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寒假讀書心得14篇 “寒假書香,滋養心靈”

寒假已經結束,相信大家都度過了一個充實而愉快的假期。在這期間,你是否也對閱讀產生了新的體驗和感悟?本文將會分享一些讀書心得,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和分享吧!

寒假讀書心得14篇 “寒假書香,滋養心靈”

第1篇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處理班級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會感到有些迷茫,特別是針對國小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到問題的正確性,如何與這些充滿童真的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寒假裡,我再一次認真閱讀並細細品味了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確實是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本書,就像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困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似曾相識,孫老師是那麼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去處理去對待,她時時刻刻用她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心去溫暖著每一位孩子。

孫蒲遠是愛的大師,是脫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而《美麗的教育》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認真思考。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班主任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確有這樣一個感受。在與家長朋友的溝通中,家長也經常說:"孩子聽老師的要比聽家長的多很多。"還有人會說:"看,這個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們的班主任。""這一看就是某某老師帶的班。"其實,這都是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耳濡目染,一種側面薰陶,使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定勢,一種傾向。正如孫老師說:"班主任在國小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國小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常說的話將成為這個班的座右銘,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了孫老師的書,讓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師尊嚴,師生關係的融洽,關鍵在於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氛圍,這樣孩子才願意接近你,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這不僅需要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我從孫老師的身上找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什麼,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過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們不管作為教師還是家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麼,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瞭解孩子的苦惱和,只憑著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為出乎我們的預料,或者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孩子。孫蒲遠老師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失敗的根源",懲罰的結果讓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讓常常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加,讓本來就頑皮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讓這樣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許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危害,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

教育孩子,老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說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不可能限制他,我們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很大樂趣。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為前提的。對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孩子的寬容是啟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孫蒲遠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寬容的方法,給膽小而又出錯的孩子一句安慰;給知道自己錯了的孩子臺階下,用顯微鏡找淘氣包優點,給矯情的學生一個存在的空間,包容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反覆…

讓我們牢記孫老師"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的經典話語,讓我們把寬容、賞識、愛心、智慧給予我們的孩子,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寒假讀書心得14篇 “寒假書香,滋養心靈” 第2張

第2篇

這篇文章沒有特別華麗的詞語,它用簡單的語句把在站臺上的那個背影寫得具體生動,觸動我們的心靈。父親為“我”買回了“我”愛吃的橘子,使作者淚如雨下。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平時話並不多,也不像媽媽那樣天天教育我。但是父親卻像一座大山一樣,保護著我,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記得有一次,—邀請我去參加他週末舉辦的生日宴會。我開心地答應了,並和媽媽一起,積極地挑選生日禮物送他。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呢!

可是,週三老師突然說小記者可以去—玩。這下我可左右為難了:到底去哪兒呢?

—是我的好朋友,他的生日宴會是早就約好了的。可是,我從來沒有參加過小記者活動,真想好好去遊玩一番啊!我自以為聰明地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讓—把生日宴會延期,不就兩全其美了嘛!

我開心地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媽媽還沒有說話,爸爸的臉卻已經沉了下來。他嚴肅地說:“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而且—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不能因為出去玩而拋棄朋友。愛動腦筋是好事,可是,一旦把‘小聰明’用在朋友身上,你就會失去朋友的信任!”

父親的話讓我非常慚愧,也使我明白了:友誼的花朵是嬌嫩的,需要我們共同保護它、珍惜它,才能長久地開放。

我的父親就像朱自清先生的父親一樣,雖然他們平時並不嘮叨,但是他們的愛並不比母愛少,他們的愛深沉而內斂,一點一點地浸潤到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讓我們永難忘懷……

第3篇

寒假裡,我和孩子一起欣賞了《五牛圖》,並且一起進行了討論,收穫多多。

?五牛圖》的作者是唐代韓滉,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出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畫中五隻不同形態的牛,從瑣的角度表現了牛的生活形態和習性,結構標準,造型生動,形貌真切。

非常簡單的畫面,但其實意義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孩子很好奇,為什麼?我只好慢慢向孩子解釋古代農耕文化,使我國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如果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國古代以安撫農民為第一要務,不然會造成社會的動盪。

為了讓孩子理解作品,我讓孩子仔細看《五牛圖》上乾隆的題字詩“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齙詎惟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然後,向孩子解釋說,那頭絡首的牛,是南北朝陶弘景的故事,梁武帝多次欲聘陶弘景入朝為官,陶弘景終是不應,並畫雙牛圖與梁武帝,其圖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絡頭,有人執繩用杖驅打。梁武帝見圖遂不復提聘官之事。然而國家遇有大事,無不前往諮詢,故人說他是“山中宰相”。

爸爸,為什麼那頭牛吐著舌頭啊?這是漢代名臣丙吉見喘問牛的故事,西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經常外出考察民情,遇到行人鬥毆,路邊躺著死傷的人。然而,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納悶兒。過一會兒,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吐著舌頭,氣喘吁吁時,丙吉卻馬上讓車伕停車詢問緣由。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丙吉回答說:“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我只要適時考察其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就可以了。丞相是國家的高階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而問牛的事則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頭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麼現在的氣節就不太正常了,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過問了牛的事兒。”

韓滉是唐朝的宰相,在這裡借用自己,喻像牛一樣努力奮鬥,這五頭健碩的老黃牛,在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著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表達自己關心民事,一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

第4篇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說:“熱愛是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第5篇

我真希望擁有一艘“鸚鵡螺號”一樣的潛艇,帶我暢遊海底世界。 ——題記

經常夢見我獨自一個人在海灘漫步,在溼漉漉的沙地上留下一串腳印,海水咆哮著撞擊岸邊的礁石。我立在海邊,凝望著遠處海天相接的銀線,閉上眼去體驗人在天地間的渺小,聆聽最後一層細浪衝刷石子,品味海獨特的苦澀鹹香。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底便有一種說不出的嚮往,湧動著快樂與自由。海,真是一片希望之地,寧靜的歸屬,在那裡我能傾聽一切,讀懂心靈的呼喚。

尼摩船長,沒有人知道他的國籍,他的復仇計劃又怎樣,只知道他曾經迷失,在人類社會中失去了太多。他一定有一個這樣的夢,我相信不僅船長選擇了大海,海也選擇了船長去展示千百年來無人知曉的祕密。這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因為天地是人的歸屬,只有像船長一樣把心放在天地之間,才有可能釋然。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多艘航船受不明物體襲擊,引起世界各國矚目,皮埃爾·阿隆納斯教授帶隨從康塞爾一同登上“林肯號”軍艦踏上捕捉不明物體——大部分人認為是獨角鯨之旅。然而“獨角鯨”全身遍佈大炮轟不爛的鋼鐵,而且似乎具有極強的攻擊能力。險象環生,落海數小時之後二人和捕鯨手耐德蘭無意間漂到“獨角鯨”上。海——這塊夢幻的魔鏡被他們三個無意間闖入者敲開了一個小碎塊。

鸚鵡螺號上的“囚徒們”第一次開始了海底生活,海提供空間,提供食品,提供動力與日用品。神祕的尼摩船長帶領教授參觀了神話般的鸚鵡螺號,展示無數價值連城的品。瞭解潛艇的設計原理與技巧之後,船長帶他們三人進行了一次海底森林狩獵。隨著他們越來越熟悉海底生活,更多的海底景象展現在他們眼前。

沒有人像尼摩船長這樣愛海——欣賞、信賴,這是一成不變爆發自心底的信念。船長屬於海洋,這是他心靈的聲音,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在海底聆聽內心的吶喊從而把握未來。

然而,萬能的鸚鵡螺號在渡過託雷海峽時擱淺了,這使三人有機會上岸重溫幾天陸地上生活與野味。在島上,三人渡過了愉快的大陸時光,打獵、燒烤,盡享不久後又會失去的生活。他們親眼見證了船長用雷電阻擋土著人的進攻。

終於,鸚鵡螺號又繼續它的環球之旅。在印度洋觀看椰子般大小价值二百萬美元的珍珠,到達紅海,穿越阿拉伯隧道,捕捉儒艮;在希臘群島,體驗海底火山爆發……48小時通過地中海,在維戈灣打撈金銀財寶——看似激動人心,卻再一次使耐德蘭不得不放棄逃跑計劃。夜裡漫步水底,看龐貝古城遺蹟,在死火山洞中補充煤,還可以打獵改善伙食……有趣的事件數不勝數。在馬尾藻探測海底深度,體驗魚躍飛翔之感;在海面屠殺抹香鯨,品一杯熱乎乎的鯨奶。

船長習慣了海底奇遇,因為他的心屬於此地。大冰蓋、寒冷,這一切都無法阻擋尼摩船長南極點之旅的腳步。在南極,鸚鵡螺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事故……克服缺氧,鸚鵡螺號逃離南極。從霍恩角到亞馬遜河,之後的一場人與魷魚大戰中又失去了一名船員,另尼摩船長悲痛萬分。

船長開始可怕的復仇。他心中最痛的地方是之前與人類的交涉,無論是戰爭還是被逼迫,我無從知道。雖然這是初始原因,但我相信這不是最終目的。

皮埃爾·阿隆納斯教授詢問了船長關於囚禁和自由的問題,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三人決定逃跑。當晚,乘著大漩渦,他們逃離了鸚鵡螺號。海底航行就這樣結束了,他們在島上獲救,返回法國。

大漩渦之後,船長會去哪兒?發現囚徒逃走,他會怎樣?魔鏡碎了,海底故事已傳出,寧靜的大海還會不會平靜?

“那最遠的、那最深的,誰能探出?”我想,只有把自己放在天地間,傾聽心靈的聲音,心想就能事成。

後記:於是在夢中,我便常去傾聽心靈的聲音,讓心帶領一切,化為成功的動力。暢遊在這幻境中,海、天、夢、我。

第6篇

這個假期,除了做網課的教學工作,我個人也是去學習了很多的東西,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培訓,自己同時也是看了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通過讀書來讓自己得到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穫,我也是對於這次的讀書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讀書讓我感受到別人的工作經驗,很多是以前我不怎麼了解,或者是在工作裡頭察覺到,但是歸納不了的一些,通過讀書,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其實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看了一些優秀老師寫出來的書籍,讓我明白,要我做到這種程度,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歸納出書去分享給其他的老師,我是還做不到的,甚至裡面講到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也是不那麼的懂,同時教學的工作也是需要持續的,堅持的做下去,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是做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他們的經驗豐富,遇到的學生問題也是很多,去解決了,也是分享了出來,讓我也是明白,即使目前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但是也不代表以後不會遇到,而遇到了學到這些經驗,也是能有一個方法去解決,即使效果不一樣,但是也是會給我一個思路,讓我更好的把教學做好。

通過閱讀別的老師的教學經驗的書籍,也是讓我明白學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以前我的教學也是比較的粗糙,一些工作的方法也是需要去變化的,讓我更知道,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去了解,去清楚問題的所在,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雖然課堂上是隻需要兼顧到大部分的學生,但是課後的工作,卻是同樣不少,想要做好一名老師,豐富的經驗重要,但積極的心態,多去學,多去做也是特別的重要,沒有誰的經驗是一開始就有的,都是通過不斷的去嘗試,去做,來讓自己的經驗豐富,變得更加的優秀,而通過閱讀,通過看其他老師分享的經驗,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從中學到的,也是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裡頭去運用才行,這樣讀了的書才不算是白讀了。

讀書,不但是會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同時也是讓自己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和優秀之間的差距是哪些,以後又是該如何的去改進去提升,也是要在今後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來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7篇

讀完沈石溪的《羚羊飛渡》,我深深被哪一幕所震撼,那一幕,悲壯慘烈!那一幕,驚天動地!在羚羊身上都有一種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這是一隻沉著、勇敢、高度責任感和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的頭羊,是他的方法贏得了種群生存的機會,繁衍了後代。當他從容赴死與炫麗的彩虹融為一體時,一種傷感湧上了我的心頭,久久不能釋懷。老羚羊心甘情願的用自己的身體做撐墊,把死的留給了自己。這種捨己為人,死而後已的偉大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用族群中一半年老同伴的鮮活生命做踏板,延續了另一半年輕同伴的生命,毫無疑問,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極具智慧的做法。但是我無法理解,斑羚頭領是怎樣在它的偶蹄類動物的頭腦中產生了這樣一個主意;其它斑羚尤其是年老斑羚怎麼會服從這個決定,主動犧牲;斑羚們是怎樣明確地知曉自己該在哪個組,沒有退縮;斑羚頭領怎麼明白2組數目的不均,帶領幾頭成年斑羚放棄生的機會,踏入老年一組……貪生,怕死,是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在《斑羚飛渡》中表現的,則完全顛覆了我們的這種觀念。在這裡,它們是智者,是紳士,是視死如歸的英雄。它們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用我們人類也想不出的方法,成功拯救了自己的族群,保全了一半的有生力量。在這場角逐中,斑羚是真正的勝利者。

看過許多在沉船事故、火災、地震等災難中發生的報道,有很多人把生的機會讓給別人,“讓婦女兒童先走”讓人禁不住落淚;也有的人只顧自己,還振振有詞“我也有生的權利”……這些都是複雜人性的表現,在生與死的面前,作為高等社會動物的人類,尚且如此,那麼《斑羚飛渡》中斑羚們的做法就更加讓我們無法解釋。身處絕境而能冷靜思考對策,服從安排,勇於犧牲自我,團結協作以拯救同伴,所有這些,即使是人類,也未必能做到。也許它們其實是山林的精靈,是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智慧動物,只是它們更善良更愛好和平,不象人類,把自己當成地球的統治者,隨心所欲地傷害其他生物。在這裡,它們的做法令人感動,它們的表現比人類還要高尚。

合上書,我閉目想象那片叢林,想象斑羚飛渡山崖的壯烈景象,想象那些成功逃脫的斑羚們日後的命運。它們還會在山林中游蕩,覓食,嬉戲,繁衍後代,遭遇狼豺虎豹和獵人,但是,我希望,它們在自己的家園裡,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生老病死,飛渡山崖的那一幕,永遠不要再發生。

第8篇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荒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的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折磨與欺辱,不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應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產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陰影。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了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其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應為他被自己的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和信念一直支撐著。

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穿。而小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

第9篇

我想總有兩個女性,是很多人最早就知道的。不能說是所有人,但是至少在我的童年,我最早知道的偉大的女性,一個是居里夫人,一個是海倫·凱勒。

有人這樣說過:“她自強不息,她永不低頭,她對生活充滿了渴望,他對生活充滿了激情,這是一曲震撼靈魂的讚歌,在人們心中永遠迴盪。”不錯,她就是海倫·凱勒。就是這樣一句話,評價了她光輝的一生。

海倫·凱勒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她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一場大病,改變了她的一生。雖然她奇蹟般地好了起來,但是她從此再也看不見、聽不見了。於是,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控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說話了。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在這以後,她到處宣傳盲人福利事業,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正是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雖然她已經走了,但是“海倫·凱勒”這個名字卻永遠的刻在了歷史上,她的精神也將會不朽地傳承下去。

或許命運對她是不公平的,但是她確實一位敢於挑戰命運的人。她是堅強的,因為她堅強,努力為自己在黑暗中撐起一片光明。我想:她的心中一定住著一個光明天使,她的心永遠是光明的。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人,就一定會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了不起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退縮。有的人面對挫折悲痛欲絕,怨天怨地,不斷沉淪,讓陰影伴隨自己,陷入精神的黒淵,很久都無法解脫。但有的人卻能克服短暫的悲哀,化悲痛為動力,努力改變自己,逃出困境,待到成功之時,回眸過去,微笑著說:挫折,你沒能使我屈服,在這場命運的決戰中,我勝利了!

命運總會是坎坎坷坷的,但是千萬別忘了,主宰命運的人始終是我們。

第10篇

?飛鳥集》,它是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傑作。這部偉大的傑作由325首小詩組成,小詩雖然短小,卻蘊藏著一絲童趣和深刻的道理。從不止哭泣的嬰孩,到歷盡艱險的探險者;從沒有經驗的青年,到飽經風霜的老者;從平凡不過的小草,到美麗妖豔的小花;從展翅高飛的小鳥,到潔淨無暇的白雲,無一不充滿趣味。泰戈爾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天下萬物都活了起來,讓它們有機會訴說自己的歡樂與痛苦。

這本書的第一頁就寫道:秋天的黃葉,它沒有什麼可唱的,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裡。這本書的詩句裡面,有描寫一片美景的,有描寫一段對話的,還有憑著對生活感悟寫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時間如一個過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兒,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這句話飽含的哲理其實也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還能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時時刻刻激勵著我們不斷進步。泰戈爾用簡潔的語言,構造了一個真理的殿堂。

不可否認語言的簡略使得《飛鳥集》難以理解,但這並不影響其蘊含深刻無價的真理。從泰戈爾的文筆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熱愛生活的認真的態度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他熱愛生活,因此也隱去了生活中的苦難與陰暗,保留的是光明與歡樂。泰戈爾對愛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執著。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子間溫馨的親情,人與自然間微妙的感情…一切人類可以體會的情愫,都被泰戈爾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達出來。泰戈爾尤其崇尚愛情,他毫不吝惜地運用了大量比喻來讚美愛情的偉大與永恆,就像他寫的那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他把愛與真理恰到好處地放在生活這架天平的兩端,沒有絲毫的偏差。生活的天平——愛與智慧;生命的天平——愛與真理。這本書雖然難懂,但我們都能從中悟出一樣的道理:愛是人生的基礎,愛是人生的全部!不妨聽著輕音樂,捧著《飛鳥集》,想想自己是一隻飛鳥,在無盡的藍天中自由的翱翔。

第11篇

寒假有幸拜讀了薛法根老師的《為言語智慧而教》,我被薛老師的教學智慧深深震撼!

1.匯入“清簡”且富有生活情趣。薛老師採用詞語塊聽寫、“不教”詞語,運用生活化簡單談話,迅速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沒有錄音、動畫、音樂等,卻牢牢抓住學生,展現了語文的美麗。

2.“一課一得”。每堂課要使學生有所得,薛老師的課堂強調習得,引導學生從文質兼美處、陌生處……獲得智慧與能力,可以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也可以是為人處世的智慧。薛老師在教授《狼與小羊》時,學生能從羊的話語中明瞭對話的禮儀,能從狼的話語中知道無理者的囂張氣焰,能從小羊的結果知道爭辯是需要看物件的,進而引申到生活的智慧,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機智應對。

3.有溫度的教學評價。薛老師的課堂上沒有批評,沒有“你不對”、“你錯了”等否定式評價,都是“你真好”、“進步了”等鼓勵性的評價,他鼓勵學生“百花齊放”,珍視學生的智慧萌芽,倡導學生提問。

薛老師的做法使得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反思今後的教學該如何展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摒棄的就是“緩入”的`匯入方式,開篇揭題,直入情境,用最有效的方式匯入新課;其次,碎片式提問要整合成主問題,在主問題之下讓學生再自我提問、自我反思,給學生方法,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醞釀和探索,將時間交給學生;再次,深挖教材,理性思考,反覆推敲,挖掘文字的教學價值,聯絡實際,重組教學內容,將課堂延伸到生活,讓每堂課落到實處,實現“一課一得”“得得相連;最後,課堂內外要多用表揚性詞語,肯定學生優點,釋放學生的靈性,創新教學評價。

薛老師說:教學是“慢”的藝術,我們要“吝惜”的是知識,“浪費”的是時間。他的課堂,具有清簡、睿智、厚實的鮮明個性,更是值得我學習。現在以他執教的《三打白骨精》為例,談談我從中受到的啟發。

?三打白骨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教授這類文字時,教師很容易從表面“滑過”,沒有發現文字的價值,而薛老師的這堂課卻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首先,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簡明,“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本課通過“三打”,分析了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圍繞這個核心的目標,將課堂劃分為三個板塊“學習生字詞”、“複述故事”、“分析人物性格”,每個板塊重點解決一個問題。在教授第一個板塊時,採取“三不教”原則,書寫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單刀直入,直接進入課堂;在教授第三個板塊是,選取了核心人物孫悟空,而唐僧這個人物還有留白,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整堂課下來,就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個黑板刷,沒有花哨的教學方法,師生在高質量的對話中就解決問題,整堂課十分“清簡”!

其次,這也是一堂“厚實”的課。在“學習生字詞”板塊中,薛老師留了一個空行,讓學生寫出一個你認為文中最重要的詞語,鍛鍊學生提取關鍵資訊的能力,同時借學生提取的詞語巧妙的揭示了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和故事發生的原因,在師生對話中,學生明白了關鍵詞語蘊含關鍵資訊,學生說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語文教學也從課堂走向了生活;在“複述故事”這個板塊中,由白骨精的“三變”引出孫悟空的“三打”,運用關鍵詞、關鍵人物引導學生複述故事,這實際上是一個提取語言資訊、融合語言材料、發展語文能力的過程;對比學生的複述,完善個人的複述,這又是一個提取新的語言資訊、融合新的語言材料、改造學生自身語言的過程。“潤物細無聲”,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氛圍中輕鬆實現能力的提升,言語智慧得以充分發展;此外,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板塊中,薛老師為了還原一個真正的孫悟空,在“三變”、“三打”、“三責”中重點選取了“三打”,由三個問題展開:(1)為什麼孫悟空要打村姑、八旬老婦、白髮老公公?(2)孫悟空為什麼要到第三次才把她打死?(3)孫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是好事還是壞事?這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將孫悟空與白骨精、唐僧對比,使得孫悟空的性格更加豐滿,真正給學生留下形象,這形象中蘊含著學生與孫悟空的情感聯絡。

最後,薛老師的課是充滿智慧的。在本節課中,薛老師引用了原文描寫美貌村姑的片段,師徒四人的反應恰恰是人物性格的真實寫照,在學生紛紛表示不喜歡唐僧時候,丟擲了“留白”——你們還沒有完全讀懂《西遊記》,唐僧最可貴的一面被你們忽視了!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課後自然會去讀《西遊記》,進一步瞭解唐僧,自然也就明白要多層次、多角度感知人物形象。

看!薛老師的課堂就是這樣,每個環節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願沐著這智慧之光,努力生長!

第12篇

在寒假裡,我看了《狼圖騰小狼小狼》,書中的主人公小狼讓我著迷,這本書也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被狼的智慧所震撼,狼是那樣聰慧,讓人不禁讚歎。狼群團結、智勇雙全。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什麼計都用得上。它們還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運動戰地道戰青紗帳戰,是“天下第一兵家”。夏天毒日下的小狼雖沒有母狼教育,卻自己挖了一個洞;夜晚狼群的嗥聲讓小狼清楚了自己的身份;當小狼吃完整的金花鼠時,竟跳起了它從沒看到過的祭祀舞!這一幕幕反映出狼是多麼聰明,不愧是騰格里最寵愛的動物!

我被狼的信念所感動,狼是那麼渴望自由,讓人不禁誇讚。在小狼的字典裡不能沒有自由二字。不自由,毋寧死,小狼那顆自由的心不可能被鐵鏈束縛。這就是狼圖騰,為了自由,不惜犧牲自己!它的精神使我為之一震。

看完此書,我明白大自然所有的東西都是互相聯絡的,大自然的一切組成了一條生物鏈。要是我們人為地去破壞它,就等於破壞了自然之道,是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的。人為地去打狼,那麼老鼠就多了,最終草都被老鼠吃光了,額侖草原也都沙化了。自然之道,井井有條,不需要人為的去加工它。否則,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做到人與自然合一,順著自然的規律去辦事。

狼不但讓蒙古人明白了草原生態學的道理,也鍛煉出他們特有的民族性格。因此,與漢族相比,遊牧民族雖然也打狼、殺狼,但最終卻是愛狼、護狼,與狼為友,拜狼為師,而且從來不恨狼,不把狼趕盡殺絕,相反還將狼作為圖騰來敬仰。不像以我們漢族,恨狼、罵狼、打狼、殺狼,最後也就導致了自己民族性格中的缺陷——軟弱麻木,以及民族文化的落後——腐朽昏庸。

啊,騰格里!你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啊,小狼!你的精神讓我讚不絕口,不愧是天之驕子——騰格里的寵物。感謝《狼圖騰小狼小狼》,讓我體會到了狼性的美好!

第13篇

魯迅是我們都很喜歡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朝花夕拾》是我們學過一部作品,《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認真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的一視同仁,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有一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死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誤。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但對魯迅不是很好,慫恿他吃冰,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第14篇

她,是一個在黑暗中度過無聲的87年的不幸婦女;她,是一個不畏挫折,艱苦求學,最終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弗大學的著名文學家;她,是一個熱心於慈善事業,關心殘疾人的愛心人士。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自強不息的女子,一個用生命塑造的奇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海倫一生的真實寫照,充滿了悲傷和艱辛,同時也體現出了海倫對光明的渴望和她堅強的意志。海倫的童年是灰色的。在她19個月的時候不幸患上了猩紅熱,病魔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那時起,她開始變得暴躁、墮落。然而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就像一盞燈,引著海倫一步步前行。莎莉文改變了海倫的人生軌跡,不僅教給她知識,也讓她懂得了愛,懂得了勇敢面對,懂得了為輝煌而奮鬥。

當我們蒙著雙眼、捂著雙耳行走時,心中瀰漫著恐懼與不安,可海倫卻在這種不安下生活了87年,這是我們想象不到的痛苦。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眼前的一切呢?有時我們覺得太過刺眼、討厭到想躲避的陽光正是千千萬萬的盲人朝思暮想的美景;有時我們覺得太過聒噪、惹人心煩的知了鳴聲正是千千萬萬的聾人渴望縈繞耳旁的音律。海倫凱勒讓我們留意曾經被自己忽略的美,讓我們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總覺得連天都要塌下來,開始變得灰心意冷、無所事事。殊不知我們的煩惱根本無法與海倫的經歷相提並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下去呢?就算再困難,可以對自己說“我好累”,但絕不能在心底承認“我不行”。我們要學習海倫的精神,勇敢跨越挫折的山溝。

我敬佩海倫面對永恆的黑夜與安寧時的樂觀;敬佩她對於如此不幸的承受能力;敬佩她化悲傷為動力的堅強。她將是我永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