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地質心得體會10篇 "地質探索:奇蹟與啟示"

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內部構造、地表現象及其演化規律的學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理論研究。地質學研究的不僅僅是地球的細節,更是揭示地球歷史與未來發展的重要學科。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增長了見識,還體會到了地球的壯麗與神奇。在本文中,將分享我在地質學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地質心得體會10篇

第1篇

20xx年6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絡。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岩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矽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岩、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岩(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岩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岩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巨集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矽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儲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儲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矽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儲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儲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儲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巨集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專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專案。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湧,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裡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心得體會10篇

第2篇

南望山南坡,北埡口南側,地質大學北區西南角公路拐角處,地質大學北門南望山汽車站構造地質學習

學會掌握使用地質羅盤儀和錘子的方法;掌握測量岩層產狀的方法,並學會認識簡單的地層,褶皺,斷層,及其他地質現象,定點描述,勾畫地質界線,做地質剖面圖;辨認不同的岩石,觀察其特徵;學會用穿越法和追蹤法測繪地質界線或斷層。從而使我們對工程地質勘探方法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為今後地質、岩土方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聯絡實際,為今後的專業的學習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上7:30我們從學校出發,到達南望山南坡後,首先,學習和練習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測量走向: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稜緊靠欲測的地質介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介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為地址介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介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介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介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介面並且垂直於介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後,老師帶我們對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進行辨認,並對南望山的地質進行講解。

研究區位於大別山南緣,江漢平原北東緣。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區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個低山丘組成,呈近東西向斷續展布,與東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低山坡角較緩,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為喻家山(149.4米),最低窪處為東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見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間凹地多為近代殘坡積物堆積。研究區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為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區內地下水賦存在碳酸鹽巖類含水層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層中,富水性極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蓋。在岩石破碎、斷裂發育,岩溶發育處,岩溶水及裂隙水明顯富集。區內地下水化學型別主要為重碳酸鹽類地下水,屬低礦化度淡水,水質較好。

研究區的地層跨及秦嶺、揚子兩個一級地層區,第四紀堆積物分佈最廣,佔總面積80%以上,基岩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獅子山等低山處有出露,主要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巖、白雲質灰巖、二疊系矽質岩等。志留系頁岩常組成背斜核部,背斜兩翼依次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不同時代岩層。

研究區由於受到第四系覆蓋、河湖眾多及構造因素的影響,使地層出露不全,僅出露有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下二疊統孤峰組,(p1g)以及第四系沉積物(q),石炭系地層未見地表出露。

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部為灰褐色厚層狀中粒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圖1);中部為一套棕黃色中厚層狀一厚層狀雜砂岩夾粉砂質頁岩,區域性含磷結核;下部為黃綠色粉砂質頁岩、頁岩、泥質粉砂岩。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純石英砂岩,偶夾白色粘土層;下部為灰白色厚層一巨厚層狀中細粒石英質礫岩、含礫石英砂岩,礫石為脈石英。與下伏中志留統墳頭組(s2f)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接觸面上可見鐵鋁質古風化殼。石炭系未見出露。下二疊統孤峰組(p1g):上部為灰色薄層一厚層狀矽質岩(圖2);下部為灰黑色厚層狀瘤狀灰巖,白雲質灰巖,與下伏地層接觸關係被覆蓋。第四系(q)全新統為沖積、湖積、湖沖積層及坡殘積成因的礫石、砂粘土等。3、構造

研究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於揚子板塊北緣,襄樊-廣濟斷裂南部,主要受控於燕山期構造運動,發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線型褶皺,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其中,褶皺在本區占主導地位,並對其它構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體構造線近東西向,在南北向主應力作用下,還發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級的構造形跡。區內現代構造運動呈緩慢下降趨勢,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定地區。

磨山向斜:位於磨山113.9-116.4高地。這是本區發育較為完整的、軸跡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開闊向斜。該向斜核部地層由上泥盆統五通組含礫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組成,構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例項。向斜兩翼地層由中志留統墳頭組泥質頁岩、粉砂岩、砂岩組成。岩層相向傾斜,北翼產狀為17030~40,南翼產狀為10~2030~50。近核部岩層傾角變緩,一般在15~20;轉折端圓滑開闊,軸面近直立;樞紐在東西兩端仰起,在區域上長20公里,寬0.81公里,屬於直立傾伏型褶皺。大李村背斜:位於磨山一風箏山之間,與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統墳頭組砂頁岩組成,北翼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統五通組、石炭系、下二疊統孤峰組組成,地層發生倒轉,向北傾斜,傾角70左右。區域上長40公里,區內寬2公里,由於覆蓋區影響,褶皺形態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據核部寬度和兩翼產狀變化,可以判定該背斜應為一轉折端寬緩的倒轉箱狀背斜。園林學校向斜:位於風箏山一喻家山之間,為大李村背斜相鄰褶皺。核部被第四系覆蓋,北翼與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統五通組、下二疊統孤峰組、中志留統墳頭組,產狀為350~1040~80,延伸長40公里,西至長江大橋。寬度小,表現為箱狀向斜。

本區斷層主要是基於褶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分為近東西向的縱斷層和近南北向的橫(斜)斷層。斷層規模相對較小,平面上延伸不長,如地大水塔斷層。縱斷層組:已觀察到的縱斷層有磨山、風箏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條,它們規模大小不一,走向近東西。標誌為地層缺失、產狀突變、岩石破裂、摩擦鏡面和階步發育等,並常被橫(斜)斷層切錯。斷層面均較陡立,微向北傾斜,斷面擦痕多組,屬多次活動斷層性質。橫(斜)斷層組:野外觀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標誌有地層沿走向被切錯、切割縱斷層、破碎帶、向斜核部寬窄突變等。斷層面較陡,傾向或東或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校區至磨山一帶為構造剝蝕地形,由南至北分佈有三條走向近東向的山脊。南側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別為139米、149.5米。中間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風箏山及團山。北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間為高程24-58米的崗狀平原。該區在2億多年前沉積了一套礫岩、砂岩、頁岩、灰巖及矽質岩。由於受到中晚三疊世後期印支-燕山運動的影響,產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強烈擠壓作用,從而使三疊系至志留系發生了顯著的縮短,形成強烈褶皺。褶皺軸跡方向近東西,並伴生有走向近東西的斷層和其它方向的斷層,從而墊定了走向東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巒地形。據對武漢地區地貌發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見比高10~100米的山樑,為早第三紀末喜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夷平面(準平原化)。本區在喜山運動時期,地殼強烈上升,遭受剝蝕,早更新世早期,地殼下降,大雲夢澤形成。末期地殼又上升,剝蝕形成了雲夢期夷平面。地形除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外,也強烈反映出差異風化剝蝕的特點,即坡度與巖性相關,抗風化力強的石英質礫岩、砂岩構成山包或山丘;灰巖、頁岩侵蝕成溝谷或地窪地帶。基岩面上的疏鬆沉積物多為坡殘積物,呈深紅色網紋紅土、褐紅色砂土、褐黃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礫。低窪處為紅灰色、黃灰色粘土、亞粘土。接下來我們到了南望山埡口。在這裡我們對道路兩側的岩層進行測量。最後,我們還來到了最後的南望山北門汽車站處,這邊我們主要聽老師的講解並觀看了斷層。

野外測量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測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絡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為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通過實習,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後衷心感謝陳洪江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指導。

第3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

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只有兩年,但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卻是很寶貴的。我零距離的接觸到了煤礦工作者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到做一名好礦工的不易,每一噸煤、沒一米進尺裡都有這些礦工辛苦的汗水。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有時為了井下生產連飯也顧不上吃,正是有了這些敬業的煤礦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強大發展。經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對礦工這個職業更加肅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成為一名優秀的礦工。下面我就吧實習情況做以總結報告:

平煤集團公司現有生產礦井14座,20xx年原煤產量2669萬噸;選煤廠3座,精煤生產能力500萬噸/年。公司資產總額114.7億元,年銷售收入76億元,先後榮獲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煤炭行業質量信得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等榮譽,在20xx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22位。企業設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礦山救護中心、國家a級勞動安全衛生評價諮詢中心。平煤集團以“以煤為主、相關多元化”為發展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逐步建成煤炭主業突出、煤電一體化、核心競爭能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特大型能源企業,成為國內重要的火電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用煤基地,步入全國企業百強行列。

參考採煤機課本15頁:抄習題及答案2,什麼是綜合機械化採煤?它有什麼特點?和3、5、7題及答案。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有經過實踐烤煉的理論永遠都是紙上談兵。實踐,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成長的必修之路。然而,當你邁開了實踐的第一步時,你就會發現,原來這條路從來不會寬闊綿長、平平坦坦。這裡的規則不容你隨便打破,前行的方向也要自己把握;這裡沒有想像中的多姿多彩,也沒有傳說中的高深莫測;這裡樸樸實實,卻也暗藏波瀾。這裡才是知識的真正的源泉。我想,平職學院是一個由學校到社會的過渡地帶,它應當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生存的本領和技巧。大概正是基於此,學校才會安排我們進行社會實踐。而作為一名剛剛井下生產的我,雖然尚不具備紮實的煤礦專業知識,對各種問題的看法更多的侷限於感性認識的階段,但是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我的的確確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體驗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為今後一步步走進社會打下了基矗。

第4篇

在工地裡,感覺每天時間過的飛快,可能是工地上有事情做的原因,還有幾個鐵哥們,大家談天說地的緣故!我們每天都是差不多8點10分就到了,然後幹一下活,就到了吃午餐的時候,下午又2點上班,5點半就做車回來!帶我們的師傅叫將工,一個很能幹的師傅,雖然他的學歷不高,但是他懂的東西卻比我們多的多,我們學到的東西也一小部分,20多天,我們象逛街一樣,跟著師傅跑來跑去!跟師傅去叼人,有點說不出的自傲!當然我不是很喜歡這種叼人的場面,但是也享受其中,我們是幹質檢的,當然需要裝的比較凶一點,不然怎麼能夠嚇唬那些工人老實地把工程做的好一些呢?有一些工程如果沒有去檢的話,簡直是豆腐渣,害人害己!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仔細,不可馬虎了事!工地生活是有那麼一點煩瑣,那麼一點累,每天衣服都是髒,鞋從來都沒有幹過!穿去的幾件工作衣服都已經報銷,因為不小心佔到了升降機的機油上,怎麼洗都洗不乾淨。每天拿著靠尺,拿著捲尺,拿著測距儀與各樓層,各朵磚,各朵牆打交道,似乎與它們過不去那樣。

這就是質檢工作。每天冒著群湧而至的蚊子,邊殺蚊子邊敲著地板上,牆體上的空鼓,他們都說是在敲木魚,意思是說為蚊子超度。我們很少晒太陽,因為都是在樓裡面工作,所以一到下雨,樓層都是水,這時得練一下水上飄的功夫了,踏著那些零散的磚塊或者木扳快速的走過去。剛開始,我們還不是很習慣工地生活,後來我們比那些工人還工人,隨地而做,不管它乾淨還是不乾淨,那怕下面就是鐵釘!趴睡在些瞞是水泥的樓面上測那些樓面的平整度,或者小息幾個鍾!這是我們在工地都幹了!在工地我們學習到不少東西,師傅比較好,他肯教我們,我們也很賣力去學習,所以我們得到師傅的一些真傳的技術,師傅不因我們是短期實習而不教我們,反而更希望我們在短短20天裡學習到更多東西,他說的很好,自己學到的始終是自己的。他教我們看規範,看圖紙,有時候還帶我們到現場觀看,邊看邊教,很多東西在書本上始終只是文字,但是在現場卻能夠看的個明白,實在不明白的,還可以拆出來看個夠。所以我們學習到的東西是比較多的,也容易接受。去了工地實習,才明白,書本上有一些東西與實際工程的做法不相同,或者說工程上做的比較簡潔了當。

臨走時,真的有點不捨,畢竟也呆了20天,現在真的實習結束了,有點高興,也有點不捨得!希望自己的師傅以及那些一起工作了20天的兄弟朋友,工作順利!我沒有白去工地,我已經學習到我不少東西!

第5篇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並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使學生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鍊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並瞭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徵,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並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位於青島即墨市城區西側,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公園內以海拔231米的xx為最高主峰,大山、寶安山、團山及長嶺等幾個側峰拱衛在周圍。山雖不雲高,峰雖不屬秀,然而這裡豐富而又獨特的地質現象,卻使其在地質保護、科研、旅遊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xx自然保護區是1994年xx批准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島即墨市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學地質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文化於一體,充分體現了xx文化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

xx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區內含有柱狀理石柱群、矽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蹟,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內地質遺蹟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淺粗麵火山岩柱狀節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寬150米,單株獨立、巍巍壯觀,可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相媲美;矽化木,現已發現並儲存完好的有26處,最大的一株長16米、平均直徑0.8米矽化完全、年輪清晰實屬罕見;維妙維肖的沉積岩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勝似一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岩,展現了火山爆發的烈焰對地質的改變,給人留下了對大自然的感嘆。

xx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晚期的火山運動奠定了xx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xx複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xx獨特的地質遺蹟,較全面的揭示了膠東半島及山東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展過程。

xx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區域地層劃分屬萊陽群曲格莊組。其岩石型別分別由沉積岩和火山岩組成,其中蘊藏著較豐富的矽化木和獨特的安山岩柱狀節理,從而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岩、火山岩、接觸變質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xx自然保護區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寶安山(海拔i45米)、團山(海拔i26米)和長嶺組成。自南、北兩側遙望,xx、大山二峰並峙狀似馬鞍,其地貌型別屬剝蝕準平原上的殘丘地貌,山體圓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間,最高部位在保護區南側,海拔300米左有,相對高度達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帶,山西坡延至信村嶺,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龍山),山東坡延至陳家河東嶺,均屬低窪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殘丘周圍之沖溝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護區範圍內無較大河流,只有數條季節河及山北坡截溝堵流形成的幾個小型水庫,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於xx潛粗麵火山岩結構構造特徵,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再加上斷裂構造等因素,在周圍沉積岩層逐漸侵蝕夷平的狀態下形成孤立殘丘地貌,使之具有山雖不高卻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護區內地層單一,出露地層為白堊系萊陽群,主要巖性為紫紅、黃綠色中細粒長砂岩、含礫砂岩夾砂礫岩、鈣質粉砂岩、偶夾砂岩。特別是經多年採石,開挖揭露出了xx綠色次火山岩柱狀節理,形成了若干筆直挺拔柱狀節理形態的人工露頭景觀,俗稱“石柱群”。同時xx山體是一個集沉積岩、火山岩、接觸變質岩、動植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質寶庫”,是豐富的地質資源集中於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目前在xx四周發現而且儲存完好的矽化木有26處,這些遠古時代的樹木經過矽化反應形成了現在的化石。早在1·3億年前,xx地區曾為“古萊陽湖”的一部分,在潮溼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有大量樹木,其中部分樹木死亡後在本地或異地被掩埋起來,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發生矽化反應形成了矽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發現的最大的一株被鑑定為南洋杉,樹幹長13米,平均直徑0·8米,樹根、疤節、年輪清晰可見,非常罕見。中生代地層中形體碩大、儲存完好的矽化木群落是xx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保護物件。儘管國內有不少有關矽化木的報道,但在這樣特殊的地質結構條件下,分佈如此密集、儲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矽化木群尚不多見。此外,古脊椎動物化石在本區內也有零星發現。

xx盛產安山玢岩,多為灰綠、灰褐色,是約1億年前岩漿湧出地表冷凝而成,為優質建築雕飾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柱狀的節理,柱體截面直徑約1米左右,高約30餘米,筆直挺拔,排列緊密,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xx石林”。

據專家考證,xx石林一億多年前由火山噴溢的安山岩漿冷凝收縮而成。安山岩呈灰綠色,結構均勻,質地純淨,是一種高階建築雕飾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形柱狀節理,柱體截面直徑一般在1.0-1.5米間,柱體長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體筆直挺拔,排列整齊,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為壯觀。此類柱狀石林多發育於玄武岩中,一般呈六稜或五稜柱狀,而xx石林可發育於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這在地質學上較為罕見。就其價值而言,xx石林規模比南京六合縣石柱規模更大,亦更巨集偉壯麗,可與美國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狀節理玄武岩體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狀節理石柱群組成的xx石林前面,人們似乎能從中探尋出發生在1·1億年前的火山活動的場景。在遙遠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即墨地區火山活動強烈,以即墨城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許多火山錐,火山噴發出的大量岩漿經冷卻收縮形成了現在蔚為壯觀的xx石林,這片高26米、寬150米的石柱群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並稱為世界“三大石柱群”。

在xx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岩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岩與火山噴發的岩漿接觸後,在高溫高壓的環境條件下發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岩。

xx區域內的沉積岩層屬中生代白堊紀萊陽群曲格莊組,為萊陽群的.最上層部位。該組為河流相,山麓洪積相粗碎屑堆積,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礫岩為主、兼有漫灘相或區域性淺湖相的細碎屑沉積。區域沉積岩之沉積構造特徵,屬較典型的網狀河流相沉積。大型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及斜層理隨處可見。在山之北坡各採石場中沿坑壁可觀察到極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洩水構造、抱卷層理、大型交錯層理等。另在xx東坡還可以同時見到向上變細和向上變粗兩種沉積層序。測量岩層產狀可以斷定,xx地區當年有一古水流,方向為自北向南。各種沉積構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畫,遍佈于山林之間,給旅遊、地質教學提供了一處理想場所。

由於岩漿的入侵及對圍巖的烘烤諸因素,在接觸帶部位沉積岩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觸變質作用。在xx極頂東麓可見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細砂岩發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巖,以及沉巖體邊緣不規則分佈的黑色角巖。在火山岩中也可見到砂礫岩捕虜體。長達幾百米的接觸變質岩,將火山岩與沉積岩截然分開,宛如一條“黑色長龍”,極其壯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及科研價值。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區的一座孤山,且範圍較小,故形不成其獨立的氣候特徵,它與城區及中西部地區的氣候狀況無大的差異。由於xx地區地勢較高,水資源相對貧乏,其主要水源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巖性之影響,土壤型別及分佈也不盡相同,大體分為山體土壤和山周土壤兩種型別。

xx的山體植被由於地形及土壤狀況,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種類型。

xx的的自然資源包括地質遺蹟在內的礦產資源及植被資源、土地資源等。有的極其珍貴,聞名於全國乃至於全球有的非常豐富,蘊藏於整個xx區域中。

xx山體間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側柏、水杉、刺槐、合歡、火炬、拓樹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統計,它的綜合面積可達3000餘畝,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儘管這些各類林木尚在幼年時朋,但它不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調節氣候的重要作用。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後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鍊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瞭解馬地質地貌的型別和地質變化,而且學習並掌握了野外地質地貌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後的成果心裡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遊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寶安山、團山,由於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乾旱貧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佈,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槐樹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xx的旅遊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自然保護區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

第6篇

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生在修完相關專業基礎課程之後,依靠教學計劃,需進行為五週的1:2.5萬區域水文地質填圖教學實習。通過教學實習,加強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和提高專業素質,在加深對所學專業課程的理解的基礎上,為後續課程的教學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1、通過實習,加深學生對已學專業課程的理解,通過實踐教學,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併為後續課程做準備。

2、通過實習使學生初步瞭解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式。初步掌握1:5萬水文地質填圖的整個工作程式和方法,瞭解各階段之間的任務和相互關係。分析各種地質和水文地質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各種圖件的編制和水文地質報告的編寫,使學生初步學會野外水文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綜合分析研究和編寫水文地質調查報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1)各類含水層的分佈規律、埋藏條件,包括含水層的產狀、層為、巖性、厚度、分佈範圍、埋藏深度、水位、湧水量、水的化學成分,以及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絡。

(2)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以及地下水動態及均衡的一般規律。

(3)各類水點和岩溶點的型別及其分佈,包括礦泉的調查,初步確定其價值與開發前景。

(4)區域供水水文地質條件(包括工業和農業用水),對地下水資源及其開發前景作出評價。

2、通過野外實測,編制各種圖件。並在實習結束後提交以下成果:

(4).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本、剖面記錄表、厚度計算表、標本記錄本;

本次實習以組為單位進行。我們班共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大組有一個專業指導老師、一個組長、兩個安全員。下面的每個小組各有一個小組長。每次外出實習都是以大組為單位,由指導老師帶領進行。

在老師的虛心指導下,能夠熟練的進行實習剖面的野外工作和室內工作,進行實測剖面圖的繪製;能夠熟練的使用工作底圖佈置觀測路線、定點,進行地質界線的勾繪,水井水位的測量,泉點。溝流水量的測量;進行綜合水文地質圖的繪製,同時在整個教學實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把書本知識與實踐工作很好的結合,實習使同學們樹立了學好專業知識的信心。並且提交以下成果:

(4).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本、剖面記錄表、厚度計算表、標本記錄本;

1967—1992年,雲南省地礦局二區測隊、十一地質隊、第四地質隊、第一地質隊、雲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建材301隊等單位先後在該地區進行過地質工作。主要地質成果有:武定下寒武統漁戶村組沉積磷礦踏勘簡報、武定大矣波鈷礦點踏勘簡報、武定獅山菱鎂礦踏勘簡報、雲南省武定獅子山石棉礦馬家營礦段補充勘探報告、雲南武定白邑村礦段普查報告、1:20萬武定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971年)及1:5萬武定縣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等。

實習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公里的楚雄州武定縣近城鎮,西起獅山寺—下古柏,東至文筆山—祿勸縣城一線;北起灑普山,南至沙朗大村——四方地一線。面積約100k㎡。

測區地處武定縣近城鎮,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幹線路,武定——羅次支線公路等,鄉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如(圖一)。

測區為雲貴高原之山間盆地(武定壩子),東有文筆山(2220m).西有獅子山(2421.8m)北有灑普山(2279.5m)。山脈總體走向為北東—南西,武定盆地位於其間,呈北東—南西向延伸。區內河流主要有:由南北向北流的菜園河,由北西向南東流的西村河,二者在舊城交匯形成盤龍河向東流入掌鳩河、匯入普渡河後注入金沙江。區內最高點是獅子山2421.8m、最低點是盤龍河約1690m ,相對高差達731.8m。

測區屬高原季風溫涼氣候。據武定縣氣象站資料,最高氣溫在七月,達34.5℃,月平均溫度20.7℃;最冷在每年一月,最低溫度-6.4℃,月平均氣溫7.4℃;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降雨量800——1200mm,氣溫乾溼季節明顯,每年6—10月為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範圍講,受地形影響具立體氣候特點。

實習區內村鎮密集,人口稠密,以漢族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數民族多分佈於山區。農產品,壩區以稻穀和豆類為主,山區以玉米、薯類為主,小麥、蕎等為次要農作物。武定屬特困縣縣城附近經濟相對而言較發達,無大型工礦企業,工農業均欠發達。

武定縣城之西的獅子山是著名的風景去,山上松柏蒼茫、古樹蒼天、蘭花飄香,春來牡丹吐豔,東時梅花嬌妍,又、古剎深藏,寶閣凌空,瀑泉飛濺、蛇石險峰。相傳明惠帝曾來此避難,削髮為僧,實為昆明市北西較近之旅遊勝地。

測區內地層出露較全,有第四系、侏羅系、三疊系、泥盆系、奧陶系、震旦系、寒武系等地層。各地層之間的接觸關係及其特徵,從老到新敘述如下:

測區內第四系主要分佈於武定盆地中部的西村河及菜園河兩岸,主要以土紅色,未固結疏鬆的礫、砂質粘土為主,厚0—20m。

測區內主要分佈於武定盆地中部的武定縣—高家村—小石頭房一帶,據其巖性特點分為下祿豐組、上祿豐組兩個面。

上祿豐組據其巖性綜合特點、基本層序及生物化石分為上、下兩段。

上部為紫紅色泥岩與灰黃色薄層—中層細粒石英砂岩互層,前者夾粉砂岩透鏡體,後者夾紫紅色粉砂質泥岩,含雙殼類化石;下部為灰紫、紫紅色泥岩、含膏鹽質泥岩及角礫狀鈣質泥岩,底部夾二層褐紅色鐵泥質膠結含礫岩屑石英砂岩,含hybodus sp., lepidotus sp.,ceratodus sp.,屬鹹化湖—湖濱相沉積,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54m。

上部為紫紅色塊狀泥岩、鈣質泥岩、角礫岩夾灰綠、灰黃色鈣質細—粉砂岩、含礫粉砂岩透鏡體,頂部泥岩中穿插有密集的膏鹽網脈,含較多的魚骨片ceratodus sp., hybodus sp.,龍骨片sinosaurusi sp.等化石;中部為黃、灰黃色薄—厚層狀粗粉砂岩—細粒石英砂岩及多層咖啡色含錳岩屑石英粗粉砂岩;下部為黃—灰黃色薄層狀粗粉砂岩—細粒石英砂岩夾薄層泥岩、粉砂質泥岩。為淺湖—鹹化湖泊沉積,與下祿豐組為整合接觸。厚99.61m。

上部為紫紅、灰紫色快狀泥岩夾多層灰黃色薄層粉砂岩,後者具波狀交錯層理;中部為紫—紫紅色喊膏鹽鈣質泥岩,夾多層灰白、灰黃色中厚層粉砂—細傈石英砂岩;下部為紫—紫紅喊鈣質結核泥岩與灰綠、灰黃色薄—中層含岩屑粉砂岩互層,夾含鐵質、粉砂質泥灰岩和鈣質粉砂岩透鏡體。化石稀少,屬鹹化湖相沉積,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74m。

測區內三疊系只沉積了上舍資組,分佈與武定盆地東側的上寧—白邑村—香水莊—小以波一帶。

為灰色、灰紫色快狀泥岩夾灰褐黃、灰白、紅色花斑狀鐵質砂岩透鏡體、淺黃色中層窀感石英砂岩,在舊城附夾炭質泥岩及煤線,含植物碎片;底部為褐黃色礫岩體、含礫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為河流—湖沼相沉積,與下伏古生代各組為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觸。厚10—30m。

泥盆系主要分佈於測區的東部,西部只有少量分佈。據其岩石組合及生物化石特點分為下統坡鬆衝組、坡腳組,中統縮頭山組、魚子甸組等四個組。

該組主要分佈於測區東部文筆山—趙家莊—舊城一帶,岩石組合複雜,生物化石豐富,據其岩石組合特徵及生物化石的差異性分為三段。

中上部為紫紅色中層狀泥岩與黃綠色薄層狀粉砂岩、褐黃色薄—中層狀細—中粒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層,發育水平層理及波狀層理,中部含豐富的'介形蟲化石,上部含植物化石;下部為灰紫、紫色中層泥岩、泥質粉砂岩與灰綠色、褐黃色薄層狀粉砂岩、細砂岩不等厚互層,發育水平層理及小型板狀層理。含豐富的化石, 屬湖泊沙泥坪沉積,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86m。

頂部為紫紅、灰紫色薄—中層狀泥灰岩,生物碎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灰紫色泥岩、粉砂質泥岩、鈣質泥岩夾灰紫色、黃綠色生物泥屑泥岩,發育水平層理,含豐富的豆蟲化石;中部為淺灰、灰色薄—中層狀泥晶灰巖、砂屑泥岩與黃色細—粉砂岩不等厚互層,發育水平水平層理及波狀層理;下部為灰色、灰紫色薄—中層含白雲質灰巖、砂屑泥晶灰巖與灰色波層鈣質頁岩不等厚互層,夾雜灰紫色角礫狀生物碎屑風暴巖。本段地層從下—上顏色由灰色—紫灰色—紫紅色變化,生物碎屑由少增多,碳酸岩逐漸減少,陸源碎屑不斷增加的變化規律。含豐富的化石,為淺湖混和坪沉積,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厚163m。

上部為灰黑色頁岩、碳質頁岩夾淺黃色薄層粉砂岩,前者發育葉理,後者發育水平層理,在文筆山一帶夾3—5m厚的鮞狀赤鐵礦,tfe36-42%, 礦層向北品位變低,厚度變薄,逐漸尖滅;中部為淺灰黑、灰黑色薄—中厚層狀細粒石英岩狀砂岩,具波狀層理及楔狀交錯層理;下部為淺灰、灰黑鈣質泥岩、炭質頁岩夾灰黃色撥薄—中層狀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發育頁理及水平層理。含豐富的化石,為濱湖—淺海—半深海相沉積,該段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厚68m。

為灰白、灰黃色中—厚層狀石英細砂岩,石英呈次稜角狀,發育波狀層理、波狀交錯層理及大型楔狀交錯層理、細層與層面交角約20°。砂岩底沖刷面顯著,具150°和285°兩個方向的槽模構造。地部與下伏地層接觸面起伏不平,面上具有鐵泥質風化殼,區域性具鐵質結核或砂質底礫岩,顯示該組與下伏地層坡腳組之間沉積不連續,有間斷,為假整合接觸。含植物protopteridium minutum 化石,為三角洲相沉積。厚約21m。

上部為褐黃色薄—中層狀鐵質石英粗粉砂岩與淺灰—灰色含紫色斑狀泥岩、粉砂質泥岩不等厚互層,粉砂岩中發育水平層理及波狀層理,泥岩中含鐵質結核及鐵質團塊;中部為灰色鈣質泥(頁)夾泥灰岩透鏡體,發育水平層理,含有豐富的腕足類、雙殼類、珊瑚類化石;下部為灰、灰黃色粉砂質泥岩與灰黃色薄——中層狀石英細砂岩不等厚互層,前者發育水平層理,後者發育小型交錯層理。屬砂泥坪相沉積,與下伏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後約40—50m。

為鐵紅色含豆狀赤鐵礦砂岩、鐵質砂岩夾白色薄層石英細砂岩,從下至上豆狀赤鐵礦及鐵質含量逐漸減少。在人民橋一帶採到魚化石, 為陸相—近海湖相沉積,該組與下伏地層接觸面起伏不平,具風化殼及鐵質結核,與下伏各組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厚約3—5m。

奧陶系主要分佈於測區的西邊及東邊人民橋一帶,只露出了下統,據其巖性組合、巖相、基本層序等特點分為湯池組、紅石崖組等。

上部為紫紅、褐黃色薄層—中層狀石英粉—細砂岩夾紫紅色薄層泥岩、灰紫色薄層砂質泥岩,發育包卷構造,並具有大量垂直層面的蟲管分佈;中部為灰褐色、紫紅色中層狀細—中粒長石石英粗粉—細砂岩與紫紅色薄層泥岩互層,夾灰綠色薄層中層粉—細砂岩及黃、紫紅色中層狀含生物碎屑砂岩;下部為灰綠色、黃綠色頁岩夾黃、褐黃色薄—中層含生物碎屑細—中粒砂岩、淺紫色薄層雲母粉砂岩,區域性夾褐黃色砂岩透鏡體。底部含筆石,為陸棚—沙泥坪相,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厚128m。

頂部為灰黃—灰綠色中層狀含磷細中粒石英砂岩夾灰綠色頁岩、含礫粉砂質泥岩、生物碎屑砂岩;上部為灰—灰綠色中層狀細—中粒石英砂岩、灰紫色薄層狀粉砂岩與灰綠色粗粉—細砂岩互層夾紫紅色薄層狀泥岩、灰綠—灰紫色中層狀長石含錳砂岩;中部為紫紅—灰綠色泥岩、薄層狀粉砂岩與灰紫色粉—細砂岩互層,區域性夾灰紫色薄層狀含長石粗粉—細砂岩;下部為紫灰、黃、灰綠色頁岩與黃色薄—中層狀含長石石英細—粉砂岩、雜色細粉砂岩互層。俗稱“花布條帶”。(見圖六)含三葉蟲 psilocephalina kuoi; 雙殼類有cypricardinia prisca; 腕足類有sinorthis typica, 遺蹟化石cruziana sp., 屬於沙泥坪相,與下伏湯池組為整合接觸。厚144m。

上部為灰黃色薄—中層狀細—中粒石英砂岩、含錳砂岩、長石石英砂岩與灰綠色頁岩互層;中部為黃綠色頁岩為主夾咖啡色薄層、透鏡狀含錳質石英粉—細砂岩;下部為灰色、深灰色薄—中層狀含磷長石石英細—粗砂岩與黃綠色頁岩互層。含豐富的生物化石,屬於沙坪—陸棚相沉積。該組與下伏婁山關組的接觸面起伏不平,底部據含礫粗砂岩,為假整合接觸。厚約40m。

測區內寒武系主要分佈在西邊,由下至上出露有上、中、下三個統,分為六個組,其中上統儲存不全。

該組主要分佈於測區南西山外河一帶。上部為灰色薄層狀含粉砂質灰巖與褐黃色粉砂質泥岩,夾淺灰色薄層狀泥質灰巖;中下部為淺灰—灰色薄—中層狀泥晶灰巖,砂質白雲岩夾多層白雲質礫屑灰巖、鈣質粉砂岩及矽化鮞狀白雲質灰巖;底部為淺灰—灰黃色薄—中層狀泥灰岩、微晶灰巖、石英粉砂岩及粉砂質泥岩夾含鐵質灰巖。生物化石稀少,屬於混合坪沉積,該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26m。

中上部為紫紅色、灰黃色、灰綠色薄—中層狀鈣質石英粉砂岩、粉下部為紫色下部為紫色下部為紫色砂岩、區域性夾灰色砂質白雲岩透鏡體;下部為紫色薄層狀粉砂岩、泥質粉砂岩、泥岩與淺灰色、褐黃色薄層狀粉砂岩、鈣質粉砂岩不等厚層,生物化石稀少,屬於沙泥坪沉積,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9m。

上部為淺黃—黃色薄層狀石英粉砂岩、泥岩與粉砂質泥岩互層夾灰色砂質白雲岩透鏡體;中部為灰色厚—塊狀細晶白雲岩夾淺黃色薄層狀粉砂岩;下部為黃綠色、灰綠色泥岩、頁岩夾黃色薄層狀石英粉砂岩。中下部含豐富三葉蟲化石,屬於混合坪沉積,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約60m。

寒武系下統分為筇竹寺組、滄浪鋪組、龍王廟組共三個組。

上部為灰色中—厚層狀粉屑細砂屑白雲岩及薄層狀粉砂岩、鈣質泥岩夾矽質岩;中部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狀砂屑白雲岩;下部為深灰色薄—中層狀粉砂質白雲岩、灰黃色薄層狀白雲質粉砂岩夾黃綠色頁岩及粉砂質含礫屑砂屑白雲岩。含豐富的三葉蟲化石,屬於混合坪沉積,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10—127m。

該組據其巖性特徵特點分為下部關山段與上部烏龍箐段兩個段。

為灰色、黃色頁岩、泥岩夾褐黃色薄層狀石英粉砂岩。該段與下伏關山段接觸面波狀起伏不平,巖性突變,有沉積間斷。含三葉蟲化石、腕足化石,屬陸棚相沉積。厚57m。

為灰—灰褐色厚—快狀細砂岩、石英細砂岩,發育大型楔狀交錯層理、板狀交錯層理、斜層理。中上部夾少量薄層狀細粒石英砂岩及含泥質角礫粗砂岩,風化後常形成空洞。頂部具約1m灰白、灰黃厚層狀含礫粗砂岩。生物化石稀少,屬於河口三角洲沉積,該段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79 m。

該組據其巖性特點分為下部八道彎段與上部玉案山段兩個段。

為灰褐—灰黃色頁岩夾薑黃色薄層狀粉沙岩、粉沙質泥岩,中部夾灰黃色白雲質粉沙岩及少量灰黃色細粒長石砂岩。含豐富三葉蟲化石。據其岩石組合及生物化石特徵屬陸棚相沉積,該段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厚85m。

下部為黑色薄層狀石英粉砂岩夾頁岩;中部為灰黃色石英粉砂岩,具順層蟲管構造(見圖二)上部為黑色薄層碳質泥岩,含少量三葉蟲mianxiandiscus sp.;古介形蟲kunmingelladouvillei等生物化石。據岩石組合及生物化石特徵屬滯流海沉積,厚50.64m。

該段地層與下伏燈影組第三段的接觸面上具紫灰色鐵質細砂岩、皮殼狀褐鐵礦細脈及含礫層,與下伏地層為假整合接觸。

僅出露上統燈影組的二、三段,主要分佈於測區北西角的吉家村—永吉村一帶,各段岩石組合特徵如下:

中、下部為灰黃—褐黃色薄層狀粉砂岩、石英粉砂岩,發育水平層理、微波狀層理,偶見膠磷礦結核,具球形風化;底部為深灰色膠磷礦中—粗粒矽質砂岩、粉砂岩,具粒序層理,層面上見小殼化石;上部在吉家村一帶有出露,為黃灰色薄層狀含海綠石石英粉砂岩,偶見膠磷礦結核,發育水平層理,含豐富的小殼化石;據其岩石組合及生物化石特徵屬陸棚近賓相沉積,本段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面呈波狀起伏,接觸面上見1—2mm厚的褐鐵礦分佈,顯然該接觸面為一沉積間斷面。厚35—71m。

中上部為淺灰—灰色夾淺肉紅色中厚層狀與塊狀粉晶白雲岩不等厚互層,下部夾少量薄層狀灰黃色粉砂質泥岩,上部偶夾灰白色薄層狀矽質岩及礫屑白雲岩;白雲岩發育水平微紋理及波狀微層理,區域性具縫合線構造。總體上:由下至上以灰色、淺肉紅色為主變為以灰色為主,矽質含量由無至含少量矽質團塊至夾矽質條帶的變化特點。含藻類化石。總體表現為碳酸鹽臺地相沉積,測區內未見底,厚度大於300m。

實習區位於楊子準地臺邊緣,康滇地軸(川滇臺背斜)南段東側,川滇臺拱之武定斷凹南部。構造總體呈ne—sw向,褶皺構造多為平緩開闊,斷裂構造主要有獅山大斷層,斷層附近地層直立、倒轉或成倒轉褶皺,測區內的主要構造分述如下。

測區內的褶皺主要有武定向斜、永吉村傾伏背斜、花果山向斜、大寨子—沙外河背斜、木果甸背斜、石龍節背斜、後衝向斜等,各褶皺特點如下:

該向斜南起高家村,經武定黨校、三家村、鮑家村等地,於白龍井以北被第四系掩蓋。軸線呈ne—sw延伸,長約5千米,核部為j2sl2 地層;nw翼為t3s、j1sl1組成,由於受斷層的影響,地層產狀不穩定,ne為125°∠40°,中部產狀較陡,為130°∠75°,sw地層倒轉,產狀為310°∠75°;se翼由t3s、j1sl組成,產狀緩而穩定,為300°∠26°。總體具有北西翼地層產狀陡而變化大,南東翼地層產狀緩穩定,軸面向北西傾斜,產狀為310°∠42°,樞紐南西近於水平,向北東揚起;南西端被斷層破壞,北東端呈渾圓狀,為一歪揚起向斜。

該背斜南西起於永吉村以南,經段家墳、硝洞等地,北東止於大村以北,軸線呈ne—sw延伸,長約3千米。背斜南西兩面端被侵入的輝綠岩體破壞,核部為∈2x地層;兩翼為∈3ls、o1t、o1h等地層組成,nw翼產狀為318—325°∠35—50°,se翼產狀為132°∠22—31°。總體是北西翼較陡,南東翼較緩,軸面產狀為158°∠54°,ne轉折端呈箱狀,sw轉折端被斷層及輝綠岩體所破壞而不明瞭,該背斜為一斜歪水平背斜。

該背斜北起高家村以西,經沙外河向南延到測區以外,軸跡近南北向,實習區內長約2千米。核部為c1l地層,溝谷中部分被q所掩蓋;西翼出露∈1d、∈2x、∈3ls、o1t、o1h等地層,被一條近sn向的斷層所錯移,產狀282°∠50—55°;東翼出露了∈2x、t3s、j1xl等地層,被一條近sn向斷層破壞,產狀77°∠45°;軸面近於直立,樞紐向n傾伏,轉折端呈圓弧形,為一直立傾伏褶皺。

該斜西起人民橋以西,經木果甸向東延到實習區以外,軸跡近東西向,實習區內長約2千米。核部出露o1t地層,絕大部分被q所掩蓋;南、北兩翼均為o1h、d1p、d2y等地層依次對稱重複出現,n翼產狀340°∠16—18°,s翼產狀190°∠15—20°;軸面近於直立,樞紐向西傾伏,為一直立傾伏背斜。

該向斜北起大石頭房,向南經後衝延到實習區以外,軸跡sn向,長約3千米。核部為j2sl1地層,兩翼均為t3s—j1sl地層,產狀大致相等,傾角8—20°,長寬大致相等,為一構造盆地。

總之,實習區內以北東向褶皺為主,西邊的褶皺教緊閉,東邊的褶皺較開闊,主要為燕山期構造運動所形成。

實習區內的斷層主要有獅山斷層、鹽臼灣—高家村斷層、香水莊—現家莊斷層等三條斷層,各斷層特徵如下。

該斷層在實習區內經過永吉村—人民渡一線,實習區長約5.5千米,斷層走向ne—sw,傾向nw,斷面產狀300—315°∠45—80°。上盤(nw盤)以z2d 2—∈1c地層為主,形成單斜或開闊褶皺;下盤(se盤)出露∈2x—t3s的地層,斷層帶附近地層強烈揉皺、直立或倒轉;斷層經過處在地貌上形成陡坎或負地形,斷層頻寬數米至兩百米,發育構造角礫岩,沿斷層帶除了華力西期輝綠岩脈侵入外,還有少量燕山期基性岩脈侵入。該斷層形成於加里東期,表現西升東降形成武定盆地,成為華力西期基性岩漿侵入的通道或填充場所,燕山期—喜山期則表現為nw盤向se盤高角度逆衝,對早期構造造成較大的改造或破壞,使武定向斜nw翼地層直立、甚至倒轉。該斷層為一區域性的逆斷層,對沉積環境、巖相古地理、岩漿活動、成礦作用及區域構造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該斷層在實習區內北至鹽臼灣與獅山斷層相交,南經高家村延伸到實習區外,實習區內長約4千米,斷層走向近南北,斷層面產狀270°∠41°,西盤(上盤)為∈1d—o1h地層,東盤(下盤)為∈2x、t3s、j1xl等地層,斷層與地層同向傾,斷層傾角大於地層傾角,上盤地層較老是上升盤,下盤地層較新是下降盤,所以該斷層為一走向逆斷層。

該斷層經過香水莊—現家莊向北延到實習區外,至香水莊南被第四系掩蓋,斷層走向ne—sw,傾向nw,傾角不清,上盤(nw盤)為o1t—t3s地層,下盤(se盤)為o1t—d2y地層,香水莊以北輝綠岩脈沿斷層侵入,為一走向逆斷層。

四、地貌武定縣位於滇中高原北部,處在康滇臺軸和昆明凹陷之間。在金沙江斷陷影響下,地勢東西兩側及西南部高,北部較低;西南部高原面保持較為完整,中北部受勐果河深切割,地形破碎,形成高山峽谷,峽谷海拔均在1000米以下;全縣最低點為新民村大沙地,海拔862米;最高點白龍會山,海拔2956米;兩地均在己衣鄉,相距18公里,相對高差2094米。三臺山山脈貫穿全境,它組成了地貌的骨架。全縣地貌分為四區:東部山原區,西部山原區,北部河谷區,南部高原區。受構造影響,山脈走向多呈南北及東北——西南走向。

實習區內主要為基性的淺成侵入岩輝綠岩體,有獅子山岩體、永吉村巖體、白邑村巖體、大奕波巖體、馬豆溝巖體等五個巖體,各巖體特徵簡述如下:

該巖體在獅子山和尚莊一帶侵入於燈影組的白雲岩中,巖體順層侵入,與圍巖產狀一致,接觸面平緩,實習區內出露面積約1平方千米,為一巖體。巖體相帶變化特徵,由邊緣至中心。冷凝邊:厚3—10釐米,為灰黑色緻密塊狀輝綠岩,顯微晶質結構,礦物呈雛晶狀;邊緣帶:厚40釐米,為灰黑色塊狀微粒含黑雲輝綠岩,礦物粒徑小於0.25mm;中心帶:為深灰色塊狀細粒黑雲輝綠岩(粒徑0.25—1.25mm )中—細粒輝綠岩。巖體與圍巖接觸帶普遍具圍巖蝕變,外接觸帶有大理岩化、蛇紋石化,區域性石棉化(可形成石棉礦)滑石化;內接觸帶:以鈉黝簾石化為主、次為次閃石化、綠泥石化、伊丁石化等。熱液蝕變為較弱的矽化。

該巖體在永吉村一帶侵入於西王廟組、婁山關組、湯池組、紅石崖組的地層中。巖體呈ne—sw向延伸,在實習區長約5千米,寬200—300米,為一巖體。巖體相帶變化不明顯,塊狀構造,以輝長輝綠構造為主,區域性見似斑狀構造、二長構造。巖體與圍巖接觸帶普遍具圍巖蝕變,外接觸帶為大理岩化、蛇紋石化、角巖化;內接觸帶:為粘土化、次閃石化。

該巖體在白邑一帶侵入於紅石崖組、坡鬆衝組、坡腳組、魚子甸組等地層中。巖體呈ne—sw向延伸,在實習區長約9千米,寬200—500米,為一巖體。巖體相帶變化不明顯,塊狀構造,以輝綠結構為主。巖體與圍巖外接觸帶具角巖化。

該巖體在大奕波一帶侵入於魚子甸組地層中,呈一不規則橢圓形,與圍巖接觸面傾角70—80度,出露面積不到1平方千米,為一巖體。巖體相帶變化不明顯,塊狀構造,以細粒結構為主,粒徑小於1mm。具輝長輝綠結構,外接觸帶具角巖化、矽化;內接觸帶具泥化、綠泥石化、次閃石化。

該巖體在馬豆溝一帶侵入於魚子甸組地層中,呈一長紡錘形,長軸方向145—325度,約2.5千米,寬0.2—0.6千米,出露面積約1平方千米,為一巖株。巖體相帶變化不明顯,快狀構造,以細粒結構為主,輝綠結構,接觸帶具綠泥石化、次閃石化。

總之,實習區內的輝綠岩絕大部分是華力西期形成的,只有鹽臼灣中生代舍資組中的輝綠岩株是燕山期形成的。巖體主要以淺成的巖株、岩脈、岩床等產狀產出。

測區內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棉礦、赤鐵礦、鈦鐵砂礦、磷礦、建築材料及水資源等。各礦產礦點簡述如下:

測區內芭蕉箐—文筆山一帶中的泥盆統魚子甸第一段夾有兩層沉積型鮞狀赤鐵礦,礦體向西傾,傾角在10—15°,產於單斜構造內,礦體長4km,寬1.5—3.5km,東厚(4—6m)西薄(1—2m),平均品位tf43.8%,儲量達870萬噸。

測區內共有太鐵砂礦7處。所有太鐵砂礦均為富含鈦鐵礦的輝綠岩經風化後在地表太鐵砂富集而形成的風化型太鐵砂礦床。

該礦點位於獅子山向斜北側及東側,產於獅子山黑雲輝綠岩體與z2d2的白雲質灰巖外接觸帶中,近礦圍巖普遍具大理岩化、蛇紋石化、矽化、滑石化等圍巖蝕變,礦體受層間裂隙控制,與地層產狀一致,產狀290∠4—12。有三個礦體,長300—480m,延深200—300m,厚0.12—1.5m。石棉呈單式脈、網脈、複試脈,以蛇紋石石棉為主,少量滑石、方解石。儲量達1.4129萬噸,為接觸交代型蛇紋石石石棉礦床。

在烏龍硐—吉家村一帶,震旦系燈影組第三段的含磷砂岩夾磷塊巖,長約7km,平均厚0.61m,平均品位p2o522.31%,屬於沉積型磷塊巖礦床。

測區內滄浪鋪組關山段的砂岩、縮頭山組的砂岩、上祿豐組下段的砂岩等,在人民橋、後衝、灑普山、獅山等地都有分佈,可用作建築材料、裝飾板材,其中位於木果甸的縮頭山組石英砂岩中的sio2含量在95.06—95.74%,可用作矽石礦。1

測區內共有兩個大型的石灰岩礦採石場。一個產於文筆山單斜的魚子甸組第二段中的隱晶—細晶石灰岩,長600—700m,厚約4m,屬於沉積型石灰岩礦床;另一個位於沙朗村村南800m處,產於寒武系中統的陡坡寺組中的細晶灰質白雲岩,開採出露面厚約15—20m。

(1).第四系河流衝擊層,主要右由礫石、砂、砂質粘土所組成,厚0——20米,賦存於鬆散巖類孔隙水,富水性中等。主要分佈於武定盆地中部的菜園河兩岸,其下伏基岩為t3s、j1xl、j2sl1、j2sl2等地層的紫紅色泥岩夾灰綠、灰黃色粉-細砂岩,為隔水層。根據民井測量的潛水位,潛水的流向為由m07、m05、m04向m01、m06、m02、m03方向流動。

補給方式主要為大氣降水,水庫灌溉耕地水及少部分基岩裂隙水。

(2).侏羅系中統上祿豐組下段底部石英砂岩層,賦存碎屑岩類裂隙空隙水,富水性中等。在石頭房、後衝一帶,t3s、j1xl、j2sl1、j2sl2地層構成開闊的、長寬大致相等的向斜構造(即後衝向斜)。向斜的核部j2sl2為,兩翼分別為t3s、j1xl地層。

該石英砂岩含水層位於j2sl1下部,厚約20—50米不等裂隙發育,其下伏為j1xl紫紅色泥岩,上覆為j2sl1上部紫紅色泥岩,上下均為隔水層,此含水層具有承壓含水層性質。

補給方式主要為大氣降水,沿裸露的含水層砂岩裂隙滲入往向斜核部徑流彙集,再由地勢較低的砂岩裂隙中流出。例如在喜雀窩的q1流量為4.8l/s。

該含水層出露於盆地南部石頭房及盆地西部的三家村、百龍阱一帶。

在三家村、白龍井一帶,是武定盆地,核部為j2sl2地層,地層兩翼分別為t3s、j1xl、j2sl1地層,受到近南北向新莊灣一高家村斷層的破壞,在斷層測面產生了透水裂隙,含水層中的裂隙水可能沿斷層透水裂隙排入潛水或地勢較低的菜園河。

(3).泥盆系中統魚子甸組第二段的岩溶水。出露於實習區東部的龍潭村-趙家莊一帶。巖性組合為灰巖、白雲質灰巖、泥灰岩、粉砂岩,厚164米,為單斜構造,傾向西,傾角10°以下,近似水平。

下伏地層為d2y1,為灰黑色頁岩夾粉砂岩,為隔水層。該岩溶含水層,絕大部分裸露,僅區域性有d2y3紫紅灰綠色泥岩,灰褐色砂岩覆蓋。該層厚度大,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由岩溶滲出,內部各層的溶蝕強度不等,但均可連通,在底部形成裂隙管道流。至山坡地帶受第四系阻擋,從溶隙中流出。q2流量為1.25 l/s.,q3 為2.58 l/s另外,在趙家莊水庫庫底有數處泉點補給水庫。

區域性粘性土隔水層上季節性存在重力水(上層滯水)過路及懸留毛細水及重力水

組成構造盆地、向斜構造或單斜斷塊的被掩覆的各類裂隙岩層中的水

組成構造盆地、向斜構造或單斜斷塊的被掩覆的岩溶化岩層中的水

實習區鬆散巖類空隙水是指賦存於第四系鬆散堆積層中的地下水,主要分佈於武定盆地。由於測區內新構造運動強烈,自然、地理環境多變,致使第四系巖性、巖相以及厚度變化大。泉點成因型別主要以坡積、沖積等未固結疏鬆的礫、砂、砂質粘土為主的孔隙水呈滲流或股流出露,泉點流量1.8—2l/s。

實習區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主要賦存於侏羅系與石炭系的泥岩夾細砂岩、是石英砂岩層,該含水層富水性為貧乏一中等,主要位於實習區的南部的j2sl1及實習區東南部的d2y2,地表風化強烈,岩石破碎成塊體,粒度小。泉點流量1.5—3l/s(為孔隙水滲流出露)。

實習區碳酸鹽巖裂隙岩溶水主要賦存於寒武系的灰巖與粉砂質泥岩互層中。該含水層富水性為貧乏-中等,含水層主要位於新莊灣-高家村斷層的兩側及韓家村北部,出露面積較小,地表風化強烈,岩石較破碎,岩溶水隨落水洞流出。

實習區基岩裂隙水主要賦存於輝綠岩中,含水層位於區西北部、東南部及中部含水層富水性中等。含水層大面積出露,在實習區西北部風化強烈,輝綠岩呈砂狀。

測區內地下水的類別有:孔隙型——潛水;風化裂隙水;岩溶水。各類別的地下水分別敘述如下:

此種類型的地下水主要分佈於第四系鬆散堆積物中。此外,在喜鵲窩發現的泉點(q1)是出露於j2sl1地層中,是j2sl1的風化產物中所存留的水。

測區內出現的裂隙水主要是風化裂隙水。在大以波出露的井點(m05)所含的水就是來源於輝綠岩體的風化裂隙水。

根據地下水的迴圈特點,補給區主要分佈於實習區的西部、東部高海拔地區及北部的輝綠岩區,水位埋深>;40米。實習區屬高原季風溫涼氣候,年平均氣溫15°左右,氣候乾溼季節明顯,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垂向深入補給地下水,另外還有單元地段的測向補給,河流的入滲補給。

地下水的垂向補給:實習區碎屑岩分佈區,影響垂向滲入補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及裂隙發育程度。西部及東部的碎屑岩分佈區岩石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風化帶較厚,利於大氣降水沿裂隙下滲補給地下水。碳酸岩分佈區在補給區垂直岩溶貫入為主要形式,徑流區則沿溶隙垂向滲入。

地下水的測向補給主要有兩種形式:測向補給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指地表水沿裂隙補給含水層;二是人工渠道,農田水以間接的方式測向補給。

實習區受地質構造、地貌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地下水總體流向為向實習區中部徑流。徑流特點為:地下水補給條件良好,一般徑流途徑教遠;徑流方式以岩溶流,裂隙流為主,地下水迴圈交替強烈,區域性地下水徑流方向受構造、地貌條件控制,為沿構造和岩層走向的縱向流水動力特徵為緩變、流,部分為急變流。

實習區地下水的以水平排洩為主,其排洩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由補給、徑流區向排洩區運移,在低窪的河谷、盆地邊緣排洩。以實習區泉點出露地貌位置來看,各型別地下水排洩與地貌的關係密切。孔隙水集中在盆地中排洩;裂隙水在溝谷、陡坡、低窪處排洩;岩溶水在盆地、窪地邊緣,谷地及山坡、山腳排洩。從地形不同高程和泉點排洩量分析,實習區1710-1750米為主要排洩區。

測區內水的補給來源有: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地表水體入滲補給、越流補給。

實習區6-10月為雨季,降水顯著增多,地下水位逐漸升高,補給量大於排洩量。11-5月為旱季,降水較少,地下水位逐漸降低,補給量小於排洩量。

雨季菜園河的水量增大,水量補給使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層水位上漲明顯,遠離菜園河的裂隙、岩溶水含水層補給水位上漲不明顯。旱季,河水補給使第四系空隙水含水層上漲不明顯。

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水埋藏較深,降水對第四系含水層影響不大,孔隙水與岩溶水同樣埋藏相對較厚,降水對其影響也不大。

此外,人為活動也影響著地下水的動態,人類活動通過加強新的補給來源或新的排洩去路而改變地下水的天然動態,在測區內因工業不發達,以農業為主,當地居民對農作物的大量灌溉,會使地下水位抬高,影響地下水動態平衡。

地下水均衡收入(a)一般包括:大氣降水量(x)地表水流入量(y1)地下水流入量(w1)水汽凝結量(z1);支出量(b)一般包括:地表水流出量(y2)地下水流出量(w2)蒸發量(z2)。均衡期水的儲量變化為△w,則水均衡方程式為:

實習區地下水資源貧乏,內有水庫,可供武定人們使用。

趙家莊富水塊段:位於趙家莊水庫一帶,面積約1.7平方公里,含水層為泥灰岩、泥岩、白雲岩,北東-南西展布。該富水塊段接受大氣降水補給,水庫補給及地下水分水嶺的補給,區內孔隙發育,富水均勻,隨季節性變化不大。

實習區q1、q3、q4、q5 號泉(位於喜鵲窩附近)水質較好,泉甘甜可口,可直接飲用。q2號泉水質均較差。民井、溝流中的水也不可直接飲用,多用於灌溉農田。實習區最南端的水庫中的水不可直接飲用,多用於旱季灌溉農田。趙家莊水質較好,可供武定縣人們直接使用

在短暫的地質實習內和通過野外調查蒐集有關資料,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直接的瞭解。該地區總結為以下三點:

1、實習區地層出露較好,岩層較完整,地下水含水層出露較明顯,主要排洩區集中在第四系鬆散沉積物邊緣。雨季武定居民飲用水多為第四系鬆散巖類空隙水,旱季飲用及農業灌溉多為趙家莊水庫提供。地下水分水嶺分佈於東部與西部的高山地帶,向西部與東部徑流,沿排洩區進行排洩。實習區地下水資源貧乏,河流較少,主要補給為大氣降水。

2、測區主要的賦水型別:空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實習區內主要有第四系、侏羅系、三疊系、泥盆系、奧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七個地層出露。

4、實習區主要構造有斷層及褶皺,構造總體是北東-南西向,褶皺構造多為平緩開闊。斷裂構造主要有獅山大斷層,斷層附近地層直立、倒轉形成倒轉褶皺。

本次實習總體來說是可以的,實習環境良好,業餘活動豐富。但有些地方還是略有不足。如:

1、 本人認為指導老師可以再多,一組應多指定幾個指導老師。

2、 野外實習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以及地形、環境的影響,尋找一種更好的方法指導學生實習。

3、 實習時間較倉促希望以後有更多時間能夠較深入的認習區的地質構造情況。

第7篇

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於是今年暑假學我來到了平煤地質工程勘探處勘探一隊二號機進行了為期一月的實習。

在鑽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自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鑽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鑽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鑽孔的佈置原則等等,自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鑽探隊領導的人文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彙報如下。

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並沒有怎麼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裡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安全生產的法規。使我明白了什麼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這次我們打的是水文觀測孔,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結合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岩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岩做了一些細緻調查研究: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裡粒含量要大於50%。決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岩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岩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禦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於做建築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岩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岩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岩由於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汙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禦汙染。我們這裡鑽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岩,平頂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鑽進過程中不容易鑽進又容易掉塊卡鑽,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自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鑽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該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處,更被隊裡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後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後從事鑽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後,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裡的實習生活。

第8篇

~海陽地區,魯中南地區的斷陷盆地內也有分佈,與下伏的上侏羅統地層及上覆的第三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下統青山組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組成,厚度1089~6007米。上統王氏組為頁岩、砂岩、砂礫岩、礫岩,厚度1196~6681米。

青山組主要分佈於魯西地區的蒙陰、平邑、萊蕪、鄒平、臨朐、沂源等盆地中及沂沭河流域的郯城、莒縣、沂水、安丘等地,其中以蒙陰盆地發育較好。

青山組以中基性巖為主,火山岩系發育。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由火山角礫岩、火山 集塊巖、火山角礫凝灰岩及礫岩組成,與下伏地層分水嶺組呈假整合接觸。

第二段:在蒙陰地區由凝灰岩與粉砂岩互層組成,上部及下部粒度粗,中部細,為青山組的重要層段。

第三段:由火山角礫岩、集塊巖夾安山岩、玄武岩組成。

第一段:以紫紅色、灰綠色砂岩、砂礫岩、礫岩、凝灰質砂礫岩為主,間夾頁岩、粉砂岩,屬河流相,區域性屬洪積相沉積,厚42m。

第二段:以黃綠色、灰綠色、灰黑色及紫色頁岩、砂岩為主,屬河湖相及湖相沉積,厚500—1600m。

第三段:主要為灰紫、灰黃、灰綠色的砂礫岩,屬河流相沉積,厚300—500m。

魯東地區也分為下白堊統青山組(k1q)、上白堊統王氏組(k1w)。

青山組主要分佈於魯東地區的諸城、膠州、即墨、萊西、萊陽等地,尤以諸城、萊陽一帶出露良好。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主要巖性為安山岩、安山集塊角礫岩等,厚度1000—3700m。

王氏組主要分佈於諸城、萊陽等地。王氏組按巖性分為三段:

第一段:由棕紅色、灰綠色及紫紅色粉砂岩、細砂岩、礫岩組成,屬河流相沉積,厚274—827m。

第二段:由棕紅色、灰綠色泥岩、粉砂岩、礫岩組成,屬河流、淺湖互動相沉積,厚527—1389m。

第三段:上部由灰色、灰綠色及紫紅色泥岩、粉砂岩、細砂岩組成;下部由棕紅色、灰色礫岩及粉砂岩、細砂岩組成。屬河流相及牛軛湖相沉積,厚369—1457m。

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統地層外發育均比較齊全,主要分佈在魯西南、魯西北平原區及中新生代斷陷盆地內。地層的分佈和巖相受構造及古地理控制較為明顯,以陸相沉積為主,夾基性火山岩。近年來在濟陽坳陷中發現海相沉積夾層。

山東省第三系地層十分發育,全省三個地層區均有出露。

本區下第三系十分發育,分佈在蒙陰、平邑、泰萊、汶口、肥城等盆地中。

1923年將新泰官莊附近的一套紅色砂岩命名為官莊組(e2-3g)。巖性為礫岩、砂礫岩、砂岩、粘土巖,中段夾泥灰岩,厚度1545~2386米。

下第三系僅發育黃縣組,分佈於膠東半島的黃縣(今為龍口)一帶。

黃縣組是一套含煤巖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頁岩、泥質灰巖組成,最厚可達1600m。

本區自燕山運動以來,由於頻繁的地殼運動,形成了一系列的沉積坳陷,沉積了巨厚的下第三系,主要為灰色、雜色泥岩和砂岩互層,夾少量碳酸鹽巖、油頁岩和石膏,厚約4000—5000m,是良好的儲油巖系。共分為孔店組(e2k)、沙河街組(e2-3s)、東營組(e3d)。

上第三系主要分佈於臨朐、昌樂、安丘、沂水及濟寧、德州等地的中生代盆地內,由泥岩、粘土巖、砂岩、炭質頁岩、矽藻土頁岩、淡水灰巖及玄武岩組成,地層有牛山組(n1n)、山旺組(n1s)、堯山組(n1y)、巴漏河組(n1b)。

其中山旺組是著名的中新世地層,產有豐富的化石,化石種類繁多,有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昆蟲等。

山旺組產有豐富的矽藻土礦,呈灰白、灰綠色、白色,質輕,疏鬆多孔,質量好,除矽藻土外,還有厚度小、品位低的磷礦。

本區上第三系發育不好,主要為棲霞縣玄武岩組(nq)、唐山棚組(nt)。

棲霞縣玄武岩組和唐山棚組礫岩零星分佈於棲霞城南之小方山,唐山棚之方山、花山、唐山及蓬萊西部西山等地。

魯西、北平原由鑽孔揭露廣泛發育第三系地層。下第三係為棕紅色、灰色、灰綠色泥岩、頁岩、砂岩、含礫砂岩、礫岩夾灰巖、白雲岩等。上第三系地層為河流相淺灰色及棕紅色砂岩、泥岩沉積。

本區分為館陶組(n1g)、明化鎮組(n1m)。館陶組是一套灰白色礫狀砂岩、細砂岩和棕紅色的泥岩互層,底部為含石英、砂礫岩,巖性穩定,分佈較普遍。明化鎮組上部為土黃、棕黃色泥岩與粉—細砂岩互層;下部為棕紅色泥岩夾粉細砂岩,厚600—800m。

從下更新統到全新統均有發育。堆積物成因型別複雜,分佈與地貌有密切關係。

地面所見的下更新統上部為灰白、灰綠色砂礫層;下部為灰白色、蘭灰色粘土礫石層,為河湖相沉積。見於沂沐河中、下游的郯城縣小埠嶺、臨沂縣豆家嶺一帶。中更新統分佈在沂河中、下游及丘陵、山麓地區。為沖積、坡積、洪積的紅色砂質粘土及黃褐色粘質砂層。上更新統分佈廣泛,各水系附近,沿海平原均有發育。為沖積、洪積的黃褐色粘質砂土、砂質粘土、砂及砂卵礫石等組成。山前地帶發育坡積、洪積的粘質砂土、砂質粘土夾岩石碎塊及砂礫透鏡體。全新統成因型別複雜,分佈廣泛。為粘土、砂質粘土、粘質砂土及砂卵礫石等。

魯西、北平原經鑽孔揭露下更新統主要為棕紅、灰色粘土,砂質粘土夾砂層。中更新統為棕紅、棕黃和灰綠色粘土及砂質粘土互層,夾數層粉細砂。上更新統為鏽黃色黃土類土,巖性以粘質砂土為主,其次砂質粘土夾粉細砂透鏡體,全新統為灰黃色、灰色粉砂、粘質砂土和灰黑色淤泥層。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位於山東歷史文化名城莒縣城西9公里處的浮來山,雖海拔僅298.9米,但由於有“天下銀杏第一樹”,中國第一部文學批評理論專著《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晚年曾居此校經,是山東省第四個省級地質公園,而名揚中外,成為一座即“有仙”又“有龍”的文化名山。

浮來山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莒縣、沂水、沂南三縣交界處。主峰有三座,佛來峰在北、浮來峰在西、飛來峰在東南,呈三足鼎立之熱,皆屬莒縣管轄,最高處海拔298.9米。保護區主要劃定的地質遺蹟和人文景觀集中的三峰周圍。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浮來山地處沂沐斷裂帶的中部,其東西兩側,分佈著昌邑——大店、安丘——莒縣、沂水——湯頭、 唐阝吾阝——葛溝等四條地質大斷裂。浮來山所在的汞丹山隆起區,是膠南隆起區和魯東隆起區的分界線。構成浮來山山體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和砂、頁岩。如果在灰巖發育的地區,浮來山的石灰岩根本不足掛齒,但在這一地區卻成為稀有現象。因為不僅在浮來山以西30千米以內沒有石灰岩,而且由此向東根本就不會再見到石灰岩。所以古人將其命名為浮來、飛來,還是有點科學道理的。

據地質專家介紹,大約在四、五億年之前,這一帶還是汪洋大海,和其它地區一樣,這裡也形成過層層疊疊、漫無邊際的沉積岩(石灰岩即其中一種),後來隨著地面抬升,海水退去,在十分漫長的地質作用下,那些暴露在陸地的沉積岩,絕大部分被剝蝕的蕩然無存。但是,因為一個非常偶然的地質事件的發生,突然改變了浮來山一帶的沉積岩的命運。那就是在浮來山的東西兩則,同時分別發生了南北走向的地殼斷裂,而被這兩條斷裂切下來的地殼,隨之沉了下去,並由此躲過了被剝蝕的厄運得以儲存下來。再後來,在地殼的繼續變動中,那塊曾經沉下去的地殼,又在汞丹山隆起時,被抬出了地面,於是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由石灰岩等構成的浮來山。由於抬升時東西兩側“用力”不均,西側的升力大於東側,又使本來呈水平狀的岩層向東發生了傾斜,因此浮來山的岩層如今是近乎直立的產狀。

浮來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文化名山,東距莒國故城(今莒縣)9千米,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週期。周武王十三年(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封少昊之後茲輿期於莒。當時莒國的一位國君死後就葬於浮來山東北麓,即我們現今看到的浮來山八景之一莒子墓。著名的史籍《左傳》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國君魯隱公和莒國國君莒子在浮來山執手結盟、共倡和平的史實〔(魯)隱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據《續高僧傳》記載:晉太元(公元376—398年)間,高僧竺法汰背銅佛來此山住錫立寺,據此可以斷定浮來山是北方佛教禪宗最早的傳入山林之一。

在文學史上,浮來山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我國第一部文學評論鉅著《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的故居定林寺就在佛來峰下。該寺始建於南北朝,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總共三進院落,南北長95米,東西寬52米,自前向後,依次是大雄寶殿、校經樓、三教堂等。山東省政府於1977年將定林寺劉勰故居,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梁書》),生於公元465年,死於532到538年。37歲時,完成了“體大慮周”“文犀駭目,萬舞動心”的曠世之作《文心雕龍》,晚年出家,法號慧地,棲息定林寺,埋頭校經,圓寂後,葬於寺西塔林。校經樓即當年劉勰校經藏書之所,該樓為硬山雙層建築,原名毗盧閣,清同治十三年易現名。1962年,為紀念《文心雕龍》成書1460年,郭沫若親題“校經樓”並勒石以志。如今校經樓已經闢為劉勰研究資料中心,內陳劉勰塑像,生平介紹和“龍學”研究著作等。其光輝思想歷經15xx年仍青春永駐,人們把《文心雕龍》和劉勰,稱為浮來山人文意義上的“龍”和“仙”,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定林寺內,更能稱“仙”的是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天下銀杏第一樹”。此樹高24.7米,幹圍15.7米,蔭及近二畝,清順治甲午(公元1654年)莒州太守陳全國詩曰:“大樹龍盤會諸候,煙雲如蓋籠浮丘。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遊。”銀杏王雖歷三千年,至今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堪稱天下奇觀。

定林寺前的怪石峪,刻有“象山樹”三個篆字,落款“隱士慧地題”,傳為劉勰親筆,解放後建六角亭護之。亭南立有郭沫若所題“文心亭”石碑。關於“象山樹”的含義有兩種解釋,一說定林寺內銀杏樹大的象山;另一種說法是三字各有所指:“象”(同“像”)指寺內佛像,“山”指浮來山,“樹”當然就是銀杏王了,若按後一種解釋,則浮來山的最主要的景觀都囊括在三字構成的畫圖中,足見書家之立意不凡。文心亭周圍還有不少古人題刻,供遊人觀摩欣賞。

地學教研的課堂換個角度審視浮來山,我們可以發現,在地質科學研究、地質教學、地質旅遊和地學科普等方面的價值,較之人文景觀,毫不遜色,我們不妨稱之為“科學美”。進一步說,浮來山甚至可以幫助人們閱讀地球、閱讀岩石。如果把浮來山的三座峰巒比作千層餅狀的三個麵包,而麵包的面板又被自然老人的巨手剝掉了,那麼,我們看到的是由厚薄不等、層層疊疊的岩石構成的山體。這些岩石地層,由西向東(未傾覆前是由下向上),越來越年輕,其中的晚輩是形成於4億年左右的奧陶紀灰巖,位於浮來山東坡;它們的祖輩——震旦紀土門巖群,伏在浮來峰西坡山腳處;倆者之間,承上啟下的則是寒武紀頁岩和灰巖。

浮來山地質遺蹟保護區的主要自然景觀,大都集中在定林寺附近。從山東坡進山門坊,沿松柏相擁的大道傍峽谷右岸,上行約千米,飛來、佛來二峰南北相對而立,夾在中間的是浮來八景中的清泉峽和怪石峪。定林寺便坐落在清泉峽水陰、佛來峰山陽的高坡上。從門前向南,跨過古藤纏繞的柳橋,便踏進了怪石峪林林總總的怪石之中,但見濃廕庇日的墨鬆裡,或伏或立、或挺或扭的青灰色奇石,有的如臥地反芻的老牛,有的似臨澗飲水的小羊,有的象猛虎,有的賽醒獅,有的象面容慈祥的老者,有的如珊珊學步的孺子……,真是千姿百態,目不暇接。難怪古人讚道:“具體渾成側佛鬼,一拳縮小岱恆嵩。”清泉峽在怪石峪東面,石隙中湧出的泉水,連同上游來水,在這裡彙集成譚,把峽谷中茂密的竹林滋潤的蒼翠欲滴。這裡最堪稱奇的景觀是仙書石,即在一塊佈滿青苔的石板上,有天然形成、體兼行草的“清泉澗流”四個遒勁的大字。用地貌學的觀點來看,怪石峪和清泉峽一帶,是一處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觀。形成於寒武紀的張夏組厚層灰巖,向東傾斜幾近直立狀,從三面山坡上流下來的降水,帶著空氣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帶有碳酸離子和氫離子的溶液,沿著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孔隙和裂隙,經過持續不斷的溶蝕作用,便形成了溶溝、石牙、溶洞和岩溶泉水等岩溶地貌。怪石峪的怪石,就是地貌學所說的石牙,正是由於岩溶作用的精雕細鑿,才使這些石牙具有了很強的觀賞價值。清泉峽的仙書石,同樣是岩溶作用的傑作。灰巖中一些抗溶蝕作用較強的成分,在溶蝕中形成細小的石牙和溶溝,而這些突出的石牙又恰好排列成“筆劃”於是就成了“仙書”。至於“書”什麼“字”,則純屬巧合。古人認識到“仙書”系石之筋文構成”(《重修莒縣誌》),應該說已經非常接近科學了。

怪石峪西側,直立的山岩下面有一個山泉,叫臥龍泉。泉池呈正方形井狀,泉口不足一米,豐水季節,泉水漫溢,旱季不枯。泉水硬度較大,將鎳幣輕輕置於水面,能漂浮數分鐘方沉。南側泉壁下方,砌一尊雕鑿精細的龍頭,“龍顏”面向東方,左面與泉壁垂齊,僅能看到的它的左臉、左眼和向後飄拂的龍鬚。傳說若干年前,泉內生存一種頭生雙耳的“龍魚”(學名鰻鱺),因生於莒地,故名莒龍。後因環境變遷,龍魚絕跡。自此,取名臥龍泉,以警示後人保護生態環境。臥龍泉西北方數十米處,還有一泉,叫救生泉。據載,清咸豐初年,捻軍過莒,鄉民避亂於浮來山,因人多泉寡,飲水奇缺,幸有略識風水者,掘地尺許而現清泉,救了眾生。亂後遂將此泉名為救生泉。從臥龍泉和救生泉旁出露的岩石地層判斷,兩泉生成於寒武紀饅頭組砂頁岩中,從南北兩側山坡上滲入地下的降水,沿著岩石層理,向下運送,在這裡遇到新裂構造,原來的地下水通道被破壞,於是溢位地表,行成了裂隙泉。 在定林寺後面的佛來峰向陽坡上,有一條天然造就的通衢大道——“神仙路”,路面被雨水沖刷的乾乾淨淨,寬敞明亮,不生雜草,行人走在上面,非常愜意,防滑效果還不錯。仔細觀察,路面縱向排滿很細的石條,據說在“路”旁的山坡上,經常有人揀到燕子石。其實這是一條岩層直立的頁岩出露帶,燕子石中的“小燕子”,便是6億年前生存於海中的三葉蟲的骨骼化石。地質工作者根據這些岩層的厚薄和古生物的種類,可以判斷這些岩石形成時海水的深淺、波動情況和年代。

考察了這些景觀之後,可以回過頭來再從地質背景上,研究一下“天下銀杏第一樹”的長壽原因。銀杏,又名白果樹、公孫樹,銀杏科,是和恐龍同一時代的生物,因此被稱為活化石。除了物種本來具有生長慢、壽命長的特性外,浮來山銀杏王能經歷三千年風雨而今仍枝繁葉茂,也與特殊的地質背景有關:一是地處三山環抱之中、避風、向陽、冬暖夏涼,氣候適宜;二是生長在與怪石峪、臥龍泉等地貌和高度相同的灰岩溶蝕階地上,土壤厚實、肥沃,養分充足;三是基底岩石(頁岩、灰巖)的產狀,決定了它既可以從高處源源不斷的向銀杏樹輸送水分和養分,又不至於太澇和太旱。以上幾種地質因素和其它各種因素結合起來,形成了優良的生態環境,於是造就了這一世界之最。

浮來山還有一處以龍命名的景觀,這就是飛來峰頂端東坡的雲龍崖(又叫蟠龍巖)。該崖(巖)分上下兩道,南北長近百多米,每道高兩米多,恰似兩條繡花絲帶,束在飛來峰的額頭上。從稍遠處看去,崖面上的圖案,既象大腦回紋,又象堆在一起的豬肥腸,在近處觀察,又會發現,這些“回紋”和“肥腸”並不連續,而是分成若干形態各異的“段”或“團”,“段”的長短几十釐米不等,“團”的大小,有的似碗,有的象盆,一律呈灰褐色。關於雲龍崖的形成時間和形成原因,當地百姓中流傳著不少神話傳說,但是都不能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作出科學的解釋。地質專家告訴我們,所謂雲龍崖,也是一種岩溶現象,只不過這層灰巖形成的海洋環境和地質時代,與怪石峪的灰巖不同,後者形成的早,海水深而靜;前者形成的晚,海水淺而且動盪不寧。雲龍崖的灰巖,在先期形成尚顯“幼稚”的時候,被外力擊碎甚至搬運過,後來再次發生沉澱和膠結。當這層灰巖被“抬”出地面後,沉澱和膠結晚的部分抗風化力弱,便在溶蝕作用下形成了小溶溝,那些相對老的“碎塊”,就突出為小石牙了。考察過程中,我們在雲龍崖的一處岩石斷面上,發現了“年紀”更大的砂岩碎礫膠結在灰巖之中,進一步佐證了前面的推理。在飛來峰的南端,有風化的花崗岩露頭,說明曾經發生過岩漿侵入活動。在其他遊客看來可能無趣的現象,在地質學家的眼裡,卻有可能成為“至寶”。浮來峰西坡的震旦紀土門群岩石地層標準剖面,就是這樣一處常人看似“無趣”的地質現象。在這裡的一條山溝中,分佈著一些南北走向、厚薄不等、垂至於地表的岩層,看上去連荒草都不多生,但就是這裡,不僅完整儲存和出露了震旦紀土門群中的黑山官莊組、二青山組、佟家莊組、浮來山組、石旺莊組等五組岩石地層,而且是浮來山組地層的建組層型剖面所在地!出露如此完整、連續的土門群地層,不僅在山東省獨此一處,就是在華北地區也不

多見。加上這地層傾角大,便於觀察比較,理所當然地成為研究土門群地層的理想剖面。其中石旺莊組灰巖中普遍發育的“樹枝狀”、“蠕蟲狀”碳酸鹽泥晶細脈,以實物形態記錄了距今6億年左右發生的地震事件,是研究古地震十分難得的依據。正是這些獨特的地質遺蹟,才使浮來山具有了“地質教學天然課堂”的美譽。

第9篇

2022年6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絡。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岩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矽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岩、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岩(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岩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岩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巨集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矽藻、苔蘚、蕨類、*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儲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儲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矽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儲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儲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儲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巨集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專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專案。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湧,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裡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10篇

在工地裡,感覺每天時間過的飛快,可能是工地上有事情做的原因,還有幾個鐵哥們,大家談天說地的緣故!我們每天都是差不多8點10分就到了,然後幹一下活,就到了吃午餐的時候,下午又2點上班,5點半就做車回來!帶我們的師傅叫將工,一個很能幹的師傅,雖然他的學歷不高,但是他懂的東西卻比我們多的多,我們學到的東西也一小部分,20多天,我們象逛街一樣,跟著師傅跑來跑去!跟師傅去叼人,有點說不出的自傲!當然我不是很喜歡這種叼人的場面,但是也享受其中,我們是幹質檢的,當然需要裝的比較凶一點,不然怎麼能夠嚇唬那些工人老實地把工程做的好一些呢?有一些工程如果沒有去檢的話,簡直是豆腐渣,害人害己!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仔細,不可馬虎了事!工地生活是有那麼一點煩瑣,那麼一點累,每天衣服都是髒,鞋從來都沒有幹過!穿去的幾件工作衣服都已經報銷,因為不小心佔到了升降機的機油上,怎麼洗都洗不乾淨。每天拿著靠尺,拿著捲尺,拿著測距儀與各樓層,各朵磚,各朵牆打交道,似乎與它們過不去那樣。

這就是質檢工作。每天冒著群湧而至的蚊子,邊殺蚊子邊敲著地板上,牆體上的空鼓,他們都說是在敲木魚,意思是說為蚊子超度。我們很少晒太陽,因為都是在樓裡面工作,所以一到下雨,樓層都是水,這時得練一下水上飄的功夫了,踏著那些零散的磚塊或者木扳快速的走過去。剛開始,我們還不是很習慣工地生活,後來我們比那些工人還工人,隨地而做,不管它乾淨還是不乾淨,那怕下面就是鐵釘!趴睡在些瞞是水泥的樓面上測那些樓面的平整度,或者小息幾個鍾!這是我們在工地都幹了!在工地我們學習到不少東西,師傅比較好,他肯教我們,我們也很賣力去學習,所以我們得到師傅的一些真傳的技術,師傅不因我們是短期實習而不教我們,反而更希望我們在短短20天裡學習到東西,他說的很好,自己學到的始終是自己的。他教我們看規範,看圖紙,有時候還帶我們到現場觀看,邊看邊教,很多東西在書本上始終只是文字,但是在現場卻能夠看的個明白,實在不明白的,還可以拆出來看個夠。所以我們學習到的東西是比較多的,也容易接受。去了工地實習,才明白,書本上有一些東西與實際工程的做法不相同,或者說工程上做的比較簡潔了當。

臨走時,真的有點不捨,畢竟也呆了20天,現在真的實習結束了,有點高興,也有點不捨得!希望自己的師傅以及那些一起工作了20天的兄弟朋友,工作順利!我沒有白去工地,我已經學習到我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