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文明禮儀伴我行8篇 突顯魅力,文明禮儀與你同行

“文明禮儀伴我行”,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基本素養,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重的重要品質。本網站旨在提供公文寫作技巧、規範和範例,以幫助讀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讓我們共同探索文明禮儀,提升自己的公文寫作水平,共建和諧和文明社會。

文明禮儀伴我行8篇 突顯魅力,文明禮儀與你同行

第1篇

大家好,今天我講的是“文明禮儀伴我行”。我們祖國從古到今都傳承著文明歷史、中華美德,所以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在家裡,爸爸教我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媽媽教我做個有禮貌的孩子,在學校老師教我樂於助人,保護環境……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班級是我們的家,我們要愛護它,不要傷害它,這樣整個學校才是個和諧的大家庭。”但是當我進入了校園,看見地上有兩片紙屑;當我走在走廊中,發現白牆上又多了個黑印子;我走在操場中,發現又有了兩個彩色的塑料袋。我們國小生幹不了大事,但把地上的紙片撿起來,塑料袋撿起來,把牆上的黑印擦掉,這就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如果每個人都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在牆上畫……這樣不就是個講文明的國小生嗎!

去年我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個小故事:“一個老奶奶買了一桶油,走的時候忘了拿售貨員找給他的錢,一位小姑娘發現了,把錢送給了老奶奶。”這就是一種文明美德。

所以我們每個國小生都要做一個文明的好孩子,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樣就是講文明!

文明禮儀伴我行8篇 突顯魅力,文明禮儀與你同行 第2張

第2篇

文明,幾乎在每一刻都存在。不管在什麼時候,就拿這一次來說說吧。

我約了幾個小夥伴下樓來玩。小李說:“咱們玩三個字吧!”“好啊!”我和小王異口同聲地說。“剪子、包袱、錘”結果小王輸了,我和小李勝了。小王開始抓我和小李,第一次小王抓到了小李,可就剩一點才能抓住呢!可小王偏偏說他抓住了小李,小李執著地說:“哼,你耍賴!你要再這樣,我們就不帶你玩了!”“呸”小王吐了小李一口唾沫。“你幹嘛?”小李說。“我不幹嘛!”小王說。話音才剛落,小王就出了一拳,小李不服氣,也給了小王一拳。就這樣,他們便激烈地打了起來。小李說:“你不講理。”小王沒好氣地說:“我就不講理!”兩人打得不分勝負。我生氣地說:“別打了,別打了!”可他們還在繼續打。我說:“既然咱們做了朋友,就必須互相幫助,哪有當了朋友就互相打架的。”我講完以後,他們停了下來。小王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應該這樣,對……不起!”小李高興地說:“沒關係!”兩人就拉起手來繼續高興地做遊戲。

看,這樣的事例我想不止一個,所以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和諧的`社會。

第3篇

對於我們這群孩子來說,過年就是吃團圓飯,收壓歲紅包,當然,也少不了拜訪親友時的幾句寒暄,也有長輩對我們學業的關心,在這時,文明禮儀就非常重要了。當走親訪友時,見到長輩應有禮貌的打招呼,不能不理不睬;吃年夜飯時,當全體舉杯時,應向長輩說出祝福的話;當長輩給予紅包時,應有禮貌的說聲“謝謝”……

前段時間,爸爸帶著我和媽媽去大姨家拜年,到家門口時,大姨帶著十五歲的女兒接我們,我剛想跑過去拉著堂姐進去玩,又一想到放假那天劉老師說的“在長輩面前要有禮貌……”我忍住好玩的心,滿面笑容的向大姨和堂姐拜年,跟大姨談了一點學習上的事,就去和堂姐玩了,看著堂姐為我準備的糖果、零食,我剛準備大吃特吃,耳畔又響起劉老師的諄諄教誨,便放下手中的零食,抱著堂姐說了聲“謝謝”,然後和她一起分享美味。時間過得真快,到了傍晚,我和父母與大姨告別回家了,在路上,媽媽告訴我,大姨表揚我了,說我越來越懂事,越來越有禮貌了。聽後,我心裡跟吃了蜜似的',甜絲絲的。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繼承和發揚文明和禮貌,讓禮儀之邦的美稱不會斷在我們這代人的手中,從今天起“文明禮儀伴我行”。

第4篇

生活中該如何做個講文明識禮儀的人呢?這有很多種答案。比方說受到別人幫助時道聲謝、在公共場所小聲交談等。說到這兒,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在一家快餐店見到的兩位年輕人。

當媽媽端來滿盤的.美食時,我立即雙目放光、狼吞虎嚥起來。我們一邊吃著一邊聊著,十分愜意。這時,鄰桌的兩位年輕人吃完了,其中一個人擦擦嘴站起來準備離開。

“不對,”其中一個斯文點的年輕人反駁道:“收拾自己的垃圾應該是我們自己的事啊,為什麼非要服務員收拾呢?!”

我頓住了,不由地向他們望去,只見兩人開始動手收拾垃圾,那個年輕人瞧見了我,朝我笑了一下,走了……

說真的,我很久沒有聽過這麼溫暖的話語了,我很敬佩那位年輕人,他讓我懂得了:如果我們身邊再多些這樣的人,那我們將擁抱一個更文明、更和諧、更美好的世界和未來!

第5篇

文明像一縷陽光,溫暖你我的心頭;文明像一泓清泉,淨化人們的心靈;文明像一盞航標燈,引領我們走出廣闊的海域。文明更是一句關懷人心的話語,在大雪紛飛的臘月,為人們送去溫暖,我相信,只要你我有心,就會發現其實文明一直在我們身邊,時時刻刻。

文明的教室,偏偏書香;文明的街道,秩序井然;文明的'風景,此刻最美……

接下來,我們來舉2個文明的案例,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案例1,公園裡一位媽媽牽著一個剛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媽媽剝了一個桔子,遞給了小女孩,桔子皮隨手扔在了路邊的草叢裡,小姑娘趕緊跑過去撿了起來,丟進了垃圾桶,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亂丟垃圾是不的,我們都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媽媽摸著小姑娘的頭,笑著說:“梅梅說的對,媽媽錯了,媽媽以後一定改,向梅梅學習,愛護環境”。小姑娘笑著、跳著……一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笑聲。

案例2,公交車上,一個老爺爺拉著一位老奶奶的手,慢慢的上了車,滿車的乘客紛紛站了起來,“爺爺、奶奶,坐這裡,坐這裡”,強著讓座,載滿了一車的文明。

讓我們大家都來做一個文明的人吧,從我行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第6篇

做人的點點滴滴藏身於不為人知的角落,只有體驗過其中的滋味,才能發掘出最閃亮的一頁。

校園,那美麗而聖潔的地方,吸收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所有的文明!然而,今天我卻踐踏了這方淨土,用自己的不雅侵蝕了文明的存在,如今想來,當初那場惡作劇多麼令人恥笑,回想著,雙目竟有些發脹,忙把頭扭向一邊……

剛看完這麼段文字:“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錢袋,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經失去了做人的真帝!”我被警醒星了,這不正在警告我嗎?回頭想想這事,若不是老師的當時制止,或許又會因為這不文明之舉磨出不可估量的火花,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

書本也曾告訴我:“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花裡映出一個天堂。”是啊!一個舉動就能折射出人的許多。回想到自己往昔的“崢嶸歲月”,是多麼令人憎惡及寒齒。那時心中的文明只侷限於很小,小的自己天馬行空,放流不羈的造成許多不文明的壞事,卻天真的以為那是屬於我們的豪邁。

既悔之,則改之。去過了那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體驗了那番滋味,便有了許多酸辛。懂得了無時無刻不遵守日常行為規範,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去踐行文明的要求。比如說見到師長主動行禮,同學之間以誠相待,吃飯時不多爭一秒,要知道,那一秒會讓你的.文明禮儀蕩然無存。總之,記住孔子所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同學們,既然都見到了我事後的落破,那麼,看熱鬧倒不如去改變自己,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己的認知水平;然後,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禮儀標準。若做到了這些,那麼你就正植風華正茂了。

文明禮儀與生活那麼近,那麼緊。踐行文明禮儀,不就如同品味人生嗎?我堅信,校園的將來一定是不可褻瀆,開滿文明禮儀之花的神聖之地。因為,曾有人去過那個陰暗的角落。

第7篇

文明禮儀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在每個人的心裡應該處處都有文明這兩個字,在人們的生活中你的一舉一動都將被人們注視著,所以,你的行為必須時時刻刻都是文明的。

也許,許多人認為文明就是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這就是文明,其實,把文明講大點兒是文化,把文明往小講就是我們個人的道德修養。文明是一條永不幹涸的河流;文明是一曲娓娓動聽的歌聲;文明活在每個人的心中;文明......

那年,我和弟弟第一次去大城市,舅舅帶我和弟弟去上海的`錦江樂園玩,我和弟弟很興奮,檢完票,還沒等我和舅舅阻攔,弟弟就衝進去,往某個遊戲場所外面的柵欄裡衝,結果把柵欄撞破了,弟弟摔了一跟頭,嚇得哇哇大哭,我和舅舅把弟弟安慰好,這時,工作人員趕來了,我和弟弟以為他是來找我們算賬的,“小弟弟,你沒事吧?”哦,原來他是來向我們道歉的......

文明只差一步,想想剛才那位工作人員,不但沒有向我們索要賠償,反而向我們道歉,這就是文明。

第8篇

文明,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美德,當然,偉人也不例外,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偉人和平民間文明的故事。

有一天,著名馬克思主義者列寧下樓,正巧碰上了一位清潔女工,女工手裡端著一盆水。那位女工一見是偉人,連忙退到一邊給列寧讓路。列寧微笑著,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經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這個字說得很重、很親切,這位女工將崇拜的目光投向了他,便上樓了。文明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偉人講文明,那我們普通人要不要講文明呢?答案是:絕對要!為什麼呢?下面請看事例:

有一天,一位女青年穿了一身長裙乘公共汽車上班,上車的時候,女青年的長裙拖在了上車的踏板上,身後跟著一位國小生,國小生沒看見女青年的長裙,不慎踩著了。女青年回頭一看,國小生慚愧地低下了頭,說:“姐姐,對不起,我沒有看到您的裙子,所以踩著了。”女青年微笑著說:“沒關係的`,是我的裙子太長了。”由此可見,一句文明話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出現的矛盾,增進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