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長的讀書心得體會3篇 家長讀書:點亮孩子未來的密碼

本文將以“家長的讀書心得體會”為主題,探討家長閱讀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通過閱讀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素質,更能為孩子樹立榜樣與指導。在這個資訊快速更新的時代,家長的讀書心得既是對孩子的教育貢獻,也是家庭教育的源泉。

家長的讀書心得體會3篇 家長讀書:點亮孩子未來的密碼

第1篇

人們常常說,三生,可是真的又三生嗎?如果又的話,今生的我在不停地被誰目送,來世我又會目送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真的是如此嗎?許多年過去,當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是否會在拐角處回過頭來,然後笑著對母親說——媽;或者,我是否也會在母親悲傷的目送中消失在拐角處?

我記得小的時候,我常常躺在母親的懷裡,聽母親將她那童年的故事,母親的淚光是啟蒙我的明珠。如今,我們兩人之間卻常常隔著一扇門,我在門裡頭,她在門外。我卻沒有勇氣開啟門……父母養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那是責任。年少時,母親目送孩子離去,年老時,孩子目送母親離去。那又是什麼呢?目送著,背影消失裡,只剩下哀傷和寂寞嗎?不,不會的,我相信不會永遠都是目送的。我想,我會開啟那扇門的,我依舊可以像兒時那樣,像兒時那樣依偎母親懷裡,儘管母親不再將她童年的故事了。

在這本書的魅力睿智的文字裡,我看見了自己,在嘆息作者的哀傷之餘,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我的母親的那麼傷情。我想,許多年之後,等我也是一位母親的時候,是否也會如此,是否也只是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也許,我現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問候,一杯清茶,一個擁抱真的可以讓那落寂消逝。也許,許多年後,我目送著母親離去的時候,我仍然會悲傷、難過,但是,至少不會遺憾,不是嗎?

這個寒假,我讀了著名女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深深感動。

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臺敘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國小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臺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裡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國小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視窗,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臺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後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於13歲的我來說,人生才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臺“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龍應臺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猛地一震,繼而湧出一股莫名的傷感——華安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可是,他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斷的回頭,而是選擇了將背影送給他的媽媽。因為,他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個依賴母親的小華安了,他不再是那個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圍的那個小孩子了,是這樣嗎?還是他忘記了?他沒有看到,媽媽的眼神一直都隨著他的行進而移動;他沒有注意到,媽媽的眼神一點點的燃起希望然後又一點點的暗淡下來。

這難道就是作者所說的那個“父女母—子一潮的定義嗎?那個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嗎?不,不止這些,還有父女,還有那個張望父親背影的女兒……

我們總說自己已經長大,可是給親人們做過些什麼呢?我們注意過他們在我們身後的祝福和期盼嗎?我們感受到他們期待的眼神嗎?我們凝視過我們的親人離開的背影嗎?

不要讓我們的親人也因我們而傷心和失望,不要讓那滿腔的祝福變成沒有主人的青煙,不要讓親人的目光從期盼變成傷感……

想要珍惜這些關愛,就要從點滴之事做起,從理解做起。

1. 我喜歡走路。讀書寫作累了,就出門走路。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般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p2)

2.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3)

3. 她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不重要。(p20)

4. 才子當然心裡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p22)

5. 我感念他的友情溫柔,也記得自己的答覆:“親愛的,難道你覺得,兩個人就一定比一個人不寂寞嗎?”(p24)

6.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24)

7. 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的最後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餘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p28)

8. 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幸福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p32)

9. 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我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父親或母親。聚首時及時促膝而坐,也不必然會談心。即使談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們這個年齡,已經瞭然在心。(p42)

10. 你輕輕放下聽筒,才覺得,這其實是個“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的電話——什麼事都沒有,扯東扯西,只不過想確認一下你還好,但是一句思念的話,都沒有。(p55)

11.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p79)

12. 如果這個世界這個世紀的種.種殘忍和粗暴不曾嚇著你,辭去的路上也只有清風明月細浪拍岸了。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裡。(p104)

13. 一個數字,一個單位,一個名詞,組合起來就喚出一個繁天滿星的大千世界:一串紅,二懸鈴木,三年桐,四照花,五針鬆,六月雪,七里香,八角茴香,九重葛,十大功勞。(p140)

14. 酒過二巡,鄰座食客某,約五十許,突然起來敬酒,立而舉杯曰:“天下大勢,非合即分。合則一統,分則殊途。殊途若得我尊嚴,則當為殊途而自強不息也。知君與我同心同志,願與君飲。”語畢,一飲而盡。(p153)

關於《目送》,源於一段寫在該書封底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乍然覺得那會是一部多麼哀傷的作品,試想我們的一生將會有多少目送的故事,不管是“目送”還是“被目送”,總是會透露淡淡的離別依依。

在《目送》中,有若干篇散文,這些文章,寫親情、友情、愛情、人情、心情,總之是充滿了一個“情”字。有感情浸潤的文字總是迷人的,透露著靈性。、《目送》思考著生與死的人生大問題,在寫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垂老、兒子的遠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的同時還寫失意、失敗、脆弱和放手,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讀完之後我釋然了,我們不停地目送悲歡離合,不停地去感受人生無常,才能不斷成長,這就是人生。學會欣然目送,不必追。人就是在不斷目送中長大成熟,從“被目送”走向“目送”……

我喜歡《回家》,寫的是作者的母親,心中那份渴望回到家鄉的思念。家,是什麼樣的地方?作為兒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作為父母,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作為終身伴侶,兩個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家,不是一個郵政區號、不是一個地址,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一段有著溫暖而安心的記憶的時光。就算人會一個一個走,但家還是會在那,駐足我們心中的一個角落,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們還是會認得,家的樣子。

我至今還會跟我的朋友們說,我讀大學的時候一天一個電話往家打,不為什麼,也沒什麼事,就是想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爸媽,他們都笑了,說“有病,沒事打什麼電話”,其實那是一種對家的牽掛和依賴。“兒行千里母擔憂”,從沒離開過家,爸媽習慣了我在身邊,一旦他們的生活中缺少了我,他們會不習慣。若干年後在整理爸爸的東西時,我發現他儲存著我大學四年來寄回家的所有信件、賀卡甚至學校寄回的成績單……

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可以了,無論愛你的、你愛的,當所有的風景都看透,他們會陪你看細水長流。

家長的讀書心得體會3篇 家長讀書:點亮孩子未來的密碼 第2張

第2篇

人生有很多感覺快樂的事情,而陪孩子讀書也算其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多讀書,讀好書,長大後才有好的前途,有好的出路。”這是兒時家長和老師對我們的勉勵,現在我也用來教育我的孩子。

因為家務和工作的繁忙,給自已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時間如梭,我的孩子也到了讀書的年齡了,為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擴充她的知識面,在學校和老師的“親子讀書”倡儀下,我和孩子一起拿起了書本,在書的海洋裡吸收著書籍帶來的精髓和清新。我為女兒買來了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還有《三百六十五夜故事》。為了讓她能從故事中學到更多的做人道理,得到更多的啟發,我還專門為她精心挑選了一本《讀給孩子聽的心靈智慧故事》;為了孩子在寫日記和小作文的時候能得心應手,我為她挑選了《好詞好句好段》,孩子收穫不小。

通過這次讀書活動,孩子雖然才上二年級,但平時說話和寫日記的優美詞語和語言組織能力有相當大的提高,這給她以後融入社會能和別人很好的溝通有很大的幫助。

親子讀書活動是個很好的建議,我們再忙也要從百忙中抽出時間陪孩子一直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我相信,好的書籍給我們的孩子有個好的將來影響是無窮的。

第3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他的精神生活是乏味的,一個沒有藏書的家庭這個家是沒有品味的,業餘生活中陪孩子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孩子小理解能力有限,這就需要家長陪孩子讀書,在家長的指導下,在業餘時間大量閱讀謁上書,以此增加孩子讀書的興趣,培養閱讀能力,發展孩子的個性和特長。

陪孩子讀《童話、寓言故事》讓孩子明白每一個故事都是人們用心編織的夢,也許是美好的,也許是殘酷的,但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彩。輕輕說一聲“芝麻,開門”夢想國度裡走出了痴情的美人魚,穿著水晶鞋的灰姑娘,還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狐狸……萬物都開口說話,愛與智慧之光在他們身上閃耀,每一個故事都是童年的一個美夢,活潑、純真是永遠的特色,在這裡讓孩子的夢想裝上絢麗的雙翼盡情飛翔。

陪孩子讀《十萬個為什麼》讓孩子明白了許多道理,通過讀書讓孩子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陪孩子讀《昆蟲記》讓孩子懂得了小昆蟲的形狀、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孩子在讀作品的同時,通過語言展開想像,反覆回味,找到作品中的描寫和現實中的聯絡,達到閱讀和理解的統一。

讀書是快樂的,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吧,知識會改變他們自己,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