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7篇 讀《圍城》,巧妙娓娓道破愛情困惑

錢鍾書的《圍城》以幽默且深刻的筆墨,描繪了一個絕妙的愛情故事。小說主人公方鴻漸的種種遭遇,有些荒誕離奇,但也不失真實感人。這部小說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成功者掙扎於自我與社會之間的內心矛盾。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7篇 讀《圍城》,巧妙娓娓道破愛情困惑

第1篇

不知道是自己最近忙得失去自我了,還是其它緣由,讀《圍城》,對於方鴻漸的經歷,潛意識裡總覺得不真實,總覺得是假的,讀到小說的最後了,還是覺得故事在鋪墊,沒有進入正文。也可能和我最近(不是最近,是一直)的生活狀態有關係,我總覺得這個生活不是我的,我總在期待另外一種生活,期待另外一個我,另外一個他。

倒是最後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女士的附言更覺真實,不過也確實是寫實。

方鴻漸之與四個女人鮑蘇唐孫(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其中主要的是唐和孫,雖然和唐小姐沒有結婚,和孫結了婚,但是倒不能說她更愛誰。只是覺得男女之間的種種誤會太可怕了,因為誤會,因為面子,本來相愛的兩個人竟然各奔東西。

偶然想到《婚姻保衛戰》裡面,最後的總結也是,夫妻之間不要死要面子,要互相體諒,該說的軟話就要說,心裡要時刻為多方著想。

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但是從很多幸福的人夫妻,前輩,朋友的眼裡,我相信還是要結婚的,婚姻的幸福是值得追求的。看了楊絳寫錢鍾書,就覺得很是羨慕。我就特希望我的'先生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是又總怕自己沒有能力去欣賞他的才華,不像楊絳女士那樣有才氣。在她的眼中,錢鍾書的很多在常人看來的缺點,她都愛稱為“痴”氣,這其中凝聚著多少愛,多少包容啊,夫妻能做到這樣,也就心滿意足了。萬萬不能像方鴻漸和孫柔嘉那樣,本來心裡還是想著對方的,但是在一起的時候,就互相傷害,什麼硬話都能出口。

夫妻間,不能什麼話都說的,傷感情的話尤其不能說。

引用一篇別人的書評,要比我的深刻得多,我這只是看到了表面的荒謬,沒有體會到內裡的深刻。

錢鍾書《圍城》讀後感7篇 讀《圍城》,巧妙娓娓道破愛情困惑 第2張

第2篇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此句或許便是該書書名的由來,寥寥數字,勾畫出了一副若在眼前的畫面。

愛情,或許是文學最為鍾愛的主題,自《詩經》之“關雎”到民國的張愛玲,再至當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這是一個不曾中斷的話題,道盡了人們在愛情裡的喜樂悲歡。

如同錢老先生所言,城外的`人,總是想衝進去的,但疑問之處在於,為何城內的人在衝進去之後,又想著如何逃離呢?更有甚者,如“揚州八怪”的金農所言“傷人手,不可治”,此君對於圍城,大有遠離才安全之意。

但也有如金嶽霖者,在“圍城”裡獨自遊走一生,或許在精神裡,林徽因是始終伴他左右的。金老先生或許是圍城之內與金農隔牆而望的兩類人的典型代表。

一個人,或者說,兩個人,在城外與城內是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差異?當兩人愛之切切、急欲攜手進入城內之時,這段路途上何事影響了原本的計劃?

當兩人攜手欲共度今生之時,此時,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原本獨立的兩個人,從此便被牽連在了一起,由一個人的生活變成了兩個人一起的生活,從某種意義而言,兩個人將要融合成另外的“一個人”。有愛情到婚姻的過程,對每一個人而言,都將是一種轉化。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當張愛玲如此的姿態面對著胡蘭成之時,便已可預示他們的結局。

愛情裡的兩個人,或許應當是獨立而自由的,這種獨立和自由,並不是說兩個人得是相隔萬里、平行而前,只留下相互眺望。而是應當保留著各自獨立的本性,意識之中,總有一些區域是你自己的,而不能“低到了塵埃裡”沒有了自己。倘若更甚的,“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除了一朵花來”,那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很希望她是一直歡喜的。

第3篇

?圍城》一書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拼湊”成的瑣碎的情節。就一般而言,情節瑣碎的書必然要有絕佳的言語表達才能成為一本成功的作品。鍾書君的《圍城》果真是把語言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因此,讀《圍城》不能像讀一般小說那樣只注重情節而忽視語言了,如果那樣的話,《圍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我覺得《圍城》裡面的精言妙語是這部小說的最成功之處,也是最值得賞析的地方。

這本書的比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禁一一勾勒品讀。《圍城》中的妙喻有兩種,一是真實的寫景寫事物的形象比喻,讀來令人舒暢,感覺恰到好處。二是抽象的思維和感覺運用具體的物象來比喻,讀來讓人覺得新奇,玄妙!

又如開篇一段中“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這一句話比喻與擬人混用了整體流暢自然而不帶任何矯飾,這也是我說的第一種比喻,書中很是常見,更常見的是第二種比喻,也是全書中的亮點。

如“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沙礫和魚刺所傷之痛的比喻既生動又準確。來看這一初更妙的,鴻漸去趙辛楣的洋式公寓,“沒進門就聽見公寓裡好象正在開無線電,播送風行一時的《春之戀歌》,空氣給那位萬眾傾倒的國產女明星的尖聲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嬌聲尖銳裡含著渾濁,一大半像鼻子裡哼出來的,又膩又粘又軟弱無力,個鼻子的主產品鼻涕具有同樣品性”。哈哈,女明星被這一比,真是體無完膚香消玉殞了。錢先生慣用這種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剛針一般的諷刺。

第4篇

月初,在書店看到了錢鍾書的《圍城》。想起讀大學時,漢語言老師說過:錢鍾書先生是一個厲害之人,他可以過目不忘,他的書也是非常值得一看。於是買了來。

?圍城》小說以主人公方鴻漸的事業,愛情,婚姻,家庭為線索,講述了方鴻漸的一些生活瑣事,正是這些生活瑣事,或荒誕,或悲喜,深刻刻畫了一些舊中國知識分子的基本根性:懦弱,自私,功利和欺騙性。主人公方鴻漸也成為一類人的符號——舊中國知識分子。比如:方鴻漸剛剛回國的時候,被邀請為學生們作演講,誰知他的出國留學沒有學到半點知識,正像錢鍾書先生所說“他是一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就轉到了哲學系,最後又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他也只是個出國鍍金的人罷了。沒有真才實學的他亂講一氣,因為他講到了鴉片,梅毒,所以學生們倒很愛聽,只是對那些士大夫們,那些正襟危坐的人,覺得他是胡鬧,對於真正的學者來看,等於非常淺薄的皮毛只談。錢鍾書先生把他當時的窘態描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在可笑的故事情節中體會到中國舊知識分子的`無能,虛偽。如此的一個大悲涼,如何去表達,抒發,如何讓讀者樂意接受,這是最難的問題。然而,錢鍾書先生做到了。它用讀者樂意接受的語言來敘述一個故事,用一個讀者樂意接受的故事來表達他內心的無奈,失望和對種種事物的大悲涼。我想,這也是我們在讀完《圍城》之後,在語言表達上最應該學習的地方——用他人最願意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種種情懷。

第5篇

不知道哪位名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象和許多良師益友交談。”相信各位都深有感觸,所以請大家談談自己最喜愛的書。

我第一次看《圍城》的不是小說,而是電視劇,我清楚的.記得不是從第一集開始,而是第五集開始,正好講到五人去三侶大學的途中,那個時候方鴻漸剛剛被唐曉芙甩了,又被掛名的丈人炒了魷魚,正是遭受雙重打擊而特別沮喪的時候。雖然旅途艱辛落魄,卻也妙趣橫生。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快象少男少女追青春偶像劇一樣追起這部電視劇,央視一天才播一集,在我的印象中很少追過連續劇,那個時候我才真正覺得,追電視劇原來那麼辛苦。

看完後,我便到處找《圍城》,那個時候可沒有網際網路,找東西真不容易,現在想想internet真的太方便了,有問題解決不了,連我幼兒園的仔都說上古狗(google)查查。幸好《圍城》播出後,引起極大的反響,半個月後,我就在書店裡看到了《圍城》。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夜看完,真的讓人回味無窮,寫得太棒了!那時我非常納悶為什麼這麼好的書竟然很多人都不知道。

後來又看了兩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覺。最經典的話:“圍在城裡的人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無論職業也罷,婚姻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雖然寫的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放在今天仍然是真理。

第6篇

記得還是一名懵懂無知,丫頭">黃毛丫頭時,便已讀過該作,是懂非懂,而今又捧起書重溫,卻別有一番滋味。作為一名在圍城裡已生活了多年的女人,再次捧起此書,感觸自然大異於以往,字字斟酌,細細品味,情節仍然不太吸引,人物個性依舊不突出,而最為佩服的卻是他老人家駕馭文字的能力,令人為之捧腹的比喻,細緻到極點的人物描述,人性弱點在錢老的筆下琳漓盡致,無處遁形。舊社會形形色色文人的通病在主人公方鴻漸身上表露無遺:不學無術、懦弱、缺乏責任心。而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卻千方百計地要嫁給他,思量再三,始終對於錢老先生的安排不能苟同,總覺得倘若在如今,稍有點頭腦心計的女人寧可下嫁一醜男或老翁,也決不願跟著他丟人現眼!

對於圍城之說法,本人一直有所保留。假如象孫柔嘉與方鴻漸一般,步入圍城僅僅是因為寂寞、拉不下臉面或年齡大了而一切將就,草草築起這座城,此城必不牢固,日晒雨淋再加上經久失修,圍城必不攻自破!自然支援她走出圍城,去尋找能遮風擋雨的另一個屋簷。只要是經過一番思量,一磚一瓦親自構思建立起來的圍城,哪怕再破敗,再荒蕪,裡面的人也不會輕易出來,畢竟這裡還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修修補補在漫長的歲月當中也是一種樂趣,至少比起重新去建造一座新城要容易多了。而如今城外的'人們習慣了在迷人星空下、遼闊的草原上、浩瀚的大海里或翱翔或棲息或彷徨,而不願付出人力物力去築城,以免吃力不討好,害人害已。

新城固然住得舒服,愜意,可它總會變舊,且未來的天氣無從預測,人的情緒千變萬化,但只要城裡的人象對待自己一樣愛惜周圍環境,此城則會越老越有韻味!越舊越有人氣!

第7篇

錢鍾書的《圍城》這本書給了我良多的感慨和取之不盡的人生智慧。

曾經,那本厚厚的有著灰色封皮的《圍城》,莊嚴地立在我家書架的最高層,我曾試著讀它,卻被它的平淡與難懂擊敗。

最近一次捧起《圍城》,是饒有興趣地把它讀完的。放下書本,我確切地感覺到,自己長大了,曾經晦澀的書,如今已經可以欣賞,曾經疑惑的情節,如今已經可以理解。現在我看《圍城》,少了之前的畏懼,多了對其內容之深邃的讚歎。我在為自己能讀完《圍城》歡欣鼓舞的同時,又察覺到,自己讀懂的,只是一點點皮毛。書中人物深層的性格,書裡真正的精髓,我還沒有領略到。此書精彩的內容,值得我細細重溫幾遍。這又使我不得不欽佩作者錢鍾書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能體察得如此之透,而道出時卻又如此娓娓動人又不乏幽默。正因為如此,《圍城》不僅能給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還可以作為我的社會啟蒙書,讓我開始瞭解人情世故,試著分辨社會中的善惡。

書中的主角方鴻漸,留學歐洲後返回上海,遠赴三閭大學任教,後去香港遊歷……對於他,我總有一種感覺,不論他去往哪裡,都彷彿身處一座圍城當中,給人以壓抑之感。仔細分析,我覺得是他氣量狹小、見識短淺所致。他對於自己喜歡的蘇文紈膽小扭捏,在鉤心鬥角的三閭大學也無所作為,講課的.時候又自以為是,這些性格的短板,最終造成了他事業與愛情的悲劇。

人,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應當努力打破生活中的圍城,積極地融入世界,以坦誠的胸懷迎接未來,以熱情的態度待人接物。擺脫生活中的羈絆與束縛,胸中開闊,眼前自然有萬里江山。