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看《沂蒙六姐妹》心得感悟

觀後感2.1W

 觀看《沂蒙六姐妹》心得感悟

影片以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講述了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支援革命的感人事蹟。她們褪去了女子的柔弱,勇敢地站在了前排,像年輕漂亮的女班長樑懷玉在全村動員大會上說:“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他!”她將自己的婚姻奉獻。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沂蒙六姐妹心得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觀看《沂蒙六姐妹》心得感悟

 

觀後感

蒙山巍巍,鍾靈毓秀,孕育了多少豪傑。戰爭年代,多少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而今天我想說的是六個女人,她們就是沂蒙六姐妹。

向來的我不喜歡看戰爭片,血腥的場面,打打殺殺很是殘忍,可是《沂蒙六姐妹》這部電影卻給了我深深的震撼。這是一部有情感有血肉的電影,能給人帶來內心深處的思索和感慨。

影片以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講述了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支援革命的感人事蹟。她們褪去了女子的柔弱,勇敢地站在了前排,像年輕漂亮的女班長樑懷玉在全村動員大會上說:“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他!”她將自己的婚姻奉獻,將青春揮灑。記得影片開頭一位婦女在追著公雞,看我的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她的丈夫上了戰場,自己連丈夫的臉都沒見過,便和這隻公雞拜堂,這也註定了這是一場綿綿無期的等待,最浪漫最美好的守候。

沂蒙六姐妹只是萬千紅嫂的一個縮影,我們戰火紛飛的年代,千千萬萬的紅嫂在為和平年代而努力著。用乳汁餵養傷員的明德英,保護黨機密檔案的王換於......詛讓我動容的是李桂芳等人站在冰冷的河水中搭起了一座人橋,軍人們跑過木板過河,女人們的身軀就顫抖一下,她們咬牙堅持,子彈打在水裡,濺起的水花打溼了她們的臉,早已分不清是淚水還是河水。即便這樣她們也從沒想過退縮。終於,她們的雙腳被凍僵,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腳,她們哭,但是淚水裡更多的是對戰爭勝利的期待和希望。

高潮時分,聽見鄰座傳來的啜泣聲,我的心也無法平靜,如鯁在喉,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直嗆得人眼淚直流。對於現在的我們,戰爭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但無論如何不該忘了曾為我們和平年代奮鬥的人。

作為一個臨沂人,我很驕傲和沂蒙六姐妹生於一片土地。現在的年代,人們追求物慾和金錢,失去了最純真的美好,沂蒙六姐妹的沂蒙精神更應該代代傳承,用它來滌盪人們日漸空虛的心靈。

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記為了革命、為了我們和平年代而奮鬥的先人,今天的幸福是他們一步一步用鮮血、用生命換來的,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對前人的承諾。

觀後感二

在一天的軍訓之後,學校組織我們一起看《沂蒙六姐妹》。坐在偌大的多媒體教室,我的眼淚似斷了線的珍珠,在這一個半小時中從未停止。

《沂蒙六姐妹》講訴的是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孟良崮的婦女老小們是如何支援戰役的。他們雖然沒能在戰場上為國打拼,但是他們的後方支援是很重要的,正因為他們為前方戰士準備了必備的乾糧和打戰用品,才致使我們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最後勝利。片中的情節有許多令人感動的地方,使人感嘆我們來之不易的勝利,並使我明白,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多麼的寶貴。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直沒見過她的丈夫,丈夫參軍去戰場,結婚時一隻大公雞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與丈夫認識一下,繡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為了做好後勤工作,她們晝夜不停地忙,攤煎餅,做軍鞋,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她們自報奮勇,東借西湊,月芬一次借糧中,又和丈夫失之交錯,失去了一次見面的機會,丈夫拿著她繡的荷包又回到前線,月芬回來後痛哭一場,讓人看了就心酸,落淚,最後丈夫還是永遠的留在戰場上,變成常青樹生長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獻血的情節讓我很感動,當醫生說:有沒有男人可以來獻血的時候。月芬去鼓起勇氣說:"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沂蒙人有不服輸的精神,後方的婦女同前線的男人一樣堅強勇敢。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沂蒙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培育下,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而我身為一個沂蒙人,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上,正在播種這屬於我們自己的希望,我相信沂蒙精神會被我們傳承,併發揚光大。我們將帶領這座山換水繞的城市踏入新的篇章。

90分鐘的電影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對沂蒙精神的感悟還未結束,我們要懷著飽滿的熱情,美好的希望努力為這個城市繼續爭光,讓這個紅色的駐地在新世紀依舊散發奪目的光芒。

我們因生活在這個城市而自豪,而未來這個城市必將因我們而驕傲。

觀後感三

影片的開頭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糧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看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到這裡為止我們就已經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們為支援前線戰爭力所能及的努力著,沂蒙山上的女人們將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送上戰場,讓男人們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而她們也不甘於落後,通過為部隊提供糧食,草鞋來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們一方面強忍著對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寧可自己捱餓也要保證完成糧食指標。部隊裡的每一個戰士對她們而言都是自己的親人,都是自己要保護的物件。她們也有過猶豫,有過動搖,有過自私的時候,誰不希看自己的親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們明白沒有國哪來的家。這也正是她們的偉大之處。

影片繼續著它的講述,故事有徐徐地展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裡山路回孃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不得不承認當我看到月芬滿懷希望地推來房門卻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時,我也為之而落淚。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插肩而過,從此以後就是天人永隔,窮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過自己丈夫的容貌。緊接著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戰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當沂蒙山六姐妹歡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時,迎接她們的卻是親人們犧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們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時達到了高潮,煙莊人們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國人們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卻先人的鮮血的我們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先人為祖國的穩定、繁榮昌盛所做的犧牲,所奉獻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抱怨現在的不如意,在我們為遊戲、電影而荒廢時光的時候,想想先人們所付出的努力、鮮血,想想沂蒙山的人們,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改變。

觀後感四

電影感人至深,讓我對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月芬與公雞拜堂成親、春英的滿懷期待換來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為“偷糧”燒草棚、蘭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門板搭成人橋······這一幕幕的場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每一個細節和故事都激盪起我內心深處的感動和震撼,感動和震憾的不單是那未盡的姻緣、滿門忠烈,還有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國難當頭時的不畏艱辛、艱苦奮鬥的精神,更是戰爭將臨時爭相支前、舍小家顧大家、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沂蒙人民用自己寬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擔起了革命。雖然沒有一身戎裝,但卻用柔弱的身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火線橋,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當鏡頭出現戰爭勝利後一門三烈士的靈堂、滿門忠烈的匾牌與齊刷刷跪倒哭泣的父老鄉親時,那滲透在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衝擊和洗禮。陳毅元帥深情的說:“我就是躺到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人民……”,這是對他們無私奉獻最高的褒獎,不忘記沂蒙六姐妹,不忘記沂蒙精神。

沂蒙人民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所在,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不一樣的美麗人生。沂蒙精神的力量,歸根結底是信念的力量。堅定的信念是團結人民共同奮鬥的精神紐帶。這種信念是引領人民前進的火炬,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深知只有共產黨才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翻身得解放,這樣的信念引領著沂蒙人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形成了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我堅定的認為:只有樹立像沂蒙人民一樣的崇高信念,擁有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大愛和追求,這樣才會讓你的心靈更加充實,讓你的人生更加美麗。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遠離了硝煙戰場,生活在她們為之犧牲的新中國的和煦陽光下,在緬懷她們的同時,我們也要審視一下自己,作為擔當重任的我們,做得怎麼樣?在我們的黨員幹部隊伍中,時常有玩忽職守、貪汙腐化、欺上瞞下的害群之馬,他們一味地追逐個人利益,對理想和信念持藐視和不相信的態度,背離了群眾路線,損害了群眾的根本利益。對比沂蒙六姐妹,他們應該感到羞愧。信念的缺失已經摧毀了他們美麗人生的構建。

如何才能擁有美麗人生?在以往的工作中,面對一些矛盾和困難時,我們曾經有過畏難和憂慮。通過學習培訓和對沂蒙精神的理解,我體會到只有無私才無懼。心中過分計較,患得患失中沒有快樂。秉承信念,心懷大愛,追逐夢想,這才是美麗人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要儘自己所能,懷揣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信念,紮實做好每一項工作,認真面對和攻克工作中的難點,實實在在為身邊的老百姓做事,就無所謂困難和煩惱,美麗的人生也就在一點一滴中孕育而生。

沂蒙精神對於我的現實意義極其寶貴,不僅僅在於艱苦創業、不畏艱難的意義精神,更在密切聯絡群眾、走群眾路線的工作宗旨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作為基層領導者,樹立堅定信念,鑄就美麗人生,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安於清苦和寂寞,服務好廣大農民群眾。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會接待一些群眾的來訪,有的群眾情緒非常激動,甚至很憤怒,但我深知他們反映的問題,也許我們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在他們看來卻比天還重要。儘管他們說的不一定合情合理合法,甚至有時候是抱怨,但一定要聽下去,傾聽是做群眾工作的敲門磚,因為那是對群眾的信任,也是去了解和幫助他們的主要渠道。每次我的一個笑臉、一句問候、一杯熱茶都能很快穩定他們的情緒,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倍感親切。

基層是連線中央與地方的橋樑,溝通黨與人民的紐帶。基層工作“興”, 人民則 “擁”;基層工作“衰”,人民則“反”。中央與地方、黨與人民,魚水之道、舟水之理。把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把基層工作作為施展才華的舞臺,把無私關懷和真誠幫助帶到需要我們的群眾當中去,讓農家小院能夠聽到我們的歡聲笑語,讓田間地頭多一張晒的黝黑的臉龐。大到修橋鋪路、經濟發展,小到走村入戶、與群眾話家常,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每一片熱土上,滿懷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堅定的工作信念。美麗人生也就在群眾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中慢慢實現。工作因信念而閃光,人生因奉獻而美麗,這就是沂蒙精神對我的感召,也是我肩上光榮的使命。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萬個沂蒙人民的縮影,只是偉大沂蒙精神的部分。我深深體會到,沂蒙精神這幾個字背後那沉甸甸的分量——忠誠、信念、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時刻銘記先輩們的奮鬥歷程,並將沂蒙精神繼承、發揚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願做“魚水之道”的承接者,更願做“舟水之理”的踐行者。

觀後感五

作為一名臨沂人,我們對紅色歷史文化的耳濡目染。任時光飛逝,我們永遠也忘不了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第一人明德英;忘不了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託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檔案的“沂蒙母親”王換於;忘不了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忘不了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忘不了兩次從死亡線上挽救山東縱隊司令部偵察員郭伍士的紅嫂祖秀蓮;忘不了動員四兒一女參軍的王步榮大娘,其先進事蹟被編成歌曲刊登在1945年的《大眾日報》上,被魯中人民廣泛傳唱;忘不了積極參加抗日文藝宣傳,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這一崢崢誓言的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樑懷玉;忘不了捨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的女黨員尹德美……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上的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深深地為她們自豪和驕傲。

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我在沂蒙山區五次負傷,是沂蒙紅嫂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天,我們沒必要從影片的選題、製作以及場景、拍攝效果、燈光、音樂、臺詞、演員的演技等方面去評價該片,那是文藝評論家和影評家們的事。正如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形象一樣,我心目中也有一個沂蒙六姐妹形象。下面,我就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視角談一下觀後感。

在網上, 輿論說一上映就好評如潮,社會各界給予了高度評價。有人說,那是一種久違的感到;有人說,那是一場愛國主義的盛宴;有人說,那種滲透在她們血液中的沂蒙精神將激勵我們奮勇前進。毋庸諱言,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蹟,是我們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是我們臨沂人民的驕傲,是我們年輕一代的精神食糧,是我們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應高舉沂蒙精神的偉大旗幟,再創沂蒙大地的豐功偉業。

62年前那炮火連天的孟良崮戰役的相關細節我們不曾知曉,但沂蒙六姐妹的支前模範英雄事蹟我們卻非常清楚。素有紅色大學之稱的臨沂大學,一直以打造紅色品牌為嚮導。作為臨沂大學的一名學生,我認為透過該片,對我們來說要讀懂和做到的是:

一是大學廣大黨員幹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到學生中宣傳紅色知識,多帶頭組織一些紅色活動,再現那種軍民齊心的魚水深情場景,開創新時期黨和群眾血肉聯絡的新局面。

二是學校領導大力提倡畢業學生以及在校學員積極從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著力提升臨沂軟實力。該片的成功拍攝和公映,是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又一次嘗試,標誌著我市文化事業達到一個新水平。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從提升臨沂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出發,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行科學規劃。積極學習紅色知識,不斷構建覆蓋城鄉、功能齊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傳播體系。從而推動不斷加強對沂蒙歷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及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開發,抓緊制定並儘快實施民間藝術保護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