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精準扶貧對家鄉的變化精選多篇

精準扶貧對家鄉的變化精選多篇

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以脫貧攻堅工作異常重要。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了關於精準扶貧對家鄉的變化精選多篇,希望你喜歡。

精準扶貧對家鄉的變化精選多篇

篇一:

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要敢於動真碰硬,要用繡花的精準抓扶貧,用鐵杵磨成針的堅持做好工作,絕不能手榴彈炸跳蚤,要落實責任制,幹事創業的領導幹部要細琢磨、擦亮眼、邁開腿、講落實,從根源揪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制定脫貧方案,真正的給老百姓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實施企業+農戶方式,實現資金整合。各地區要因地制宜,積極搭建融資平臺,結合各個地區扶貧攻堅工作模式,完善政銀企戶保五位一體金融扶貧平臺,撬動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更多社會資本注入。另外,部分地區可依託本地區的農業企業資源,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群眾脫貧致富有了門路,村莊管理和維護有了保障。

市場化+長效機制,實現環境治理。農村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離不開農村村容村貌的改善,假象村級面貌上的去,那麼招商引資還會遲遲不進門嗎,所以,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建立村主體、鄉鎮主管、上級檢查考核三級聯動的長效管理模式,採取農村防火員、保潔員、防汛員、護路員四員合一方式進行管護,建立起一杆到底的環境治理模式,形成環衛資金投入一體化、設施完善一體化、面貌改善一體化、力量規範一體化、體制健全一體化的市場化長效執行機制,保障農村基礎,獨具自身吸引魅力,為打贏脫貧攻堅奠定面上基礎。

創新+維護,實現自給自足。脫貧攻堅開展的意義不在於只給百姓錢,更多的是規避等、靠、要的懶惰情緒,深層含義是用好的政策帶動百姓脫貧增收,獨立創業,並形成長效機制,所以要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實現村級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深化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村集體資產經營方式創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並且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變要我幹為我要幹,繼續創新全體村民自治和民主理事制度,探索調動群眾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引導廣大農村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好家園,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

篇二:

這一年,許多省(區市)都印發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按照各自實際情況,規劃脫貧摘帽的時間表、路線圖。

比如,山西省提出,2017年脫貧50萬人、2017年脫貧56萬人、2018年脫貧55萬人、2019年脫貧46萬人、2020年脫貧25萬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明確今年120萬人脫貧和1000個貧困村8個縣(市、區)摘帽;貴州省則將其分為兩步,到2017年末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300萬人以上,再到2020年末實現623萬現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而在2017年全國省級兩會全部結束後,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至少24個省份在2017年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年內脫貧人口具體目標數。其中,湖北、陝西等11個省份將目標人口數定在百萬人或以上。

也有省份提出貧困縣摘帽的目標。例如,2017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實現5個貧困縣摘帽而根據《陝西省十三五農村脫貧攻堅規劃》,陝西2017年除了要讓130.1萬貧困人口脫貧,還要讓2個貧困縣摘帽。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許多省份出臺了相關標準,但在脫貧摘帽這件事上,需要遵循的是國家標準。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明確規定了脫貧摘帽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退出標準和程式等。比如,原則上貧困村貧困發生率要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以嚴格的資料來衡量。

篇三:

通覽過去一年中對扶貧攻堅的報道,很容易看到三個關鍵詞不斷出現全力、動力、精準。

全力,是因任務艱鉅。到今年初,國務院扶貧辦的全國扶貧開發大資料顯示,全國的貧困人口還有5575萬。這意味著,包括今年在內的五年內,每年至少要有1000萬群眾脫貧。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中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大扶貧格局日漸形成。

最高領導人的態度,最能代表國家對扶貧攻堅的決心。習近平說,在過去40多年裡,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動力,既是外在的,也要靠內生。在過去一年中,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都為脫貧攻堅投入了大量資金與幫助。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上,可以看到,駐村幫扶、片區攻堅、行業扶貧、易地扶貧、金融合作、定點扶貧等多種方式。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全國派出12.8萬個駐村工作隊進駐貧困村,54萬多駐村幹部助力脫貧攻堅。

與此同時,在扶貧的中國經驗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開發式扶貧。在2017年11月29日釋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有很生動的概括:創新扶貧開發模式,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

精準,則是中國式扶貧的基本邏輯。通過建檔立卡發現扶持誰,通過加快形成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定好誰來扶,通過實際情況決定怎麼扶,以及通過嚴格論證來決定如何退,都是過去一年中國扶貧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篇四:

打贏扶貧攻堅戰,幹部是關鍵。幹部有擔當、有幹勁,才能當好貧困群眾脫貧的“催化劑”“助推器”,也才能“撬動”貧困。

脫貧攻堅,眼下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幹部面前最為緊迫的中心任務,可以說是唯此為大。從前期開展情況來看,各地行動迅速、組織精心、措施到位,為脫貧攻堅的搭建起基礎紮實的平臺,扶貧攻堅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如何才能進一步將幫扶力量整合起來、下沉下去、幹出成效,更好地服務脫貧攻堅,是現下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還需從“三精”下手,抓住關鍵,用好扶貧人,才能實現脫貧攻堅平穩、紮實、有效推進。

首先要抓好精準選派。根據實際,統籌考慮脫貧難度與選派單位綜合實力、貧困村主要矛盾與選派單位職能、選派幹部個人專長等因素,擇優遴選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農技員等幫扶人,做到派需結合、因村定人。及時調整縣鄉聯絡領導和聯絡點,確保領導聯絡工作不斷、接續有序。將幫扶單位“一對一”或“多對一”地分配到貧困村對口聯絡幫扶,實現部門無遺漏、村村全覆蓋。

其次要抓實精心培育。發起建立QQ、微信等交流平臺,方便扶貧幹部交流經驗、靈通訊息、協同攻堅。以黨校為主要培訓陣地,定期不定期舉辦專題培訓班,重點開設脫貧攻堅政策法規、特色產業發展、農村矛盾糾紛化解等課程,提升幫扶技能水平。有條件的可以打造專用APP,提供技術學習、發展交流甚至督查考核等功能,並組織到脫貧工作先進、示範地區去參觀考察,拓寬視野,取長補短,助推扶貧工作開展。

然後要抓牢精細保障。幹得下去才能幹出成績,必須按政策要求嚴格落實駐村生活工作保障,尤其是派出單位逗硬兌現交通補貼、伙食補助和每年駐村工作經費等,有效解決幫扶幹部的駐村生活工作困難,確保他們安心駐村開展工作。不可忽視的是,單位部門在保障扶貧幹部個人的同時也要積極協助解決駐村幹部在產業發展、生產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變單打獨鬥為集體攻堅。

脫貧攻堅不是一次性的戰鬥,也不是區域性的戰役,而是一場涉及幾千萬貧困人口的戰爭。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需要扶貧部門狠抓責任落實、幹部選育、作用發揮和督查考核,更需要扶貧人把“扶貧”抓在手上、記在心上、扛在肩上,為實現如期脫貧,決勝攻堅戰提供應有的戰鬥力。

篇五: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後,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佈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物件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物件實行精確化、規範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瞭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和發展相結合。各地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相關要求,下定打攻堅戰的決心,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享受到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