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公開課教案7篇 “開啟教學新視野:精心設計的公開課教案”

公開課教案是老師備課和授課的重要參考資料。它不僅能幫助教師規劃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還能提高學生成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公開課教案的分享和交流,教師可以互相學習和進步,達到優化教學質量的目的。

公開課教案7篇 “開啟教學新視野:精心設計的公開課教案”

第1篇

1、掌握積累“勸、中、假、絕”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於、而、焉、之”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2、通過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方法;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說理的能力。

1、 熟讀課文,藉助書下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字詞、文意並劃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討論;

2、 完成《學習與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相關內容和“積累與評價”1-4題;

我們不僅現在要學習,將來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說:“學不可以已”,那麼荀子是如何來“勸學”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勸學》。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風格。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誌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1、聽錄音,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要重讀,有時還需要讀後稍作停頓。例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並且“學”後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同學們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三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明確:“學不可以已”。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譯:即使又晒乾了,也不再挺直,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

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請同學翻譯)

這一段作者闡述學習應持有的正確態度有哪些?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荀子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提示:超越前人什麼要先弄清楚,自主學習,從師而學的最終目的是對“教養”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擁有。

1、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什麼學習什麼呢?

明確: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物件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巨集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善、求美。

2、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大體內容,作者連用很多比喻,反覆論證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請同學們根據板書試背課文。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的好處。(課本第39頁第3題)

九、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公開課教案7篇 “開啟教學新視野:精心設計的公開課教案” 第2張

第2篇

1.知識目標: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並能根據資料的具體情況,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各自特點。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中位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與概括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與意識。

3.思想教育目標: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4.經驗目標:在已有平均數是描述資料集中程度統計量知識的基礎上,對比認識中位數並瞭解中位數的優點。

教學重點:中位數的意義以及求中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中位數意義的理解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要運用中位數能表示一組資料的一般水平,中位數與平均數各自特點的理解。

師:平均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用到。老師今天也帶來了有關平均數的一組資料,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覺得哪個班參賽選手的總體成績好呢?

出示:五年級兩個班參加數學比賽學生成績統計表 一班 姓名 李明 張紅 王麗 張桐 吳洪 袁濤 蘇林 平均分 得分 92.6 二班 姓名 王濤 李玉 李強 張明 許麗 朱輝 周磊 平均分 得分 90.5 生:從表中提供的平均數可以看出:一班學生平均分高於二班,所以一班學生總體水平高於二班。(回答正確)

師:如果96分及96以上學生獲獎,你判斷一下,哪個班的獲獎人數多一些嗎?

生:從平均數可以推斷:一班同學獲獎人數可能要多一些。

師:同意這種觀點的同學舉手。(幾乎沒有同學有異議)

[設計意圖:平均數主要反映一組資料的總體水平,是學生的已有知識。

2、出示完整統計表: 五年級兩個班參加數學比賽學生成績統計表 一班 姓名 李明 張紅 王麗 張桐 吳洪 袁濤 蘇林 平均分 得分 100 97 95 94 91 87 84 92.6 二班 姓名 王濤 李玉 李強 張明 許麗 朱輝 周磊 平均分 得分 100 98 97 96 93 90 60 90.5 師:看到以上的學生成績,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提問:這組資料中出現了一個過小的數,因而導致我們在判斷獲獎人數多少時,造成偏差。平均成績90.5在這兒還能不能夠反應出這一組資料的一般水平呢?生:不能。

師:為什麼這組資料的平均資料不能代表它的一般水平?

生:這組資料中只有2個數據是低於平均成績的,5個數據都高於平均成績,平均成績根本就不能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了,教案《公開課:中位數教案》。

師:這裡的平均成績還能不能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

師:由於這組資料中出現個別嚴重偏低的資料,導致平均成績受到影響,變得比較低,平均成績已經不能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那麼用什麼數來代表一般水平更合適呢?

師:老師板書“中位”,提問:按照你們的理解能說說什麼是中位數嗎? 生回答(中間位置的數)。

師:剛才這組資料我們已經排好順序了,如果沒有排好順序,中位數還是位於最中間嗎?

師: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也可以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最中間位置的數,顧名思義,我們就叫做中位數。

師:為什麼用中位數代表二班成績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數更合適?

生:在這組資料中,由於個別資料偏低,影響了平均數,平均數已經不能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

師:也就是說中位數不會受到偏小資料的影響。會不會受到偏大資料的影響呢?

師:正因為中位數有這個優點,不受偏大或偏小資料的影響。所以有時用它代表一組資料的一般水平更合適。(出示:中位數的優點是不受偏大或偏小資料的影響,因此,有時用它代表全體資料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1、師:這樣的數(中位數)你會找嗎?你能找出下列各組資料的中位數嗎?

出示課件(1) 34、30、28、24、24、19、17(2)14、19、19、26、28

學生彙報(1)(2)結果:24、19,簡單說明理由。當彙報第三組結果時,有兩種答案,引出矛盾衝突。(突破先排序)

師:通過以上找中位數的`活動,我們在找中位數時,首先要幹什麼?

生:找一組資料的中位數,要先把這組資料按大小順序排列。

生:一組資料按大小順序排列後,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

師: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先按大小順序排列後,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

2、 師:觀察以下兩組資料,你還能找出這組資料的中位數嗎?

(1)先找學生試著找,討論後彙報。師:通過這兩組找中位數的活動,你對中位數的認識有哪些增加?

(2)師總結一組資料按大小順序排列後,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奇數個,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偶數個,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3、例5:出示 五年級(2)班7名男生的跳遠成績如下表 把這組資料從小到大排列。 把這組資料從大到小排列。 (1)分別求出這組資料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師:觀察這組資料你會求他們的中位數嗎?(會)首先我們要先(把這組資料排序)。

我們可以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課件出示)

師:這組資料的中位數是:(2.89)。(字的顏色改變)

師:這組數的平均數是多少?請同學明藉助計算器快速算一算。

生:不能,因為比它高的只有2個,比它低的卻有5個,不能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

生:應選擇中位數,比它大的和比它小的都有3個數據,處於正中間,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更為合適。

(4)在什麼情況下,選擇用中位數來描述一組資料的一般水平更合適呢?可以結合二班比賽成績來說明。

生:當這組資料中出現偏大偏小的資料,平均數已經不能代表這組資料的一般水平,此時選擇用中位數來描述一組資料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5)如果2.89 m及以上為及格,有多少名同學及格了,超過半數了嗎?

師:根據你對中位數的認識,說一說從“五年級二班7名男生跳遠成績的中位數是2.89米”中你能知道什麼?(小組內說一說)

生1:跳2.89米的同學是第四名,有三名同學比他跳得遠,有三名同學比他跳得近。

師追問:現在知道這組的楊東的成績2.94 m,張鵬的成績大約是第幾名?

(6)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 m,這組資料的中位數是多少?

生:首先按順序排序,最中間的是2.89和2.90,所以中位數是(2.895)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對中位數有了怎樣的認識?有了什麼新的收穫?

第3篇

2、想象詩句描寫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遊子的鄉愁。

1、李白的《靜夜思》,想一想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2、播放多媒體展示的詩文、意境圖,聽配樂朗誦,初步感知詩的節奏、韻律、意境。

(1)、楓橋:在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5公里楓橋鎮,建於唐代。該橋因唐朝詩人張繼寫了《楓橋夜泊》這首詩而聞名。請同學們查字典瞭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邊。誰能說說“楓橋夜泊”的意思?(夜裡,船停靠在楓橋的一條河邊)

(2)、作者簡介:張繼。唐朝詩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詩作比較樸實,《楓橋夜泊》較有名。

二、自讀課文,釋疑解惑。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對照文中註釋,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質疑問難。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在後面的教學環節中能夠解決的,可暫不作答。

(詩人寫的是秋季,因為詩中提到了“霜”。時間是深夜,因為詩中提到了“月落”、“霜”、“漁火”、“夜半鐘聲”等等)

(詩人寫了“月落”、“烏啼”、“霜”、“江楓”、“漁火”、“寒山寺”、“夜半鐘聲”等等。)

3、選擇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說這些詞語表達的意象。

江邊的漁火:江中亮起漁火,說明夜幕降臨,遊子的又一個夜泊開始了。

西沉的明月、滿天的飛霜:描繪了一幅幽暗、深遠而又寒冷的畫面,也暗示著黑夜漫長。

驚叫的烏鴉、悠遠的鐘聲:這兩種聲響更加襯托夜的寧靜、悽清。

江邊的楓樹、孤零的客船、隱約的古寺:說明停泊地的偏僻、荒涼。

4、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江南秋夜圖?用筆把你和詩人的情感畫出來。(描繪了一幅寧靜、幽暗、寒冷、悽清、遼遠而又美麗的江南秋夜圖。)

(2)、教師進行意境描繪:一個深秋的夜晚,一輪明月高掛,灑下清冷的光輝,江邊幾棵楓樹,隱約可見,江裡兩三點漁火,時隱時現。一葉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楓橋邊上。一個遊子眺望遠處隱隱約約的寒山寺……

(3)、再次播放《漢宮秋月》,學生在音樂中自己揣摩誦讀。

(4)、提問:讀詩時你的內心有什麼感受?(心中難以言說的思鄉之愁,漂泊之愁)

(5)、你能通過讀,再次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生跟隨音樂齊讀)

(6)、再次播放《漢宮秋月》,師生共同吟誦詩句,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與情感。

註釋:秦淮:指秦淮河。籠:籠罩。商女:賣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猶:還。後庭花:指《玉樹後庭花》,南朝陳代亡國之君陳後主所作的歌曲,被後人認為是亡國之音。

(2)、讓學生理解詩句大意,比較《楓橋夜泊》與《泊秦淮》在“愁”的內涵上有何不同。

(《楓橋夜泊》表達的是個人之愁,《泊秦淮》表達的是憂國之愁。)

(3)、課外蒐集這類題材的古詩,熟讀成誦,開一個古詩誦讀會。

第4篇

1.學會“j、q、x”三個聲母,認清形、讀準音,能正確書寫。

你們到拼音王國中認識了哪些韻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認識了哪些聲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們一起再認識3個聲母朋友“j、q、x”,你們願意嗎?(貼卡片)。

1.出示“j”的圖:你能根據圖畫的內容試著讀讀這個字母嗎?

(1)怎樣寫好字母“j”呢?請大家看看書,“j”是幾筆寫成的?先寫哪筆?再寫哪筆?佔

(3)自身試著在本上練習寫1-2個。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筆方法。

(2)左斜、右斜先寫哪一筆呢?看看書上的字母筆順?

先在第三條線上點二個點,然後在第二條線上點兩個點,注意與上邊兩點對齊,先連線右斜,再連線左斜。

(5)學生在本上練習寫1-2個。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褒揚寫姿和執筆正確的同學併發獎票,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三個聲母“j、q、x”,同學們的音形記得真清楚,寫得也不錯!

二、遊戲中學習“j、q、x”與“ü”相拼去點規則。

1.請3個同學帶上“j、q、x”的頭飾到前邊來,小“ü”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小朋友,戴上小帽子也到前邊來,他只要見到“j、q、x”三個聲母,馬上就會把自身的帽子摘下來,站 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兒歌: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還是ü ü ü。

3.請同學想想箭頭後面應寫成什麼樣的音節?教師補寫板書:

1.背三拼連續的兒歌: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相連要迅速。

4.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學生隨讀自由讀,同桌互讀。

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聲母朋友“j、q、x”,我們不只掌握了它們的音形,能正確書寫,而且學會了“j、q、x”與“ü”相拼去點的規則,同學們學得不錯,老師獎勵每個學生。

第5篇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把忠《出師表》當成了忠的標準,則把《陳情表》當成了孝的典範,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板書“忠孝”二字)

同時注意尋找古今異義詞,等待彙報交流。並劃出文意不明白處以提問。(10分鐘)

四、李密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了這篇奏章?(除臣洗馬;願乞終養)

1.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作者究竟處在一種怎樣的矛盾境地。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盡孝)?能否對這種盡孝的必要性作點解釋。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盡忠)?能否對這種盡忠的必要性作點解釋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裡,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可能司馬氏王朝的猜疑,招來殺身之禍。李密是如何,變被動為主動的。提出“區區不能廢遠”的。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消除武地帝的猜疑。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六、《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對偶句式: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表意嚴密完整。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從動物的本性出發,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後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四字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一)通過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6篇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田字格中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朋友之間應該相互關心。

1、本課教學重點是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遣詞造句的準確,瞭解小動物們過冬的不同方式。

2、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不同。

冬天快到了,小動物們怎麼度過寒冷的冬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道來學習第19課。

(可能會有如下問題:課文中講了哪些小動物?小動物們是怎麼過冬的?)

過渡: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剛才提出了不少問題。有些問題只要讀讀課文就能解決。你們願意自己讀懂課文嗎?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

2、讀好的小朋友可以再讀一遍,然後自己想一想、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你能解決多少。

(1)剛才小朋友們已經讀了幾遍課文了,生字詞一定都能讀準了。

小動物 商 量 暖和 接著 哥哥 約定 第二年 鑽到泥土裡去

跳舞 聚到一起 趁 妹妹 藏在 蜂巢裡 夠吃 相見 秋風刮起來了。

(1)請8個小朋友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讀通句子,隨時糾正錯處。

(2)同學評議:主要是表揚讀得好的同學,並簡要說出好在什麼地方。

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讀第一節,讀出那種快樂的感覺。

商量(liáng liàng) 暖(luǎn nuǎn)和(hé huó huo) 哥哥(ge gē)

你知道這些字的意思嗎?由這些字,你想到了哪些詞或成語?哪些名言警句?哪些詩文?說出來大家交流交流。(例如由“約”想到了“不約而同”“人約黃昏後”;由“刮”想到了“敵”、“亂”以及“刮目相看”等。)

(2)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哪些字比較難寫,待會兒全班交流。

(3)學生提出難寫的字,教師範寫,學生書空。著重指出:“商”的裡面不是“古”,“第”與“弟弟”的“弟”區分開來。“哥”的上面不是“可”。

動物接著哥哥約定暖和刮起來第二年春暖花開一起商量

(1)百花村裡有人家,鮮花瓣上種莊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勞動人人誇。

(2)小小姑娘滿身黑,秋去江南春來歸,從小立志除害蟲,身帶剪刀滿天飛。

(3)身披綠袍,眼睛眉毛,先像逗點,後像小貓,跳上綠椅,呱呱喧鬧。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寫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秋風刮起來了,天氣漸漸地涼了,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課件展示:秋風掃落葉的畫面,秋風颳起的“呼呼”聲。)

1、分角色讀課文2-8節。教師指導角色分配:一生讀燕子的話、一生讀蜜蜂的話、一生讀青蛙的話、一生讀敘述和提示語。

2、組內交流:三個小動物分別怎樣過冬?為什麼要這樣過冬呢?

1、小組派代表將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聽者隨時糾正補充。

師: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蟲子都躲起來了。小燕子到南方過冬才有蟲子吃。你真聰明!你從哪兒知道的?讀一讀相關的句子,好嗎?

師:你們知道秋天飛到南方,春天飛回北方的這種鳥叫什麼鳥嗎?(如果不知道,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叫候鳥。)

師:老師做小燕子,誰來讀青蛙的話,和老師配合一下?

師:青蛙哥哥,你睡一個冬天不餓嗎?可別把身體餓壞了!

生:不會的,我先吃得飽飽的,在泥土裡睡覺,一點兒也不會餓。

師:哦,這我就放心了。對了,這好像就叫做——冬眠。

師(面對大家):還有那個小夥伴和青蛙哥哥過冬的方式一樣呢?

3、誰能像老師一樣,做一隻小燕子,去問問小蜜蜂?請兩個學生讀6-7節,理解冬天沒有鮮花,蜜蜂是怎樣戰勝困難的。

1、小組中朗讀,準備參加全班競賽。引導:與好朋友說話怎麼說?他們是用什麼口吻說的?“商量”是什麼樣的口氣呢?

1、引導:燕子說話時會做什麼動作?蜜蜂說話時會怎麼樣?青蛙有怎樣?蜜蜂和燕子扇動翅膀樣子一樣嗎?小夥伴們告別時會說些什麼?(無需回答,可以師生同做。)

3、你們喜歡這三個小動物嗎?為什麼?(有禮貌,如稱呼“哥哥”、“姐姐”;相互關心。)

第7篇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師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後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再三考慮,慎重對待),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文章中還有一個人物?(韓愈)簡單介紹。

5、出示“推敲”這個詞。“推”和“敲”是兩個不同的動作。誰能來做一下這兩個動作。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推敲”板書,齊讀。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麼事情呢?找八位同學來讀讀這篇文章。回答老師問題。

1.快速瀏覽課文,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2-7自然段)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啊!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導朗讀這句話。

(3)讀了這一段,從中你還了解到了什麼?(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4)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1)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後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瞭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5)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3.快速閱讀課文3-7自然段,畫出賈島推敲詩句的句子,在旁邊寫批註。

a、從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這句話體會到賈島思考時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還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

b、“不知不覺”說明賈島思考問題很專心,他連進城也沒有發覺。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句好,好在哪裡?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痴如醉的樣子。

c、從大街上人們的反應體會到的,“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說明賈島只顧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經在大街上失態了。”

小結:賈島反覆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d、從課文第四節中知道的,“當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街上的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賈島毫無察覺,仍然在毛驢上比比劃劃,並闖進韓愈的儀仗隊。”這足以說明賈島思考得多麼入神啊! 你覺得賈島是個什麼樣的人?

3、師總結:同學們讀書理解得真細緻,是啊! 像賈島這種對文字的鍥而不捨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發現你們也從賈島身上學到了對文章中詞句進行推敲的本領。

4、賈島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兩個差人將賈島帶到韓愈面前。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5、小結:賈島不知不覺間衝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1、聽了賈島的話,韓愈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呢?請同學們讀第七段,其他同學思考:這主要寫了什麼?韓愈與賈島一起思考,確定了用什麼詞。

3、“猶豫不決”什麼意思?猶豫,遲疑,拿不到主意。聽了賈島誠心誠意、請求寬恕的回答,如果你是韓愈,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4、對呀,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你來接著讀

5、 韓愈說出“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你再來讀讀。

2)即使也是一種表示假設關係的關聯詞,即使的情況並沒有出現而是假設。說句話。

(2)第二個理由。。。。大家有沒有想起前文哪句話?

出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用“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月夜的“寧靜”是無聲,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顯得環境的安靜。

“安靜”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譁。“寧靜”指(環境、心境)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更深。文中用“寧靜”準確的描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定。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麼叫“推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