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國旗下演講稿2篇 國旗下的誓言:永遠燃燒的愛國之心

在國旗下舉行演講是一種莊重而隆重的儀式,既是對國旗的尊重,也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的表達。演講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載著演講者的心聲和思想,激勵著人們追求夢想、獻身國家。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撰寫一篇富有感染力和深度的“關於國旗下演講稿”。

關於國旗下演講稿2篇 國旗下的誓言:永遠燃燒的愛國之心

第1篇

大家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在國旗下講話,今天我所講的主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什麼叫習慣呢?首先請大家聽一個故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荒謬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年幼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可見,習慣是指長期重複地做並逐漸養成的不自覺活動。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他人又問: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學者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眾多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英國有一位名人,他叫培根,一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有研究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其中習慣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智力超群的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認為自己成功的祕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周峰認識漢字,記憶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就這樣,一年下來,便記住了3000多個漢字和3000多個英語單詞。周峰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兒,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開啟收音機。這是他定時的學習習慣。周峰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精神略有溜號,便立即作出調整。這是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同學們,聽了以上幾個事例後,是不是對你的學習有所啟示呢?讓我們向這些學業有成的學習,從小培養好自己的習慣,長大後,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北小的學子,是北小教給了我良好的習慣。

關於國旗下演講稿2篇 國旗下的誓言:永遠燃燒的愛國之心 第2張

第2篇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於積累、善於反思。

我們都知道,學生時代特別是高中時期是一生最苦最累的階段。清晨,步履匆忙趕到教室晨讀的是我們;白天,拼搏題海、奮筆疾書的是我們;晚上,挑燈夜戰、克難攻堅的仍是我們。為了解答一道難題,我們會急得抓耳撓腮,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學習上不去,各方面的壓力便隨之而來,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題消得人憔悴。然而父母的囑託和老師的期望讓我們身無退路,惟有執著前行。期中考試,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未來的成功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我們又會犯錯,則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積累反思多了,方可以厚積薄發。荀子在《勸學》一文中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談及反思,他又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見,積累與反思對學習的重要性。

文科的學習需要積累。英語以詞彙為先,從聽力到閱讀,從完形到語法,直至書面表達,如果詞彙量不夠,高分便是妄談。詞彙是英語學習這座金字塔的基座,中國最有名的英語輔導機構新東方,為了強化學員的基本功訓練,要求學員將《牛津英語大字典》反覆背誦六七遍,可見詞彙的積累是有多麼重要。語文更應如此,如果沒有由淺至深的海量閱讀,沒有厚重的文學知識作為基礎,我們如何能脫口而出連珠的妙語,如何能一揮而就精彩的美文!我們倡導的經典閱讀,要求我們不能僅僅止步於桃園三結義或是過五關斬六將這些引人入勝的情節,更應該深層探究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內涵、個性特徵、流派風格及文學成就背後的緣由。

同理,理科的學習更需要積累。數、理、化靠的不僅僅是智力和天賦,更需要一定的訓練題量作保證!記得每年各省市大學聯考狀元在被詢問學習方法時,幾乎所有的回答都離不開一個練字。基礎題做了不下於多少遍,各類題型、各種方法都有涉獵。這樣積累的成果便是當你看到某一道題目時,它所有的知識點會快速一一清晰地呈現在你的腦海中。

積累是可貴的,積累是艱難的。積累決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時幾天的起早貪黑,而是長期一貫的執著堅持。司馬遷為了寫《史記》而廣泛閱讀,上自夏商周的典籍,下至西漢盛世文獻資料,都是他研究的物件。他不僅讀萬卷書,更是行萬里路,遊歷山川,廣聞博識,為撰寫《史記》積累了許多鮮活的素材。因為有了十四年的積累,所以才創造了詩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奇蹟。司馬遷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們有遠大的志向就應該堅持學習,堅持積累,用每天一點的收穫來換取未來的成功!為了追求卓越我們奮力前行,有時不免會摔跤跌倒,在努力爬起來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做錯了什麼,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儒學大師孔子的三省吾身成為引導後人反躬自省的千古名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向世人揭示思考的魅力,美國現代教育家波斯納的成功=經驗+反思概括了教育成功的真諦。可見,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我們學校行政樓一樓大廳黑板上的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讓反思成為一種文化啟迪我們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高三年級各班教室的外牆上,都張貼著四月考試後的反思和總結,警省著各位勇士梳理得失,輕裝前行。

同學們,讓我們真正理解積累與反思的深刻哲理吧!相信我們有了這種良好的習慣,不斷地積累、沉澱,不斷地反思、總結,必定會讓我們快速地成熟、強大,大學聯考必定會取得好成績,成功必定會屬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