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起跑線觀後感8篇 「起跑線」:一部震撼內心的探索之旅

《起跑線》是一部以偏遠山村中國小幼兒園的成長曆程為主線的紀錄片,深入挖掘當今中國社會教育問題,並突顯出教育公平意識的重要性。本片通過給人們深入展示農村教育的現狀和生動的故事,讓觀眾對中國教育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認識。

起跑線觀後感8篇 「起跑線」:一部震撼內心的探索之旅

第1篇

當生命的號角吹起,誰家的孩子會在父母精心畫下的起跑線上率先開跑?

?起跑線》是一部印度電影,但電影的幕幕畫面不僅反應了印度社會教育,也將犀利的鏡頭對焦在中國、在世界的教育問題上。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印度父母為了讓自己年幼的孩子皮婭能進入高等學府學習不擇手段。他們熬夜排長隊拿到報名表、花重金購買氛圍良好的學區房、偽裝成窮人家庭試圖獲取貧困生學位……

終於,皮婭以貧困生的名義得到了入學機會。但父親卻漸漸明白皮婭奪取了本該屬於貧困生的權利,他發現在爭奪學位的過程中,他無情、他自私、他彷彿喪失了自我。“如果我不是一個好人,又怎能成為一個好父親?”他在學校的家長會上揭露了學校的腐敗、教育的無知。儘管他的演講慷慨激昂、振奮人心,但最後只有他的妻子為他獻出掌聲。妻子起立鼓掌的身影偉大而又渺小。

這對電影來說是個好結尾,但對社會來說卻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父母們總想把孩子的起跑線往前推再往前推。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好的永遠不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人生的起跑線從來不是掌握在父母、學校手中的。起跑線要劃近劃遠?人生該往哪跑?要跑得快或慢?路上會領略怎樣的風景?向來就該由孩子自己體會。

父母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總把青春年華的遺憾交給孩子來填補。又是何必呢?多數父母還未走過半生,為何不再給自己一次起跑的機會,再讓自己像孩子那般無懼地追逐夢想?父母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跑人,更應是陪跑人。陪著孩子一同奔跑,心中相互照應,就別再停下奮鬥的步伐。

最終皮婭跳上了父母捐資的一所平凡的公立國小的校車,踏上了人生新一條絢麗的起跑線。皮婭的父母也手挽手開啟了人生另一段奮鬥的旅程。

起跑線觀後感8篇 「起跑線」:一部震撼內心的探索之旅 第2張

第2篇

今天早上,我去奧斯卡工作室看了一部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故事,拉傑和塔米用各種手段讓他們的孩子皮婭——去了一所私立學校:買了一所學區的房子,辦了一張假證書,變窮了。最後,皮婭終於去了這所學校。在電影的結尾,他的父親出於良心發現並把皮婭送回了公立學校。

看這部電影不僅讓我想起了我媽媽,她花了一萬多元讓我去補習班。我也買了很多資訊,只是為了讓我進入一所好的中學。

我記得去年冬天,外面雪下得很大。外面多冷啊!但是當我媽媽聽到補習班老師說她想買材料時,她拿起衣服準備出門。我說,“媽媽,外面太冷了,你不買嗎?”我媽媽說:“不管雪下得有多大,有多冷,我都會買下來給你學習。”那時,我非常感動,我的母親冒著大雪為我購買資訊。

另一次,是今年7月8日,我要去洛陽參加第二外語考試的入學考試。我父母5點起床,開車送我去洛陽。在我考試的兩個多小時裡,我的父母沒有吃一口食物,也沒有喝一口水,他們在那裡焦急地等待著。考試結束後,我告訴媽媽:“這次這個問題太難了。我考試成績不好,我想我做不到。”我媽媽沒有說話,但是她帶我去了餐館,讓我吃了一頓大餐。吃飯的時候,媽媽說:“沒關係,我考試沒通過沒關係,成績不重要,只要我努力。”聽完媽媽的話,我的心又感動又慚愧。與皮亞的母親相比,我的母親對我很好。我很高興我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家庭。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我父母在背後給了我很多。我必須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第3篇

人生都有一條起跑線,有的家長就是從懷孕開始為孩子準備,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起跑線》這部電影的故事。

一對在印度開服裝店的小夫婦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為了他們即將上幼兒園的可愛女兒皮雅能進排名第一的學校,他們搬入了附近的高檔社群,找了顧問,想扮成上層階段。這是招孩子?還是招家長?事實說明是招家長。雖然一切順利,最後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學校不想招服裝店老闆的女兒。無奈的兩位家長只好用下策——“裝窮”。

他們搬到了貧民窟,獲得資格卻發現是搶了鄰居的資格,男主過意不去去找校長坦白,校長的一句話讓我驚呆了:“如果我把這個學位給一個貧困孩子,那我怎麼從中受益?”男主最後發表了一次演講,勇敢的批判了人們的思想,最後夫婦將孩子轉去了公立學校,故事結束了。

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階級。男主針對這個話題在演講裡說:“如果一個法國人或德國人英語說錯了,我們不會認為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一個印度人說錯了,那麼他就會被認為是廢物。”這句話使我感觸很大,明明是印度,卻要求說英語,校長將招生當做一場生意,不招貧困孩子。可在公立學校的孩子真的很差嗎?,不,並不差。他們的表演很精彩,可大家都覺得公立學校差,其實它並不差。

在電影結尾男主的演講雖然很有感染力,但始終只有女主站起來鼓掌,有兩位想站起來又坐下了,我感到一陣悲哀,這也許就是:我有良知,但面對這個社會,我選擇順從。

我覺得有一句話很適合形容這對主角,也可以送給大家,是電影《熔爐》裡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第4篇

20xx年第一週,選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它講述了印度一對中產階級的夫婦,為了能讓孩子上貴族學校,而引發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花費時間、精力,甚至有人為此受傷後,他們終於明白:孩子的起跑線不是物質,而是還原真實生活。大概是因為自己當了母親,所以,在電影的選擇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教育題材的電影。該部影片中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一、對孩子過度給予、過度保護,不可取!

影片一開始,媽媽帶女兒外出遊玩前,給女兒抹防晒霜,噴驅蚊液,在公園裡媽媽又不停地叮囑僕人注意這注意那……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是不是比比皆是呢!最近在看一本育兒書《正面管教》,書中提到:如果父母過多地幫孩子做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其實,父母在毀掉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的機會。因為父母在為孩子的事情承擔責任,而非孩子自己!對孩子過度給予、過度保護,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生命力遠遠比不上室外的景觀植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正確地呵護、引導、糾正,是父母要深入學習的課題。

影片中的媽媽對於孩子進貴族學校的願望極其強烈,以至於陷入深深的焦慮、恐懼之中。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情緒。昨晚特別感觸的一件事是,孩子扶著茶几在擺弄玩具,我和鄭先生在客廳裡拿著抱枕,佯裝著準備打架,孩子見狀立馬哭出聲來。我趕緊叫停,對著寶貝說:“寶貝,爸爸媽媽是開玩笑的,我們在玩,不是打架……”孩子這才止住了哭聲,這才一週歲的寶寶啊!所以,當你有焦慮、恐懼的情緒時,會同樣帶給孩子這些東西。影片中的媽媽中了自己不夠好的木馬,隨後又擔心孩子不能進貴族學校而落後於其他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的父母大概都有這樣的焦慮,所以,他們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卻不問問孩子的意願!所以,別把自己的焦慮恐懼帶給下一代,要讓孩子相信自己很好,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第5篇

在日本的武石國小中,我看到日本孩子們的午餐習慣井井有條。在一個餐廳中,孩子們已經坐好了,抬頭、挺胸,面前就放著自己的食物,可是卻不見某個孩子動筷子吃飯。原來日本的孩子們都是等到學生們來齊之後才開始吃飯。在日本國小生的餐桌上,只有一碗蛋湯、一碗米飯、一點青菜、一點古老肉和一瓶牛奶。

開始吃飯了,幾個女孩子就開始行動起來,幫助老師、學生們開啟牛奶的瓶蓋和繩子,並將這些垃圾進行分類後扔進垃圾桶。日本的小朋友們吃飯很努力,米飯一粒不剩,蛋湯一滴不留,連菜都吃得乾乾淨淨,就像剛剛被洗過一樣。就算沒有將飯菜吃光,也會井井有條地將吃剩的飯菜倒進垃圾桶內。

日本小朋友不僅注意禮儀、文明習慣,還注重牙齒的衛生。在每個國小生的桌子旁邊,都有一個自己的牙杯、牙刷以及牙膏。每次吃完飯後,國小生們就拿起自己的水杯,到飯堂那敞開式的水池去接水刷牙。等到同學們都吃完午飯後,就有一些學生開始擦桌子。在沒有監工、老師和指揮的情況下,許多同學都自行幫助同學們收拾垃圾和喝奶剩下的瓶子。還有同學收拾托盤,將它收拾的乾淨、整齊。

為什麼?因為日本孩子們勤勞。為什麼?因為中國孩子們沒有這個意識。為什麼?因為這就是日本孩子們的快樂、習慣,而中國人卻沒有!日本孩子們會為同學及老師們開啟牛奶,我們會嗎?日本孩子們會懂得垃圾分類,我們會嗎?日本孩子們會為其他人做飯,我們會嗎?不會……

這,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結果。我們只被日本侵略中國這個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實際上,只是日本的政府壞,但孩子們心腸都是好的!這,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結果。

第6篇

今天上午,老師帶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印---《起跑線》。這部電影講的是:拉吉和米塔為了讓自己的女兒皮婭上一個好的幼兒園;想盡了各種方法:換房子、上提高班、找關係、扮窮人……終於把皮婭送進名校。影片最後,因為父親良心的拷問,皮婭最終還是去上了公立學校。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皮婭的父母為了讓皮婭上一所好學校而付出的努力。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的,為了我以後的人生更加美好,從小就給我報補習班,讓我長大可以有自己的特長,花了很多錢、付出了很多辛苦。爸爸每天努力地工作,起早貪黑。有一次,爸爸得了重感冒,但為了工作爸爸並沒有去醫院,結果在第二天爸爸咳嗽加重了,迫不得已在屋子裡打吊水,剛打完吊水就又去工作。醫生建議在家休息,但爸爸還是執意去上班了,那時我就在想:長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記得還有一次,我下學的時候下了暴雨,我當時沒有帶傘,就在我以為自己要淋成一個落湯雞時,我看見媽媽像救星般向我走來。我急忙跑過去抱住媽媽,媽媽什麼也沒說,拉著我的手往前走。到十字路口時,地上的水已經淹到了膝蓋的位置,媽媽把傘給我,二話不說地把我背起來,蹚過去。回到家時,媽媽的褲子和鞋子都已經溼了,我趕緊去把毛巾拿過來讓媽媽擦,媽媽當時還笑著誇我:“寶貝,真孝順呀!”其實,媽媽才應該是被誇的那一個。

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爸爸媽媽任何舉動都是為我們好,即使有時候是訓斥我,也是為了不讓我們再犯這個錯誤!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長大了孝順爸爸媽媽。

第7篇

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可是,我們中國的學生最大的缺陷就是控制自己習慣的能力。

在日本,就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在吃飯時都是自己打飯觀後感大全,能吃多少打多少,儘量把飯菜吃完。吃完飯以後再自己刷盤子,擦桌子。他們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強。在我們中國,一個班級中一般有100%60的人去各自的小飯桌,還有100%40的人可能家離學校比較近,就可以讓爺爺或奶奶或姥姥等等的親人去接,或者是會自己家。可日本的學生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學校解決了中午飯的問題。他們都是自己來照顧自己。

他們不僅僅管理自己的的能力很強,而且他們也很樂意去幫助別人。視訊裡有一段話是這樣的:不久,日本的國小生就和中國的國小生漸漸地熟了起來。

我們中國的學生不像日本的學生吃多少挖多少飯菜,而是先挖上特別多的飯菜,管他吃不吃得了呢!然後按照自己的飯量去吃,吃飽了以後實在吃不下去了,再往餐盤裡一看,還有一半的飯菜沒吃上呢!

當我們中國的國小生和日本的國小生一比,發現自己卻了很多很多,雖然日本人很狠毒,但是,他們管教孩子的能力是非常好的。不僅可以教育孩子可以吃多少飯挖多少飯,儘量把餐盤裡的飯全部吃光光,還很好的教育了吃完了飯就要收拾盤子,自己洗自己的盤子,把桌子髒的地方擦一擦,要不然就沒有人幫你幹著一些活了。而我們中國的學生呢?吃完了飯讓別人給自己擦桌子,洗盤子,自己不幹一點事。

人是要學習,沒錯!可是連生活的基本常識自己都做不到,學那麼多的習還幹些什麼呢?

第8篇

起跑線上的較量,是一位中國老師帶著自己的學生到日本的石武國小一起就餐拍下的照片,做成了視訊。

老師剛剛帶著學生進入飯堂 ,就看見日本的國小生井然有序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動筷子,等到我們的學生開始吃的時候,他們才開始吃飯。而且有的國小生在幫著飯堂做飯、端牛奶。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我們的學校,,我們的飯堂,每到吃飯的時間同學們就一窩蜂似的衝進飯堂,而且還很不安靜,幹什麼的都有,整個飯堂都亂糟糟的,哪裡能說得上是井然有序。再看看人家日本國小生,多麼安靜,多麼懂得待客之禮。

之後,他們開始就餐了。這時,幾個小女孩開始幫忙把中國國小生和老師桌上的牛奶解開,然後分類扔進了兩個不同的垃圾箱。在解開牛奶後,每一個日本國小生都把自己碗裡的飯吃得一粒米也不剩,並且為了不把牛奶瓶打碎,他們都把牛奶瓶橫著放在餐盤的一邊。再看看我們中國國小生這邊,碗裡,都是剩菜剩湯,牛奶瓶站立在餐盤的一角,看起來搖搖欲墜。從這就可以看出中國國小生和日本國小生的素質問題了,這就讓我想起了一條廣告,中國人一年浪費的糧食,可以足夠讓兩億人一年吃的飯。想一想,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再想想,全國有多少人吃不上飯啊!我們卻這樣浪費!

再看看日本國小吃完飯後都幹些什麼,首先,每一個日本國小生都沒有閒著,都在幫忙清理飯桌和飯碗。再想想我們自己,這些日本國小生做的事,在我們中國,往往是那些在廚房裡工作的大娘做的事情,我們自己是不是該感到自愧不如,是不是該向日本的國小生學習。這就是我們和日本國小生起跑線上的差距,如果在這起跑線上的較量,我們不能勝利的話,以後中國該怎麼辦?難道還是像原來一樣被別的國家欺負嗎?我們當然不希望這樣,那我們就應該去超越他們,和他們做的一樣。希望大家以後都可以向日本小朋友一樣,不要被他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