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紅與黑心得體會範文2篇 紅黑心得體會:人性、社會與命運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貴族青年朱利安·索雷爾為了攀登社會階梯而不擇手段的故事。小說具有強烈的社會現實主義色彩,揭示了封建社會貴族和教會的黑暗和腐敗。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紅與黑》的心得體會範文。

紅與黑心得體會範文2篇 紅黑心得體會:人性、社會與命運

第1篇

說來真是慚愧,大三了才讀到這本世界文學名著《紅與黑》,但還是十分慶幸在我人生中重要而迷茫的這段時間讀到了它,於連的一生對我們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有重要的警示,於連身上有我們的影子。

於連的一生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他的自我意識太過強烈,這與於連所述的社會家庭環境有關。他的家庭沒有給他一種正常的溫暖和愛,父兄的極力排擠,母親形象的缺失,是這個“鋼鐵”家庭缺少一種柔和的力量,而於連則是一種相對柔弱的存在,但是這樣的家庭容不下這樣一種力量的存在,父兄的粗橫蠻暴,唯利是圖,金錢至上,與於連的俊美,聰慧和敏感是水火不容的,於蓮的有點在這個家中全都當做不可救藥的缺點和恥辱,動不動就拳腳相加,於連只有去老軍醫和西朗神父那尋求缺失的父愛和自己價值的實現。生活的壓抑,讓他的外部發展力量受到抑制,被抑制住的就轉化成內部的自我意識世界的建構力量,所以他的內心是極為豐富的,他必須要在心裡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賞識自己的才能,並且給予自己崇高的希望和地位才能存活下去。

於連崇拜拿破崙,拿破崙的形象是野心勃勃而身材矮小,並且是從一個從小軍官到後來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直到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叱吒歐洲,雄才偉略,戰場上的英雄。拿破崙的傳奇人生,讓同樣身在底層,體格柔弱的於連找到了某種向上攀爬的偶像力量,給了他可能,所以他深深的崇拜這拿破崙,並受到拿破崙平等,自由,博愛的思想影響,和極強的報復心,好勝欲,都有一個精神指導,即對拿破崙的崇拜。他相當將軍,因為將軍可以掙好多錢還有權威,後來他又想當神父,因為神父可以拿到不少的錢還受人尊重。後來有機會去市長家裡做家教,他第一反應是不願去做僕人,當有人愛他時,他內心的第一感覺也不是溫暖和開心,而是報復了市長,戰勝了公爵,證明了勇敢,他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一種自我存在的價值地位,他感知愛的能力已被這種力量所遮蔽,他只有事情過後滿滿回想才能發現自己是愛德瑞納夫人的,自己是愛瑪特爾小姐的。

於連愛上德瑞納夫人,或許是德瑞納夫人身上與他理想中的母親的形象的一致性,優雅而又富有愛心,可以撫慰他敏感的心,包容,照顧他,讓他在市長府邸感受到被尊重和地位的抬高,他不接受那個女僕,因為女僕的地位不能給他尊嚴上帶來滿足,他的偶像拿破崙也曾以女人為階梯。拋開所有這些,於連是愛德瑞納夫人的,從最後於連在獄中和德瑞納夫人的對話可以看出,是德瑞納夫人將他從那個由野蠻男人包圍的“鋼鐵”家庭中解救出來,讓他感受到了來自女性的關愛,讓他冰冷的世界得到一些溫暖。

德瑞納夫人與瑪特爾小姐是兩種不同的女性,德瑞納夫人身上的自我意識比較弱,而瑪特爾小姐身上則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勇於追求,德瑞納夫人顯得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在宗教信仰與愛情之間搖擺不定。於連在臨終前需要的是德瑞納夫人的包容之愛來溫暖自己,於連太孤獨,太敏感,他說德瑞納夫人是他的情人,瑪特爾是他的妻子。

於連的奮鬥史與拿破崙很像,他努力,抓住時機,機智,勇敢,具備幾乎一切成功的品質,他極盡所能的奔赴成功之路,可是他的內心卻住著一個定時炸彈,是他的過於敏感,極端的自我讓他一直在刀刃上走,時時會引爆,到最後他終於沒能控制住內心的自我膨脹,而向德瑞納夫人開槍,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的內心才平復,才撥開了迷霧,看見了人生,也才看見自己的內心,找到那個硬殼裡面的自己。於連非得毀滅才能領悟嗎?

拿破崙給了於連一個夢,這個夢在一點一點向於連靠近,於連也被這夢吸的越來越緊,不能自拔,在森林裡看不見森林,於連置身其中無法看清自己,這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處在青年時期,一直迷茫,看不清,等明白之後也就過了青春階段,如何在青春的衝撞裡掌控好自己?不畏浮雲遮望眼?不責怪於連,真的很難做到,特別是擁有那樣的才華,又有那樣的時機。

於連的一生是一個典型的底層青年人奮力攀爬的形象,想要出人頭地而不惜背棄了信仰,完全的利己主義讓他的人生失去把控,他是可憐的,今天的我們和於連有萬分的相似,沒有強有力的背景,想改變現狀,要自己努力改變人生現狀,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價值觀被社會現實的殘酷所扭曲,唯一的堅守就是要想盡辦法逃離現狀。當捨棄一些東西后,就會變得容易被社會接受,也容易成功,怎樣選擇確實是個難題。而於連就是一個極端的體現,我們也會面臨他的選擇,到那時我們就不會對於連是單單譴責,而是一種理解與憐憫和悔悟。

紅與黑心得體會範文2篇 紅黑心得體會:人性、社會與命運 第2張

第2篇

讀《紅與黑》是一段太過漫長的過程,因為時間已給了作家和作品最無私而又公正的評判,我的閱讀態度自不能像對暢銷書那樣肆無忌憚,又不能像對言情小說那樣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靈去與那個時代交談,重點也放在歷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領我啃完著本書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從一紙簡單的刑事案件資料中展示出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畫面,把一個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對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制度,進行歷史和哲學研究的水平。小說令我看到在生硬的歷史書上無法感受的,那段法國大貴族和資產階級交替執政的關鍵時期的狀況。我從中瞭解到現實主義作品的另一種藝術特色——司湯達傾心的人的“靈魂辨證法”;這與以往我從《高老頭》、《歐也妮?格朗臺》中體會的巴爾扎克的“造成一個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書最耀眼也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於連?索雷爾,“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反抗所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質描寫而突出心靈跟蹤的手法強化的,正是於連處在青年的衝動下追求“英雄的夢想”經歷,這是對那個社會形態的反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會現實阻礙實現抱負時只有兩種選擇:退避或是反抗。那些當著小職員不求上進、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們或許平庸得舒適卻被社會的前進所淘汰。能不斷樹立人生目標、決定實現人生理想的便是和於連有同樣氣概的反抗者。這個時代當然不歡迎虛偽的言行作為手段,但仍然需要對生活的熱情來反抗空虛的度日。這樣,於連悲劇性的結局除了昭示“個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對當今社會更實際的意義。

寫至此,不得不引到這部小說的一個“創舉”——使於連與德?雷納爾夫人“心靈的愛情”和於連與德?拉莫爾小姐“頭腦的愛情”相映成趣。儘管這兩個貴族女性的愛情方式迥然不同,一個深沉,一個狂熱,他們在這兩個基本點上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本階級的厭惡,對封建門閥制度的叛逆。記得當於連發現自己的愛情正蛻變成虛榮的工具時說“我把自己毀了”,可之後的細節是“一種高傲之間帶著惡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摯、最強烈的愛情的表情。”這時的貴族小姐卻是擺脫了一向慢得像烏龜爬一樣的生活,用喪失尊嚴的方法博得愛情。書中兩段悲劇愛情的進展始終伴隨著新貴的若即若離和於連的自卑帶來的懷疑,直至生命將要終結時,愛情才爆發出無濟於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懷。

當我將落筆時,發現用意識寫出感想的時間已可與用精神閱讀原著的時間相比較了。我興奮於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啟示,感動於那些儘管扭曲而依然壯烈的愛情片段。當有人提及《紅與黑》,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讀過”後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過”。

於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盪的年輕生命,流淌著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此,人們可以作出很多評判——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鬥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說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採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於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雖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傑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後能廁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麼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是困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惑著我們的於連。在他心目中,幸福並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當中。他為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責任”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一次次地發跡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飛黃騰達,他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為此,他製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虛偽手段,他超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他畢竟是個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深深自責。因此,他的計劃總會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我們不難發現於連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並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態,僅僅是感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後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著緊接著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這些所謂的幸福僅僅是表象而已,於連為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當他以為德。萊納夫人的一封信斷送了他的幸福時,他想到了報復,最終被投進了監獄。在獄中反而使他從社會的束縛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偽裝和麵具,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質的幸福。他放棄了逃跑和上訴,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對死亡。

對於於連的愛情,我們同樣懷著強烈的興趣。因為於連的成功幸福既而毀滅都與他的愛情緊密聯絡著的。他的兩個戀人——德。萊納夫人和瑪蒂爾德伴著短暫而奮鬥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別來看看於連與兩個戀人的戀情。於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於於連對她的誘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謂的“責任”,這是一種對貴族老爺的報復,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是德。萊納夫人的善良、淳樸、溫柔深深地打動了於連。一段時間,他瘋狂地愛上了德。萊納夫人。可惜這顆愛心又很快被種種野心佔有了,直至最後才又復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