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7篇 "教育講座的點亮與啟迪"

本文以“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為主題,通過分享參加講座的個人感受和心得,旨在探討講座對於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和啟發。通過對講座內容的理解和思考,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講座所提供的知識和經驗,提升自身的教育素養和專業能力。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7篇

第1篇

最近,我學習了優秀班主任任小艾的工作報告,瞭解了她的事蹟。她管理班級的方法真叫我佩服。她所說的正是我渴望的而多年又不知到哪裡尋找的知識,這就像大海里的航標燈,可以說為我以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現就任小艾老師的部分內容談一下心得體會。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關係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動起學生極大的熱情去參與;反之,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苦學,使學生厭學,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當然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首先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師要既做先生,又做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對你的信賴,此時教育教學才有可能走向自由。其次要熱愛學生。我們都知道,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熱愛是教育的保證,教師熱愛學生與學生熱愛教師互為條件。沒有教師的摯愛,也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樂學,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思想、情感、知識的綜合載體。

作為教師你不可能要求班級學生都達到某種程度或某種境界。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任小艾說:老師容易犯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違背教育的規律。因為教育的規律是承認差異,承認教育的差異。你老師講一節課,講幾節課。學生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智商,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接受能力,怎麼可能最後考出一個結果呢?有差異是正常的,你要求你講完課所有的學生都能理解和接受,這是不可能的。第二個錯誤是推卸責任。我該講得都講了,學不好是你的問題,於是老師夾著包走人了,明天繼續這麼講,繼續這麼考,繼續這麼說,惡性迴圈,幾年下來,班裡好的永遠是好的,差的永遠是差的。我認為應該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要求積極進取的,我相信沒有學生願意別人把他看作“壞蛋”,也相信沒有學生願意他的老師把他看作“差生”。

任老師提出了教師要以一個服務者的心態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只要我們以服務者的心態來教育每一個學生,任何一個學生都能成才。每一個學生都有閃光點,關鍵是看老師怎樣去發現,認真挖掘,精心培養,使閃光點發揚光大。每一個學生都有不足,關鍵是看老師是否能挖掘他們身上蘊藏的發展潛力,因勢利導,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這一句句來自於靈魂深處的言語,表現出了一名教師敢於挑戰自我的巨大勇氣,表現出了一名教育者崇高責任感。當今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時代,恰恰任老師的觀點也與之不謀而合,成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具體操作的理論指導。

現在的中學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正在處於似懂非懂的年齡,往往社會上的行為很容易影響他們,而且他們的辨別能力很弱,所以當他們犯錯誤了,一定要了解清楚,究竟他們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呢!瞭解了具體情況後,老師在處理問題時,就會心平氣和多了,而且要耐心去跟他們講道理,跟他們說清楚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做到在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做到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兩者合一,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生學有??

任小艾老師在報告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她說:“我能做得到,你也能做得到。”她說的很真誠,雖然這中間有她的謙遜,但還是很有感染力。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像她一樣強烈“一愛”、“兩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了這樣強烈的愛生之心,這樣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你就能培育出優秀的學生。她在報告中說:“在讀書學習中,要能讀出自己來。”她的意思是理論學習要結合思考自己的教育實際,對自己的教育實際進行反思,錯誤的方法手段要改變,正確有效的東西要肯定。這樣學習才會學出自信,學出本領,學出幹勁。關鍵的問題是要加強學習,善於反思;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紮紮實實的行動。從任小艾的報告中,我深深地感到她的目標是明確而堅定的,就是要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要培養出“自己敬佩的學生”;而她的行動更是紮實有效的,所以她才能做得這樣成功。我想,只要我們願意,而且像她那樣行動,就一定可以做出更好的成績。雖然人人要達到任小艾的高度恐怕不現實,但比過去做得更好應該不成問題。

在這裡,我要真誠地感謝任老師,感謝她讓我看到了差距,感謝她讓我懂得了讀書的妙處,感謝她讓我明白了反思的用處,感謝她讓我知道了該去做一個“有著快樂心態的老師引領著學生奔向快樂幸福的終點”的快樂而幸福的文明傳播者。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7篇

第2篇

公司組織了觀看李強老師的《優秀員工》視訊講座,李強老師的演講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我很感謝公司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李強老師每句話都給我很大的啟迪,很大的反思。想到我在平時工作中做得不夠努力,不夠優秀,自那麼的差,覺得很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公司,經過這次視訊培訓後,總結出一些心得體會:

1.調整自己的工作心態,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用心努力工作,快樂工作,決不懈怠工作,決不為工作找藉口,無論是在那一個工作的崗位,都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想取得成功也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放端正,雖然想法和事實有距離,就像李強老師說的一樣,“萬事就怕有心人,人生離不開腳踏實地“。還有“工作時應具備健康快樂的心態”,在我們服務業中,如果沒有健康快樂的工作心態,就不能為遊客帶來歡樂,也不能給遊客一個好的印象,也不能為公司帶來較多的回頭客,只會為公司帶來負面的.影響。自己也感受不到工作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2.增強自己的自信,在工作中我往往就不夠自信,好多事情我自己都能做的相當好的,有時候就是自己回答領導時,往往是自己不自信的回答,才讓領導對對有些事情也放心不下。

3.增強自己的溝通能力,溝通太重要了。李強老師在視訊中講到了臺灣著名的演說家叫林語堂,最後林語堂先生說了這樣的段話:親愛的朋友們,哪怕是這個世世界上最美,最真,最純的愛,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做不斷溝通的工作,哪怕是這個世世界上最美,最真,最純的愛,如果人和人之間缺少了溝通,也會產生失誤,在我的工作中又何嘗不是想故事中那樣呢,我們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就會給自己給公司帶來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溝通很重要。

4.學會感恩,李強老師說:“人類因感恩而偉大,世界因感恩而美麗,感恩是愛的延續,愛是生命的動力,”人的一生中,從小時候起,就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到上學,受老師的教育之恩,工作之後又有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面對這麼多的恩情,所以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學會感恩。

經過這次培訓,以後我不管自己以後會做到什麼地步,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我都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我會用我的勤奮、努力、創新來把我的人生打造的很好,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下走,一點一滴地來報答社會各個成員對我的恩情…….

第3篇

寒假後開學前一天,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聆聽了徐州一中的歷史特級教師―李鳳遐的講座。聽完後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或者可以說是震撼!李老師經典的話太多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只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李老師說:“走近學生的教師是合格的教師,走進學生的教師是優秀的教師。”“近”和“進”音同意不同,成就的結果也不同。我只能算走近學生而已,還沒有走進學生。走進學生就必須給孩子平等的愛,尊重的愛,理解的愛,寬容的愛,信任的愛和自律的愛,要讓學生時時感受到被人關注,被人欣賞,體會到溫暖和幸福。

聽到這句話,覺得自己很慚愧。我教了9年學,當了4年的班主任,學生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與學生談心,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遵守紀律……自認為與學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很認真、很負責,但現在看來,就憑這些是遠遠不行的,或許這就是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差別吧。如今,李鳳遐老師就給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她用科學的'管理,智慧的班級活動,用愛啟迪學生,使得班級活動那樣的有教育意義,那樣的使人記憶猶新。聽報告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渺小,又像一條鞭子,催我們奮進!

是呀,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對於班主任而言,這一點更加重要。

第4篇

4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伍海雲教授的《做小課題研究,當大作為的老師》專題講座。我認真地聽著,詳細地記錄筆記。伍海雲教授深入淺出對課題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導講解。聽完講座後,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一、我明確了什麼是“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就是一個以教育教學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臺。”

二、如何讓課題研究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

三、應找準課題研究的`“點“。這是伍海雲教授在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也是給我啟發最大的一句話。伍海雲教授深入剖析我們國小的課題方案,具體的事例,一針見血地指明瞭撰寫課題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引以為鑑,少走彎路,明白了寫好課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寫好課題方案。

四、如何做到紮實研究。在這方面,伍海雲教授講了三個方面:1、研究方法的選擇。在於文獻研究,敘事研究,行動研究,實驗研究。2、工作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工作計劃分為實驗計劃,學期工作計劃。一定按照計劃進行。3、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資料應當體現真實性,典型性,充實性,特色性。要有針對性設計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表格。要有標準性地分類整理材料。

這次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意義重大,為我們今後申報課題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第5篇

今天,中國心靈美育第一人高兵老師的講座,在鄭州航空港區中心學校的文體中心落下了帷幕。

聽了高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知道了怎樣才能做一位智慧的父母,高兵老師又講了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等等。是的,如果父母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記得在高兵老師演講的過程中,其中,有一位家長竟然發現不了自己孩子的優點。高兵老師說:“好農民不讓莊稼枯萎,好父母不讓孩子自卑。連自己孩子的優點都沒有發現的父母,怎麼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天天來上學,學的什麼?學會了嗎?”在我們身邊這樣的父母可能有一部分。如果想讓我們的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當父母的一定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多鼓勵、表揚、激勵孩子,讓孩子增強自信心,要讓孩子有一個陽光向上的健康心裡。

高兵老師的精彩演講,深深的打動著再坐的.每一學生的家長。高兵老師說:“父母太愛孩子卻不懂孩子,不會愛愛為害,愛是需要學習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部分學生不善於和父母言談和交往,父母越讓幹啥越不幹,和父母對著幹,這樣的孩子,到頭來的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高兵老師的大愛不知走過了多少的院校,今天,高兵老師把他的育人聖經傳給了我們,讓我們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對好父母。

第6篇

陪孩子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教育講座,受益匪淺。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孩子從小天天與大樹玩耍,大樹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先是讓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賣,用以換各式各樣的玩具,接著是截下樹枝,用於蓋新房,娶媳婦,最後是砍下樹幹,做成獨木舟供孩子去周遊世界……這個故事裡的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孩子要什麼,我們做父母的就給什麼,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懂得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自己所需,認為父母所做的這些都是理所應當,不懂得珍惜和回報。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自私 ,不懂得感恩。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辦,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應該讓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指導他(她)自己疊被子等等,不要怕累著他(她),其實做這些事情,並不會累壞孩子,相反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並能讓孩子在自己動手中獲得樂趣,在勞動中體會勞動成果獲得的不易,從使孩子在享受父母、親人給予的愛時能懷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擁有健康的人格。這樣的孩子,無論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位置。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做為家長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兒子已經九歲了,卻像個小皇帝,在家裡除了學習就是看電視、玩遊戲,連被子都不會疊,每天起床都得大人叫,更別說幫大人做什麼了,簡直是個生活的“低能兒”!唉,作為母親,我真的很失敗!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以後,我要從我自身作起,改變為孩子事事代辦的做法,努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縮短被同齡孩子拉下的距離,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懂得感恩、擁有健康人格的社會接班人!

第7篇

這幾周來,學校組織了我們全校教職工一起觀看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視訊講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詮釋孔子的《論語》,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她還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看完了她的視訊講座,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我們已經觀看了她關於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這三部分的講座內容。但是,由於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與人為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

我們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麼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鬱於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合別人的間接經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是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於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那麼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