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聽教師講座心得體會4篇 “啟迪思維,致遠未來”——聽教師講座的心得體會

聽教師講座是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增強職業素養的必要手段。在交流與分享的氛圍中,學習者能夠汲取到各類學科和行業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瞭解實踐經驗與應用案例,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思想與方法。

聽教師講座心得體會4篇 “啟迪思維,致遠未來”——聽教師講座的心得體會

第1篇

12月8日至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城北國小舉行的新課程標準下美術教學“疑難問題”研討會,並聽取了西湖國小教育集團章獻明校長的講座。

在歷時兩天的學習中,我認真地聽了講座,並做了詳細記錄。章獻明校長的講座讓我感覺受益匪淺。在這章獻明校長几個小時的講座裡,沒有感覺到疲勞,反而如沐春風。章校長的幽默、樂觀、豁達,令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與掌聲,讓我真正領略了一個特級教師的人格魅力,感觸頗多。聽章獻明校長的講座,我更折服於他的語言藝術,章校長很少看演講稿,但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那詼諧的話語,讓人覺得親切輕鬆;章校長從美術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評課”幾個角度出發,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

章獻明校長在講座中提到西湖教育集團的教師聽課要求做到“三個六”指標。對上課教師要提出六個優點、六個缺點和六條建議。他建議教師們在聽課時要做到筆要勤、手要快,做好每個環節的記錄和評語,尤其強調了同步評課的優越性。對於集中評課要有針對性、實效性。類似“教態自然與否”、“課件是否精美”等方面的淺層次評價儘量少講,甚至不講。

結合章校長的聽課要求,對照自己的聽課筆記,發現平時聽課過程中大都是以上課教師教學環節為主線進行的。雖然評課中,也能根據教學目標、難點落實等方面記錄評語,但都停留在自己平時所積累的零碎經驗的層面上,沒有一整套的理論聯絡實際的有效性點評。今後仍將加強理論學習,在聽課、評課過程中還要進一步探究、細化。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先全面瞭解教材,再進行備課。但有時會發現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完成的作品思路單一等問題。所以,如何才能讀透美術教材是上好課的關鍵因素。

在章校長的講座中我找到了方向,他針對如何讀透教材的幾個問題做了進一步探究。第一,教師要讀“透”教材的地位和重要性,一課教材往往包含了諸多內容,如何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就是建立在明確教材地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教師要“深入”教材,要挖掘教學內容,加之地區美術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對教材的處理與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三,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強調了備課就是備學生的教學觀。

以往自己的美術教學是以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技能進行的。雖然教學內容能注意題材廣泛,但學生的創作慾望不強、作品中也缺少孩子們天真、浪漫的氣息。聽過章校長的講座後,我發現教學內容和方法是一個整體,選擇什麼樣的內容,對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樣也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

為此,我設想改變以往停留在單一領域目標的做法,應該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去發掘他們關注的熱點,將目標拓展到學生的興趣方面,還要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並從中去尋找美術創作的題材,將美術創作放在一個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體驗探究新知的樂趣。

4、教師運用各種途徑與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在章校長的講座中我瞭解到圖畫、符號、剪貼等美術手段經常會成為學生的手段。這些記錄雖然稱不上藝術作品,卻十分有助於學生學習如何去把握新的資訊。教師設計探究活動能使學生主動獲取資訊、處理資料並加以利用,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把美術教育侷限於專門的美術活動。當美術作為學生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時,它的目標就不是學習某種表現形式,而是把握更為靈活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自我實現的能力,使美術在學生髮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平時自己對於教學中偶發事件或對於教材的新的認識,很想記錄下來,但是往往是激動之後,沒有動筆,還是自己的惰性比較大以及動筆的習慣不好有關。我覺得章校長說得很好:“一堂課兩萬字的評課記錄也不為多”。這次講座使我逐漸認識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課改過程中,更應該值得去學習一下新課改的理念,以便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教我明學思之理,外在的知識要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能力,就必須用理性的思維,挑戰的眼光去審視、吸收、創新。

在得知章獻明校長開完講座後還要立刻奔赴杭州開會時,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敬業精神。章校長用精彩的授課方式為我們講解、指導,表現出了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就教師的觀念、新課程、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讓我獲得進步的同時,也感受到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重要性。

這次聽講座學習使我獲得的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也對今後的美術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

聽教師講座心得體會4篇 “啟迪思維,致遠未來”——聽教師講座的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幾天來和國家特級教師們零距離接觸,專家們對國小數學的前沿引領,對課堂的高超把握,無不讓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讓我經歷了思想的洗禮,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領略到名師課堂的精彩,欣賞到名師的教學和獨到的見解,讓我豁然開朗,發現了數學教學的新天地。不禁讓我感覺到:越是名師,上課越有激情、越對學生親近,大概是他們身體中文化積澱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樣的教學功底。學習後給我的是心靈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頓悟,思想上的淨化,認識上的昇華。通過這次學習,整理筆記、盤點收穫、幾多感悟在心頭:

海淀區著名的特級教師田麗麗老師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但是對我們來說,每位教師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作為一線的國小數學老師,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人又身在不同的學校,面對不同的學生,因而專家們的新潮觀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研究分析,對照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

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幾位教師用各種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強調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真實地遵循了學生認知過程。展示了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個真實的課堂,以人為本的課堂,以學定教的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彰顯。課堂中生成的許多新課程資源,真實寫了學生間的認知差異,啟發了學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如:田老師在教學《認識體積與容積》時,當學生回答錯誤是,她並不是馬上否定她們,而是從側面誘導他們。如果此時我們的老師對這樣的學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麼這位學生就可能無所收穫,甚至會影響到他今後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此時的田老師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儘可能知道學生的亮點。學生也很舒暢,在教學中,田老師或點撥、或點頭、或巡視、或參與談論,真正履行著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師生觀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所以我們的教學應多創造一些讓學生展現自我個性,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的發言的機會,決不能讓少數“精英學生”包攬課堂發言權,作為教師應具備這樣一種教學民主意識,即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學習狀態如何,都應讓他在一節課上至少發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關注學困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我們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創設數學問題,通過數學問題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進數學學習的殿堂。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判斷,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要改教師的“講授”為學生的“自主”,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時間和空間。有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來,學習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最終並不會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什麼值得回憶,回味的東西(哪怕你塞給他許多知識)。有的甚至造成學生後繼學習的困難。這些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驚醒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動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去實驗,去猜測,去交流,去概括,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牢固的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情感,形成穩定的,積極的情感態度。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師執教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樣簡單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動手實踐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著“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重難點的落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抓住重難點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位老師的課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首先要苦練教材關。只有把學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目標鑽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設計出精彩的教學過程。其次教師必須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不斷實踐,因此要有計劃的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最後,教師要有真本事。國小數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的藝術是教師鑽研教材、研究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學習,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於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

第3篇

通過聽金教授的講座之後,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師的高尚人格它們不僅應當反映在內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更加應當體現在外在的言談舉止上。

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素養

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教師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注重修養,注意言行,處處給學生做出表率,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學生受到影響,其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受到約束,得到修正。

一、儀表。主要包括衣著髮式,修飾打扮等,是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外部形態。日常工作中,我對自身的著裝及修飾等方面還是比較注重的。首先是髮型,我幾乎從不披散著,一貫梳成馬尾辮,簡潔而利落。其次是衣著,我總會保持得又幹淨又整齊,衣服上沒有較為明顯的汙漬,隔兩三天便會及時更換清洗;另外,服裝的式樣也能做到樸素大方,協調得體。

二、舉止。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它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中的“人體訊號”。這要求是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振奮的神態,要與教育教學過程密切配合,發揮出最佳的輔助作用。在我看來,教師注重了自己的著裝,但在坐立行方面卻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行為,也是非常難看的。

三、語言。這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要規範純潔,準確鮮明,生動幽默,要善於運用語言的力量啟動學生求知的慾望,撥動學生上進的心絃,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進學生的心田。教師的語言還要情理結合。要讓學生知曉做人的基本道理,讓學生在思想上認同以後再加以行為上的引導,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不斷積累加強自己的人格素質。

四、禮儀。主要是指教師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文明禮貌行為的總和。教師要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從而不但給學生以良好影響,同時也促進全社會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係的形成。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為建立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第4篇

長安鎮教辦開展了國小數學青年骨幹教師的培訓活動,聽了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的專題講座後,我受益匪淺,下面幾點值得我借鑑:

黃老師在演講中著重講了教科書的重要性怎樣去讀好教學用書?怎樣運用?

讀懂教材,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和重、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去展開教學,學生對我的這種方法是否接受?學生在閱讀例題時會出現哪些問題?……等等都要考慮好。所以在上課前一定要認真專研教材,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教材,做到活學活用。

在會中,黃老師提倡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正好與我校開展的數學“學案式”的教學法相吻合。聽了他的課後,我學得這點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鑑,在教學中提倡學生先提前預習,再抓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然後進行大容量的課堂練習,當堂消化,不留或者儘可能少留家庭作業,提倡減負工作,這些不正是我校正在進行的教學模式嗎?

我校從三至六年級開始正在嘗試使用“學案式”教學法,今學期我也開始嘗試使用學案進行教學,在嘗試使用教學的過程中,我曾產生了一些疑問,遇到了一些問題,聽了黃老師的講座後,找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使我更加明確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對策,懂得怎樣更好的運用“學案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堅定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繼續完善自己的教學。

三、勤寫教學反思,養成經常閱讀教材、文字、書刊的習慣。

作為站在教學一線的我,深受啟發,只有不斷的積累教學心得,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同時,也要經常性的閱讀教材、書刊等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對知識面的寬度。針對性的對閱讀的書刊進行“勾、點、畫”等記錄的標示,並寫讀書心得,如有可行的方法可在教學中進行嘗試和調整,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