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冬天釣魚調漂技巧4篇 冬季釣魚調漂技巧:獲得更多收穫的技巧

冬天釣魚對於釣手來說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而調漂則是其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通過合理地使用調漂技巧,能夠有效地提高釣魚的成功率,讓釣手們能夠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夠享受到釣魚樂趣。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些釣魚調漂技巧,幫助大家更好地應對冬季釣魚的挑戰。

冬天釣魚調漂技巧4篇 冬季釣魚調漂技巧:獲得更多收穫的技巧

第1篇

例如調四釣二拉小餌,兩鉤在水底是一鉤輕觸底一鉤懸空,魚吸餌時,在浮漂剩餘浮力的上牽下,它微弱的口腔壓力是很難將餌吸進嘴裡的,一吸漂尾向上一拉,漂相上就會出現很模糊的上下顫動的訊號,甚至沒有訊號。在這種情況下,有的釣友可能認為“有魚無口釣靈”,會向下推漂改為釣一目,結果會適得其反。如果改為調四釣四多一點,這時鉤在水底的狀態應該是一鉤觸底子線彎曲,另一鉤輕觸底。在這種狀態下魚吃餌不需要克服剩餘浮力,自然地將餌吸進嘴中然後抬頭,浮漂就會出現下頓或頂漂的動作。

冬季釣魚調漂技巧是什麼呢?當然靈與鈍永遠是辯證的、變化的,夏季與冬季變化很大的,要因時而宜。

如何找準你要設定的釣目,或者說如何找準底、找出口來,那就必須按照王化德老師所說的“從靈找起”。其一,可避免水線傾斜找過底,冬季釣鯽線組較小,子線一般在0.2——0.1之間,細軟的子線支撐力很弱,只有保持水線一定的垂直度從靈找起,慢慢觸底,方可避免子線過於彎曲找過底。其二,從靈找起在鯽魚離底的情況下可出現加速或頓口,這正像王老師所講的辯證的底。

漂型的差異也會影響到調釣目的設定,一般說冬季釣鯽選用瘦身超細硬尾為好。它瘦身的特點在漂啟動及下行時阻力變小,超細硬尾使浮漂的剩餘浮力大大減小,這兩個特點可以使浮漂的動作幅度加大、清晰。記得三年前我們在崮雲湖釣魚,巧遇一高手,見他頻頻上魚,請教調幾釣幾,高手曰:“你問的問題我怎麼回答啊,我的浮漂、線組和你不一樣”,當時我們都認為高手架子大、窮擺,事後方知此高手就是崔曉晉老師,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的人,也品味出他的話是相當有哲理的。不同的漂、不同的線組、不同的餌料狀態,調釣目也是不一樣的,切不可認為高手調幾釣幾我就調幾釣幾,要因地制宜。

同一浮漂、同一線組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下其語言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萬不可憑想象魚吞餌就是下挫一目,守株待兔的等待那一個動作。即便是同一天,隨著上午、中午、下午氣溫的變化以及水下魚群的變化都會帶來浮漂表現形式的差異。例如窩內聚魚較多,出現爭搶索餌時,浮漂的動作就會大而有力,反之個別過路魚處於本能性的吸餌,反映到浮漂上可能僅是下或頂一線,所以觀漂切不可定式化,要抓住浮漂的每一個異常表現不放過,方可收穫頗豐。

總之釣魚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以變應變,永無止境,這就是釣魚的魅力。

以上就是冬季釣魚調漂技巧,正所謂“冬練三九”,在寒冷的冬季練好釣小鯽魚,來年春天你必定大展巨集圖。

冬天釣魚調漂技巧4篇 冬季釣魚調漂技巧:獲得更多收穫的技巧 第2張

第2篇

一般的物質受溫度的影響,其體積表現為為熱脹冷縮。反常膨脹的情況則相反。 水就有反常膨脹現象,但只有在0℃到4℃的範圍內的水才顯示出反常膨脹的現象。對0℃的水加熱到4℃時,其體積不但不增大,反而縮小。當水溫高於4℃時,它的體積才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膨脹。因此,水在4℃時的體積最小,密度最大。當水溫降到4℃以下時,上層的水反而膨脹,密度減小,於是冷水層停留在上面繼續冷卻,一直到溫度下降到0℃時,上面的冷水層結成了冰為止。

所以在深水區域,水面溫度儘管很低,但底部的水溫卻能保持在4℃左右,一般魚類的生長最佳氣溫是15—25攝氏度,但鯽魚、鯉魚、草魚、青魚等耐寒魚類,在4攝氏度的時候還具備一定的活動能力。它們為了生存與來年的繁殖,還是會進食的。所以,冬天也能釣到魚。

上文提到冬季水深處的水溫能保持在4℃左右,鯽鯉、草魚與青魚還能進食,所以可以釣深。水層表面的溫度比深處的要低,魚兒在水層表面是忍受不了的,所以都往深水區游去。

追溫而釣就是指釣水溫稍高的地方,池塘的深水處水溫無疑稍高。還有些池塘的底部有泉眼,若有泉水冒出則水溫較高,魚就喜歡在泉眼附近逗留。

一些池塘周圍往往有民居,房子可以遮擋寒風,還常有生活用水注入池塘,水溫也會偏高,注入口處就會有魚覓食。還有些池塘邊沿長滿水草,不僅能避風,還能保持水下溫度較高,可以釣草。

一些水位較淺的池塘,深水處與淺水處差別不大,在陽光的照射下,淺水處升溫比較快,魚會從深水區遊至淺水區,我們就可以釣淺。因為冬天太陽偏南,斜射厲害,北邊水域正對太陽,升溫就較快。冬天多北風,北邊背風,水溫比南邊高。晴天陰天都是如此,魚在北邊適應了那裡的水溫環境,所以選池塘北岸而釣就合適一些。

總之,不管是深水區還是淺水處,哪裡水溫較高就在哪裡施釣。另外,追溫而釣還含有在溫暖的天氣出釣的意思,比如晴天或多雲天,還有有暖溼氣流北上的陰雨天。

冬季小池塘的魚一般聚集在深水處,塘基邊與塘中央都有魚群聚集。塘邊釣竿一伸就能施釣,塘中央竿子稍長也能施釣,而面積較大的池塘卻釣不著中央水面。小池塘降溫快同時升溫也快,冬季釣陽就優於大池塘。像一些小山包圍的池塘,寒風被有效阻擋,還有山泉注入池塘,不僅水溫較高,溶氧量也很高,魚兒比較活躍,是理想的垂釣之地。

冬季釣組的特點是鉤小、線細與小漂輕墜。因為水溫較低,魚的吃口很輕,鉤餌太大魚吸食不到嘴中;送漂的力度小,必須使用輕墜,所以線要細漂要小。

但是小漂輕墜又與釣深是矛盾的,因為釣深需要水線較長,墜太輕的或下沉就很慢且難以到達水底。可以換用大一點的浮漂,注意不用筒子漂而選用長尾漂,因為長尾漂反應較為靈敏,效果相當於小漂。

但是長尾大漂需要配重墜,配上重墜又會影響釣組的靈敏度,解決的辦法是把大墜分成大小兩部分,大的部分固定於鉤以上10釐米處,小的部分固定於鉤上1釐米處。小部分承擔的浮力大約相當於浮漂升降3-4目。這種上下雙墜是釣深水提高靈敏度的極好辦法。

冬季用餌味兒要濃香。冬季上魚一般為鯽魚鯉魚,由於氣溫低,它們活躍度不高,餌料味兒不濃腥一般難以調動他們的食慾。如果使用葷餌,比如蚯蚓,與夏天的氣味沒有什麼區別,不妨沾點小藥使其味兒變得更腥更濃。活餌能吸引魚的注意,味兒偏重腥香則更具誘惑力。

以上是冬釣池塘值得注意的幾點,但並不是說只要做到了就獲魚多,因為天氣與水情魚情千變萬化,所有的做法都是相對而言的,還得根據實情靈活運用,遵從找魚而釣的原則施釣,才能確保釣效。

釣魚對於我們的好處是非常之多的,除了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樂趣之外,還有其他的好處,下面喜愛哦吧就為大家介紹下吧!

一是提供了現代人與自然親密接觸和感性認知的最優方式

戶外水塘邊的空氣特別好,江湖或水塘、水庫總是環境和生態最優的地方,空氣中的負離子特別豐沛,含氧量高,可以說是天然氧吧。城市人即使每人可以過著“入則住墅,出則赴會”的愜意生活,但仍不免整日與水泥、電器、機械、電波、輻射、粉塵、質量很低的空氣、噪音、緊張的生活節奏、事業壓力等等打交道,所以迴歸大自然,與土地、陽光和水源親密接觸,絕對是賞心樂事。

釣魚也是一種體力活,但是它對體力強度的要求非常合乎人性,基本是老少咸宜,屬於涵養體力養心適性於無形無為之中,如果可以一週垂釣一次,隨著肺部和血液內廢氣和雜質的排出,世俗浮華的焦慮、乖戾、浮躁之氣也消解於大自然的懷抱。

第3篇

江南水鄉河網縱橫交錯,水面上普遍養有一種水花生草,此水草生命力旺盛,生長起來可以將整個水域都封死。農民用此草作為 餵羊和豬的飼料。

每當農民去割水花生草時,草中的小魚、小蝦、小蟲等紛紛下沉,魚兒一聽見水響就知道哪兒有東西吃,很快就聚集在水草下,久而久之形成條件反射,水一響魚兒就來找食了。根據魚兒的這個特點,就產生了“提釣”這門釣技。

“提釣”必須有一根前端裝有鐵鉤的長竹竿(竿長4——6米),用以在水花生草上挖洞。一支5——6米的硬調魚竿,魚線用2號或2.5號,魚鉤用9號或10號伊豆鉤,鉤柄上焊上用青銅片製成的亮墜,亮墜直徑2毫米長4毫米。

每年當西北風吹來,打霜結冰時,水草也開始枯了,這就是“提釣”開始的時候。

最早的“提釣”技術比較原始,就是在河邊找一塊水花生草,挖上一個臉盆大小的洞。挖洞時弄出響聲,水也攪渾了,然後將魚鉤放人草洞中讓其自由下沉,魚鉤還沒到水底就猛一提竿。提竿高度以魚鉤不露出水面為宜。

而“提釣”就是不斷地提竿釣魚。在提竿的過程中,魚鉤的上下運動猶如小魚、小蝦在水中游動,亮墜的亮光更引起魚的注意,尤其是翹嘴鉑、紅尾巴等凶猛魚類,會衝上來一口將魚鉤吞入嘴內,一揚竿就是一尾魚。

一個草洞往往可以釣上數條,甚至數十條魚。釣一會兒後再換一個地方挖草洞釣。經常上鉤的有翹嘴鮊、紅尾巴、鯽魚、鯉魚、黃刺等。每天的魚獲少則二三千克,多時有10千克以上。

根據魚兒喜歡吃小蝦的特點,我們改進了“提釣”的釣技。

在魚鉤上掛上小草蝦,在魚線上穿上10粒左右星漂,浮子間距10釐米左右,這樣在“提釣”時,魚鉤下沉速度減緩,魚更易吃上餌,而星漂在下沉的過程中可以反映出魚吃食的情況。

如果星漂在下沉的時候突然一停頓不再下沉,這是已被翹嘴鉑將小蝦吞進口中,一揚竿就中魚。

在不斷地實踐中總結出一條規律:發現提竿快,在水的中上層易釣上翹嘴鮊;如果魚鉤沉入水底,只提上二三釐米讓其沉下,沉到底後稍等一下,看浮子有無動靜,這樣反覆操作,如發現浮子一跳,然後一上一下運動,當浮子升上幾目或拉走,這時一揚竿就是一條大鯽魚。

如果浮子的動作是一衝一衝往前遊走,多數是鯉魚咬鉤,揚竿時注意不宜用力太大,以免魚線繃斷。

魚太大時,不能從草洞裡硬往外拖,易跑魚,只能用挖草洞的竹竿將水草壓入水中,讓魚浮上來拖在草上,然後將水草上的魚用竹竿配合著鉤到面前再抓上來。

第4篇

冬天釣魚,水的深淺很重要,晴天時,中午的魚一般在淺水,而在早晚,魚就會移入深水。在風和日麗的晴天釣淺水,陰天或霧天釣深水。淺水溫度降低,魚愛入深水。在有水流的情況下,魚最好釣。

野釣冬釣應用5.4米以上的長竿,大都使用6.3米左右的輕細竿,細線,鉤以魚的大小選用,但注意鉤條應細,彈性應好。

冬天的魚雖然不肯咬鉤,但一旦咬鉤一般不吐鉤,吃食很放心,遲點提竿無妨,滑魚率低。

冬釣用餌一定要少而精。冬天的魚食量小,用餌無論是香、腥、酸餌誘餌,儘量要用味濃些的,量不要多。用餌宜小不宜大,宜軟不宜硬,形態上宜粘不宜散,餌色上宜白(鮮亮)不宜暗。其次可在一串鉤上掛二至三種餌,即葷素搭配,但如果以釣草魚為主,則以酒糟粒為最佳,併兼顧鯉鯽等魚,當主釣個體不大的鯽魚時紅蚯蚓最佳。

冬釣主要是調出合適的浮漂。讓鉤組離開水底半米左右調好目數(檢驗方法是風線全部入水後十分鐘左右浮漂的目數不再發生改變),然後掛上兩粒平時慣用的不大不小的餌,記住現在浮漂的目數,調整好水線的長度後就釣這個目數。

比如說,調出的目數是3目,拉上兩粒餌後浮漂呈現出的是2目,那麼把浮漂上調到相應的位置(注意,這個上調的距離如果大了,應再校調一次浮漂,因為水線的長度增加了,線組的重力也增加了,因此必須再調到3目),掛餌釣2目。大於2目則水線過長,等於2目則可能下鉤餌不到底,必須超過2目,然後再一點一點地往下調到2目方好。

釣串鉤的揚竿方面釣友中有兩個極端,一種是猛然大幅揚竿,其結果常導致斷線和扯豁魚嘴,另一種是乾脆不揚竿,見有動靜只把竿握起收線,又時常發生收著收著失去了重感—魚跑了,其原因一是魚吃得淺,二是餌過硬,無外力刺入,脫鉤也是正常。

冬天的魚咬鉤一般時間性比較強,除了連續幾天大晴氣溫較高,魚幾乎全天候咬鉤外,大部分時間是有規律的,具體講,上午開口時間多在9點到10點左右,如天氣稍差則要推至午時的12點到13點,但每天的13點到15點這段時間,就是魚最肯咬鉤的時候了。

如果再加有二三級的西南風或東南風則更佳,這種天氣魚咬鉤時間較早,上午九十點鐘就會上魚,且個頭大的較多,這是冬釣中最佳的氣象條件。

如果風向不穩(即刮亂風),效果便會大減,反之仍有較佳魚獲。

早晨出行天陰,但隨著午時的到來,天氣轉暖,便會在午後有較好的魚訊,特別是在一兩點鐘,魚更是吃鉤踴躍。與此相反的情況是,早上天暖,午時變冷了,魚訊必然銳減。

晨霧迷漫,一二小時後便散去,接著是麗日當空,這種天氣雖說風力較弱,但由於空氣中溼度高,使得空氣清新,正是魚兒活躍之時,魚是肯咬鉤的。但如果是白霜滿地的日子,即使隨後天晴,也不是釣魚的好日子,因為霜寒過重,使三溫難以復高,魚自然少動了。

看了以上的介紹,您知道冬天釣魚技巧都有哪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