姐妹們啊!她們為了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即使家裡有人犧牲,第二天也會重新振奮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被深深的震撼了。她們的英勇事蹟充分體現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她們愛黨愛軍,對黨充滿著無限的熱愛,視人民子弟兵做親人。為了革命,她們用乳汁救傷員,她們捨生掩護首長。只要部隊提出要求,她們沒有二話,發動廣大老鄉籌備打仗所需要的麻繩、軍鞋、煎餅、雞蛋等物資,應有盡有。在橋樑被炸燬而部隊急需強渡河時,她們搬來自家門板,手拉著手用肩膀抗著門板組成人橋。在她們正因需要換肩而要求部隊暫停的時候,“橋”上的戰士發現“橋墩”是由婦女們組成的,誰也不願從上跑過時,她們卻說:快!時刻就是生命。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與解放軍的魚水情誼。

她們無私奉獻,為了支援前線,她們能夠拋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兒一女送往激戰正酣、槍林彈雨的部隊。為了支援前線,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她們幾天幾夜不合眼,不停的攤著煎餅,看到發的糧食不夠了,就把家裡僅剩的一點糧食都拿了出來。十幾歲的小姑娘挽起褲腿搓麻繩,腿都磨破了,臉上卻是掛著笑容。她們都是英雄,做了她們所能做到的一切,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她們將自己對幸福的追求與民族解放結合起來,把對親人的思念變成了戰鬥的動力,沂蒙人民那種特有的質樸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愛國名??

她們勤勞善良,為了戰爭的勝利,她們強忍悲痛,不怕困難,軍隊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戰爭的勝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著大公雞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隨部隊飄過家門口,而她又恰好借糧回了孃家,小兩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戰後收到丈夫的烈士傳書,為忠誠於丈夫最後終生再沒有結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戰場犧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經受不了打擊,和心疼弟妹對前方新郎的無限掛記,自己強壓悽苦,剋制失落的情感。這一些是常人難以明白的,而在她們卻是無怨無悔,中國傳統女性美麗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她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們身上有許多許多我們學習的東西。經過戰爭的考驗,她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黨的英明偉大,構成了堅定的愛黨愛軍的政治覺悟。並將這種發自內心的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心參軍參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從小理解黨的教育和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確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終生的奮鬥目標。從《沂蒙六姐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我們黨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走向富裕,國家日益富強。要自覺與黨中央持續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她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她們堅守道義,耿直忠貞,一旦認清了前進的道路,就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在這天,我們不論在任何時候要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挺身而出,滿腔熱情地主動承擔義務和職責,寧願犧牲小家,也要顧全大家,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像她們那樣一切為了他人著想,一切服從於事業的需要,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到腦後。凡是對黨不利的話不說,凡是對黨有利的事多做,凡是黨要求做到的堅決做到,在實踐當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黨性,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開頭5篇 執著傳承:沂蒙六姐妹觀後感初心 第2張

第2篇

託獻禮的福,很多優秀但不娛樂的國產電影得以擠進院線,本片是其中之一。

戰爭,向來是男人的事。關於戰爭的電影,女人也都是等待丈夫的形象出現。這部電影則以孟良崮戰役為背景,描寫了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老區人民積極支前的故事。影片的前一個多小時都是輕鬆的,人們忙著生產支前。直到戰役進入高潮,女人們的命運也隨著她們的男人而改變。“沂蒙山的男人們都打仗去了”,這是第一個高潮。架浮橋,是第二個高潮,其實那個時候我多麼希望小媳婦能看見她繡的那個荷包啊,雖然知道戰爭年代這種概率幾乎為零,可還是得埋怨這導演太狠心了。最後,果不出所料,“滿門忠烈”,看到全村人祭奠的場景,終於繃不住內牛滿面了。當然,令人更崩潰的是後面的字幕,本片全部取材於真人真事,完全不是為了煽情而設計的情節。果然,只有真實才讓人最感動。

我印象中這還是第一部以支前民工為主角的主旋律片,以前常說三大戰役是用小車推出來的,看完這片子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同時,再次對那個時代無限嚮往,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有純真的愛情,有無比的勇氣和堅韌的精神。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團校組織我們看了《沂蒙六姐妹》這部紅色題材電影。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一個半小時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之後。從始至終我眼裡的淚水就沒有幹過;心情也從沒有從感動中平靜下來。革命老區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動,使我重新體味了一次戰火分飛的戰爭殘酷

這部電影的情節樸實的不能再樸實,因為他描寫的就是沂蒙山區曾經發生在戰爭年代的樸實的故事。但就是這經過導演精心還原的情節使我的眼睛在整部影片觀看過程中幾乎沒有幹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有現實中的原形,相信導演在情節的真實度上下足了功夫,以至於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觀眾都可能會相信那些情節都是過去歷史片段的再現。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才會有情感的真誠投入,才會被真的打動。

影片開場是一個婦女追一隻公雞,著實讓觀眾們一頭霧水,後來才明白,這是導演的有意鋪墊,影片的女主角——月芬就是和這隻公雞拜堂成親的。這是沂蒙山區的一個風俗,如果到了結婚的日子,男方確實有事趕不回來成親的話,可以由嫂子抱著公雞代為拜堂。月芬的未婚夫當了兵,仗打得熱火朝天,自然是回不來的。也就有了月芬和公雞拜堂成親的一場戲,也註定了她綿綿無期的守候。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託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檔案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樑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捨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鬥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記得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侷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很受感動,那個年代真是艱苦,我們的老區百姓為了支前默默無聞作出了多大的犧牲啊!

第3篇

?沂蒙六姐妹》講訴的是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孟良崮的婦女老小們是如何支援戰役的。他們雖然沒能在戰場上為國打拼,可是他們的後方支援是很重要的,正因為他們為前方戰士準備了必備的乾糧和打戰用品,才致使我們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最終勝利。片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動,感覺自我也回到了那個戰火硝煙的時代。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向沒見過她的丈夫,丈夫參軍去戰場,結婚時一隻大公雞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與丈夫認識一下,繡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為了做好後勤工作,她們晝夜不停地忙,攤煎餅,做軍鞋,在糧食短缺的情景下,她們自報奮勇,東借西湊,月芬一次借糧中,又和丈夫十指交錯,失去了一次見面的機會,丈夫拿著她繡的荷包又回到前線,月芬回來後痛哭一場,哭的那麼悲痛,那麼痛,讓人看了就心酸,落淚,最終丈夫還是永遠的留在戰場上,變成常青樹生長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獻血的情節讓我很感動,當醫生說:有沒有男人能夠來獻血的時候。月芬去鼓起勇氣說:“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陳毅說:“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沂蒙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齊,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90分鐘的故事在不只不覺中講完了,電影結束了。可是它所訴說的沂蒙精神,沒有結束。因為新時代的我們會毫不憂鬱地繼續傳承下去!今日的沂蒙山小調,唱的那完美,那麼動人!

第4篇

聽同事說《沂蒙六姐妹》很好看了,心裡就期盼著能儘快看到.那麼多所謂的大片,我沒有這種感覺,但這次不一樣,因為片名中的“沂蒙”這兩個字——我來自沂蒙地區.最終等來了——12月3日,中心領導帶領全體同事觀看了這片影片.

從影院出來,我的腦中一片空白.那位大娘叫什麼那位從拜堂開始就沒有見過丈夫一面的軍嫂叫什麼兩三天內要完成的任務是多少煎餅、多少馬草、多少軍鞋……我全都沒有記住.但我分明又記住了什麼.是的,我的腦海裡,清晰刻印下了那麼多鮮明的面容,那麼多生動的形象,那麼多悲傷的場面……我沒有流淚,但我的心在顫抖——親人們啊,你們全在我的心中!

回到家裡,老爹老孃已經做好了飯菜——他們還沒有吃呢,一邊等著我一邊看電視.哦,是中央八套演出的電視劇《沂蒙》.多麼熟悉的地方,我忘記中的老家就是這個樣貌:破舊的草屋、低矮的石牆、窄小的衚衕……這不也是六姐妹電影裡的地方嗎我的心境又沉重起來,跟著爹孃一齊看.我爹說,電視劇裡那個村子,他還去過.我娘是很少看電視的,這次也看入迷了——遠離家鄉來到那裡,她還沒適應過來,也許這回在電視上找到家的感覺了吧.

連著看了幾集,我的心又一次顫抖了.我仍然沒有記住英雄們(在我眼裡,那些鄉親們都是英雄)的姓名,但我記住了他們——犧牲前應對敵人刀槍的微笑,餓著肚子為戰士送糧食的腳步,把從小養大的八路軍的孩子毅然送回時的眼淚,……

我又看到了六姐妹的身影,我感覺自我站在那些鄉親們身邊、站在戰場上,感到身上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是一種憨厚而樸實、渾厚而綿長的力量,它是一支正義之師、一腔愛國豪情!

我想,《沂蒙六姐妹》展現的愛國情懷是感人肺腑的真正原因,《沂蒙》能動人心絃也是它所展示的正義與愛國之情.

怎樣樣才能愛國呢從小事做起吧,莫因善小而不為;從細節做起吧,細節決定成敗;父母健在的此刻就盡孝吧,千萬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在”.

第5篇

沂蒙山,那是在讀中專的時候一首甜美的民歌《沂蒙山小調》使我認識了她,“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時隔15年,當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沂蒙六姐妹》,再次聽到這首歌曲時,已經不是先前的味道了,裡面承載了太多、太多……

20__年12月3日午時,我們文體中心全體人員觀看了這部以戰爭為背景題材的愛國主義主旋律影片《沂蒙六姐妹》,那個午時,淚水洗禮了每個人的心靈,感動了每一個靈魂.

影片一開始六姐妹的形象一一進入觀眾視線裡,切入點找得很巧,以為孟良崮戰爭支前、完成補給任務為主線,以一對從未謀面的新人結婚為輔線,矛盾找得看似小卻很巧,整片的鋪墊就此展開.

感動之一:二胡音樂的滄桑進入枯枝、石磨、冰柱的沂蒙山區,隨著戰爭局勢的愈加嚴峻,二胡音樂反覆再現,悲涼和堅韌層層遞進,音樂第三次出現時,女子擔架隊奔赴在戰火中,沒有穿軍裝的柔弱無助的農村婦女本應是被人呵護的,但在炮火中,她們的身影卻凸顯出無比的堅強大愛……

感動之二:春英是一位樸實、任勞任怨、堅忍的紅嫂.丈夫犧牲,“別告訴俺婆婆、別告訴月芬”,一個人忍著……夜深人靜時,應對熟睡的兒子,心如刀絞……婆婆的棉坎肩傳給了春英,把女人的大愛帶到了前線,最終披在了一位受傷的凍僵的戰士身上……

感動之三:“俺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呢!!!”倔強機靈、善良正義是月芬的真實寫照.約定的婚期已到,丈夫卻在前線抗敵,她就抱著公雞拜堂成親,直到丈夫犧牲,也沒能見上一面.影片三次描述月芬尋找丈夫,第一次是羞答答的讓人心疼與憐惜,最終看著隊伍離去,大聲的把愛喊出來;第二次是狂喜、狂奔,可是趕回家裡,卻已人去屋空,成為一生的遺憾;第三次是浮橋下頭的凝望,那瘦小的身軀是多麼的堅強,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她就是用這種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摯愛.

感動之四:支前的糧食用盡了,婆婆說“把咱家的先用上……”,月芬“給臭留一口”,讓人心酸.那正是陳毅元帥的那句名言:“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攤過了長江”.

感動之五:“滿門忠烈、浩氣長存”原先堅強會如此殘忍,需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之所以能讓觀眾黯然神傷,眼含熱淚,就是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這種力量讓觀眾產生共鳴,

此時“沂蒙山小調”迴盪的耳畔,“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在我看來,沂蒙精神是一代中國女性艱苦抗敵、崇高的革命忘我精神.無論怎樣絕望的境況在她們的內心深處永遠都有期望,那是一種震撼欣慰的力量,她們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小家,同時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個民族興盛的期望.她們的笑是那麼的美麗,而她們的淚依舊凝結了我們今日幸福的寶藏.

當每個人哭紅者眼睛走出電影院,心境是一樣的,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好好去理解、去感悟.結合此刻我們正在進行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六比一做”活動,我們應當怎樣做相信每個人都會反思和改變.

電影《沂蒙六姐妹》是公司開展執政為民、廉潔高效教育活動期間組織觀看的,它是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說過去看過的許多電影、電視劇都曾讓我感動,那麼看完《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酸楚不已。山東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中國革命解放事業作出的無私而巨大的貢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關於沂蒙山的故事,自上國小那時起,許多我就相當的熟悉了。數次去沂蒙,都曾找尋過她的足跡。今天,當視線通過電影再次嵌入這片紅色土地時,那些淚水和硝煙大寫的歲月儘管走過了60多個春秋,但是,你仍能呼吸著它的氣息,撫摩著它的脈搏,那種博大、那種厚重、那種悽愴總是一次次使我的眸子發酸。沂蒙人民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是血、糧食、煎餅、布鞋、和千萬個戰士。電影演到一半,一旁的同事突然說了一聲:這就是六姐妹。其實,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這樣殘酷的戰爭,婦孺都深陷其中,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雖然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記憶也是慢慢變淡,而現實社會,耳聞目睹的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生活是藝術的本源,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源於深厚的生活積澱。電影的原型是真實的,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了中國女性的堅韌、活潑、勇敢、和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戰爭年代,最貧困、最落後、最底層的山區群眾形象,編劇及導演在刻畫這些形象時,避免了以往一些影片慣用的空洞的說教及公式化、概念化的東西,只是擷取了她們生活中的一些境界。整部作品以藝術真實還原歷史真實,以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讓人們在藝術的享受中真切感受到偉大的沂蒙精神的本源和內涵,它獨闢蹊徑,通過細小而彰顯偉大,通過畫面和細節展示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手法和觀念,因而兼具了強大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功能。電影還是不錯的,能體現出一些東西,特別有幾個情節,能觸及到我們的心靈深處,六姐妹中有四位老人如今仍健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悠揚的《沂蒙山小調》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獨具匠心的將二胡的演奏貫穿於其中,使其厚重深沉,達到了一種特殊的效果。當月芬知道自己未曾謀面的丈夫在戰場上犧牲,她回到家後才清楚在自己的家中,這已是第三位獻身於疆場上的烈士,在雪白的輓聯中,在眾多鄉親的跪拜中,低沉的二胡聲奏起,悲涼悽楚,我的淚水忍不住,又一次奪眶而出。

看完電影后,感觸頗深,這既是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又是思想上的一次昇華。我們要以沂蒙精神為鼓舞,學習六姐妹立場堅定、追求信念的崇高政治信仰;學習她們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風貌;學習她們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價值取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落實“執政為民,廉潔高效”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愛國熱情和工作幹勁,把沂蒙精神與工作相結合,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