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教學的經驗總結範文3篇 國小數學教學經驗總結

國小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基本數學知識和能力的關鍵階段。怎樣正確地教學,幫助學生順利地進入中學階段是每位國小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旨在總結國小數學教學的經驗,提供範文,幫助教師們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國小數學教學的經驗總結範文3篇 國小數學教學經驗總結

第1篇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給教育戰線提出了一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課題。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構建面向21世紀國小數學教學的新體系,我們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發現大部分課堂教學還沒有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主要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新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形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總之,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的培養。為了徹底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以創新精神為指導,設計一個從教學評價、教材運用、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練習與作業設計、教學手段、備課方法、教學管理等全方位系統改革國小數學教學的方案,定名為“國小數學創新學習實驗研究”。下面重點就教學評價、教材運用、組織形式和學方法幾個方面的探究,粗略介紹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與老師們共同研究。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

基於這認識,我們把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評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省時、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入、紮實。確定評價指標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實施來促進指標的達成,對實驗教師起到明確的導向作用。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在實驗的開始階段,集中抓了前兩項指標的落實,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幾乎是週週研究,每次都深入到實驗課的具體設計意圖和操作的實際效果。經過了多次的反覆評價研究,實驗教師在一步一步的實踐中,逐漸接受了新的教學思想。由於這五項評價指標是相互聯絡和相互促進的,在加強前兩項指標的評價過程中,大大促進了後三項指標的達成。評價是督促,評價是指導,在連續不斷的評價過程中,培養出了一批素質較高上午實驗教師。他們教學觀念新,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實驗工作的順利進展。

國小數學教學的經驗總結範文3篇 國小數學教學經驗總結 第2張

第2篇

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數學教學內容刪繁就簡,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等等。但是國小數學教學在學校中的實際進行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教師缺乏對數學知識的整體把握意識,對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絡認識不足,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不足,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認識不足等等。因此談些以下淺見: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前後知識聯絡緊密。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形式比較單一和缺乏整體意識,他們容易把握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滿足於掌握某種計算方法,會做某類練習題,卻不善於將前後知識聯絡起來,形成網路。因此,綜合應用能力較差。

我認為,在國小高年級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知識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將已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理清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脈絡。掌握它們的內在聯絡,從而可以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數的整除”這堂複習課中,我通過提問、引答、學生舉例說明等方法,幫助學生一起將“數的整除”這一章節的概念性知識複習了一遍,並通過板書將知識結構呈現於學生眼前。學生一旦形成知識體系,既能幫助記憶,又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同時,結構的重組又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一種學習能力,這對學生來說將受用終身。

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動性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本質體現。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就可能變為機械式的活動,靠重複強化來維持課堂教學,只會降低學習效果,更嚴重的是抑制學生的主動性和能能動性的發展,也不會產生學習生活的愉悅感。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對學習發展的、自覺的、主動的、自我追求的基礎上。在“數的整除”複習課上,我設計了有部分學生和教師手持數字(0、1、2、4、9、15、30),讓其他學生來針對上述數字進行設計問題,經過小組內交流後,在逐一集體交流,並有上述師生表演性完成問題。例如:

由於我一改以往老師高高在講臺上發問的形式,反對學生自己做主進行向師生提問。這樣人人蔘與設計、交流,課堂氣氛極為活躍,全體師生都融於知識的海洋之中。

數學教學要注重人的發展,要把學生意識的潛能開發出來。教師在教學實踐重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課堂成為發展學生能力的場所。一方面教師看到學生個體存在著多種發展的潛在可能性,要對學生可能的變化和發展到更高水平有信心,同時要創造各種條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另一方面教師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趨同,華一整齊的現象,研究發展個體的特長,實施有差異的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而我們現在的數學教學過程比較封閉,教學內容侷限在教科書中,使得學生髮現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能力的不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如在“三角形面積公式及計算”教學中,我特意將教材中例1改為課堂教學最後一個環節實物測量,每一小組分發一條紅領巾,要求小組兩位同學測量紅領巾底和高,另兩位同學根據測量結果進行面積計算,得出用的布料面積。

有不少教學論著作中強調教學過程重要十分注重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好學。這裡對情感的重視,實際上只是把它作為服務於學習的手段,如:計算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體積,教師要滲透革命傳統教育等等,但還沒注意到課堂生活本身具有促使學生情感發展的價值。依我之見,教師還要注重師生之間情感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走下那矗立在學生眼前的講臺,捨去那高高在上的尊容,深入到學生的群體中去,特別是採用分組教學,教師能積極主動的參加學生活動,增強師生間的親密感,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古人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也!

由此,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數學的課堂教學觀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作用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有基礎、有機會、有能力的主動積極學習。

第3篇

國小數學這門學科,其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顯著特點,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學生學習數學感到枯燥乏味,索然無趣,學而生厭。作為一名稱職的數學教師就應該想方設法創設豐富生動、富有趣味的數學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變難懂的內容為易懂的知識。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內在動機。下面談談我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一些經驗總結。

我們知道,計算練習一直是常規的基礎性教學,但孩子卻對它不感興趣。怎樣才能讓孩子愉快地學習計算呢?一位教授曾經說過: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首先是逐步啟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我在讓學生做習題時總是把遊戲引入課堂,通過遊戲情境創設,可以增強學生練習計算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喜愛計算、喜愛數學。

通過創設遊戲情境,把計算練習融入到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中。將所有的枯燥練習安排在一個個遊戲環境中,在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遊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了計算訓練。計算變得其樂無窮,妙趣橫生,孩子不再把計算作為一種負擔,數學課堂成了他們快樂的家園,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通過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如能恰當地組織學生使用學具,開展實際操作活動,不僅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利用學具操作的直觀性、具體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出一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思維氛圍,有利於學生思維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

在課堂活動中,學生通過動手擺棋子加深了對方向的認識和理解。又利用自己製作的方向板,尋找好朋友的位置,加深對方向知識的具體運用能力。

讓孩子經歷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發展。它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學習知識、動手實踐的全新天地。它不但能培養學生具體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對於學生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創造才能的發展以及情感的培養都有著重要意義。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動,促進學生生命生長的需要。

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概括反映,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生活是孕育數學源泉。然而教材給孩子的是結晶了的現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背景有一定的脫節現象。對學生來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發感受體驗到的“數學對於生活的意義”是模糊的,淺層次的。

因此,教師應努力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從學生日常生活為出發點開展教學,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近於生活的課堂教學情境,並注重從生活中提煉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注重運用實物演示、多媒體、直觀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創設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情境。通過創設實實在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之下解決生活問題,使學生髮現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從而達到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同步發展。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教學過程的情境雖然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但是卻停留於單純的靜態畫面。一方面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另一方面無法給孩子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缺少收集資訊的動力。於是,採用多媒體教學並配以動畫和聲音。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控制在課堂之上,同時,讓學生感受更生動、自然的情境場面,能讓他們體會什麼才是生活中的數學。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創設一些情境來生動活潑的進行教學。情境可以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情境不是固定不變的,學習是一種不斷變化逐漸發展的過程,隨著學習過程的變化,學習內容的變化,情境也得以相應的變化。所以,數學情境的創設,應隨著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內容、個性經驗的變化而隨機應變。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創設遊戲情境、操作情境、問題情境或是生活情境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有時,幾者相互滲透更利於學生的數學學習,同時也讓我們的教學情境變得多元化。一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喚醒了孩子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和表象,讓課堂變得格外靈動。縱觀我的科改之路,我有了欣喜的收穫,也發現了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開拓創新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