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篇 科學精彩入門:大班優秀教案

本文精選了一系列大班優秀的科學教案,涵蓋了多個知識領域和實驗,並針對大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行了精心設計,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組織科學教學。這些教案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科學素養,值得廣泛借鑑。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篇 科學精彩入門:大班優秀教案

第1篇

1、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瞭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係。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穿棉衣、安裝取暖裝置、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鍊等)

談話匯入:人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過冬,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裡是怎樣過冬的呢?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麼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蝟;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4、瞭解動物與季節的關係,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動物們為什麼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為動物創造良好的'生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物件,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接著我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問:裡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後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並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通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裡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幼兒再次通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後,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說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通過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7篇 科學精彩入門:大班優秀教案 第2張

第2篇

3、瞭解動物通過氣味、震動翅膀、聲音、動作、色彩等傳遞資訊的方式。

3、活動前,請幼兒找相關資料,簡單瞭解小動物傳遞資訊的方式及幼兒查詢的小動物聯絡圖文表。

一、隨音樂〈〈大家一起來〉〉進入活動場地

教師用擁抱、握手、拉幼兒舞蹈、動作、圖畫、語言等方式,讓幼兒感受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方法(有動作、圖文、聲音、表情、新聞媒體等方式)從而印發幼兒瞭解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

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資訊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資訊的。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資訊的。

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資訊的慾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資訊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資訊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資訊的。

三、出示幼兒自己蒐集的關於各種動物之間聯絡的圖文表,激發幼兒願意與其他幼兒相互交流分享的慾望,從而讓幼兒更多的瞭解不同動物的不同聯絡方式。

四、看錄相,激發幼兒對自然界其它動物之間傳遞資訊方式的學習和了解的興趣,讓幼兒展開繼續的.蒐集和學習。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資訊,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資訊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資訊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1) 交流:我所知道的資訊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訊號、用聲音發訊號、用文字發訊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訊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訊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訊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資訊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訊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資訊?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第3篇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

活動難點:通過科學小實驗,讓幼兒總結出空氣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活動準備:蠟燭、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氣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你能用眼睛看到嗎?用手能摸著嗎?聞一聞空氣是什麼味?

師問:這是什麼?裡面有什麼?你能看到嗎?是什麼顏色的?揭示課題《空氣在哪裡》。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1、教師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裡有東西嗎?(杯子裡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然後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接著將水杯稍稍傾斜,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

2、請幼兒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4、討論: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水杯傾斜以後水進去了嗎?

1、請小朋友說一說我們的肚子裡有空氣嗎?指導幼兒做實驗: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裡,用嘴吹吸管,看看會發生什麼?

2、播放課件:被汙染的空氣圖片我們的.空氣就是被這些東西給汙染了!小朋友們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動物還有許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汙染的空氣,會造成什麼危害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小實驗:(1)閉住嘴巴一手捏鼻子。(2)蠟燭會熄滅嗎?

我們從現在起就要保護我們的空氣,花草樹木是淨化空氣的能手,小朋友們以後要做到不摘花、不搖樹、不踩踏小草、不亂扔垃圾,還要提醒爸爸、爺爺少吸菸。

第4篇

2.通過造紙的製作過程,鍛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發展創造力。

3.知道紙的原材料是樹木,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二)幼兒材料:紙巾、透明杯、木棒、紗網、紗網架。

1.小朋友們好,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大家看一件東西,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有什麼作用呢?

2.教師提問:,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裡呢?(讓幼兒議一議,然後逐出龜殼、竹簡、布)

我們的祖先為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為什麼?

後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線起來,變成一本書。哪種書好?好在哪裡?

後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裡?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為什麼?

小結: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二、介紹蔡倫及造紙術,引導幼兒萌發動手做紙的興趣。

1.出示蔡倫畫像,提問:你們認識他嗎?知道他是誰嗎?

師: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

看,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紙實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吧。

小結:將廢舊紙張撕碎,越小越好,然後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膠水並用木棒攪拌均勻;把做好的紙漿放在沙網上脫水,然後均勻的平攤在塑料板上壓平,最後晒乾即可。

三、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紙,體驗動手做紙的樂趣。

1.師:看了視訊裡的小朋友做造紙小實驗,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啊?

2.請小朋友們到後面的桌子上進行操作,操作之前,聽好規則。規則1:6個人一桌,相互合作進行。

四、講述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製作紙的原材料是什麼嗎?幼兒回答。

小結:因為製作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木,一顆大約5—6歲的大樹,可以製作大概750張左右的紙,所以,大家要節約用紙,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森林哦!

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交流,動手試一試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紙。

第5篇

1、活動中探索管子運水簡單的運程,使其知道管子運水既快又方便。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產生嘗試願望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水好不好。”“不過要求,讓你們把盆子裡的水運到小碗裡,看誰先運滿一碗。”

提問:“你剛才是用什麼運水的?”(用碗舀、海綿吸再擰出水等)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會用不同的東西想辦法運水,

“剛才大家玩得真開心,可是有個小弟弟正在發愁,愁什麼呢?原來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動,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幫小弟弟能運出水來?”

(2)“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管子裡不出水呢?”(幼兒討論)

師:“因為管子裡有空氣,剛才吸的時後沒把空氣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來試一次嗎?”

提問:(1)“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聰明的人就利用這樣的原理髮明瞭好多東西,比如水泵抽水……“

(2)“知道有哪些東西是利用這個原理的嗎?”(幼兒個別回答)

(3)“讓我們長大後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給大家帶來好處和方便。

第6篇

1.發現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瞭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2、難點:能夠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總結出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用量有關。

每組一份活動材料:杯子、小蘇打、鹽、白糖、雞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氣球,課前幼兒學會套氣球。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激發探索的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一個好玩的科學遊戲,遊戲的名稱是《瓶子吹氣球》,你們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思考:氣球裡面的氣體是從哪裡來的?瓶子裡裝的是什麼?

二、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師:瓶子裡裝的不是水,是由兩種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這兩種材料是什麼?

1.出示材料,幼兒聞一聞、看一看:醋、鹽、白糖、味精、小蘇打

2.出示實驗表格,集體猜想哪兩種材料在一起會產生氣體?鼓勵幼兒用多種記錄方式表達自己的猜想。

4.交流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會產生氣體。猜想有時很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動手試一試。

三、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

師:我們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這兩種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

1.討論怎樣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操作過程要注意什麼?

3.展示結果,分享經驗:你們組剛才是怎麼做的?為什麼氣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樂體驗--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

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

1.幼兒討論:多用材料、套氣球速度快點、用手捂一捂瓶口……

3.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產生的氣體能吹起氣球,而且兩種材料用的越多,氣球就會吹得越大。嘗試的次數越多,實驗結果就會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麼、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願望。

師:你們知道今天用來吹起氣球的這種氣體叫什麼名字,在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用處嗎?(各種各樣的飲料中有它、醫生幫助病人緩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員滅火要用到它……)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進行的科學研究,應該是從他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的。小蘇打、醋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也是每個孩子們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的氣體能夠吹起氣球,卻是絕大多數孩子不知道的。因此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戰性,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科學視野。小蘇打與醋的混合現象只是活動的載體,不是活動的唯一目標,活動詣在讓幼兒親歷一次真實的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從而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1、知道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瞭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實驗所需的各種物質材料,幼兒學會往瓶子上套氣球。

陶行知先生提出,對一個問題,不要先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應該指導兒童,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利用這種經驗來解決別的問題。鑑於此,在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做中學五類快樂教學法。"做中學"主張"幼兒在前、教學在後",不同於以往單純的先傳授知識再動手操作的常識教育。它不注重結果,不追求幼兒掌握準確的科學概念,而是激勵幼兒從玩、做、想、試、用中去發現問題、探究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快樂。在做做玩玩的輕鬆氛圍中,"變接受性學習"為"自主建構學習",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用中學、樂中學"五類教學法是相互聯絡、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而不是獨立分割開來的,下面我結合這節課的基本環節具體介紹一下。

1、以疑激趣--丟擲問題,怎樣用瓶子玩吹氣球的遊戲?(玩中學)氣球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過各種各樣的玩法,今天我們要怎樣玩?玩出什麼新花樣?活動一開始,教師巧妙的將"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通過吹起瓶口氣球的形式再現出來。遊戲的形式讓科學現象變得直觀、生動、趣味,使科學活動從一開始就變的沒有負擔沒有壓力,有的只是創造與快樂。

2、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想中學、做中學)師:瓶子裡裝的什麼材料這麼神奇?我們來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這個過程中幼兒要通過觀察杯子上的標記來判斷杯子中的材料,要親自動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間說議的過程中發揮想像,在與別人的討論中擴充套件思路,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猜想、驗證,孩子會體會到猜想有時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親自動手試一試。

3、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用中學)師: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這一步是活動的重點,孩子在吹氣球的過程中會碰到問題需要動腦筋想辦法,集體玩的時候會發生糾紛需要協商解決,這就發展了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間的協調能力。這些都是孩子上學和走上社會以後不可或缺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4、快樂體驗--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樂中學)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幼兒在總結上次實驗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遍吹氣球遊戲,體驗成功的樂趣。有了第一次的體驗,他們會做的更投入、更認真、更成功。教師可藉機對幼兒進行"只要用心思考、反覆實踐,任何事情都會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這樣的情感滲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麼、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願望。我們都知道,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才能讓幼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對周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實驗中產生的這些氣體是什麼?對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用處嗎?老師告訴孩子,這些氣體不僅廣泛應用在我們特別喜歡喝的汽水飲料中,醫生可以用它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消防員叔叔可以用它來滅火,多麼神奇啊!我自然喜歡繼續去探索它的奧祕!到這裡,幼兒探索的慾望被再一次點燃,我相信,參與這節活動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把這節課的內容帶回家,會繼續去探索。以上是我對這節活動的一點淺見,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建議。

?瓶子裡吹氣球》這是一節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猜測、探索、試驗,發現氣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師在第一環節就是讓幼兒玩吹氣球比賽,試一試,吹一吹,看誰的氣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夠用嘴巴吹氣球,並把氣球吹大。緊接著王老師便出示裝有氣球的瓶子,讓幼兒猜一猜氣球裝在瓶子裡能否吹大?這一提問的出現,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滿信心覺得氣球能夠吹大,還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氣球吹不大。王老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把問題拋給孩子們:“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想法是對還是錯呢?”,問題一出來,很快得到了幼兒的迴應“我們要試一試,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結果。”這樣的效果比起直接讓孩子去操作好多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為什麼氣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貫穿整個活動的關鍵。有的孩子認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認為是沒有力氣?當孩子們出現了一系列的猜測後,王老師展示自己的瓶子氣球,並吹給孩子們看,然後請小朋友們觀察,為什麼老師的能夠吹大,你們的不行。讓幼兒自主探索,尋找答案。在孩子們找到答案後,再請孩子們去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孩子們通過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氣球,而且能夠成功地將氣球吹大時,個個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從王老師這一節活動報告,讓我瞭解到了我們不管在任何時都要從幼兒出發去考慮問題,給孩子足夠思索、探究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遊戲中瞭解科學。

第7篇

2.能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探索球體和圓柱體的異同。

1.小球、核桃桶、八寶粥桶、圓柱體積木、長方體積木、正方體玩具若干,小筐四個。

1.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來玩一個尋寶的遊戲,寶物有一個神奇的本領——會滾動。

2.請小朋友玩一玩,試一試,把能滾動的東西和不能滾動的東西分開,各放一個筐子。

1.幼兒再次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探究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像球這樣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不穩,能向各個方向滾動,我們就叫它球體。

像桶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有兩個一樣大的圓,豎著放起來像柱子,只能躺著向前或向後滾動,這樣的叫圓柱體。

1.在幼兒園,家裡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分別說一說他們的名稱和作用。

2.出示教學資源,分一分圖中哪些東西是球體的,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1.在場地上放幾把椅子,請幼兒用小棍把“小豬”繞椅子趕回來,可把幼兒分兩組,一組趕核桃桶製作的'“小豬”另一組趕小球製作的“小豬”,看哪組速度快。

小結:圓柱體的“小豬”很難拐彎,而球體的“小豬”,卻很容易拐彎,因為球體可以向任意方向滾動。

把球體、圓柱體的物體放在科學區,小朋友們可以繼續操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