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4篇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4篇

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1

《紅與黑》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風俗畫,全面地展現了當時法國從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貴族教會、資產階級和貧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作者司湯達賦予了主人公於連十分豐富的性格,他是一個自尊、自愛、勇敢、真誠而又自卑、怯懦、虛偽的矛盾統一體,他既充滿激情而又冷靜,既要確立自主,有時又表現出屈從和依附。

他的性格,他所生活的時代,註定了他必將是一個悲劇。所謂悲劇,就是將美的事物打碎了給別人看。於連不是一個偉人,但確實那個時代一類人的代表,他善良、勇敢、真誠,他有著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躋身於上層社會,擺脫貧困。他奉拿破崙和盧梭為精神導師,以九死無悔的精神,不擇手段地向法國上層社會邁進,希冀完成自己的巨集偉志向。但這種超越是非歷史的,勢必被時存秩序扼殺,他的無可挽回的死也因而產生了深厚的審美意蘊。

他是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王權貴族壓制之下的小資產階級反抗者的典型。他憑藉不屈的意志,採用各種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表現出令人歎服的超越現實的精神。於連並不滿足於基本的生存權利,而是要突破社會對人的束縛和限制,追求個體思想的真正實現,顯現出對現實時代的超前性。他的行為方式是不擇手段的,結局是可悲的,然而把這一形象昇華到超越倫理道德、社會政治之外的美學範疇,他就不是一個平常的奮鬥者、野心家,而是一個具有充分審美價值的物件,因為他有超出一般人之上的特殊品格和頑強的精神生命,所以,於連的悲劇具有深刻的審美價值。

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2

《紅與黑》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就是書名。這裡的“紅”代表了什麼,“黑”又象徵了哪些事物?強烈的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了起來。

讀完《紅與黑》以後,我終於明白了"紅“代表流血和犧牲,而“黑”則意味著黑袍和教會。小說的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他既真誠又虛偽,既痛恨貴族,又漸漸同流合汙,他喜歡坦率自然,但背地裡又耍盡花招……作者不惜筆墨,通過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詳細描寫,把變化莫測的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寫出了一人千面的真實;打破了傳統小說中的人格設定: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善惡分明。相反,於連卻亦善亦惡,亦真亦假,時好時壞,而且還有一顆敏感的自尊心。這跟他的家庭背景和當時的年代有著緊密的不可分割的關係。於連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中,飽受父親的摧殘,何況他還置身於那個復辟當局統治的腐朽和黑暗之中,導致他擁有了極其敏感的自尊心,從小產生的自卑感造就了他的高傲,高傲到不願受別人一丁點兒責備。他的高傲和不可一世使得他的野心越發不可收拾。他的野心和自尊心某種程度上也為他贏得了一定的好處,但是過於追求自尊心和麵子,最後踏上了一條與反動當局同流合汙的道路,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直到最後被送上斷頭臺才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的過錯,也有機會被放出來,但他始終不肯向“黑”低頭,最終慘死在了斷頭臺下。

不過我想於連應該不後悔,因為他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說出了戰鬥的宣言;這一次,他站在了普通大眾這邊,控訴了階級不平等,控訴了庭上所有的貴族,更控訴了當時的統治階級;這一次,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黑”色的道路,選擇了“紅”色的道路,用自我犧牲做出了最後的反抗,吐露出了普通大眾的心聲。

《紅與黑》是一本享譽世界、傳世百年的文學名著。

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3

《紅與黑》是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品。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個人奮鬥的經歷與最終失敗,尤其是他的兩次愛情的描寫,廣泛地展現了19世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強烈地抨擊了復辟王朝時期貴族的反動,教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新貴的卑鄙庸俗,利慾薰心。因此小說雖以於連的.愛情生活作為主線,但畢竟不是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政治小說。

司湯達是善於從愛情中反映重大社會問題的文學大師。於連的兩次愛情都與時代風雲緊密相連,這是當時階級角逐的一種表現形式,他對德雷納爾夫人後來的確也產生了真正的感情,但開始是出於小市民對權貴的報復心理。因此,於連第一次佔有德雷納爾夫人的手的時候,他感到的並不是愛情的幸福,而是拿破崙式的野心的勝利,是狂歡和喜悅,是報復心理的滿足。

如果說於連對德雷納爾夫人的追求還有某些真摯情感的話,那麼於連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愛情則純屬政治上的角逐,瑪蒂爾德既有貴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氣質,又受到法國大革命的深刻影響。她認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會的必定是像於連這樣富於朝氣的平民青年。同於連結成伉儷,既富於浪漫氣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於連則認為與瑪蒂爾德小姐結婚可以爬上高位,青雲直上,因此不惜去騙取她的愛情。

但是,於連的兩次愛情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在復辟時期,封建勢力向市民階層猖狂反撲。於連不是統治階級圈子裡的人,那個階級決不會容忍於連那樣的人實現其巨集願。

《紅與黑》在典型環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勻稱的藝術結構和白描手法的運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湯達所以被評論家稱為現代小說之父則是因為他在《紅與黑》中表現了卓越的心理描寫天才。現實主義作家都強調細節的真實,但司湯達與巴爾扎克不一樣,他著重刻畫的不是客觀環境,而是人物內心活動的細緻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兩語就把人物行動、周圍環境交代過去,而對其內心的活動則洋洋灑灑,不惜筆墨,愛情心理描寫更是絲絲入扣,動人心絃。作者在於連得知德雷納爾夫人寫揭發信到槍殺她這段情節上僅用了三頁,而與瑪蒂爾德的愛情卻花了上百頁的篇幅細緻描寫。德雷納爾夫人墮入情網時的那種喜悅、痛苦、懺悔而又不甘放棄幸福的複雜心理的展現,也令人拍案叫絕。

紅與黑讀書心得範文4

《紅與黑》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自18--年問世以來,贏得了世界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這部小說很有影響力,它不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於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

小說主人公名叫於連,他的經歷和遭遇使我們明白了很多事情。

於連立志要像拿破崙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勳,飛黃騰達。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能力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

於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後,親眼目睹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惡內幕,於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裡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青睞和寵幸。

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於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於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祕書後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後,於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於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作為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