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半截蠟燭》教案6篇 《點燃希望,綻放光明》——《半截蠟燭》教案

《半截蠟燭》是孔繁森先生創作的經典小說,以孤島上的教育真實經歷為背景,講述了忠誠、友愛、智慧的故事。該教案涵蓋了《半截蠟燭》的閱讀、文學欣賞、思考等多個方面,是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好幫手。

《半截蠟燭》教案6篇 《點燃希望,綻放光明》——《半截蠟燭》教案

第1篇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誰來說說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特別之處?(裝有情報)

2、是呀!正是這與眾不同的半截蠟燭,引發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驚心動魄的戰鬥。請同學瀏覽課文3-7自然段,完成這道填空:

(在這場戰鬥中,伯諾德夫人一家與德軍的周旋真可謂是 呀!)

1、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說說伯諾德夫人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2、下面,我們來默讀課文(出示課件)用曲線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心理活動,用直線畫出描寫她動作神情。

師:當德軍點燃蠟燭後,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呢?

1、指名讀:怎樣才能把這段話讀好呢?我們來看看此時伯諾德夫人的內心想法。

2、出示: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體會?帶著這樣的體會,你再讀讀。

師:是呀!這小小的半截蠟燭關係著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吧!

3、帶著這樣的心理感受,我們再回過來讀讀剛才畫出的那句,指名讀,現在你從伯諾德夫人的言行中又體會到什麼呢?(鎮定機智、從容不迫)

(3)引讀過渡: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但輕鬆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此時大兒子傑克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呢?

出示:這時候大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屋子裡頓時暗了許多。

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好嗎?還有誰想跟他比比的?指名讀

師評:你讀得真好!好像傑克一樣,內心緊張外表鎮定!

2、你還劃出哪些句子?出示:在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著。

指名讀:從這句你又感受到什麼?感受這麼深刻,你定會讀好的,多麼深刻的感受啊!你學得真不錯!讓我們再次聆聽你的朗讀,分享你朗讀的感受。

坐待什麼?(機會、厄運)聯絡上下文,說說即將到來的厄運是什麼呢?指名說

出示、引讀: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面對即將到來的厄運小男孩是如此從容 如此鎮定,真讓人佩服呀!誰再讀讀這一句?

燭焰搖,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屋子裡最可怕的東西。

師敘述:是呀!時間每過去一秒,危險就增大一分,空氣中瀰漫一股火藥味,從微弱的燭光中我們感受到危險迫在眉睫,此時的蠟燭就像是屋子裡的一顆定時炸彈。

大兒子傑克與德軍的周旋真是驚心動魄呀!讓我們再來細細地體會一番吧,你再來讀讀,過渡:我們似乎聽到了伯諾德夫人砰砰的心跳聲,這時候小女兒傑奎琳用她的聰明才智保住這半截蠟燭,保住了情報化驗為夷,請同學自由讀讀6。

多麼了不起的一個家庭!一家三口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在這場戰鬥中憑著他們的鎮定與機智最終戰勝了敵人真讓人敬佩。

《半截蠟燭》教案6篇 《點燃希望,綻放光明》——《半截蠟燭》教案 第2張

第2篇

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具有語文的“滋味”,教學中必須咬文嚼字。詞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才具有豐富而恰當的含義,才折射出人物內在的品質和精神。詞語,只有迴歸文字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積極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引領學生在課文描述的情節和細節中,關注那些“含義豐富、含情脈脈”的詞句,使他們既獲得對文字的深入理解,又獲得對語言的準確感受。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必須要讓學生走進文字,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與文字“親密”接觸,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巧妙,讓學生進行角色轉變:從學習者轉變成為課堂的主人,文字的知音,教師的朋友。

在故事情節中理解詞句的含義,在具體細節中體會人物的品質,在導演劇本中習得語言的精妙,在爭辯中放飛自己的思維。

1、學習生字詞,能聯絡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並能參與導演劇本,深入體會“急忙”、“輕輕地”、“慢慢”、“從容地”、“鎮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複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並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1、 弄懂課文內容,能聯絡課文具體內容解釋生字詞。

2、 轉變角色,以導演的角色文字,咬文嚼字,體會人物品質。

3、 在爭辯中,培養學生在處理文字中“瞻前顧後”的能力,善於發現的眼睛和清晰明確的思維。

教學中教師密切關注學情的變化,適時恰當地把握好課堂中學生生成的課堂資源利用。 教具使用:

1、教師板書課題,邊板書邊重點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蠟燭”的偏旁分別為“蟲”、“火”。啟發學生用“燭”組詞:燭臺、燭芯、燭光、燭焰搖曳??

第二次世界大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發動的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世界戰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最後以中國、英國、法國、美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軍獲勝,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失敗而結束。本文故事發生在德國佔領法國期間。

伯瑙德夫人、雅克、傑奎琳。引導學生朗讀,提問:誰發現了這3個人的關係?以此瞭解:他們是親密的一家人,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法國,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插問:你知道法國曆史上還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夫人嗎?(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5、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示:聯絡上下文,想一想課文中“絕妙”、 “危機”、 “厄運”的意思,把課文讀懂。

(1)絕妙:伯瑙德夫人把裝著絕密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顯眼的桌子上,騙過了敵人。妙在情報藏得隱蔽,令敵人意想不到。

教師點撥:“絕妙”是萬無一失的意思嗎?你從“終於”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些什麼?(這個絕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機:德國軍官點燃了蠟燭,萬一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用上“一旦意味著 意味著意味著 。”說話。 “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這裡“似乎”說明了什麼?(實際上危機並沒有真正過去)

(3)厄運:那就是蠟燭會很快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暴露了,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許就要結束了。

教師點撥:在危機和厄運面前,一般人會有什麼反應?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對待的?他們又是怎樣化險為夷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1、請學生結合老師要求,自己練習複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面前從容應對、化險為夷的經過。然後組織交流。

2、教師根據學生的複述進行扼要的板書:點燃——吹熄——點燃——端起——奪回—端上樓。(設計圖文並茂的板書)

3、教師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敵我雙方圍繞“半截蠟燭”展開了扣人心絃的鬥爭。讓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故事。

1、假如將這個扣人心絃的故事編成劇本來演出的話,你認為可以安排幾個場景?引導學生討論,並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重點設計三個場景: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雅克與敵人周旋、傑奎琳與敵人周旋。

2、假如請你來做導演,每一場戲該怎麼演?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然後設計表演的要領。

(1)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急忙”、“輕輕地”以及人物語言一突出哪個字或詞?並且要說明理由!(扣住人物語言中瞧、這盞、亮等詞體會意義,感受導演們扣住不同詞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2)傑克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慢慢”、“從容”和人物語言。思考為什麼關注這些!

(3)傑奎琳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嬌聲”、“鎮定”、“道聲晚安”以及語言和說話的物件。

1、絕密情報終於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祕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第3篇

1、師:同學們,每當我們走進美麗的校園,走進寬敞的教室,你們的心情如何?

生:很輕鬆,因為能學到很多知識,能擺脫一些煩惱。

2、師:是啊,我們在享受和平帶給我們的這份安寧時,心情是愉快的,是輕鬆的,是幸福的。你們可知道?就在離我們不遠的也就是1939—1945年期間,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世界大戰,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學生一起說,讓學生與老師、文字產生共鳴)。這場戰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入,20億以上的人捲入了戰爭,大約有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今天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故事中這個家庭的男主人就犧牲在這場為正義、為和平而戰的鬥爭中。讓我們乘上時光列車,倒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走進這個普通的法國家庭,去感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到底蘊含著什麼?

[反思:現在的學生對於戰爭是陌生的,對於戰爭所帶來的危害更沒有親身體驗,最多是從書本或是電視、電影等音像資料中間接獲悉。文中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學生來說比較遙遠。所以我把創設情景與介紹二次大戰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感受和平所帶來的快樂輕鬆時,回顧戰爭年代所帶來的災難,通過對比體驗“樂更樂,苦更苦”;從而為學生學習本文創設適宜的情景,也為學習本文確立一個基調。]

1、師: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時要注意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

2、同學們聯絡這個故事是在我們常人眼裡最普通不過的 ?(生答:半截蠟燭)

師板書“半”,指名書寫“截”,要求其他學生在書上寫一寫“截”。

3、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這是半截 蠟燭?圍繞這半截蠟燭展開了怎麼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指名回答問題,師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並相機板書:

[反思: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高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要求。抓住文章的中心線索學習課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主題、扣住中心。但在第三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的問題太零碎,扶得太多,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整體感知。如:是誰發現了蠟燭?他是怎麼做的?接著誰又怎麼做了?……課後與聽課老師交流覺得,第三步可以這樣問:“課文中的半截蠟燭出現了幾次危機?從中你感覺這是半截什麼樣的蠟燭?”看來自己在設計問題時還得多動腦,力求簡潔精到。]

1、請同學們放聲地讀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這些句子旁邊。

學生自由地讀課文,自由地與同桌交流。師巡視與學生交流。

2、指名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根據學生的朗讀和體會,相機引導學生評價、指導朗讀,體會句子所包含的內容和情感,體會人物所具有的特點。

[反思:設計這個環節時,我的心裡很矛盾。一份是期待,期待通過賞讀,讓學生與文字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從而通過對重點詞、句、段的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為下一堂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另一份是擔心,擔心這樣漫無邊際的賞讀過於偏面,難以顧及整篇文章。而實際教學中也驗正了我的矛盾。學生們在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時,讀得投入,體會得也很好,我也能積極地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評價、去朗讀、去體會。特別是幾個重點句的朗讀理解可以說是都已到位了。但由於時間關係,也由於調控問題,有些戛然而至的不完整性!]

同學們,課文通過這半截蠟燭向我們描述了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其實在這樣的時代,像伯諾德夫人的故事到處在發生……課後請同學們多讀讀課文,也可去演一演。

第4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4.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麼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3.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4.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1.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並通過聯絡上下問或解決。

第一段(1—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傑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傑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藉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3.教師質疑: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對待絕密情報的收藏工作的?為什麼這樣做?

4.絕密的情報要用絕妙的辦法來收藏。伯諾德夫人想到了什麼“絕妙的主意”妙在哪裡?

5.出示句子:在你認為重要的句子下面畫上著重號。

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臺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二、理清故事情節,引入編排課本劇程式。

1.默讀課文,思考:這場戲的中心人物是誰?應該怎樣演好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句子,圈出關鍵詞語,反覆朗讀。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場戲的中心人物是誰?該怎樣演好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3.其它角色怎麼演?4.繼續讀課文,圈出關鍵詞語,一邊讀一邊體會伯諾德夫人此時的心情。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常戲的中心人物是誰?怎樣來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第5篇

生讀(突出蠟燭)師:你強調了蠟燭,這可是藏有絕密情報的蠟燭。

師:在戰爭年代,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與德國強盜鬥爭,多不容易呀!

師:這半截蠟燭繫著他們以一家的性命,情況多麼危急。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伯諾德夫人一家為了保護絕密情報和敵人周旋的畫面,那麼,你們聽到他們分別說了什麼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文,把它劃出來。

師:我們首先來看伯諾德夫人的話。(出示)誰來說一說?

師:你說得很準確,也很清楚,一個標點,一個標點,都說出來了。誰再來說。(略)

師: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可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又一場更大的危機降臨了。(課件顯示:蠟焰搖曳,時間嘀嗒嘀噠響起)(略)

師:此時空氣彷彿凝固了,時鐘的聲音不斷在耳邊迴盪著、迴盪著。突然,小女兒傑奎林說話了(出示)

師:可是,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傑奎林怎麼能對這殘忍的、凶狠的、殺人不眨眼的德國人說呢?

生:我知道了,傑奎林故意這樣說,是為了讓德國人喜歡她,不懷疑她。

生:傑奎林非常聰明,她是用自己的天真來騙德國人的。同時她也非常勇敢。

師:你們說得真好,我也想嬌聲地說一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拿半截蠟燭上樓睡覺嗎?我說得怎樣?

師(驚訝地):她心裡明明想的是那半截蠟燭,怎麼說成一盞燈了呢?

生:她不能說半截蠟燭,因為一說會引起德國人的懷疑。

生:因為媽媽想把蠟燭吹熄,哥哥想把蠟燭拿走,如果她還說半截蠟燭的話,德國軍官可能會想他們一家怎麼都要著蠟燭呢?莫非這蠟燭理由不可告人的祕密。

師(領悟狀):哦,原來是這樣。傑奎林是多麼了不起的小女孩呀!我們一起嬌聲地說一說。

師: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過了一會兒,三個德國軍官終於離開了伯諾德夫人的家。同學們,當我們面對此時此刻的蠟燭。(課件:一盞熄滅了的蠟燭)閉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現哪些畫面呢?請你用筆把他寫下來,給半截蠟燭這個真實的故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吧。

第6篇

1.昨天我們讀了課文,知道《半截蠟燭》是發生在二次大戰期間,當時的法西斯用非常殘暴屠殺……

(這裡的多媒體課件玫們〉膠麼Γ?淺S行АD諶蕕難≡窈蛻杓埔彩潛冉鮮手械摹#?br>

3.看著這血淋淋、沉甸甸的畫面,你們想說些什麼呢?

1.就是這樣的誓言,伯諾德夫人一家也是為了這一目標而去和敵人進行鬥爭,知道他們怎麼做的?

(3)當時戴高樂將軍要頒發一枚勳章給他們,你們覺得應該給誰呢?

3.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看勳章頒發給你支援的那個人究竟有什麼理由呢?把你認為能夠體現他的詞句劃下來。

(2)找到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說說你們的想法

(1)學生:頒發給伯諾德夫人,因為是她起頭保護祕密的,我是從這裡看出來的,……從這裡看出伯諾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機智……

老師不斷地追問:這樣的辦法好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這樣做敵人就不懷疑呢?

學生說: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情況下,)

這麼危急的情況,這麼嚴重的情況,這麼同學有沒有讀出來,請一位學生來讀讀。(自讀――指名讀――齊讀)

看看這麼危險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的表現是什麼樣的?再讀讀相關的文字,你有沒有新的收穫。

讀到這裡,我們不禁感到伯諾德夫人多麼機智勇敢,想演一演嗎?(想)那你可要好好地準備準備了,仔細揣摩一下她的動作、心理和表情了。(學生準備――指名演)

表演得怎麼樣?同學們評價一下。(應該輕輕地吹,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書上用了一個什麼詞?“急忙”師生交流,通過插圖來理解,伯諾德夫人站在德軍的身後,可以急忙,但是在德軍面前卻是非常從容的。她的表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應該是微笑的,語氣要變更一下。我們讀書就是這樣一遍又一遍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再演一次。學生讀伯諾德夫人的心理活動,教師旁白,學生演。

(我覺得這個詞語用得並不是很好。“馬腳”這個詞語好像是個貶義詞,但是老師在學生第一次說出來的時候並沒有提出來,後面就有學生不斷地用這個詞語,用“不露聲色”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5.我知道很多同學想把勳章頒發給傑克,對嗎?你們的理由是什麼?

(2)我們來聯絡當時的情形一起來看看,當時時間正一分一秒地過去(聽擺鐘的聲音)在這樣的聲音中,你們感受到什麼?

(4)就是在這麼危急的時刻,傑克的表現是什麼,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

(6)讓我們帶著鎮定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學生讀)

當時的敵人表現是什麼呢?一起讀讀敵人表現的語句。

這裡看出傑克的從容。但是他為什麼要一定把柴搬回來呢?還有誰說?(師生交流)

(這個問題追問得很好,體現了老師對於人物形象在備課時做了充分的準備。)

如果不去搬柴,就沒有鬥爭的希望了。(請你讀讀相關的語句)這裡有傑克的期待嗎?請一位學生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讀。(學生齊讀)兩遍

(1)教師語言朗讀部分文章,配著鐘擺的聲音,“這時傑奎琳站了出來……”你們感受到什麼?

傑奎琳在“嬌聲”地說話,……請你用嬌聲的語氣來讀,嬌聲地說話可以讓人感覺非常可愛。(讀讀)

(傑奎琳選擇了一個司令官,而沒有選擇中尉,中尉是個什麼人,選擇物件很合理,)

(天黑了,我要上樓睡覺,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理由)請你讀讀,老師範讀,老師和他讀得不一樣,你們體會出什麼。

你們還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呢?學生說:她鎮定地向敵人道了聲晚安,(教師點評)

再看看插圖,她上樓了,你們體會一下(用手護著蠟燭,生怕蠟燭滅了,她真想……學生說,可她還是向軍官道了晚安。)學生讀

這樣的孩子頒發給她,應不應該呢?究竟怎麼辦?請大家快速地讀讀課文,把三個人物聯絡起來讀讀,看看,考慮一下。

(1)學生說:應該頒發給伯諾德夫人:因為傑克和傑奎琳是在伯諾德夫人做了榜樣之後,才會跟著做的。

(2)我覺得應該頒給傑克:因為他很勇敢而且鎮定,

(3)窩想頒給他們全家,因為是他們合作保證了情報的安全。

剛才的問題,我們下節課再研究,明天我們將進行課本劇的表演

(這裡又是敗筆,欺騙學生的敗筆。對於這一點的論述,我已經放在了《鹽城聽課有感》的專題裡面了,這樣對待學生是不公平的,你應該知道,學生都是拿教師的話當做“聖旨”,也許有學生會在那晚準備很長時間的道具或者臺詞,第二天班主任老師告訴他不演了,他的心裡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總的來說,又一次看了這篇教案,回憶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發現,老師是用心良苦的,為了這節課老師做了很多精妙的設計,做了很多獨特的構思,體現了老師的真心。她真的希望學生能在一種情境下學習,提升。我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