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錢學森觀後感7篇 深度解讀:錢學森的智慧和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錢學森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其多次領導和參與的我國核武器、人造衛星等科技專案在世界範圍內享有聲譽。《錢學森觀後感》是一篇名言警句的結集,涵蓋了他對科學、教育、人生、社會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見解。

錢學森觀後感7篇 深度解讀:錢學森的智慧和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第1篇

通過觀看《錢學森的故事》,我對他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他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早年留學美國,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為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專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都有了。但是,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訊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回到祖國,為建設中國獻出自己的力量。”

1950年9月,錢學森辭去工作,辦好手續,買了機票回國,他把行李交給了航空公司。然而,美國移民局說錢學森是間諜,把錢學森關進了拘留所,受到無休的折磨,半個月竟c了十幾公斤。

美國科學界募捐了15000美元,把錢學森保釋出來。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並沒有停止對錢學森的迫害。雖然如此,但錢學森仍不斷提出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

錢學森堅持鬥爭了5年。他的鬥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援。周恩來總理也在會晤中提出錢學森博士回國的問題。1955年,美國政府不得不同意錢學森登上回國的輪船。10月8日,他含著幸福的淚水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錢學森到達北京的第二天,就帶著全家人來到雄偉的天安門城樓,

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於回來了。”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明白了一個“孩子”離開“媽媽”後的痛苦。只有祖國是最親切的,我們要愛自己的“媽媽”。

錢學森觀後感7篇 深度解讀:錢學森的智慧和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在風雲突變的年代,中國的愛國人士在不斷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優點來讓中國在國際的大舞臺佔有一席之地;在那個艱辛的年代,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中國的實力,一頭沉睡的`獅子正在眾人的急切呼喊中慢慢地甦醒,曾經令人矚目的中國將再一次令世界為之顫抖!

在這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中有一個這樣的人物,他充分地運用了自己的學識,才華,讓中國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科學的偉大,讓世界也為之感嘆,他就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那是在美國科學界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的錢學森,在學成之後,他不接受任何當地政府威逼利誘,他堅持一定要回到祖國,報效祖國,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但美國政府也深深地意識到錢學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讓他回到自己的國家,那將會是美國的損失。所以他們軟禁了錢學森長達5年。

但錢學森並沒有放棄回國的強烈慾望,在軟禁期間他也一直在做研究,並向外界尋求回國之道。最後在我國政府的協助下,錢學森終於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回國後他馬上就展開了研究,但因為那時的中國科技並不發達,經濟條件也不好,工作環境惡劣,他的研究工作一次又一次的遇到困難。但在錢學森和一大批愛國人士的努力和幫助下,錢學森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那個艱苦的歲月裡,他們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熱愛祖國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3篇

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多數對歷史事件知之甚少,在某些場合談及此事,就會顯得相對的窘迫,是知識的窘迫。曾經閱讀過的歷史教材,未曾徹底瞭解就匆匆翻過,對於錢學森,我的記憶只是停留在兩個關鍵詞上面:留學生和兩彈一星。更加詳細的資訊我是很少去主動查閱的.,於是本片作為主旋律的歷史人物宣傳傳記正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讓歷史也能更加的形象具體,作為宣傳和資料都是不錯的。影片中瞭解到了那個年代中似乎凌亂的歷史細節,再現歷史的同時,畫面、演員和臺詞是明顯經過細緻打磨的,畢竟這個人物的重要性在整個故事敘述中已經很明顯了,不過在有限的電影時間裡還是比較侷促的,很多情感和事件都是點到為止,很明顯編劇還是想全面去展現錢學森的一生,而不是一兩個典型事件,立志於打造成一部完整的電影資料,卻苦於時間的限制,總感覺有些背景的東西在留給觀眾來思考!

從全片來看《錢學森》大致是分為3個部分來組成的:留學生,兩彈一星,紀錄片。“留學生”部分是個人魅力的極致體現,學識能達到的高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過渡到“兩彈一星”部分就是愛國的“名”到“實”,“淡”到“濃”的逐漸變化,事情的重要與否和怎麼去對待遠非外人能隨意揣測的,這個應該能在我們從激昂的音樂中冷靜下來思考而得。

第4篇

今天 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錢學森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寫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 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麼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於瞭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對祖國不離不棄,愛國的一代英才!

第5篇

今天是錢學森同志逝世三週年的日子,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科學家,今晚我們錢學森實驗班全體同學觀看了關於錢學森生平介紹的記錄片《錢學森》,在此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來侵略國家,於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報效我們的祖國。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把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是錢學森說的話。

我們是幸運的,但我們是經歷失敗的,我們在會考中摔了一個大跟頭,目前也落後於別人一大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站不起來。我們依然還有攀登高峰的夢想。 錢學森把建設祖國作為他的責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責任,對他人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未來只能由自己來創造,機會只能由自己來把握,我努力我無悔!

第6篇

這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鐘基本濃縮了整90分鐘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於巨集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裡,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儘可能給一個詳盡並真實的剖面,也醞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並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於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可是第二點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

第7篇

錢學森是中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中國研製導彈和原子彈時,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

錢學森去美國留學時,發現了美國的原子彈和導彈,他想“中國人不比美國人少個腦子”。於是,他要回國去報效自我的祖國。馮·卡門對錢學森說:“中國比美國差十幾倍呢!你為什麼要回國?難道是去種蘋果?”我萬萬沒想到,錢學森居然說:“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應當為她做出貢獻,哪怕我去種蘋果!”馮·卡門無奈,只好如實地說:“我鄭重地告訴你:中國沒有航空技術,一點都沒有。”錢學森說:“那我也要為中國做貢獻!”……

錢學森放棄了美國的好日子,選擇了回到中國。錢學森多麼愛國呀!我長大也要當一個愛國的人!

經過影片,我還明白了“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比如東風一號導彈發射成功,他們一驕傲,東風二號失敗了。錢學森堅定地說:“不就天上掉下個‘東二’嘛,我們必須把它射上去!”果然,東風三號發射成功了。這告訴我們:成功,不要驕傲;失敗,不要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