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做優秀教師心得體會3篇 教育藝術之路:成為卓越教師的心得

本文將圍繞“做優秀教師心得體會”展開討論,通過總結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感悟,分享他們在成長路上的點滴收穫。無論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還是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我們希望能從這些教師的親身經歷中汲取靈感,為優質教育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做優秀教師心得體會3篇 教育藝術之路:成為卓越教師的心得

第1篇

通過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這次學習,使我感受到了名家的風範,而且指明瞭課堂教學發展的新方向、新境界,使我開闊了知識眼界,加深了我對新課標的瞭解,提高了思想意識,更新了教育觀念。

名師都是在艱苦環境中或自設的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面對名師,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的光環,我們看到的只是鮮花和掌聲,豈不知,他們的成功是用多少汗水和心血換來的啊!如果沒有這些超乎尋常的付出,哪裡有現在的高度?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在講座中說過:“用自己的今天超越自己的昨天,加強自己的人生幸福感。”現在已經成為教育改革家、名師的他仍然在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世上只有想到而沒做到的事,沒有不想就做到的事。”如果沒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和目標,不願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付出艱辛的努力,那我們會留下終生的遺憾。

當教師把“職業”看作事業,把課堂視為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進行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自己的整個生命時,才會發現我們的教育是那麼充滿魅力。

魏書生老師在《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文中寫道:“‘愛,是最好的教育。’這種教育本身是人類豐富的情感中最亮麗的一筆。這是一種浩大而又包容一切的情感,它浸透在我的生命中,豐富著我生命的每一個細節。於是,在從教這條路上艱難地跋涉。”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超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分汗水,幾分收穫,正是因為魏書生老師這份真摯而深沉的愛讓他的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花開花落,春去秋來。當看到沉默寡言的女孩同大家愉快地交談,當看到調皮的男生為同學倒上一杯熱水,當看到我的學生們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歡呼雀躍,當看到一張張賀年片雪片般地飄來,我會欣慰地告訴自己,我自豪我的選擇,我的生命,就是一首靈魂的頌歌!”

從專家身上折射到我們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呢?下面我就數學學科談幾點我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更新觀念,轉變方式,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我們教師首先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儘快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學模式,摒棄相對滯後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其次要切實轉變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讓教師真正地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方式上要注重以學生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關注體驗性的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

加強教師自我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的反思是從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反思。教學前反思具有預測性,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分析能力;教學中反思具有調控性,使教學成為一種多向的互動,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學成為一種理性的評價,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總結能力。我們教師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現在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善於從中發現問題,從而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形成理性認識。

做優秀教師心得體會3篇 教育藝術之路:成為卓越教師的心得 第2張

第2篇

在師德培訓前,我已經在網上關注過xxx老師的新聞,當時看了就感嘆不已:又一個年輕有為的老師倒在了三尺講臺,又一個芳華生命被病魔奪去。培訓中,我觀看了xxx老師“人生最美的一課”的紀錄片後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看到她的爸爸、學生講到動情處時,我也不禁眼含熱淚,為她的堅強和樂觀所折服,為她的堅守和努力所震撼。在微信群裡,我把陳瑩麗老師的感人事蹟分享給一些朋友,有一些不是教師的朋友很不理解她的行為:都知道自己病了,還不好好休息,她不珍惜自己的身體還值得學習了?

她不是應該更牽掛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嗎?我告訴他們,你們的不理解才正是了她的偉大之處。她若和常人一樣身患惡疾,痛心疾首,擔驚受怕,早晚也是鬱鬱而終。而她選擇了把有限的生命傾注在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和學生身上,這種選擇和精神多麼令人欽佩!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而陳瑩麗老師雖然把握不了自己生命的長度,她卻掌握住了生命的寬度,讓它無限地延長、深化為影響眾人的思想,成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們的榜樣楷模。

我們生於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去審視那些追名逐利和日益浮躁的內心世界時,會發現也許成功和偉大的定義過於狹隘了。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陳麗瑩老師這種平凡中孕育的偉大,每個人的崗位本就平凡,何不用我們自己微弱的行動去對映屬於自己此生的“偉大”呢?我們常說“捨己為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只有年輕人擁有了這樣一種無私奉獻,願意為國家、社會、家人獻出自己的精神,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好。我們雖然可能在做著平凡的`事,但是無論是什麼崗位都有著它自己的價值,無論你是什麼職業,只要你滿懷激情,懷揣著夢想做著對社會有益的事,那麼就是有價值的。xxx老師的工作精神,她對學生的這份熱愛是我們所有青年人應該去學習的。

在被xxx老師的感人事蹟深深感動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重新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健康,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教師從事著既消耗腦力和體力的工作,又承擔著沉重的工作壓力,由此帶來的健康隱患是多方面的,相當多的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而我自己也是一名身患重病的教師,只不過我比陳瑩麗幸運: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減輕工作,休養生息。我自問做不到陳瑩麗那般捨生忘死,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上,這也是我和她的不同,和師德楷模的距離,平凡和偉大的差距。

從我自身的生病經歷來說,我深深地覺得教師的身心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致於身心俱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健康意識,適時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要正確看待目前教育體制改革中的競爭,勇敢地面對競爭,積極地適應競爭,並學會釋放競爭所帶來的壓力。教師要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與社會活動,不斷擴大生活圈子,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遇事樂觀,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生了病,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著自控,保持心態平衡;被誤解,能胸懷坦蕩,剋制、容忍。

第3篇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自從當了老師開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不管當初是怎樣走上這個崗位的,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對得起老師這位稱號的。

左相平所做的也是大多數老師在做作的,無論是關心學生學習,還是關心學生的成長,還是關心學生的未來,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身體成長上,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在做作這樣相同的事情。

我們許多老師都是在默默無聞地做作這樣相同的事情,許多老師去了又有許多老師來了,還是在做作這樣一個相同的事情,許多人的事蹟我們沒有人去發現去挖掘,也沒有人去在乎這樣的事情,但是老師的工作最終還是需要有人乾的,仍然還是會有許多象左相平老師一樣去實實在在幹好老師工作的老師,所幸的是左相平老師的工作被挖掘了出來,讓人們知道還有那麼一些人在為教育事業默默無聞地工作著。

我們知道我們的時代在進步,科學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需要的知識在進步,我們許多的老師並不缺少實實在在的工作精神,但是卻缺少迅速適應社會變化的精神,或者說是能力,當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如何讓我們儘快地適應這種變化,擁有這種精神。

左相平老師說得好,“我實際上沒有什麼信念,我就想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個家長放心的老師,當一個人民滿意的老師,不要誤了學生,就是這樣,其他的`也沒有想過。我從心裡想的就是你既然愛這個崗位你就要讓學生喜歡你。 ”

要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個家長放心的老師,當一個人民滿意的老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好說不好做的,特別是當一個現代讓學生喜歡、家長放心、人民滿意的老師就更不容易了,因為我們現代的教育不只要實實在在的工作精神,還需要大膽創新的精神,需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的能力。

我們學習左相平老師,實際上我們是要能夠借這東風,達到我們在教育教學能力上徹底轉型的目的,我們現在的許多老師每天都在工作上辛苦地幹著,可是總不見效果,為什麼呢?因為在做許多無用功。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不只是要苦幹,還需要巧幹,不會巧幹是不可能幹好現在的教師工作的,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去獨立自主的學習,是如何建立學生能夠終身學習的教育機制,然而我們現在的許多教師的力氣都沒有作在刀口上,而是用在了刀背上,所以見效微小。

當然一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如何是與這個學校的領導者如何去進行管理和要求是有著很大關係的,左相平老師的教學成功不只是因為他的教學能力方面,還在於他本身就是校長,他的管理,他的決策自然就是符合他的教學要求的理念的,而我們其他的學校是否也是這樣的符合教師們的能力盡量發揮的理念呢?

比如在備課上、在上課上、在管理學生上、在學生作業上、在學生輔導上、在營造教學環境上、在保證教學條件上、在處理師生關係上、在考勤方式上等等許多相關問題上都會帶來不同的正面影響或者負面影響。

如果我們是真的為教育教學著想,那麼這些問題是不可能被忽視的。

我希望我們學習左相平老師的事蹟,是為了借一個讓我們的教育事業獲得進一步發的機會,而不是以往那些徒有形式的老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