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怎麼寫優秀4篇 【精進教學技能】探討教育教學反思總結的優秀寫作方式

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是指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並總結經驗教訓,挖掘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優秀的教育教學反思總結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分享一些撰寫優秀教育教學反思總結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怎麼寫優秀4篇 【精進教學技能】探討教育教學反思總結的優秀寫作方式

第1篇

在日常教學中,我開始見識了越來越多這樣的學生,動輒就伸腿不學了,問其理由,就是學不會。我開始更加深入的尋找自身和學生的原因。從學生來講,學生們是比以前智商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現在的學生無論從營養上還是接觸的新鮮事物上來說都比以前的80後和70後的我們都要高階得多,所以這不是問題。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們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純是個人意見,我認為,70後和80後的我們比他們多了一份對生活的執著和堅毅,多了一份不放棄。當然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首先從老師的敬業精神上來說是當代的老師沒有以前的愛崗敬業嗎?不是!是現在的各種對老師的專業培訓不夠先進嗎?我想答案也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現在的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如果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沒有講求效率而是仍然延續以前的填鴨式方法,加上學生缺乏堅定的意志,所以導致不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出現了我們口中所說的越來越多的差生。

直到第一次聽到“陽光課堂”這個字眼的時候,我隱隱感覺到這可能是一次機會。其實真正有意義的教學,應該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真正的生命化課堂是一個讓學生既充滿敬畏,又充滿夢想和期待的課堂。經過充分研究後,我慢慢參透其中的真諦。我班學生多,班額大,難以面向全體,。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在此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老師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因為課堂是“思維場”,課堂是“情感場”,課堂是“活動場”,所以“知識課堂”必須要轉變為“生命化課堂”。

每個單元我們都會出一份單元預習學案,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就對本單元的知識有個大致的瞭解。通過預習,學生對本單元的重難點,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需要再思考已經心中有數。為後面的課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堂課,都會留給學生時間小組交流。通過交流,小組內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組內自己解決,小組交流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認為學得最好的介紹給同學們,彼此欣賞學習的收穫,小組交流沒有了指名交流的尷尬,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其中,並且把不會的問題提出。教師需要做的:一是加強交流指導:而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歸類。

對於上個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歸納後,可讓會的同學展示給全班。仍然堅持學生能解決的讓他們自己解決的原則。此環節的關鍵是教師要制定好長期有效的評價制度。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精講點撥,專門訓練。

對本部分的知識點結合平時考試考查範圍,精選練習,但切忌搞題海戰術。當然,不同的練習可採用不同的練習方式。總之,鞏固環節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在豐富多彩的鞏固鞏固環節中,我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課堂的魅力,讓學生們在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風采。

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斷的試驗,是一個終生的學習過程。實現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從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我不敢說那些“差生”能夠立馬得到極大地轉變,但是我敢說,在他們早已荒蕪的心靈之田上,已經多多少少滲進了一些陽光,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聯手,為他們的心靈支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怎麼寫優秀4篇 【精進教學技能】探討教育教學反思總結的優秀寫作方式 第2張

第2篇

目前,語文課改正在向縱深發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令人欣慰的革命性變化。本人,一直以來,也全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儘可能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又很榮幸的聽了國培教育的首席專家,雲南師範大學張承明教授的關於"有效教學理念"的講座,對照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事例,仔細想想,確實還存在著一些誤區,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冷靜思考。

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爭議由來已久。與人文性相較,工具性是基本的。從工具性說,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了解、理解字、詞、句、篇的知識,提高聽、說、讀、學、思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擬定基礎。然而,我在教學中,認為國中生已經完全有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所以常常忽視了對字詞積累這一塊的教學,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們抄一抄,背一背了。而是更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卻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課的最基礎的教學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卻沒有落實。

張教授告訴我們,一個人終身發展中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是不能忽略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忽視對文字能力的培養,這做捨本逐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新開課程標準理念的。說得更嚴重些,這是衝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事實上,這又會形成新的一種“教育悲哀”

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文字細讀,走進文字,深入文字,讓學生在文本里走個來回。這也是張教授在給我們做講座時反覆強調的,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拿起書本進行閱讀、感悟、發現,並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與文字探究。而我,常常會找些藉口,認為學生的理解力不夠,所以常常用自己的構想去替代學生的構想,如我原來在執教《蘇州園林》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2、課文先後多次提出“圖畫”,請你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標明序號。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句是寫區域性?哪幾句是寫細部?根據所標序號,你能概括本文的說明順序嗎?

3、通過自學,你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有哪些啟示嗎?

4、文中優美的句段很多,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並劃出你最喜歡的兩句,在書上進行批註賞析。

其實,這些問題的設定都是我的,而並不是學生自己通過仔細閱讀文字後他們產生的問題。聽了張教授的講座後,我想,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們仔細閱讀文字,走進文字後,要他們自己提煉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潛滋暗長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學案教學的有效性。

老師不能滿足於傳統意義上的傳授,更要想方設法,喚醒、啟用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巧設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與習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因此,課堂教學要是以全體學生為核心,以“主體”的“自動”為前提,也可以以演講、辯論、練筆等為活動的學生喜歡的基本方式。一要創設生動、充實、熱烈的課堂氣氛;二要注重師生平等和諧對話;三要語文活動要有新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這樣使學生人人有願望,人人有興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動。可喜的是本人在教學時,也會偶有所獲的時候,如在執教《馬說》一文在課堂三十分鐘時,組織了一場辯論:“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韓愈的觀點你同意嗎?”學生由於對文字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了辯論的誘因,因而發言十分積極,各抒己見,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地被髮掘,回答豐富多彩而又有個性,從而加深了對文字思想與情感的領悟與理解。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新的“教育革命”。在這當中,其實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分析的問題還很多,例如: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活動?一切只是都需要學生探究得出麼?一切教學必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如何處理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的價值引導關係?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實驗活動中加以認識、探討、研究和解決。

總之,國中語文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或將會出現各類問題,還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有端正嚴謹的治學態度,有鑽研探索的求學精神和毅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任何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願和同仁共同努力。

第3篇

早在正式授課的第二節以後,我就陷入了一種學生的反應和生活常識層面跟不上我的思路的矛盾境界。每次上課前都花很多時間去修改、調整思路和例項,希望能有所改變,然而總是事與願違,上完課後都覺得效果很不好。由於自己把教學看得很重,遲遲未有定調的上課方式與日漸消疲的學生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總是糾結與此導致的心情不佳直接反映到備課、教學的低效,反過來更加劇了這種不安感。日子在這樣燥鬱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

直到我開始放棄教學,選擇重新聽課,在一節指導老師傳統教學課堂和一節實習同事的日常黑板教學課堂之後,突然頓悟了一般:原來課堂氣氛成這樣就已經可以了。現實中每個老師的課堂大多數都是比較平淡的,有人講話、有人開小差、也有人發呆,但這應該才是最正常的課堂狀態。之前的我過於追求全神貫注似的愉快氛圍,一旦哪一點有所欠缺便會放大無數倍的自我責備,然後舊問題未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

突然想開之後的一切都默默的變得順暢起來,像是注入了新鮮活力般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情愉快。而備課也竟然變得簡單起來。最重要的是,開開心心上課的我也帶動著每個班級的課堂氛圍變得十分活躍。之前的一切問題在我對教學的態度改觀後竟然如此輕鬆的逐個解決了。覺得很是神奇,同時又倍感欣喜。

但是在兩節課後,我還是發現了新的問題。這問題來自於我的`學習習慣。我總是習慣把課本的內容按自己的思路圖形化或流程化,再按照自認較為順暢的邏輯思維連線起來,相當於用自己的話將知識重新模組化後再輸出。這使我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有更好的把控,但缺點在於,這種方式較為脫離課本,一旦中途卡殼或是什麼原因會存在遺漏重點的問題;而且順序不遵照書本,對於一些基礎差又不抄筆記的學生來說複習會比較困難。

可由於這種思維性的講解我認為會更符合國中生的思維方式,因此不太捨得改用傳統順序教學法。後來發現,只要提前設計好筆記的版式,按照大綱的順序往下走,各節點再採用分散式導圖教學就能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上更便於記憶的思維性講解。在實驗了一節課之後,效果反響還不錯。而且後面的知識可以按照前一章的框架進行備課,即省時又高效。

經過這階段的經歷與思考,一直說態度決定成敗,這次開始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有的時候,擺正心態,輕鬆應對比什麼都重要。當你調整到本初狀態,期望值合適的時候,往往回饋會變得更加賞心悅目。

第4篇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著一些問題:隨意性大,一節課多的可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問題,少的只提幾個問題;記憶型問題和理解型問題比例較高;讓學生闡述觀點、答案開放的能力型問題比較少;而且幾乎沒有為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以至於也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

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提問方法,產生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特別要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疑。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有這樣一題: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的長為5cm、7cm則它的周長是多少cm?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並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例如: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對學生的數學建構無疑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研究者。”,而在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此我們知道學生都有提問的慾望,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一般方式歸納為如下策略:

①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理性思考。如:“為什麼?”“怎樣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

②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如:“還有別的方法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還有更多的方法嗎?”

③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有更快捷或更新穎、獨特的方法嗎?”

④引導學生自我評判、自我反思的.能力。“你自己認為好在哪裡,哪裡還有不足嗎?”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總之,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設疑、導疑和釋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