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4篇 “尋找背後的密碼”——《課堂密碼》讀書感悟

《課堂密碼》是一本探討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的書籍,通過講述作者在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學理念,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教學方法。本書內容豐富,對於廣大教師朋友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4篇 “尋找背後的密碼”——《課堂密碼》讀書感悟

第1篇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學性和知識性。這些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的任務,如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文字工具的能力、思想教育、文學教學、知識教學等。那麼,如何在課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學任務,我覺得應該結合語文教材的特點運用“有趣教學”“有效教學”。

“有趣教學”:我認為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的被迫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願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心理活動、年齡段和科目等特徵為依據,發掘語文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運用多種、多變、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刺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需要教師採用一些外在於學科知識的方法,姑且稱之為外包裝與廣告效應。教師既要向學生說明這些學科知識的未來價值,又要將這些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科知識的外在興趣。在每堂課的課堂切入時,對學科知識的包裝都特別重要,因為這決定著學生能否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課堂密碼》)在這裡談到了教師的激趣作用極其重要,可以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如童話單元;利用意境激發興趣,語文課文絕大多數是“美文”,尤其是詩詞曲作品,更是令人百讀不厭的好文章。這些“美文”,關鍵一點是意境的創造令人神往。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特點,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意境美,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情緒高漲,興趣倍增。如《山居秋暝》一詩,作者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優美的圖畫,我們可讓學生通過繪畫、音樂等形式來深入理解詩的意境;利用名言警句激發興趣,學生經常抄錄一些自己喜愛的名言警句作為座右銘,教學中,可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格言、警句,來激發學生興趣。如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文談到的“捨生取義”的觀點,可讓學生聯絡到孟子的一句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這些格言,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成為激發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同時,背記名言警句,也是提高自身修養和參加會考必備的要求;利用參觀、遊覽激發興趣,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擴大其見識面,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利用討論來激發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有持久的興趣,那就必須用學科知識的邏輯與思維來鍛鍊學生,讓他們在對學科知識的整合來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些在課堂中堅持下來,且仍然興趣盎然的學生,肯定是掌握了將學科知識串起來的方法的學生,也只有他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科知識的樂趣與價值。

“有效教學”:在實現了課堂的“有趣”之後,我們又該如何實現“有效”呢?如果僅僅停留在“有趣”這一層面上,學生課堂上很高興,但卻毫無收穫,這樣的興趣是難以持久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持久的興趣,就得讓他們在課後有真正的收穫,而且覺得這種收穫是可持續的,對自己的功效是長久的。也就是說,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外在興趣之外,更為核心的.,是用學科知識的有效掌握來培養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內在興趣。要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要看他在學科學習這條路上取得了什麼成就,即使與教學要求和別的同學相比,也只是為了更好地評價自己掌握學科知識的現狀,為下一步作準備。

在語文的具體教學中,我們總會發現,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好,他們對一些文章的閱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分析頭頭是道,有些學生理解就稍差些,可能這一次他做不好,可下一次他就進步了一點,說明他正在努力追求進步,對學科學習有興趣,想積極趕上,我們不能把他和優秀的學生的回答進行比較,批評他回答不好,而應該看到他的點滴進步,他有了些許的收穫,就會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是持續性的,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通過多次的閱讀,他們會出現閱讀能力在一點一點地提高,分析能力在逐步提高,日後的閱讀他們不再感到害怕,反而會喜歡。

要真正地促使課堂有趣和知識有效的互換與互助,需要為兩者的轉換預留足夠的時間。教師在學科知識結構的整合中,學科邏輯與思維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類似像會考文言文的總複習,教師就得熟悉每一冊的重點篇目,將它們進行歸類,知識點的重組整合,題型歸納與展示,並進行解題指導。學生方面,要善於反思與總結,這是促使課堂有趣與有效互換的主體保障。一堂課學生究竟有沒有興趣,究竟有沒有知識上的收穫,最終的決定者仍然是學生自己。學生自己對學習過程的參與和體驗是其產生與維持興趣的決定要素,學生要能夠調整自己去適應,並在適應過程中反思與總結,並以最終的成就感來激發自己下一步的興趣。

要讓“有趣”與“有效”更好地轉換,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與溝通,多引導,端正他們學習學科知識的態度,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把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實現“有趣”與“有效”間的轉換。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4篇 “尋找背後的密碼”——《課堂密碼》讀書感悟 第2張

第2篇

今年暑假,讀了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周彬著的《課堂密碼: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思考》一書,假期中靜下心來讀了讀,該書分為五個部分,即: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這本書很有條理,系統性很強。隨手又翻到書中某一頁,語言很平實,沒有讓人感覺深邃的理論,和我們平時的教學隨筆差不多。這本書如同工作中的導師,引領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

"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麼就取什麼,看不慣什麼就改什麼的心態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課堂時,才可能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課堂中獲得成績。"我們每天都在喊""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我們每天在忙碌中度過,早上進教室指導早讀,收作業,批改作業,督促改錯,輔導學生;我們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學生這個題講了好幾遍,學生依然出錯。抱怨班上總是那幾個調皮的學生讓你不省心。我們每天都在責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沒有做好。

我捧著《課堂密碼》坐在桌前,靜心地品味"密碼"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時,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隱隱的陣痛,又彷彿給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讓我毫無選擇地細細盤點著自己走進課堂的點滴收穫。當看到周彬博士觀點時,有一種被感動的感覺,特別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問題也都是走進課堂時看到聽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麼透徹,我自己也收穫頗多、感悟不少。

為何教師總是忙而無功?周博士在書中告訴我們,要"打造有效課堂"。什麼叫課堂教學?什麼叫"有效課堂"?彷彿沒有比考試更直接、更權威、更有說服力的。作者對考試前師生既緊張又忙碌的日子描寫讓人不免一笑:用忙碌來麻痺自己的神經,減輕緊張感。教師生怕還有什麼知識點沒有講給學生聽,學生生怕還有什麼知識點沒有掌握,大家都在過著查漏補缺的生活。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識點,學生自己也是如此。可是,教師與學生呈現出來的疲態、顯現出來的茫然,很難讓人相信這支疲憊之師能夠在大學聯考或會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確實,幾乎所有的教師都知道:在學生前期的學習中,儲存知識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識的能力更重要;但在後期的學習中,提取知識的能力就顯得更有價值了。當然,只是根據學習的階段來區分知識的儲存與提取哪個更有價值,既不科學也不全面,因為不管是知識的儲存還是知識的提取,都是貫穿於學習、教學的整個過程的。

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公式:"成績競賽=專業競爭+時間競爭"。在教育理論上,良好的教學業績至少要三個要素——教師是的教學專業水平、教師的投入程度和教學工作環境,其中教學的專業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是,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尤其是教師間的教學競爭中,這個結論就不那麼準確了。在一個學校中,教學的工作環境可以不予考慮,所以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師投入的時間就是考察一名教師的教學成績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對於一名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是比較固定的.,就像是一個人的智商和體質往往是天生的,雖然可以改變,但是改變的成本非常的大,過程也很長,為了達到快速提高成績的辦法目的,很多老師就不得不在時間上打主意。

對於很多事情"笨鳥先飛、勤奮、忙碌"都是褒義,但是對於教師來說怎麼能高效的完成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第一,在教學上,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這樣就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仔細研讀把握教材,備課時不斷提升自己對課堂的預見能力,設計生動有效地活動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真正的給學生們帶來他們喜歡和需要的知識。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與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嚴格要自我要求,這也是提升教師專業化素質最好加以改變的一條。

第二,在自身素質提高方面,教師的個人素質是決定教學專業水平的關鍵,像是專業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的思想都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像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思想都是與生俱來的,要想改變非常的難,需要堅持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所以不斷地學習,給自己充電,不斷為自我實現而努力。

第三,在時間分配方面,教師的工作瑣碎而繁雜,但就是在一樣的工作強度下,還是經常看到很多教師不會佔用學生的課下時間、利用課間時間充分的運動、課下進行午休,並且他們也不把工作帶回家中,一樣可以把工作完成的很出色。他們怎麼做到的?祕訣就是合理分配時間:由於課前備課十分精細,學生們能夠當堂達成學習任務,課下基本不用找學生輔導;合理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一項項工作;不拖拖拉拉,把工作趕到前面做。每當自己撓頭於眼前大把的工作而猶豫先完成哪項的時候,別人早已進行一半了。

做到合理計劃工作時間,不僅有利於自己的工作,對於身體和心情也是一樣有利的。

第3篇

課堂上,為什麼我們的教師積極忙碌卻徒勞無功?為什麼有的學生總給老師製造麻煩?為什麼有學生聽課走神?為什麼學生會沉默不語?為什麼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一線教師。而《課堂密碼》一書,就像是解開這些課堂現象的密碼,透視出掩藏在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有效的指導教師對自己的課堂實踐作出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堂密碼》從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五個方面開啟“課堂困惑”之門,讓我們深深感覺到:莫把課堂只當課堂;莫把課堂只當教學;莫讓課堂止於安靜;以學生為師,在學生的心靈中教書,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課堂為友,會尊重同事的勞動成果,更樂意向同事的課堂學習,不是把聽課、評課當作一項任務,而是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才能發現課堂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本人認為《課堂密碼》提出的觀點、問題、案例很值得我們去深思與研讀,特別以下幾個觀點我更有興趣:

周彬老師用“愛人教育我”放、找東西的例項來說明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也不管我們用什麼邏輯來掌握學科知識,似乎只要記住了或者儲存好了學科知識完事大吉了。可是,當我們身處考場時,儲存得好好的學科知識,不但不會主動跳出來,即使我們去找,也不見得能找到。然後論述一、從“知識的儲存”向“知識提取”的轉變,提出了考前如果教師和學生呈現出來的疲憊、顯現出茫然,學生不可能考好成績;考試的競爭不是知識儲存量的競爭,而是知識提取量的競爭。二、“知識提取”對“知識儲存”的工具功能,發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知識儲存過程中運用的方法越簡單,學生的知識提取就越是難;邏輯越是清晰,學生提取知識就越是容易。

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儲存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提取知識;不但要讓學生在做作業時提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在考試中提取知識。既要讓學生理解學科知識,還能讓他們提取出來的學科知識為他人所理解,還要求教師與學生能夠不斷地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在儲存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不忘記舊知識。三、為了“知識提取”的“知識儲存”,在教育的意義上,學生學習的成就感並不在於他儲存了多少學科知識,而是在於提取多少學科知識。有的學生有了辛苦的儲存,但卻得不到有效的提取。也就是學科成績不好。因此,重視學科成績的提取,在於強化學生的學習責任,更在於促使學生在學習環境中進行互動並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

周彬老師指出:“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顯得很聰明,但最終卻一事無成”。這種現象現實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頗有同感。周彬老師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1、深陷課堂教學的“忙碌之井”。指出了,在時間管理上,有的老師認為,我們每天課都上不完,哪有時間看書?很少人會想到,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不投資的人自然是買不起房子的;一個不再看書的人,必然會在每堂課中都處於掙扎狀態。要上好一堂課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課都上好卻是非常困難的。教師要從課堂教學能力向學科教學能力的轉變,需要課堂教學經驗在量上的積累,但更需要教師學科教學能力在質上的突變。前者需要教師潛入課堂教學之中,後者需要教師跳出課堂教學。

2、踏上學科教學的“理性之路”,我們行走時若只是盯著腳下的路,雖然每一步都走得穩健,但離最終目標往往相去甚遠。我們認為學習與儲存知識點時要“盯著腳下的路”,但在總結與提取學科知識時要“盯著前方的路”。學科教學的困惑在於,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就必須將學科知識肢解為知識點,讓學生逐點學習與掌握。可是在學生逐步學習與掌握的過程中,越是仔細,越是投入的學生,就越是難返身整理與總結學科知識,也就是說,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學科的知識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綜合學科知識能力,可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本來就是一對矛盾。因此,不管在學期初,還是在學期中與學期末,只有站在學科教學的高度,始終盯著讓學生掌握系統化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教學目標,再在每次課堂教學中努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點,才能避免雖然學科教學贏得知識點上的勝利,卻偏離了最終的.學科教學目標的情況。

3、開啟教育教學的“展望之窗”。學校是幫助學生學習得更好的地方。學生學習得更好有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是學生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二是學生越來越喜歡學習了。如果只是對學生的短期學習成績負責,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對學生的長期發展負責,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負責,後者肯定更重要。如果學校只是對學生的短期成績負責的話,難免會以犧牲“犧牲越來越喜歡學習”為代價。

一旦犧牲學生對學習興趣,最終的結果恐怕只能是即沒有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讓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需要學校與教師的眼界,又需要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培養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系統駕馭,遠比訓練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點更為困難;培養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又遠比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更為重要。

周彬老師在《課堂密碼》中對課堂的獨特見解,本人學習後,在課堂教學中受到了一些啟迪。上面只是我一些點滴的感悟。

第4篇

我本期讀了《課堂密碼》一書,深有感觸,它為我們的教學方法改革指明瞭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學”、“有效教學”。本人教學幾十年,一直教數學,深知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維性、知識性和邏輯性,如何培養學生實際運用邏輯思維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課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學任務,採用“有趣教學”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學”,顧名思義,那就是在教師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教育家鳥中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的被迫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願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心理活動、年齡段和科目等特徵為依據,發掘數學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識,運用多種、多變、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刺激、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密碼》一書中講到:“要讓學生對學習趣味較濃,需要教師採用一些外在於學科知識的方法,姑且稱之為外包裝與廣告效應。教師既要向學生說明這些學科知識的未來價值,又要將這些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科知識的外在興趣。在每堂的課堂切入時,對學科知識的包裝都特別重要,因為這決定著學生能否將之集中到課堂上。”《課堂密碼》中的這些話談到了教師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著重要作用,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採取這樣一些措施:用生活例項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師可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如概率一節中用擲硬幣來探究頻率、頻數,讓學生親自參與,從中獲得快樂。同時,利用參觀、實地考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見多識廣知識。

總之,激發學生興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有持久的興趣,那就必須用學科知識的邏輯思維來鍛鍊學生,讓他們在對學科知識的整合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價值。在實現了課堂的有趣之後,我們又談如何實現“有效”呢?如何僅僅停留在“有趣”這一層面上,學生課堂上很高興,但卻毫無收穫,這樣的興趣是難以持久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持久的興趣,就得讓他們在課後有真正的收穫,而且覺得有趣之外,覺得這種可持續的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趣的同時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總會發現,在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對一些實際應用,其探索的題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分析問題也比較深刻。但有些學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總是模糊不清,邏輯思維較亂。但他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許就能夠做好些,這說明他正在努力追求進步,對學科學習有興趣,和積極趕上。因此我們不能把他和優秀的學生進行比較,而去批評他,應該看到他的點滴進步,保有他有了些收穫,就會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是持續性的,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逐步提高,這樣他們就會越來越愛學習。

要真正地促使課堂有趣和知識有效的互換與互助,需要為兩者的轉換預留足夠的時間,教師在學科知識結構的整合中,學科邏輯與思維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會考數學的總複習,教師就得進行對每個知識面點系統複習,進行歸類,知識點的整合,各知識點的展示,並進行解題的方法指導,學生方面要善於反思總結,一堂課學生究竟有沒有興趣,有沒有知識上的收穫,最佳的決定者是學生本人,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和參與和體驗是其產生與維持興趣的決定要素,因學生要能夠同想,自己去適應、反思、總結。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與溝通,多引導他們,明確學習學科知識的目的,端正態度,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世界,瞭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科知識,這樣才能實現“有趣”與“有效”之間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