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比例的意義》教案7篇 比例的妙用:帶你探索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本教案以“比例的意義”為主題,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比例的含義和作用,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比例解決問題。教案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比例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數學素養。

《比例的意義》教案7篇 比例的妙用:帶你探索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第1篇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成反比例的變化規律,並能初步運用,反比例的意義(參考教案二)。

2.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打下基礎。

(2)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怎樣的?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________,這兩種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________關係。

師:通過剛才的複習,我們對正比例的意義理解得很好。你們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麼時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反比例的意義)

例4 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加工的時間如下表:

師:請同學們開啟書自學,然後分組討論以上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比例的意義》教案7篇 比例的妙用:帶你探索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第2張

第2篇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1、 提問:什麼是比?一輛汽車4小時行160千米,說出路程和時間的比。

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一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1)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後,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A、把複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B、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提問:什麼叫做比例的項?什麼叫前項?什麼叫後項?什麼叫內項?什麼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麼位置?

(4) 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現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係?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

第3篇

1、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初步瞭解比和比例的區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 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4、 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比的有關知識,說說你對比已經有了哪些瞭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

1、 指名口答上題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課件依次顯示答案。

師問:口算完了,你們有什麼發現嗎?(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3:5=18:30 。

(課件顯示:“3:5”與“18:30”先同時閃爍,接著兩個比下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線)

最後一組能用等號連線嗎?為什麼?(課件顯示:最後一組資料隱去)

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發現有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自然流暢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已有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內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義,學比例有什麼用?比例有什麼特點……)

5、 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麼是比例呢?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麼叫比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 比值相等)

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本環節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比例,學生都能說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在總結得出概念之後,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引導學生讀一讀,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涵的理解。]

1、 出示例1 根據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⑴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⑵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練習1其實是對例題的巧妙補充。]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後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

(3)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環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麼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再出示: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等號兩邊各兩個數)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麼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同,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麼,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現比例的性質或規律嗎?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裡充分發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考慮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的引導,通過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絡,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

⑶完整板書: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數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再驗證)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並說說判斷的理由。

[評析: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後一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一。]

第4篇

1、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教學,結合例項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體會數學源於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重點:

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數學活動。在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資料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後思考討論,教案《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係?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律?規律相同嗎?說說從資料中發現了什麼?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學生在小組內練說發現的規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3、從表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一定)

如果字母y和x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k(一定)

師:根據正比例的意義以及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一)想一想: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彙報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麼?

(二):練一練。教師適度點撥引導,強調正比例關係判斷的關鍵。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說理由。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釐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3、買郵票的枚數與應付的錢數成正比例嗎?填寫表格。先填寫表格,再說明理由

②畫一畫,把上表中長度和價錢對應的點描在座標紙上,再順次連線起來。看發現了什麼?

第5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體會數學的規律美。

3、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審美愉悅。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出示cai課件(一張微型照片)。你能看出這是杭州哪一個景點的照片?的確,照片太小了,那現在老師將這張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由此出現一張平湖秋月的風景照。【誘發審美注意】

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建築設計師可將濱江四區的設計構想展示在一張紙上。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3)根據以往經驗,可將相等的兩個比怎樣?(用等號連線)

2、 讓學生任意寫出比例,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

3、 教師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數形式表示。

(2)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1) 這個比例已知的是哪兩項,要求的又是哪兩項?學生試填。

(4) 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並板書:在比例裡,兩個外項之積等於兩個內項之積。

2、根據18 x 2 = 9 x 4 寫出比例。【體會到數學的邏輯美,規律美】

不久前,汪駿強家的菜地邊高高矗立起一個新鐵塔,這天午後,陽光明媚,鄰居家剛讀一年級的小明又拉著汪駿強來到鐵塔下,玩著玩著,小明問道:“強強哥哥,這鐵塔幹嘛用?”“鐵塔嘛,架設高壓線用的,以後等電線架好了,可不能再來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壓線可危險了!”“那這個鐵塔有多高壓呀?”

第6篇

2.能判斷一個給定的函式是否為反比例函式,並會用待定係數法求函式解析式

3.能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反比例函式的解析式,體會函式的模型思想

1.重點:理解反比例函式的概念,能根據已知條件寫出函式解析式

(1)在引入反比例函式的概念時,可適當複習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式、一次函式等相關知識,這樣以舊帶新,相互對比,能加深對反比例函式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導學生對反比例函式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號左邊是函式y,等號右邊是一個分式,自變數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數是1,分子是不為0的常數k;看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由於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實數;看函式y的取值範圍,因為k≠0,且x≠0,所以函式值y也不可能為0。講解時可對照正比例函式y=kx(k≠0),比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k≠0)還可以寫成(k≠0)或xy=k(k≠0)的形式

教材第46頁的思考題是為引入反比例函式的概念而設定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探索其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通過觀察、討論、歸納,最後得出反比例函式的概念,體會函式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頁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係數法求反比例函式解析式的題,此題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學生對反比例函式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式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函式所蘊含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特別是函式與自變數之間的單值對應關係。

補充例1、例2都是常見的題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式的概念。補充例3是一道綜合題,此題是用待定係數法確定由兩個函式組合而成的新的函式關係式,有一定難度,但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回憶一下什麼是正比例函式、一次函式?它們的一般形式是怎樣的?

2.體育課上,老師測試了百米賽跑,那麼,時間與平均速度的關係是怎樣的?

分析:因為y是x的反比例函式,所以先設,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求出常數k,即利用了待定係數法確定函式解析式。

分析:根據反比例函式的定義,關鍵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寫成(k為常數,k≠0)的形式,這裡(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隻單獨含x,(6)改寫後是,分子不是常數,只有(2)、(3)、(5)能寫成定義的形式

分析:反比例函式(k≠0)的另一種表示式是(k≠0),後一種寫法中x的次數是-1,因此m的取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m-2≠0且3-m2=-1,特別注意不要遺漏k≠0這一條件,也要防止出現3-m2=1的錯誤

第7篇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律。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量關係中的一些特徵,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一列火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5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麼?

生:時間1小時,路程是60千米;2小時,路程為120千米;3小時,路程為180千米……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為1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現在我們從後往前看,時間由8小時變為7小時、6小時、4小時……路程又是如何變化的?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現了什麼樣的規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我們對這種變化規律簡稱為“同擴同縮”。(板書)讓我們再看一看,它們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是正比例關係。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麼?(兩人互相試說。)

師:如果表中第一種量用x表示,第二種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量與定量的關係?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例子嗎?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係,有的是相關聯,但不成比例關係。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係。

師:開啟書,並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合例題中的資料整理知識,發現規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後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的練習題,在反覆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構不斷髮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併為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