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合集7篇 地理學習指南:八年級教學計劃彙總

本文收錄了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的合集,旨在為中學地理教師提供較為完整的教案,包括地球與地圖、氣候與環境、人口與城市等模組,可供教師參考和借鑑。

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合集7篇 地理學習指南:八年級教學計劃彙總

第1篇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設計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過,因此八年級地理相對於七年級地理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瞭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八年級地理學科將要學習中國地理,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但是由於中國疆域太大,太遼闊,學生們的瞭解認識不免有很大的侷限性,加上他們只是結構的不完整,認識上的不全面,使得他們知其一不知其二,應該說他們的中國地理知識還有很大缺陷,不

足以滿足成長對地理知識的需要,另外八年級學生在七年級進行了一年的地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地理學習動機,地理學習興趣,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說他們大部分基本具備地理學習的能力,當然在學習地理過程中他們也會遇到許多問題,碰到許多障礙,對地理學習出現一些困惑,甚至有點討厭,對學生學習地理出現的問題的思考也將是八年級地理教學的一大課題,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可設正好可以彌補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渴求,同事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長才幹,培養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對祖國的關心與熱愛,與與日俱增,在潛隱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與道德情操。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佈,掌握行政區

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分佈特點,行政區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學習中國的氣候型別及其分佈,中國河流與分佈,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主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

布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明確節約自然環境的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環境的分佈,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鐵,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佈。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通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

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佈特點,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括,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絡與影響,瞭解中國自然資源分佈和自然環境所面臨的狀況,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他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絡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堂效益,訓練題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效率。

4、重點熱點抓輻射,重點依據生活實際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複複習一遍,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究,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合集7篇 地理學習指南:八年級教學計劃彙總 第2張

第2篇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參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我所教的班級八年級(6)(9)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和八年級上學期教學,兩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國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校全年級都是中上等位置,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厚,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這對於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本章是中國區域地理的開篇,上承中國地理總論部分,下啟中國地理區域部分。在前四章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本章將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要求我們從巨集觀上把握區域地理的概況,認識各地區的地理差異,為學好分割槽地理打下基礎。

第一條: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制定本法。

國家對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五十七條: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能、沼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生態農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章認識區域——瞭解東北地區的位置與分佈。從瞭解區域位置與自然環境著手,探討人口、城市和產業的空間分佈,引導我們認識區域的基本特徵,進而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法制滲透教育:滲透法制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第七章認識區域——聯絡與差異。由於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區域與區域之間、區域內部既存在著差異,有保持著聯絡。這章我們學習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際樞紐功能;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旅遊文化特色;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內外聯絡和長株潭城市群內部的差異與聯絡。

第八章認識區域——環境與發展。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寶島臺灣是我們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美麗富饒,令人魂牽夢繞;走進新疆,領略那裡的風土人情以及西部大開發帶來的輝煌;走進貴州我們彷彿置身於碦斯特高原,探究國土整治的成功經驗;走進黃土高原我們能感受到當地居民的質樸生活以及區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第九章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中國,這隻騰飛於世界的東方巨龍以嶄新的姿態翱翔於天宇、走向世界。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佈特點,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絡與影響。瞭解中國自然資源分佈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

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瞭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現將本冊教本教學目標體現如下: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識和地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路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1.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資訊,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力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後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3)自主作業習慣; (4)課後複習習慣。

7.改進階段考試形式,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基礎知識技能“推遲判斷”,讓學生有再次考試的機會,成功的喜悅,重視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

第3篇

經過去年的地理教學,六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國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佈,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準。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佈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

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型別及其分佈,中國河流與分佈,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

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

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佈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

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佈。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

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

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第4篇

為了更好地做好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完成本學期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瞭解。但由於我不是地理專業畢業,教學中也許存在不少誤區、盲區,學生知識沒有形成系統。再加上學校和學生自身條件等 多方面原因造成練習、測試都很不到位。大部分學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個個爭上進。但班級之間教學成績差距較大,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本年度教學以中國地理為主,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習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區域地理。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主要學習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介紹了我國的領土情況、行政區域的劃分、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並指出了不足。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分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第四章:中國經濟:介紹了區域地理的劃分。重點講述了四大區域的情況。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巨集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資料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開設校本課程,教育學生熱愛家鄉,建設美好的家園。

5、以課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導教學。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

6、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

7、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勤於鑽研、辛勤勞動,精於業務、精備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嚴格要求、嚴把關口;勇於改革、勇於創新,來夯實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嚴、實、精、活”的教風帶動“勤、實、悟、活”的學風。

8、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第5篇

八年級共有兩個班83人,本屆學生基礎較,上進心不夠,甚至有部分學生厭學。但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較為理想,上學期期末考試參考人數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為72.83%左右;優生只有26人,優生率為28.26%左右,這個成績相對於同類鄉鎮來說應該很好了。這期要參加瀘州市會考,因此教學內容較為繁重,這學期我將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學成績。

本章學習是以區域為單位,將中國大致按方位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在已學的地形、氣候及經濟等方面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各自的特徵和不同地理單元之間的差異。在本章的最後設計了綜合歸納和比較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學習活動,在各大地理單元中,也對認識區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較大意義的地理知識,進行了簡介,意圖通過這些設計和活動,在整體知識背景和區域學習方法方面為後續認識區域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3、能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在學習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瞭解中國整體概況之後,本章轉入中國分割槽地理的學習。本章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的主體,課本選擇了東北、首都北京、長江流域、西部地區和臺灣五個不同內型的區域構成本章的五節內容(另外還有第七章專門講珠江三角洲地區)。課本選擇的區域,縱貫南北,橫聯東西,有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體地認識祖國,並學會不同型別區域的學習方法。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佈特點”,為本章重點之一。

2、“舉例說明區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3、“舉例說出區際聯絡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為本章重點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經濟發展創造的奇蹟最多的前沿地帶,是我國一個富有特色的地理區域。因此,本教材選擇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一典型區域作為學生學習區域的基本內容,還同時介紹了與珠江三角洲毗鄰並聯系密切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1、“運用地圖說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範圍,(教學論文 )並對區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2、舉例說出影響珠江三角洲農業和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

3、舉例說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的聯絡和影響。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旅遊、交通運輸等方面認識我們的家鄉——四川。本章的學習內容多,但需要記憶的知識並不多。

1、據歷史資料說明四川名稱的由來;用地圖呈現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佈差異大,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差異巨大的自然環境。

2、在自然環境差異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經濟建設。

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希望這期的地理成績在全縣同類鄉鎮學校排名中提升兩至三名。轉變學困生對地理的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地理。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離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9、注意教學要領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斗膽探索,勇於立異。

本學期課時為38課時,每週2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本學期共38課時,新課結束共需31課時,剩下7課時用於平時的複習和檢測。本期一共有5個章節的內容需要檢測。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作業評講。

以上是本期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若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第6篇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特別是以《地理課程標準(20xx年版)》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備課質量,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通過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瞭解。大部分學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個個爭上進。但班級重組後教學成績差距較大,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本年度教學以中國地理為主,主要的地理教學任務:主要是學習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經濟

與文化。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主要學習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介紹了我國的領土情況、行政區域的劃分、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國自然環境。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和自然災害,介紹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並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分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與文化:重點介紹了中國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及繁榮地方特色文化。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巨集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資料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開設校本課程,教育學生熱愛家鄉,建設美好的家園。

5、以課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導教學。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

6注重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環境整合而成的系統,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

7、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勤於鑽研、辛勤勞動,精於業務、精備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嚴格要求、嚴把關口;勇於改革、勇於創新,來夯實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嚴、實、精、活”的教風帶動“勤、實、悟、活”的學風。

8、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

第7篇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完成中國地理部分,然後進行國中地理會考總複習以迎接6月14號的國中地理學業考試。涉及的內容多而且較為繁雜,因為是畢業學科,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八年級學生通過一年半以來地理教材的學習,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國中地理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掌握了國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的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對地理學習方法已基本掌握。這對於學生進行會考地理總複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由於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在教學中要注重分層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從現在起必須做些工作,加強學生重視的程度,為地理會考取得好成績打下基礎。

本學期教材內容分析(哪些單元,重難點):

指導思想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培養學生“會學地理”,並且會考地理,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取得理想成績。

針對我校學生地理學科基礎薄弱,且會考複習時間短、內容多、要求高的實際情況,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把握考試要點,做到科學合理、優質高效地複習,我們八年級地理教師經過仔細磋商,在全面分析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特制定三階段複習計劃。

第一階段:(3月中旬——4月下旬,約40天)看書複習教材,梳理知識體系,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立足課本,夯實基礎。因此這一階段的複習主要是嚴格扣緊考試課標規定的範圍,建立知識體系為線索,搞好單元過關,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本,特別是課本中大小標題(黑體字)的內容,它們概括性強,重點突出。課本中的“活動”插圖圖表,重要的閱讀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確把握地理概念,正確掌握讀圖、填圖、繪圖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悉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試題,做到以不變應萬變。迎接全市第一輪水平測試,為後續複習奠定一個穩定基礎。

第二階段:(4月下旬——5月下旬,約30天)專題複習,以《學業水平測試》為藍本,講練結合,迎接全市第二輪水平測試。課本的基本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是必要的,但是僅僅有這個環節,還是不夠,針對地理考題的特點(“無圖不成題”是地理會考試卷的重要特點)。我們這階段安排了以下兩個環節:

1、梳理體系環節。打破幾冊課本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界限,以地圖為中心,整合相關地理知識,形成知識的系統化,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思維能力,也便於學生形成知識專題。

2、講練結合環節。主要分各種題型的講練,以做《學業水平測試》為主,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並從中發現不足和漏洞,及時調整教學,補缺補漏。通過這個環節的複習,讓絕大多數學生基本做到熟悉課本知識點,掌握應考方法,能夠舉一反三。力爭在全市第二輪水平測試中,學生總體水平有長足進步。

第三階段:(5月下旬——會考,約20天),綜合模擬,強化訓練,衝刺會考。

這一階段的`複習目的是:通過模擬題實戰的強化訓練(讀圖、填圖、繪圖訓練,材料分析題訓練,開放性題目訓練),各種專題的講練(精選部分會考試題,組成幾套專題練習)。通過講練,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有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學習解決某一類問題抓切入點的方法、規範表達的方法、分析地圖的方法及提取有效資訊的方法。精選幾套會考模擬試題進行近似實戰的強化訓練(做到限時、限量、優質),注意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熟練掌握解題方法、解題技巧,最終以百倍的信心衝刺會考。

與此同時,教師應有針對性的搞好各教學班的培優工作,努力提高有效優分數,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讓我校今年的地理會考取得更大的進步。面對壓力和挑戰,我們只有埋頭肯幹,把有限的精力投入滲出到無限的學習和工作中去,才能不辜負家長、社會對我們的支援,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2、充分發揮備課組的作用,依靠集體力量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和會考地理大綱。

3、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抓好集體備考工作,有效實行資源共享、經驗共享。

4、針對全體學生,重點抓好苗子和線上、線下的學生的知識過關。

5、加強學法指導,答題技巧的訓練、知識歸納能力、書寫能力的訓練。

第一週:學習《第八章認識區域:環境與發展》1—3節

第二週;學習《第八章認識區域:環境與發展》4—5節

第四周: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考試七年級上冊。

第六週:極地地區,不同型別的國家;考試七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