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勵志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篇 書中的陪伴與啟迪:勵志讀書筆記

本文將分享一篇勵志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讀書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去反思和激勵自己。通過這篇範文,我們將領略到讀者在閱讀中所獲得的心靈啟迪和成長,感受到書籍的力量和鼓舞,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份積極向上的能量與思考。

勵志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篇 書中的陪伴與啟迪:勵志讀書筆記

第1篇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小到大接觸的古典文學著作很多,優秀的文學大師亦不少,然而每讀餘華,總使我潸然淚下。他的作品不是最優秀的,卻是最讓人觸動心絃的。

餘華在很多作品中傾注了濃烈的情感,既書寫著苦難,又書寫著溫情,有苦難的地方總是有溫情的存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給你感動,還有一種能使你砥礪奮進的力量,我相信這是每一部文學經典都隱含的功能。小說《活著》是以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對“我”進行傾訴的方式回顧了他的一輩子,講述了福貴不僅經歷過動盪的社會和歷史時代的變遷,還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生死別離,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生活。文中的苦難生活雖然無處不在,但整體卻營造出一種在大苦大難中相濡以沫的溫情。讓讀者感到既辛酸又樸實,無不為之動容。

其實餘華並非是單純地書寫苦難,而是想通過苦難來寫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主人公在面對苦難時頑強不屈的精神。在抒寫人生苦難的同時,也在描摹他們生活中的希望和溫馨,而這一連串苦難中的溫情,正是福貴戰勝苦難的重要精神支柱。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揭示了一種命運無常的苦難,活著的人活著就要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境,一個人更應該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志和樂觀的心態。

讀餘華的作品,總使我想起魯迅。正如魯迅所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雖然他們身處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中關注社會人生的動態和人生價值,並且都在作品中寄寓了深切的悲憫和人文主義情懷。餘華的小說給人恆久的溫情,就如夜空中的明星,儘管渺小,總能給人在黑暗中帶來明亮的希望。此刻,苦難已不再是簡單的肉體能感受到的苦難,更多的是苦難中在精神上與命運鬥爭的痛苦與無奈,甚至是超越精神的苦難。餘華把他的人生理想與期望付諸於苦難書寫中,通過寫實的手法細緻刻畫底層人物同命運鬥爭時展現出來的人性的溫暖,這是他憐憫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底層人民所摩擦出來的。文字簡單質樸,卻充滿了溫暖與關懷,救贖與勵志。閱讀他的長篇小說,猶如上帝般俯視著芸芸眾生的一切,感受人間冷暖與喜怒哀樂,直擊人性最深處。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閱讀不同階段的文學經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後除了固有的學術,更多的是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們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不用飽受飢寒,但我們能夠通過一部部文學經典,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勵志類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篇 書中的陪伴與啟迪:勵志讀書筆記 第2張

第2篇

第一次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本身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本身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洩,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本身。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第3篇

上師範的時候現當代文學老師就給我們推薦過餘華的《活著》一書,當時看了一部分,覺得不是很喜歡,太過壓抑和苦悶,今天回想起來也許是年紀和閱歷的原因吧。今年寒假開始的第一天去逛書店,準備買一些書打發寒假單調枯燥的生活,很巧,一眼就看到了《活著》,於是,上學時候的美好記憶被勾起,毫不猶豫買下了它。

回到家,從五六本書中間抽出《活著》這一本,躺在床上,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將它讀完。說老實話,我讀書比較慢,喜歡邊讀邊品,看看作者的語言妙在何處。可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它的故事情節非常緊湊,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細膩的句子很少,作者餘華的敘述手法非常直白樸素,沒有任何的煽情。在他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主人公福貴經歷的每個悲劇都是痛苦的,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令我在讀的過程中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正如美國《西雅圖時報》的評論所說——“《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沒有那種功力去評論《活著》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除了看過作者餘華的幾篇不同版本的自序外,也沒有認真查詢資料研究過作者。但我分明看出了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種理念,即如何生活,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主人公福貴雖然有著種種惡行,但是在的大背景下還是學會了如何生活。且看小說的結尾,那可真叫人難忘。敘述者看著老人和他的牛,一隻名字叫福貴的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這樣的結尾有什麼寓意呢?餘華在日文版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也許會給我們啟示:“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我們的一生也窄如手掌,可是我們能否讓它寬若大地呢?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活著呢?我想,讀完《活著》我們是該思考活著的意義以及如何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